呼和浩特市自愿植树行为分析与对策

呼和浩特市自愿植树行为分析与对策

一、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情况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孟瑞芳,乌兰娜,赵一凡,巴志勇[1](2021)在《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详细总结了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成果;提出新村建设型、旧村改造型、林果产业型、红色资源开发型、自然风貌保护型5种村庄绿化模式,并列举成功案例进行详细说明;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并推荐适合当地村庄绿化美化的植物种类。

白那日苏[2](2021)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内蒙古托克托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诗萱[3](2021)在《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群也逐渐作为一个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垫脚石被再次提上国际日程。“十三五”城市规划中明确提出发展建设的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中如今有9个已经得到国务院正式获准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就是其中之一。呼包鄂榆城市群依托包茂、京包交通运输大通道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优劣势明显。其优势在于地域辽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电力和土地利用成本低等;劣势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趋同、生态污染严重等。目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治理领域和治理方式上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社会各界已开始广泛关注呼包鄂榆政府间的协同治理,积极推进协同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本文首先梳理出与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阐述其主要内涵,为本文的研究做好铺垫。其次描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在空间布局、产业特色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地域性特点和目前城市群在民生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成效,通过现状分析找到呼包鄂榆政府间协同治理在合作基础、合作手段、产业协作和合作进展方面的困境,并从合作意识、合作动力、利益协调和体制机制方面追溯问题的根源。最后根据国内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打造工业化产业集群、加强区域间协作,促进呼包鄂榆城市群更好更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魏佳雨[4](2021)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杜,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也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使其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与生力军。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问题入手,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建议与对策。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述,主要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其中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得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较强以及养成了较好的生态文明习惯,高校开展了基本的生态文明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扎实、同辈群体影响下的生态文明行为有待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小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局限性、部分教师生态文明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所欠缺、网络媒介潜力挖掘不足等,从而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四部分通过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平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大学生养成生态型人格。

张娜[5](2021)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能真正热爱并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具有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载体。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正式纳入小学数学必修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实践与综合应用”更名为“综合与实践”,明确提出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实施建议,并附以可供教师参考的实例。“综合与实践”内容新、范围广、理论体系尚未成熟,其实施现状究竟如何?有必要深入了解。鉴于此,本研究在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界定、梳理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对呼和浩特市N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力求揭示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等内容。第三部分是N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注重从“综合与实践”的认识情况、“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次数、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情况、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教学评价情况、教学反思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情况、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第四部分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主要从部分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等方面揭示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综合与实践”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查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第五部分是有效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着重阐述了学校、教师应着力采取的对策。在学校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督查、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为“综合与实践”教学做好资源保障。在教师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表现为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教学、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并予以落实、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教学评价。第六部分是结语。包括研究结论、研究的不足及展望。通过研究,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确了N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同时也认识到要有效推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要从投入、督导、教师素养、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评价等多方面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供广大的一线数学教师参考与借鉴,共同推进“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发展。

王小蒙[6](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劳动教育不仅是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之举,更是当下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上,对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把劳动教育从以往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样重要的育人高度上。2020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不仅高度肯定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还为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明确指引。自此,劳动教育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底,在小学阶段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优良的劳动品德,还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劳动知识技能,为日后走向社会打好扎实基础。基于此,了解当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小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梳理了国内外劳动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个案,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意识欠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有效保障相对欠缺;学生家庭劳动参与不足,动机不强;社会劳动实践少,校社合作不紧密等。在此基础上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优化措施将从提高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完善保障机制;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有效开展家校共育;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促进校社联系等方面进行。

王丹[7](2021)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小学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要在小学切实落地,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对劳动教育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但是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却十分匮乏。本研究通过对劳动教育概念的界定,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整体、系统的设计,有利于充实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小学进行实证调查,提出系统的课程设计方案,培育学生新时代劳动价值观,为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提供一份有参考性的方案,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本研究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金川及郊区中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6所学校,并在新城区中多选择1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学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560份问卷。访谈学校共有7所,对70名教师进行访谈,资料的收集以录音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劳动的积极性,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缺乏深度;二是劳动教育课程在“开齐开足”层面做的依然不够,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了“劳动”的环节;三是在接受了劳动教育后也未让所有学生产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为:课程设计理念缺乏明确性和科学性;对课程设计的实施思路不清晰;课程目标设计模糊且完整性不足;课程内容陈旧且选择来源单一,内容的组织方式较为混乱;课程评价体系不完整,评价方式简单化。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策略: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与情景模式为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理论基础。二是基于理论基础的课程设计的理念要明确以下两点,为强化劳动观念和弘扬劳动精神,须构建系统开放的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为突出劳动教育的本质与特性,在课程设计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身心参与和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三是在课程设计的方法论上关注模式构建与具体实施两个维度。在构建课程模式时,以为培养劳动模范与大国工匠做准备作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内容上注重时间与空间的整合,兼顾学生的现实与未来的生活,实现多元与特色相融合,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和情景性。在具体实施的方法中,进一步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和理念、课程目标确立的具体方法。四是对课程设计诸要素进行了系统设计。对拟定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基本功能与价值,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领域、内容选择标准和实施建议与评价建议应关注的诸多问题提出意见;并以三维目标的形式提出了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基本目标。在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方面,提出应基于基础性,通识性和综合性、导向性、特色性和衔接性选择课程内容,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提出了具体的选择方案;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强调要按照历史路线、综合路线和养成路线进行课程内容的衔接。最后在课程设计的评价要素中,借鉴了韩延伦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中课程设计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前测评价和后检评价体系,在前测评价中提出了解决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问题的方法,也对本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后检评价从几个维度展开了说明,以应对课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与结果。

李改莲[8](2020)在《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文中认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规定乡土地理为必修内容,要求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至少应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对于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基于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为研究内容,以从众多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中遴选出的14个典型的适合初中生开展的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及行动研究法,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教学素材及活动案例,丰富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总结出适合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自然资源类调查、人文地理类调查、环境保护类调查及社会经济类调查,筛选出了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课题15项。第二,提出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调查背景说明、调查目标、调查内容、调查过程、调查总结与评价、调查实践活动拓展和反思六部分组成。同时,提出了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精心选择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题目(依据课标和教材,依托典型的乡土资源);准确把握实践活动目标(基于学生特点,体现地理实践力素养);注重实践活动过程(根据活动规模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依据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最主要的是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实践活动评价(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三,设计了四个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实践活动案例,分别是:人文地理调查类的“家乡地名的由来”、社会经济调查类的“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调查类的“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及自然资源调查类的认识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并且实施了“家乡地名的由来”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两个案例,获得了从课堂开始,向课外延伸,基于课标源于乡土,精心选择调查实践活动主题;科学合理地设计是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夯实实施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活动启示。

杨角[9](2020)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综合借鉴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相关重要理论和研究范式,基于比较客观而又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及其可能的原因、我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启示以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等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客观深入、细致严谨地分析、论证和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以及蓬勃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人口压力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以及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利益驱动、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环保意识观念淡薄、我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力量薄弱、新闻媒体与舆论监督作用略显不足等均是造成当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客观原因。第二,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绿色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绿色城市建设,从而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能够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是通过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整体向下移动或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左移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优化或胁迫作用。反过来,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同样具有促进或约束作用。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就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第三,从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该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且可明确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总体格局,并且这一总体格局尚未出现较大改变,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最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相对较弱,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分异性,梯度分布特征较为显着;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还呈现出显着的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行政自主性权利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政府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不显着的负向影响。第四,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其已积累起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众多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巴西、南非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和贵阳是国内践行绿色城镇化理念和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们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的共同经验与普遍规律对今后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第五,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以及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必须要遵循的九大基本原则。第六,绿色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层次目标路径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以及切实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终极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本文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学界研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往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单独研究这两个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城镇化相关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绿色发展相关问题,较少有学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交叉研究。本文试图将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这二者结合起来,基于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现实背景,站在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下重新审视和看待我国城镇化问题,着重研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实现路径问题,以期取得与以往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新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指导今后我国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文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第二,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选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等综合评价方法,鲜有学者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并且考虑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选择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因此,研究方法创新就成为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三,研究观点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具体如下:一是,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二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和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也越高。三是,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向前发展。四是,要以城市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不断创新持续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五是,要促进信息化和绿色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这些新观点也是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本文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过程中,是在对绿色城镇化概念内涵重新界定并基于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典型性与可比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与其他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由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社会进步等4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20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比较全面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该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这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吴梦彦[10](2020)在《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呼和浩特市政府生态经济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形象地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久之计,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必须履行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作用,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要坚决做到“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切实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是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构筑中国北疆绿色长城的重任。“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如何更好地发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组织、规范和监督的作用,协调好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摆在呼和浩特市政府面前必须解决的迫切而现实的任务。论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政府的生态经济责任内涵,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当前政府履行生态经济建设责任中存在的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小、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人员生态责任意识薄弱、政策宣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政策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认知三个层面分析其原因,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生态责任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执行力薄弱、经济指标过重、生态指标未列入重要考核指标、文化认知不足、没有梳理正确生态经济责任观念等。为进一步明晰呼和浩特市政府生态经济责任,促进呼和浩特市生态经济建设,提出了创新发展格局、加强队伍建设、改变发展思路、加大宣传推广、完善调控机制等对策措施。

二、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情况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情况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
    1.1 村庄绿化美化成果
    1.2 村庄绿化美化模式
        1.2.1 新村建设型
        1.2.2 旧村改造型
        1.2.3 林果产业型
        1.2.4 红色资源开发型
        1.2.5 自然风貌保护型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村庄整体建设规划滞后
    2.2 村庄绿化发展不平衡
    2.3 建设与养护资金短缺
    2.4 村民参与度低
    2.5 后期管护压力大
    2.6 造林难度
3 村庄绿化美化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明确责任
    3.2 增加绿量,提升质量
    3.3 出台激励政策,加大村庄绿化资金投入力度
    3.4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3.5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3.6 加强村庄绿化后期养护管理

(3)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3.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群”
        2.“协同治理”
    (二)理论基础
        1.“协同学”理论
        2.“跨区域治理”理论
        3.“政府协同治理”理论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现状
    (一)呼包鄂榆城市群特点
        1.呼包鄂榆城市群独特的空间布局
        2.呼包鄂榆城市群鲜明的产业特色
        3.呼包鄂榆城市群特殊的生态环境
    (二)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进展及成效
        1.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领域
        2.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方式
        3.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治理平台
三、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1.协同治理的基础薄弱
        2.协同治理的手段单一
        3.政府间产业协作力度有限
        4.协同治理的进展缓慢
    (二)制约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原因分析
        1.政府间缺乏合作意识
        2.协同治理的动力不足
        3.政府间的利益协调失效
        4.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四、国内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领域
    (二)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方式
    (三)其他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手段
五、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区域协同发展体制
        1.建立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
        2.创建强有力的制度体系
        3.引导创新要素流动
    (二)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
        1.构建交通网络共同体
        2.搭建公共服务共同体
        3.构筑生态保护共同体
    (三)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
        1.工业转型升级
        2.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3.强化产业分工协作
        4.畅通物流渠道
    (四)加强区域间纵深协作
        1.打造升级对内外合作交流平台
        2.加强省级政府间的战略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致谢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1.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建设
        3.生态文明教育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1.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后备军
        2.助力地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3.推动了建设绿色学校的进程
        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平衡成长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问卷分析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
        1.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
        2.大学生养成了较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3.高校开展了基本的生态文明教育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扎实
        2.同辈群体影响下的生态文明行为有待提高
        3.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效果不理想
        4.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较陈旧
        5.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宣传力度小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兴趣
        2.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3.部分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4.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媒介潜力挖掘不足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1.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2.创办生态文明网络专题教育
    (二)整合各种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1.整合思政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2.整合实践教育与社团活动的实践资源
        3.整合各种社团间的协同教育作用
    (三)优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
        1.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水平
        2.改进教师的生态文明教学方法
    (四)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
        1.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
        2.发挥同辈群体的正向教育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5)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
        2.应用意识
        3.创新意识
        4.综合素养
    (四)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2.国外研究概况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结构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目标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难点
        1.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点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难点
    (四)《课标》提出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建议
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情况
        2.教师安排“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次数
        3.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达成情况
        4.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情况
        5.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
        6.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
        7.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
        8.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情况
        9.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
四、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3.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4.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综合与实践”教学难度较大
        2.教师对“综合与实践”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
        3.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够
        5.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查
五、有效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学校应加大投入力度
        1.加强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督查
        2.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
        3.为“综合与实践”教学做好资源保障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教学
        2.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并予以落实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5.优化教学评价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课堂观察表(教师版)
附录五 课堂观察表(学生版)
致谢

(6)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加强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之举
        2.加强劳动教育是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内在之需
        3.加强劳动教育是劳动教育实践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国外相关研究
        3.国内相关研究
        4.已有研究述评
二、 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设计与现状分析
    (一)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工具分析
        4.研究对象分析
        5.调查实施过程分析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
        1.学生劳动认知和劳动情感方面
        2.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和保障方面
        3.家庭劳动教育开展与家校联系方面
        4.社会劳动资源利用与校社合作方面
三、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意识欠缺
        2.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有效保障相对欠缺
        3.学生家庭劳动参与不足,动机不强
        4.社会劳动实践少,校社合作不紧密
    (二)小学劳动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影响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2.学校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相关保障待完善
        3.学庭和学校的沟通和交流有待加强
        4.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利用不足
四、强化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重要性认识
        1.学校应充分关注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实
        2.家长转变不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完善保障机制
        1.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形式
        2.积极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为劳动教育添活力
        3.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相关保障机制
    (三)发挥家庭基础作用,有效开展家校共育
        1.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引导作用
        2.加强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3.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四)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积极促进校社联系
        1.挖掘社会资源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丰富社会劳动教育形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小学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国家重视劳动教育
        2.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必要性
        3.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困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1.劳动教育
        2.课程设计
        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课程设计相关理论
        1.目标模式课程设计理论
        2.情景模式课程设计理论
二、呼和浩特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呼和浩特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问卷与访谈的编制
        4.问卷调查实施
        5.问卷质量分析
    (二)呼和浩特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结果
        2.教师访谈结果
    (三)呼和浩特市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2.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构想
    (一)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理念的构建
        1.构建系统开放的课程
        2.突出劳动本质与特性
    (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方法
        1.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模式构建的方法
        2.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
    (三)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1.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
        2.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基本目标的构建
    (四)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1.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2.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五)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设置
        1.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前测评价
        2.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的后检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内容分析
    (二)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况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关系
三、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启示
四、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
    (一)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组成
    (二)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策略
    (三)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案例
五、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实施调查类实践活动的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2:案例分析
附录3:伊金霍洛旗阿镇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案例设计教师预实施记录
    (一)“家乡地名的由来”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二)“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
    (三)调查“伊金霍洛旗人的生产活动对当地气候的影响”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四)阿镇“三河两湖”环城生态水系建设调查实践活动(教师准备)
附录4:“东康伊”城市核心区建设对阿镇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致谢

(9)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简要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城镇化
        3.1.2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辨析
        3.1.3 新型城镇化
        3.1.4 绿色发展
        3.1.5 绿色城镇化
        3.1.6 耦合
    3.2 相关理论介绍
        3.2.1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3.2.3 可持续城镇化理论
        3.2.4 生命周期理论
        3.2.5 系统理论
        3.2.6 PSR框架模型
第四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史、面临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
        4.1.1 起步发展阶段
        4.1.2 稳步发展阶段
        4.1.3 深入发展阶段
        4.1.4 蓬勃发展阶段
    4.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4.2.1 人口问题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2 资源问题限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4 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4.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
        4.3.2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4.3.3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4.3.4 经济利益驱动
        4.3.5 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
        4.3.6 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
        4.3.7 其他原因
第五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分析
    5.1 绿色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5.1.1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5.1.2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5.2 绿色城镇化的库兹涅茨分析
        5.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2.2 绿色城镇化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3 绿色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5.3.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
        5.3.2 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5.3.3 绿色城镇化的运行机理
    5.4 绿色城镇化的动态演化分析
        5.4.1 城镇化与环境压力关系的动态分析
        5.4.2 绿色城镇化演变的阶段分析
第六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1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依据
    6.2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选择
        6.2.1 评价方法选择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评价样本选择
        6.2.4 数据来源
    6.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6.4 中国绿色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6.4.1 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6.4.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7.1 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1.1 德国埃朗根
        7.1.2 瑞典马尔默
        7.1.3 美国伯克利
        7.1.4 日本北九州
        7.1.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7.1.6 巴西库里蒂巴
        7.1.7 南非约翰内斯堡
    7.2 国内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2.1 北京
        7.2.2 上海
        7.2.3 贵阳
    7.3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共同经验总结
第八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原则、路径与对策
    8.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8.1.1 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
        8.1.2 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
        8.1.3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
        8.1.4 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
        8.1.5 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8.1.6 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
        8.1.7 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1.8 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1.9 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8.2.1 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8.2.2 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8.2.3 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
        8.2.4 切实改善修复生态环境
    8.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8.3.1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城镇经济发展
        8.3.2 着重加强城市绿色发展薄弱环节投入与建设
        8.3.3 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政策
        8.3.4 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8.3.5 适当减少城市行政层级,适度扩大城市自主权
        8.3.6 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2—2017年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呼和浩特市政府生态经济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框架内容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框架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1.生态文明理论
        2.政府责任相关理论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生态经济
        2.生态文明
        3.政府生态经济责任
二、呼和浩特生态经济建设现状
    (一)呼和浩特生态经济建设过程
        1.环境污染治理阶段(2007 年以前)
        2.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阶段(2008-2011 年)
        3.节能减排阶段(2012-2014 年)
        4.生态经济建设新阶段(2015 年-至今)
    (二)呼和浩特政府履行生态经济建设责任及措施
        1.科学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推进生态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2.注重环境管制,加强监督管理
        3.强化生态产业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呼和浩特生态经济建设成效
        1.节能和减排效果明显
        2.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成效
        3.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4.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
        5.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三、呼和浩特政府履行生态经济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履行生态经济责任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小
        2.政府法律法规不完善
        3.行政工作人员生态责任意识淡薄
        4.管理考核体系建设不健全
        5.政策宣传效果需提升,社会参与度普遍不高
    (二)政府生态经济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1.政策建设层面的原因
        2.经济发展层面的原因
        3.文化认知层面的原因
四、强化政府生态经济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格局,强化协调共进
        1.巩固民生,均衡发展
        2.打通板块,激发热情
        3.统筹协作,共同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监管效能
        1.思想上重视
        2.改进传统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3.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4.将监督落实在考核上
    (三)改变发展思路,加大宣传推广
    (四)完善调控机制,优化协同发展
        1.管理机构的创新
        2.管理职能的创新
        3.管理理念的创新
        4.理顺各部门的关系
        5.立法应当更加重视
        6.加强调控基础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呼和浩特市义务植树情况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 孟瑞芳,乌兰娜,赵一凡,巴志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05)
  •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内蒙古托克托县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 白那日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呼包鄂榆城市群政府间协同治理问题研究[D]. 张诗萱.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D]. 魏佳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5]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D]. 张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N小学为例[D]. 王小蒙.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呼和浩特市小学的调查分析[D]. 王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乡土资源的初中地理调查类实践活动设计[D]. 李改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杨角. 西北大学, 2020(07)
  • [10]生态文明建设视阈下呼和浩特市政府生态经济责任研究[D]. 吴梦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呼和浩特市自愿植树行为分析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