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

一、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吕隽,孔文华,李景[1](2020)在《国外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能力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半实物仿真是战术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在研制试样、性能评估、作战演练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仿真方法和手段。从多物理场/控制耦合、导航、多模/宽谱段制导、导引头抗干扰、靶场试验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外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设备、试验技术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其半实物仿真验证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应重点关注在复杂战场环境、新型物理效应、多弹协同/多体飞行器协同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分析结果可对未来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能力建设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张励,田义,洪泽华,李奇[2](2019)在《战术导弹仿真技术发展分析与思考》文中认为战术导弹仿真是仿真技术与航天工程技术的结合,为导弹的设计、分析、验证评估等提供理论方法、验证手段和试验平台。以战术导弹仿真技术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战术导弹仿真技术的架构,分析了战术导弹仿真技术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复杂场景建模仿真技术、仿真支撑平台技术、仿真试验技术三个方面论述了战术导弹仿真技术后续需重点关注的方向。最后,针对新技术对仿真技术的促进与推动,提出了战术导弹仿真技术的发展思考。

郭行[3](2018)在《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超声速飞行器将显着扩展临近空间攻防对抗内容,未来也将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战术打击效果但却有战略威慑的进攻型武器,这也必然刺激未来防空反导系统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器将面临着严峻的拦截威胁。相比于传统武器突防,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具备“机动范围广、瞬时机动能力弱、随时根据信息支援进行应变突防”的鲜明特点,面临着始终被探测跟踪、最大可用过载受限、同时对抗防御系统和精确打击目标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因此高超声速飞行器应采取博弈策略进行突防制导,即基于自身突防能力与防御方拦截能力(运动学特性、动力学特性、过载能力等),实时分析攻防对抗态势并预测攻防对抗结果,以最优的策略(能量最少等)完成突防。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整个飞行过程中面临的攻防对抗和突防问题,本文研究如下:(1)在飞行中段,高超声速飞行器利用自身机动范围广的突防能力进行博弈突防。具体包括:首先,提出隐藏飞行航向与攻击目标关系的“指A打B”策略,并结合模型预测静态规划(MPSP)算法生成博弈突防轨迹。对于10000km的目标,在最大可用过载为2.0情况下,以不超过0.2的转弯过载产生水平面内1400km的侧向机动距离,机动范围超过300km/h移动防空反导阵地的机动距离,实现“指A打B”的战术欺骗。其次,提出基于松弛变量(Slack Variables)和滑模变结构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的组合方法来实现动态规避轨迹规划,针对运动信息已知的300km/h移动防空反导威胁区,能够在过载受限情况下实现200km以上航路捷径的安全规避,且算法能够在线实时计算。此外,为弥补动态规避轨迹不具最优性的缺点,引入微分动态规划(DDP)算法进行优化,在保证安全规避前提下显着地减小高超声速飞行器能量消耗,平滑转弯过载变化且过载最大不超过1.0。(2)当进入运动信息未知的防空反导威胁区时,在拦截弹的中制导段,高超声速飞行器利用自身速度优势和机动能力进行博弈突防,打破拦截弹中末制导交接班条件;在拦截弹的末制导段,针对近似逆轨拦截不利态势,高超声速飞行器利用自身机动主动性和拦截弹动力学延迟进行博弈突防,以突防脱靶量最大为目标。具体包括:在拦截弹的中制导段,以弹道规划方式打破近似正迎头的逆轨拦截不利态势,提出优化模型预测静态规划(Optimized MPSP)算法,通过自适应调整权重矩阵增强算法收敛鲁棒性。仿真表明,算法能使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建20°以上的速度指向偏差,打破近似正迎头不利态势;基于文中合理假设的攻防对抗双方能力,通过预警距离和航路捷径表示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无需机动突防区、博弈机动突防区和难以机动突防区。以80km预警距离为例,航路捷径在19km以上时,高超声速飞行器无需机动即可突防;航路捷径在8~19km时,高超声速飞行器需进行博弈机动完成突防;航路捷径在8km以内时,高超声速飞行器即使机动也难以突防。当预警距离小于67km时,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否突防主要取决于航路捷径和拦截弹的拦截能力。在拦截弹的末制导段,依据微分对策/单边最优理论推导最优突防导引律,以尽量少的能量产生足够大脱靶量。基于文中合理假设,仿真结果表明,平均脱靶量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与拦截弹过载能力之比增加而增加,且近似呈现指数关系;当高超声速飞行器最大速度滚转角速度较小(小于45 s)时,突防脱靶量显着减小;当拦截弹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均采用微分对策制导律时,则此过载能力之比大于约0.39时即可实现突防(脱靶量5m以上);当拦截弹采用导引系数为N?的修正比例导引律时,若高超声速飞行器采用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则过载能力之比大于约0.36时可实现突防且过载指令切换次数为N?-1,若飞行器采用微分对策突防制导律,则突防要求过载能力之比应大于约0.63;对于同一修正比例导引的拦截弹,当过载能力之比大于约0.66时,微分对策突防制导律优于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反之则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更优。微分对策突防制导律侧重发挥机动能力,而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侧重机动时机的选择。此外,当模型的内部干扰、不确定性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在20%以内时,微分对策和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的平均脱靶量基本不变。(3)在接近最终攻击目标时,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关机后摆脱攻角限制,因此机动能力增强,并与拦截弹的能力相当,利用此机动能力和拦截弹动力学延迟进行博弈突防,以较大过载飞行尽早引起拦截弹过载饱和。在水平平面内,提出以一定脱靶量合理突防的最优制导策略突防拦截弹;而在铅垂平面内,为克服无动力之后的速度损失、兼顾精确攻击目标并满足终端约束要求,采取“规划轨迹跟踪+落角约束比例导引”的组合制导策略。基于文中合理假设,仿真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能够完成博弈突防任务的与目标的距离窗口为[62.79,68.33](km),且高超声速飞行器速度越快,最大可用过载越大,则该窗口的远界越大,拦截弹的速度越慢,最大可用过载越小,则该窗口的近界越小,最终窗口范围越大;在最佳俯冲起始点(距离目标68.33km),在保证打击精度的前提下,飞行器以13°攻角大过载机动突防拦截弹,产生10m以上的脱靶量,且最终打击目标的速度在2Ma以上,落角接近-70°;当模型的内部干扰、不确定性对模型参数的影响在20%以内时,博弈突防末制导律的突防和打击性能基本不受影响。

李永敢[4](2018)在《空间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未来战争主要为空中战争,空间制导武器因具备射程远、命中精度高、作战效能好等优点,成为空中战争的首选武器。但是空间制导武器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维护难度大,导致研制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更高效、节约的半实物仿真技术在航空武器系统的研究上得到广泛地应用。本文在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一套置信度高、效能好的空间攻防对抗半实物仿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章首先介绍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全数字仿真技术以及半实物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介绍了导弹的制导原理,给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优势及创新点。第二章提出课题总体方案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半实物仿真技术与课题项目实际需求相结合,从需求分析入手,设计系统的总体架构。为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实现故障隔离,基于旁路设计思想改进传统的环型网络组网方式。半实物仿真系统对于所有参试设备有较高的时序匹配要求,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精准度,设计基于反射内存网的软中断同步方式,确保系统时钟同步精度满足要求。最后对各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和转换。第三章在研究图像高速采集技术的基础上,为提高仿真过程中图像采集速度,设计具备大容量、高速缓存能力的LVDS视频采集卡。通过对多模式切换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信号转接调理单元,实现半实物仿真试验多模式的切换,并提供多个预留接口,便于后续型号功能扩展。为保证系统安全,设计专门的供配电单元,给各个仿真节点以及被测产品进行供电,并实时监控,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仿真设备进行保护。第四章按分层思想设计仿真系统软件架构,并根据模块化设计原则设计软件功能模块。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绘制软件数据交互时序图,设计软件UI,并完成相关代码编写。第五章对半实物仿真系统试验样机及环境进行介绍,在该仿真平台基础上,结合课题功能需求设计了四种模式的试验,并运用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法构建基于 TOPSIS 法的系统可信度评估方法,对系统进行应用验证。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系统可信度验证,表明本文设计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在控制精度以及动态响应性能方面均能满足需求,在模拟制导武器攻防对抗试验中具备可观的优越性,并且试验结果具备较高的可信度。本文设计的空间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具备置信度高、作战效能好、能进行多种模式切换的仿真试验。利用五轴转台将导引头和目标模拟器结合到一起,联合控制,进行制导武器的攻防对抗试验,利用场外数据复现攻防场景,为制导武器系统故障定位、故障复现以及技术攻关提供验证手段。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在满足军事需求的前提下,大大缩减制导武器系统的研制成本和周期。

秦翠格[5](2017)在《天基预警系统半实物仿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在现在高技术战争中,预警卫星在国防安全领域重要性不断增强。天基预警系统通过高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的协同工作,进而完成对导弹的飞行全过程的探测。关于天基预警系统的大量研究停留在仿真建模阶段,为了验证其对导弹的跟踪探测能力,根据其工作过程设计了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本文主要工作为对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中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结合预警目标飞行特征,系统的梳理了天基红外预警系统中高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预警探测过程以及星载传感器的工作模式,介绍了设计的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其次,根据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功能的需求,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环境模拟单元、任务管理单元、主机控制单元和性能评估单元。各个单元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天基预警半实物系统对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要求。对于半实物仿真中星上硬件和单星地面处理机数量有限的问题,在生成卫星交接班计划后,将相应的一套硬件资源作为半实物仿真中活动的资源进行调度,从而有限的资源可以模拟整个低轨预警系统,从而达到了全球覆盖的仿真效果。随后结合STK仿真软件的覆盖性和可见性分析模块,分析了高轨星座和低轨星座在半实物仿真中的布局的可行性。实现了基于QT+STK的地面信息处理平台软件,并将地面信息处理平台软件接入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经过测试能够完成设计的功能要求。最后,天基预警系统为无源定位方式,从各个卫星仅能获得关于目标的方位信息,缺乏距离信息,因此分析目标测量视线误差,对目标精确定位有重要作用。本文仿真分析了卫星姿态角、传感器指向以及像平面取整的误差对大椭圆轨道卫星的目标视线误差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后续的预警系统中的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半实物仿真基础,对其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宇[6](2015)在《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用仿真技术开始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数字仿真、物理仿真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孕育而生,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新一代武器系统综合作战性能、减少实物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军费开支和强化部队训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将视景仿真技术引入到模拟训练系统中,通过定义数据协议,实现视景仿真系统与模拟训练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并利用视景仿真技术逼真性、交互性及实时性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借助这一仿真系统可以完成对作战人员的操作使用培训、武器系统各装备间的作战协同训练、以及作战方案的比选、验证和演练,表明该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实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介绍了原有作战模拟训练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组成、子系统功能以及系统的典型工作过程,并指出了系统的不足与局限性。(2)从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工作流程,并基于HLA体系规范,将模拟训练系统中各子系统连同视景仿真系统作为联邦成员,通过局域网互联,并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方案,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3)依据仿真模型建模的基本原则,对三维建模工具进行的比选,有针对性的利用三维建模工具建立了必要的仿真实体和三维场景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优化。(4)对几种视景仿真开发方式进行比选,从中选择了实时视景仿真软件Vega并结合C/C++语言和MFC开发类库进行视景仿真系统开发,同时设计了通用的面向对象的视景仿真系统的软件框架,实现了系统特效、仪表数据显示、实时数据交互、多窗口及自由视点等关键技术。(5)对视景仿真系统的演示环境进行了描述并进行了系统演示,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评估,邀请设计人员进行了用户体验评估,系统满足设计人员对方案评估和性能验证的要求。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高度逼真的表现手段,实现对整个作战过程实时可视化模拟,为军事人员分析作战效能和评估训练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本文的研究已经应用于某研究所的作战模拟训练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汪民乐[7](2012)在《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弹道导弹突防理论研究、提高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的技术与策略研究及弹道导弹突防效能评估研究的现状,并对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研究表明: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的研究已取得快速进展,并将成为未来提高弹道导弹作战能力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弹道导弹论证、研制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在弹道导弹防御武器与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保持并提高弹道导弹突防效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冯艳华[8](2009)在《海面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背景辐射和传热学基本理论,利用MODTRAN大气传输模型计算了不同天顶角和不同观测高度时的太阳辐射、天空背景辐射、海背景辐射亮度;通过对海面目标所处热环境的分析,给出了太阳辐射、大气辐射、海面辐射、海面反射辐射热流;结合辐射换热角系数概念,计算了目标与各背景之间以及目标自身各面元之间的辐射换热角系数;综合考虑各背景辐射的贡献以及目标自身各面元之间换热关系,利用结点热网络法建立了目标表面温度场的理论计算模型;数值分析了圆柱型目标表面温度在不同季节、不同观察时间、不同海情、不同目标高度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给出不同观测角度的辐射亮度分布,获得了目标在35μm波段红外辐射特性的一般规律,并数值分析了各背景对目标辐射亮度的影响。该项研究为提高红外武器系统探测、定位、分类、识别、跟踪的精度和目标生存能力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范晋祥,岳艳军[9](2008)在《动能拦截弹红外成像导引头仿真系统技术的发展》文中认为动能拦截弹红外导引头在美国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美国目前正在部署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的初始作战能力中,地基中段防御系统、海基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的动能拦截弹均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由于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的红外制导拦截器系统造价昂贵、结构复杂,因此必须将重大计划决策所需的飞行试验次数减少到只有传统的常规弹药飞行试验次数的几分之一,这样包括半实物仿真试验在内的各种地面试验就在动能拦截弹武器的性能评估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目前美国已经发展了多个用于动能拦截器半实物仿真和动能拦截器红外导引头的设计,试验、评估的红外成像仿真系统,本文综述了弹道导弹防御动能拦截弹红外成像导引头仿真系统与技术的发展.

温德义[10](2008)在《空空导弹也反导》文中研究表明 2007年12月3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一次试验中,利用从 F-16战斗机上发射出去的一枚配备有先进红外导引头的 AIM-9X"超级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一枚正在助推飞行中的"猎户座"(Orion)探空火箭。这次出人意料的成功试验,不仅标志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试验中演示了利用导弹拦截助推飞行中导弹的技术可行性,同时也为美国验证了一种实施助推段防御的新途径,必将为美国长期追求的、发展和建立助推段防御系统的计划注入新的动力。

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能力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半实物仿真能力
    2.1 多物理场/控制耦合半实物仿真能力
    2.2 导航半实物仿真能力
    2.3 多模/宽谱段导引头半实物仿真能力
    2.4 导引头抗干扰半实物仿真能力
    2.5 靶场试验半实物仿真能力
3 发展趋势与建议
4 结束语

(2)战术导弹仿真技术发展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战术导弹仿真技术架构
2 战术导弹仿真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仿真总体技术及基础技术
        1) 仿真技术体系结构与标准日臻完善。
        2) 目标/环境特性建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3) 目标/环境物理效应建模仿真紧贴战术导弹探测技术发展
        4) 探索复杂系统仿真模型验证新方法
        2.1.2 仿真系统/平台
        1) 仿真支撑平台支持可重构、可扩展、模块化的导弹仿真能力
        2) 仿真交互式显示工具种类不断丰富, 通用化水平日益提升
        3) 高性能仿真计算支持新型导弹设计
        2.1.3 仿真试验技术
        1) 导航制导控制仿真评估能力取得新进展
        2) 联合仿真技术能力支撑导弹武器系统及体系性能/效能评估
        3) 仿真试验与鉴定一体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1) 典型实体/环境数学建模与物理效应模拟有效支撑应用
        2) 仿真系统/平台较好服务于应用
        3) 仿真试验技术已成为支撑战术导弹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手段
    2.3 研究现状分析
3 重点发展方向分析
    3.1 复杂场景建模仿真技术
        3.1.1 复杂场景数学建模
        1) 复杂场景特殊效应特性建模
        2) 实测数据反演建模
        3.1.2 复杂场景物理效应模拟
        1) 高性能成像模拟
        2) 多维度目标信息模拟
        3) 多体制复合目标模拟
    3.2 仿真支撑平台技术
        3.2.1 面向高逼真强实时多任务协同仿真平台
        3.2.2 面向多领域融合的跨域/异构联合仿真平台
    3.3 仿真试验技术
        3.3.1 性能仿真试验
        1) 边界性能仿真试验
        2) 全链路综合仿真试验
        3) 多体协同仿真试验
        3.3.2 体系效能仿真试验
4 后续发展思考
    4.1 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促进装备仿真的仿真器高性能、高置信度发展
        4.1.1 促进物理效应模拟技术的更新换代
        1) 推动红外成像目标转换核心技术升级
        2) 微波与光子结合提升射频目标模拟性能
        4.1.2 探索先进新体制新概念战术导弹仿真器
    4.2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装备仿真系统集成的标准化、平台化
        1) 构建面向新型联合作战的分布式综合试验环境
        2) 推动先进智能仿真技术应用
    4.3 新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评估方法促进仿真对装备鉴定更有力支撑
        1) 建立基于建模仿真的试验鉴定评估理论方法体系
        2) 发展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虚实结合仿真试验鉴定模式
        3) 注重加强海量试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
5 结束语

(3)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相关发展现状
        1.1.1 应用背景
        1.1.2 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
        1.1.3 反导系统概述
    1.2 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特点分析
        1.2.1 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有利因素
        1.2.2 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面临困难和问题
    1.3 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策略及主要方法
        1.3.1 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策略概述
        1.3.2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博弈突防方法
    1.4 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计划
第二章 攻防对抗数学模型建立
    2.1 常用坐标系定义及其转换
        2.1.1 坐标系定义
        2.1.2 坐标系之间转换关系
    2.2 高超声速飞行器数学模型
        2.2.1 飞行器质心动力学模型
        2.2.2 飞行器质点运动学模型
        2.2.3 飞行器模型描述辅助方程
    2.3 防空反导阵地性能模型
        2.3.1 防空反导阵地基本性能参数
        2.3.2 防空反导阵地在攻防对抗中的数学描述
    2.4 拦截弹数学模型
        2.4.1 拦截弹制导律基本假设
        2.4.2 拦截弹主要飞行性能
        2.4.3 拦截弹在攻防对抗中的数学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行中段博弈突防轨迹规划
    3.1 飞行中段攻防对抗场景及博弈策略概述
        3.1.1 飞行中段攻防对抗场景概述
        3.1.2 突防轨迹博弈策略概述
        3.1.3 博弈突防轨迹中间点设计
    3.2 基于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的博弈突防轨迹生成
        3.2.1 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算法原理
        3.2.2 博弈突防轨迹生成数学描述
    3.3 飞行中段防空反导阵地规避策略
        3.3.1 移动防空反导阵地动态规避基本假设
        3.3.2 移动防空反导阵地动态规避问题数学描述
    3.4 基于松弛变量和滑模变结构方法的动态规避轨迹规划
        3.4.1 松弛变量的引入
        3.4.2 动态规避轨迹实现原理
        3.4.3 博弈突防动态规避轨迹规划
    3.5 基于微分动态规划的动态规避轨迹优化
        3.5.1 微分动态规划原理
        3.5.2 规避轨迹优化数学描述
    3.6 博弈突防轨迹数学仿真
        3.6.1 博弈突防轨迹仿真
        3.6.2 博弈突防动态规避轨迹仿真
        3.6.3 博弈突防动态规避轨迹优化仿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防空反导威胁区内博弈突防制导策略
    4.1 防空反导威胁区内攻防对抗场景及博弈突防策略
    4.2 拦截弹中制导段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弹道规划
        4.2.1 突防弹道规划问题数学描述
        4.2.2 优化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算法
        4.2.3 基于优化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算法的突防弹道规划
    4.3 拦截弹末制导段高超声速飞行器突防制导律
        4.3.1 突防制导律设计问题数学描述
        4.3.2 微分对策突防制导律
        4.3.3 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
    4.4 防空反导威胁区内博弈突防制导策略数学仿真
        4.4.1 突防弹道规划仿真
        4.4.2 微分对策突防制导律仿真
        4.4.3 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仿真
        4.4.4 微分对策、单边最优突防制导律对比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俯冲末制导段博弈突防制导策略
    5.1 俯冲末制导段攻防对抗场景描述及博弈策略
    5.2 博弈突防制导问题数学描述
    5.3 博弈突防制导问题任务分解
        5.3.1 铅垂平面内俯冲攻击轨迹规划
        5.3.2 水平平面内博弈突防制导
    5.4 水平平面内博弈突防制导策略设计
        5.4.1 不考虑控制约束的最优突防制导律理论推导
        5.4.2 考虑控制约束的最优突防制导策略实现方法
        5.4.3 最优制导策略事例仿真验证
    5.5 俯冲末制导段博弈突防制导策略仿真
        5.5.1 仿真条件说明
        5.5.2 博弈突防策略仿真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4)空间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数字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 导弹制导简介
        1.3.1 导弹的组成
        1.3.2 导弹的制导原理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半实物仿真系统框架研究
    2.1 系统总体方案研究思想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功能描述
        2.2.2 功能分析
    2.3 系统总体架构研究
        2.3.1 系统组成研究
        2.3.2 实时性分析
        2.3.3 组网设计
    2.4 系统时钟同步控制
    2.5 分系统功能指标分解
        2.5.1 总控台功能模块化分解
        2.5.2 转台性能指标转换
        2.5.3 仿真机功能提出
        2.5.4 目标模拟器同步控制
    2.6 本章小结
3 硬件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3.1 高速图像采集技术研究
        3.1.1 图像高速采集原理
        3.1.2 LVDS视频采集卡设计
    3.2 多模式切换技术研究
        3.2.1 多模式切换原理
        3.2.2 转接调理单元设计
    3.3 供配电技术研究
        3.3.1 供配电技术原理
        3.3.2 供配电单元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仿真流程设计
    4.2 主控软件设计
        4.2.1 软件架构设计
        4.2.2 数据交互分析
        4.2.3 软件UI设计
    4.3 图像采集软件设计
        4.3.1 软件架构设计
        4.3.2 数据交互分析
        4.3.3 软件UI设计
    4.4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4.4.1 软件架构设计
        4.4.2 数据交互分析
        4.4.3 软件UI设计
    4.5 注入软件设计
        4.5.1 软件架构设计
        4.5.2 数据交互分析
        4.5.3 软件UI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仿真试验
    5.1 系统试验样机及环境
    5.2 试验用例设计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速率试验
        5.3.2 定位试验
        5.3.3 频带试验
        5.3.4 脱靶量试验
    5.4 系统可信度分析
        5.4.1 基于TOPSIS法的可信度评估方法
        5.4.2 可信度评估方法应用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天基预警系统半实物仿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2 天基预警系统工作过程
    2.1 预警目标分析
    2.2 天基预警系统工作过程
    2.3 天基预警系统半实物仿真总体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地面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3.1 仿真平台设计分析
    3.2 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3.3 本章小结
4 地面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发
    4.1 STK软件介绍与集成
    4.2 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平台软件
    4.3 平台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大椭圆目标视线误差分析
    5.1 主要坐标系及坐标系之间转化
    5.2 传感器映射模型
    5.3 大椭圆卫星目标视线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景仿真技术
        1.2.2 分布式军用仿真技术
        1.2.3 虚拟战场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原有作战模拟训练系统概况
    2.1 系统主要功能
    2.2 系统主要特点
    2.3 系统组成及子系统功能
    2.4 系统典型工作过程
    2.5 系统不足与局限性
    2.6 本章小结
3 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需求
    3.2 系统组成
    3.3 系统工作流程
    3.4 系统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视景仿真子系统建模与优化
    4.1 建模的基本原则
    4.2 建模工具的选择
    4.3 模型格式转换
    4.4 仿真实体建模及优化
        4.4.1 导弹模型
        4.4.2 雷达车模型
        4.4.3 模型优化
    4.5 三维地形建模及优化
        4.5.1 三维地形建模
        4.5.2 三维地形优化
    4.6 本章小结
5 视景仿真子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方案比选
    5.2 系统基本框架
    5.3 系统特效的设计与实现
        5.3.1 粒子特效
        5.3.2 声音特效
    5.4 仪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4.1 简介
        5.4.2 设计思路
        5.4.3 实现方法
    5.5 实时数据交互的问题与实现方法
        5.5.1 问题描述
        5.5.2 实现方法
    5.6 多窗口的设计与实现
        5.6.1 设计思路
        5.6.2 实现方法
    5.7 自由视点的设计与实现
        5.7.1 设计思路
        5.7.2 实现方法
    5.8 本章小结
6 视景仿真系统演示与评估
    6.1 演示环境
    6.2 系统演示
    6.3 系统性能评估
    6.4 用户体验评估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弹道导弹突防理论研究
3 提高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的技术与策略研究
4 弹道导弹突防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5 弹道导弹突防效能优化研究
6 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研究的发展趋势

(8)海面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第二章 传热学的基本理论
    2.1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2.2 热传导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2.3 热辐射的基本理论
        2.3.1 基本辐射量
        2.3.2 朗伯余弦定律和黑体的基本辐射定律
        2.3.3 发射率和实体辐射
        2.3.4 基尔霍夫定律
    2.4 辐射换热
        2.4.1 辐射换热角系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4.2 漫射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2.4.3 换热角系数举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球大气系统红外辐射特性
    3.1 大气传输特性
        3.1.1 MODTRAN 功能简介
        3.1.2 大气程辐射
    3.2 太阳辐射特性
        3.2.1 太阳天顶角和方位角的计算
        3.2.2 太阳辐射特性
    3.3 天空背景辐射特性
    3.4 海天背景辐射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角系数解法与热网络数学模型
    4.1 目标的几何建模和消影处理
    4.2 辐射换热角系数的研究
        4.2.1 结点间辐射换热角系数的研究
        4.2.2 目标与周围环境之间辐射换热角系数的研究
    4.3 背景辐射热流
        4.3.1 太阳直接辐射热流
        4.3.2 海面直接辐射热流
        4.3.3 海面反射辐射热流
        4.3.4 大气辐射热流
        4.3.5 空气对流换热
    4.4 海面目标的结点热网络方程
        4.4.1 热网络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4.4.2 数值计算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面目标红外辐射特性
    5.1 海面目标辐射模型
    5.2 海面目标表面辐射强度的计算
        5.2.1 目标表面辐射亮度随观察位置的变化
        5.2.2 目标表面平均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5.3 地球大气系统对目标辐射特性的影响
        5.3.1 太阳辐射的影响
        5.3.2 海背景辐射的影响
        5.3.3 大气辐射的影响
        5.3.4 对流换热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战术导弹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能力发展分析[J]. 吕隽,孔文华,李景. 战术导弹技术, 2020(02)
  • [2]战术导弹仿真技术发展分析与思考[J]. 张励,田义,洪泽华,李奇. 上海航天, 2019(04)
  • [3]高超声速飞行器博弈突防策略研究[D]. 郭行.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4)
  • [4]空间飞行器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研究[D]. 李永敢.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 [5]天基预警系统半实物仿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研究[D]. 秦翠格.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6]分布式虚拟战场视景仿真系统研究[D]. 李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7]弹道导弹突防效能研究综述[J]. 汪民乐. 战术导弹技术, 2012(01)
  • [8]海面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研究[D]. 冯艳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1)
  • [9]动能拦截弹红外成像导引头仿真系统技术的发展[A]. 范晋祥,岳艳军. '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 [10]空空导弹也反导[J]. 温德义. 航空知识, 2008(02)

标签:;  ;  ;  ;  ;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红外成像半实物仿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