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

一、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论文文献综述)

梁晨,于佳佳,马皎洁,舒薇,姚岚,熊瑜,唐佩军,丛林,高静韬,逄宇[1](2021)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21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表明一、大会概览2021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于7月21—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办, 四川省医学会、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承办,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首都医科大学结核病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医学会结核病学专委会协办

李亮,杜建,许绍发,傅瑜,端木宏谨[2](2017)在《不负历史 共赴未来》文中研究说明

殷亚伟[3](2016)在《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文中认为防痨一直是煤矿工业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1987年至1991年的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官督民办的社会组织对于煤矿行业卫生防疫的所起到的作用。文章开始分析了建国初政府在工矿防痨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回顾了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工矿防痨从无到有的整体情况。通过学习苏联经验,邀请苏联的专家主持防痨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进修班。从人才培养上为早期的工矿防痨做了储备。在防治业务上,通过卫生部的一系列的会议指示,办法规定确立了卫生部门统一领导的格局。在宣传教育方面,建国初期主要是依靠群众运动、爱国卫生运动等动员社会,各种传统媒介也参与其中。学术研究主要依靠防痨协会开展工作。通过召开防痨学术会议、出版书籍等学术成果丰富从事防痨业务的研究工作。这样,从防治业务、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培养干部四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既奠定了工矿行业的卫生管理体制,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后工矿行业的防痨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卫生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加之改革开放之前的特殊政治环境,工矿防痨出现危机。政府管理过多,包袱和责任过重。医疗单位和医疗工作者之间的纵向联系多,横向联系少;等级服从多,自助互助少。行政指令多,交流实践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也是不断推进。国家召开多次会议贯彻落实结核病防治工作。从整个工矿行业来说,冶金、石油、纺织等系统响应中央的号召成立防痨协作组,促使煤矿行业也在反思自身的防痨工作。煤矿行业内部希望打破壁垒,加强行业内部的横向联系,成立协作组织,互相交流信息、学习经验、提升业务水平。徐州矿务局利用自身独特的软硬件的优势与各方积极联络,在行政和防痨业务上都得到了支持和反馈。这样,协作组成立具备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应运而生。以自助互助为目的、自发形成的协作组是对政府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权力的一种填补。协作组具有官督民办的特点,是在煤炭工业部卫生处的领导下、由全国结核病防治研究北京中心、上海分中心承担业务指导的任务。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的经过。成立大会制定防痨协作组章程,组织机构包括了协作组顾问名单、各大区成员各单位和组长;协作组活动的原则和经费来源;工作任务和内容。论文的第四章重点研究了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所组织参与的活动,通过防治机构的建设、培训工作的开展、科研交流、创办刊物、宣传教育等实践,对于煤矿行业的防痨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协作组的组织方式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奉献意识对我国今后的公共卫生防疫工作具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启示作用。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4](2014)在《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文中认为

李文慧[5](2013)在《呼吸与共六十载 薪火相传续百年》文中提出

沃红梅[6](2013)在《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文中提出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由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类机体的反应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表现千差万别,所以需要运用统计方法来探讨其规律。统计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中国医学统计学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开始逐渐发展。1948年,《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一书出版,标志着医学统计学学科在我国开始建立。解放前,医学统计学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医学统计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迄今,医学统计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已历经六十余年,但关于其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却尚不充分,鲜有医学统计学系统的史学研究发表。因此,归纳总结医学统计学发展的史学资料,对于反映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一是学科发展概况;二是中国卫生统计学会建设;三是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四是学科发展中的主要人物介绍。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解读,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学科发展进程的概述,反映出我国医学统计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对于中国卫生统计学会成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研究,从侧面反映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国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发展的进程。最后,我们将中国医学统计学工作者划分成四代人,按照出生时间的顺序,重点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人中的代表人物。与以往仅有的一些文献相比,本研究在学会、教材和人物方面,具有更为详尽和系统总结的特点。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梳理,让后人了解中国医学统计学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医学统计学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何玲[7](2011)在《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结核病这一典型的慢性传染病入手阐述“西医传入中国”这一主题。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为最常见。肺结核起病缓、病程长,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盗汗、疲倦、消瘦,这些症状会持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肺结核病人到了晚期可能会大咯血,一般会出现高热,盗汗严重,咳嗽困难,往往因各种并发症而死亡。解放前,结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有“十病九痨”的说法。根据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19261931年的统计,肺结核位列死因榜第一位。1945年以来,由于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有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卡介苗等预防措施的逐渐推广,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发生了显着的改变:患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由死因榜首位降至10位以后(根据上海市1983年的统计数据)。一、西医结核病观念传入中国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中,西医学从各种途径传入中国。1882年,科赫在实验室中成功分离和辨认结核杆菌;到1901年,在丁福保的《卫生学问答》一书中就可以找到“结核杆菌”的概念,当时“结核杆菌”被称作“肺痨虫”。从清末到解放初,建立在细菌学上的西式结核病观念逐渐被知识界接受,而“痨病”这一旧称也逐渐被新名词“结核病”所取代。民国时期,中国出版了大量的介绍结核病的病因、传染、诊断、疗养、预防等西医知识的通俗性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极大的普及了西医的结核病观念。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传统中医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解放后出现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局面。二、西医结核病疗法传入中国陈果夫是典型的肺结核病人,从他20岁第一次吐血到60岁死于肺结核,陈果夫患肺病整整四十年。这四十年中,陈果夫几乎试遍了西医的疗法:疗养院静养疗法、钙剂、结核菌素注射、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然而,这些西医疗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对化学疗法成功之前的西医疗法进行分析表明:1952年前,西医治疗肺结核,比之中医并没有明显优势。1854年,德国人赫尔曼·布雷默在西里西亚山区的Goerbersdorf创办了世上第一家肺结核疗养院;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疗养院疗养成为了西医治疗结核病的标准疗法。当时欧美的医学界认为:只要肺结核病人在风景优美的疗养院中静卧休息、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营养、过有规律的生活,结核病就会逐渐治愈。疗养院疗法无疑传到了中国;在30年代,北平至少有疗养院十处,较着名的有西山八大处天然疗养院、中华医院;民国时期,上海的结核病疗养院至少有九处。上海澄衷疗养院被称之为“中国之Goerbersdorf”,完全是欧美疗养院在中国上海的复制和翻版。19世纪末,西方的医生们开始采用外科手术来治疗肺结核患者。1920年以后,以人工气胸术为主的外科萎陷疗法成为了肺结核的常规治疗手段。人工气胸术是意大利医师佛兰里尼于1894年前后发明的外科手术;该手术疗法很快传入中国,在19281930年间,留德医师丁惠康在上海肺病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治疗肺结核病人。到30年代,在北平协和医院,人工气胸术已成为常规门诊治疗;上海澄衷疗养院、上海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也已经开展人工气胸术。此后,这一疗法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60年代中后期被化学疗法所取代。三、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的技术传入中国西医诊疗预防结核病需要依赖各种专门的“技术”:结核菌素、人工气胸术、卡介苗、抗菌药物等等,这些技术都相继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890年科赫宣布发明结核菌素,当年清政府官员薛福成就派遣赵元益前往科赫的实验室学习“疗治痨症之法”;我国各西医诊所使用核菌素治疗结核病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20年代人工气胸术在欧美成为了肺结核的主要疗法;该手术疗法在19281930年间即传入中国。卡介苗是法国科学家卡尔莫特和介兰发明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1921年,卡尔莫特首次将卡介苗用于人体,1927年,法国开始接种卡介苗,仅第二年(1928年),中国官方就引入了卡介苗;二战后,欧洲开始大规模接种,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卡介苗,中国从49年即开始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链霉素1945年用于临床显示出治疗效果,1948年以后就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国外报道了异烟肼治疗结核病的良好疗效,当年我国就能自行生产异烟肼。四、日本与欧美: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丁福保所着《肺病指南》和卢永春所着《痨病论》是民国时期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经典之作。丁卢二人正好体现了西医传入中的两条途径:一条经由日本,一条源自欧美。丁福保比卢永春年长约二十岁,两位都是民国时期普及结核病西医观念的重要人物。丁福保通过翻译日文书籍习得西医知识,而卢永春毕业于湘雅,是接受美式医学教育的医学博士;两位关于结核病的知识虽然来源不同,却是殊途同归。西医由日本传入中国主要借由翻译日文医书的方式。民国时期出版了许多译自日文的结核病书籍,这些书籍在中国一版再版,西医知识也就由此而普及于民间。西医由欧美传入中国则是通过教会或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医学教育的方式来实现的,而这无疑是西医传入中国的一条影响最为深远的途径;因为正是医学院培养了中国最早的结核病专科医师,从此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逐步形成。对1915年前出生的资深结核病科专家进行统计发现,绝大多数的结核病专科医师毕业于国内欧美背景的医学院。中国人接受欧美的西医教育之后从事西医行业,西医由此而扎根于中国,西医师群体的形成构成了西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五、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1915年,伍连德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号上撰文呼吁中国政府开展防痨卫生;1933年,上海发起防痨协会;1935年,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办“结核病门诊处”,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1945年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大城市开展防痨卫生;1949年解放以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和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防痨体系,防痨卫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解放后中央政府在人群中实施大规模的消灭结核病的公共卫生是西医技术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因为要实施防痨卫生,就必须要采用西医的技术,必须大量的培养西医人才。卫生部1951年开办了第一期防痨医师进修班,培养防治结核病的专门人才。到1958年底,全国已经有结核病专科医师1767名,而掌握各种西医防治技术的防痨人员已接近2万人。设立防痨机构,培养防痨人才,根据西医学的知识、利用西医学的技术来监控和预防结核病,这就是解放后防痨卫生的方针和宗旨;总之,实施防痨卫生的需要进一步地促成了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潘荣华[8](2010)在《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近代大规模的西医东渐发端于19世纪初,传教士具有首创之功。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初始目标是引领中国人皈依基督福音,但是其结果却造成另一种历史图景:大批传教医生掀起“福音婢女”的神秘面纱,开始把医院作为撒播西医仁爱精神的初始阵地。此后,大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西医学校、成立西医社团、译述西医书籍和创办西医报刊,这些现代性传播工具在将西医传播到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方式注入崭新的现代性因素,特别是报刊这种新型传播工具的采用,以其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打破普通人际传播的局限,不仅揭开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序幕,将大众传播工具和传播模式引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而且大大提高西医传播的效果。如果说传教士拉开报刊传播西医的序幕,那么,晚清时期,早期的本土西医群体和留日医学生群体创办的启蒙报刊,则打破外国人操控西医传播权的局面,开创国人主动接受和自觉传播西医的历史新篇章。当然,从其规模和影响上看,自办启蒙报刊尚不足以与传教士报刊相抗衡,但客观上加速了西医传播的本土化进程,对启迪民族精神、谋求救国良策、祛除教会医学的毒魅,起到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特别是陈垣,在学生时代就将个人前途和民族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支持收回医学教育权的运动,善于利用报刊的强大宣传和教育功能,开辟一条独特的医学救国之路,他以“着述医”自称,以卫生报刊为阵地,以医学救国为主线,努力宣传救国、保民、强种思想,使救国思想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彰显和传播。从历史传承和空间扩散上看,民国时期西医传播事业较之晚清时期有空前发展,这不仅表现为西医报刊总量飞速增长,也表现在西医传播事业的历史进程上。虽然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使得西医传播进程呈现出阶段性顿挫和地域性差异,但是始终弦歌不绝,艰难发展。特别是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报刊总量超过前期任何一个阶段,传播中心也历经数次变迁,先是以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向周围扩散,抗战时期又移至中西部中心城市和革命根据地,最终形成一个多中心多向性扩散网络,传播环境的改善和良性生态的形成,进一步增强报刊传播西医的能力。革命根据地地处偏僻落后的农村,生活环境艰苦,文化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疫病严重威胁军民健康。但是革命根据地克服各种困难,因陋就简,广泛利用各种党报党刊和专业报刊,结合其它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卫生宣教运动。虽然根据地卫生报刊种类少,生存难,但是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军民的艰苦努力下,胜利完成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把根据地建设成中国卫生宣教事业的先进地区,为各个时期中国农村的卫生建设积累了经验,也为解放后全国卫生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宝贵经验。从传播主体上看,医校报刊、团体报刊、官办报刊、专科报刊和报纸副刊的纷纷出现,表明多主体传播格局已经形成,组织传播最终成为报刊传播西医的主要形式。首先,医校报刊是教育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师生学术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和弘扬医学救国精神和职业理念的重要平台。其次,社团与报刊共生是当时中国医界的一道风景线。西医群体、西医社团和西医报刊相辅相成,构成医学发展的内部支撑体系,特别是专科报刊,为西医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现代医学体制在中国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再次,以通俗、简明为特征的报纸副刊纷纷问世,标志着西医传播已经开始由精英阶层向普通大众进行科学教化的等级传播模式。此外,作为政府喉舌的官办报刊,在舆论导向、采编质量等方面都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对西医传播事业有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多元传播格局下西医传播事业的繁荣,给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文章分别以医校报刊、学术期刊、医团报刊为中心,对西医传播的效果作一宏观考察。首先,民国时期,政府多次颁布法令,收回教育主权,推行学制改革,自办医学院校逐渐取代教会医学校,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传播组织,为西医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准备大批后备人才。其次,西医的不断传入预示着西医传播已经从信息接收转变到体制构建上来——理论体系的本土化和实践模式的本土化。学术社团和学术报刊的问世为西医体制在中国的移植与再造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促进学术研究向专深方向发展,也促成西医共同体的壮大。再次,西医共同体不仅是现代医学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而且成为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政府施为、社会参与、服务大众是公共卫生的基本特点。公共卫生制度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医学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过程。事实上,西医共同体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卫生制度时,非常注意公共卫生的国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推进,从而指明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赵雁林[9](2004)在《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纪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乔兵[10](2003)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说明

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3)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矿结核病防治概况
    一、结核病的简介
    二、改革开放以前的工矿防治结核病情况回顾
        (一) 制定具体办法
        (二) 培养业务骨干
        (三) 普及防痨知识
        (四) 防痨协会工作
        (六) 防痨学术交流
        (七) 改革开放以前工矿防痨情况总结
第二章 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的背景
    一、煤矿防痨工作不断推进
    二、工矿行业协作组陆续成立
    三、煤矿行业内部横向联系愿望加强
    四、徐州矿务局积极联络
第三章 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
    一、协作组成立经过
    二、组织性质和组织机构
    三、活动组织原则和经费
    四、工作任务和内容
第四章 煤矿防痨协作组的活动
    一、基层防痨布局
    二、防痨培训工作
    三、学术科研交流
    四、创办防痨刊物
    五、知识传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建国后医学统计学学科建设进展回顾
    1、课程结构与专业建设
    2、教材建设
    3、师资队伍建设
    4、研究生培养
    5、科研工作
    6、学术交流
    7、小结
第二部分 对卫生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学会——记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原中国卫生统计学会)
    1、初创时期(1984-1997年)
    2、发展时期(1998年至今)
    3、小结
第三部分 建国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统计学教材建设回顾
    1、郭祖超教授的《医学与生物统计方法》
    2、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卫生统计学相关教材
    3、卫生部统编教材《卫生统计学》
    4、改革开放后迄今其他一些教材
    5、小结
第四部分 对医学统计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1、第一代人物
        袁贻瑾
        许世瑾
        李光荫
        薛仲三
        郭祖超
        祝绍琪
        高润泉
        倪江林
        郑戈
        杨纪柯
    2、第二代人物
        田凤调
        杨树勤
        李天霖
        张照寰
        杨建伯
        周有尚
        史秉璋
        丁道芳
        陆守曾
        顾杏元
        金丕焕
        杜养志
        王均乐
        杨瑞璋
        戴旭东
        高玉堂
        王仁安
        何大卫
        余松林
        周燕荣
        陈启光
        方积乾
        苏炳华
        孙振球
    3 、小结
第五部分 总结
    1、学科建设
    2、人才培养
    3、校际合作
    4、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目录
中国统计发展简史(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结核病:在中国的肆虐与消退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架构
    1.4 时间断限与名词辨析
第二章 结核病综述
    2.1 概说
        一、结核病之症状
        二、特殊的传染病
        三、相关统计
    2.2 西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诊治
        一、“结核”:尸体解剖的发现
        二、发现病原体
        三、诊断与治疗
    2.3 中国传统医学
        一、中医对结核病的认识与治疗
        (1) 《诸病源候论》中“虚劳候”与西医“结核病症状”之比较
        (2) “虚劳”之治法
        (3) “痨瘵”之治法
        二、民国时期的中医与西医
        三、解放后西方医学对传统医药的影响
第三章 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
    3.1 观念的转变:西医结核病知识之普及
        3.1.1 疾病名称的改变:从“痨病”到“结核病”
        3.1.2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的出版
        3.1.3 结核病通俗性书籍中的西医结核病知识
        一、新式西医与传统中医
        二、结核杆菌与传染
        三、肺痨患者的责任
        四、基本疗法:疗养法
    3.2 结核病疗养院
        一、欧美的疗养院
        二、伍连德论疗养院疗法
        三、北京疗养院
        四、上海疗养院
        五、疗养时代的结束
        六、结论
    3.3 陈果夫肺结核病案与西医疗法
        3.3.1 患病与医治经过
        3.3.2 西医疗法分析
    3.4 结论:西医结核病知识与疗法传入中国
第四章 人物分析: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
    4.1 南丁福保北卢永春
        4.1.1 结核病知识经由日本:丁福保
        一、丁福保与日译西医书籍
        二、编译与自撰关于结核病的书籍
        三、丁福保与结核病
        四、《肺病指南》
        4.1.2 接受美式西医教育的医师:卢永春
        一、卢永春与疗养院
        二、《痨病论》
    4.2 中国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的形成
        一、结核病学科的创立与结核病专科医师的形成
        二、结核病专科医师统计
        三、结核病专科医师群体分析
        (1) 教育背景分析
        (2) 从业去向分析
        (3) 医疗科研内容分析
        (4) 典型人物:吴绍青
    4.3 结论:西医传入中国的两条途径
第五章 西医技术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5.1 结核菌素
        一、结核菌素之发明与应用
        二、结核菌素在中国
    5.2 人工气胸术
        一、人工气胸术之发明
        二、人工气胸术之治疗机理及其应用
        三、中国最早采用人工气胸术
        四、上海澄衷疗养院施行人工气胸术的记载
        五、中国各医院应用人工气胸术概况
        六、结论
    5.3 卡介苗接种
        一、卡介苗的发明及其免疫原理
        二、卡介苗接种史
        三、卡介苗菌种引入中国
        四、1950 年后的大规模卡介苗接种
        五、解放后中国进行大规模卡介苗接种的原因
        六、结论
    5.4 药物
        一、抗菌药物的发明与化疗时代
        二、链霉素
        三、异烟肼
        四、结论
第六章 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
    6.1 防痨卫生的开端
        6.1.1 伍连德与结核病
        6.1.2 北平协和医学院/结核病学社/第一卫生事务所结核病门诊部
        6.1.3 防痨协会——从个人病痛到国家卫生
        6.1.4 国民政府防痨体系之初创
        一、舆论先行
        二、全国防痨体系之初创
        三、防痨方法
    6.2 解放后防痨体系之建立
        一、第一次卫生革命与结核病
        二、防痨卫生、筛查流程与西医技术的应用
        三、防痨机构的设立与结核病防治所
        四、解放后防痨方法的贯彻实施
    6.3 结论:防痨卫生促成西医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近代报刊、西医报刊、西医传播和报刊传播西医的研究
        (二) 相关近代医学史研究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本文努力的方向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 传教士开创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之先河(1807-1911年)
    一、动机与路径:西医跨文化传播的策略选择
        (一) 藉医传教: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艰难博弈
        (二) 传播路径:从医疗空间到舆论空间的多维渗透
    二、传教士:报刊传播西医之发端
        (一) 报刊:一种面向中国人的新型传播媒介
        (二) 西医传播:从综合报刊到专业报刊的嬗变
    三、近代传教士传播西医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国人自办启蒙报刊传播西医之早期动员(1886-1911年)
    一、尹端模:第一份自办医刊的创办者
    二、青年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以《医学卫生杂志》和《光华医事卫生杂志》为中心
        (一) 从革命报人到着述医:陈垣的医学救国思想与实践
        (二) "着述医"陈垣的医学着述及其历史影响
    三、赴日留学:德日西医体系的传入
        (一) 留学日本:国人留学习医的"终南捷径"
        (二) 日本: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外努力
        (三) 上海:留学生报刊传播西医的域内探索
    四、自办西医启蒙报刊的示范意义
第三章 以城市为中心西医传播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912-1949年)
    一、民国时期西医报刊历史传承的特点
        (一) 时空分布
        (二) 阶段性顿挫和持续性发展
        (三) 地域性分异和网络化扩散
    二、上海:西医传播全国中心的确立及其动因
        (一) 经济繁荣的拉动
        (二) 西学东渐的推动
        (三) 西医群体的努力
        (四) 租界卫生的示范
        (五) 政府决策的导引
    三、抗战时期传播中心的西移及其影响
        (一) 抗战时期传播中心西移的原因
        (二) 传播中心西移的重要意义
        (三) 传播中心西移后西医传播内容的拓展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事业的勃兴(1931-1949年)
    一、土地革命时期卫生报刊的萌芽及其防疫宣传
        (一) 卫生专业报刊的萌芽
        (二) 综合性报刊的防疫动员
    二、抗日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发展及其卫生宣教
        (一) 新四军二、三师的《医务生活》与《先锋医务》
        (二) 山东军区的《军医杂志》、《山东医务杂志》和《胶东医刊》
        (三) 陕甘宁边区的《国防卫生》及其它综合性报刊
    三、解放战争时期卫生报刊的拓展
        (一) 《山东卫生》
        (二) 《健康报》(复刊)
        (三) 《野战卫生》与《中南卫生》
    四、革命根据地卫生宣教的历史经验
        (一) 党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级领导身体力行
        (二)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策跟进
        (三) 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党报专刊
        (四) 目标明确,突出重点
        (五) 科学实用,务求实效
第五章 多主体传播格局下中国近代医学的走向(1912-1949)
    一、多元主体传播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一) 医校报刊蓬勃发展
        (二) 社团报刊脱颖而出
        (三) 专科报刊异军突起
        (四) 卫生副刊异彩纷呈
    二、教育传播的国家化与西医群体的成长——以校办报刊为中心
        (一) 教育体制的转换及其对西医教育的影响
        (二) 医校报刊的繁荣
        (三) 医校报刊成为西医群体成长的舞台
    三、现代医学体制的移植与再造——以专业社团的学术期刊为中心
        (一) 中华医学会与西医体制的构建
        (二) 中华护士会与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三) 中国生理学会与中国生理学的奠基
        (四) 中华民国药学会与中国药学的肇兴
    四、传统卫生模式的颠覆与超越——以民间社团的普通报刊为中心
        (一) 政府施为与社会参与:现代公共卫生之滥觞
        (二) 让公众理解传染病:以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华麻风救济会为例
        (三) 妇女与儿童的发现:以节育运动和慈幼运动为例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四、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21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会议纪要[J]. 梁晨,于佳佳,马皎洁,舒薇,姚岚,熊瑜,唐佩军,丛林,高静韬,逄宇.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11)
  • [2]不负历史 共赴未来[J]. 李亮,杜建,许绍发,傅瑜,端木宏谨.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05)
  • [3]全国煤矿防痨协作组成立及主要活动研究(1987-1991)[D]. 殷亚伟. 南京大学, 2016(10)
  • [4]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一部分)––概述及一般要求[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4(06)
  • [5]呼吸与共六十载 薪火相传续百年[J]. 李文慧.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12)
  • [6]中国医学统计学发展简史(1949-2012)[D]. 沃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 2013(02)
  • [7]西医传入中国:结核病案例研究(1900-1967)[D]. 何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8]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D]. 潘荣华. 安徽大学, 2010(10)
  • [9]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纪要[J]. 赵雁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4(12)
  • [10]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J]. 乔兵.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01)

标签:;  ;  ;  ;  ;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2002年学术会议纪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