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AR-PKC-NO 系统与身体的内部器官相互作用

NMDAR-PKC-NO 系统与身体的内部器官相互作用

一、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吕国蔚[1](2016)在《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互作用,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广泛的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对于祖国医学的该论述,现代科学虽有"体表内脏相关"报告,但却有悖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现代神经科学已知,体表与内脏组织的感觉体验分别通过躯体感觉传导束和内脏感觉传导束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强调这两种已知的经典传导束泾渭分明、互不相干。因此为了了解中医的经穴脏

李思颉,张颜波,任长虹,吉训明,吕国蔚[2](2015)在《新发现的脊神经节的核团特性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文中指出应用细胞内记录、微透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临床观察等现代多学科技术,在正常与内脏痛动物模型上,首次发现:1两侧脊神经节神经元交互支配,既接受传递躯体觉也接受传递内脏觉;2单、双投射性脊髓背角躯体-内脏觉神经元的会聚特性;3脊神经节具有突触活动,穴位(躯体)与脏腑(内脏)的传入输入在脊髓背角与脊神经节上会聚并整合;4NMDAR-PKC-NO膜信号转导体系调制内脏炎性痛反应。这些发现为中医经穴脏腑相关提供现代科学基础,为提高临床针效提供分子策略。

吕国蔚[3](2011)在《对人生历程与学术生涯的些微体验》文中认为我家祖居东北辽南农村。1945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南满中学堂,只读了初一上学期。1947年参加解放军进入辽南行署医务学校,旋即参加辽鞍战役野战医疗队做看护员,1949年到辽东省立医院做见习护士。1950年以同等学力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医学院和北京第二

吕国蔚[4](2011)在《对人生历程与学术生涯的些微体验》文中指出吕国蔚教授是我国着名神经生物学家,做事勤奋,肯于钻研,在缺氧适应、神经传导、针麻原理及应用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将自己充满酸甜苦辣的经历写出来以飨读者,从中无不让人感受生命的坎坷与精彩,也体悟到科研和人生的真正内涵。

吉训明,李思颉,吕国蔚,张颜波[5](2011)在《经穴脏腑相关与新发现的脊髓投射神经元通路》文中研究说明应用逆向激动、逆行标记、细胞内记录与染色等现代技术,首次在大鼠、猫、猴身上发现,脊孤束(SST)、背索突触后(DCPS)2种单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和脊颈束-背索突触后(SCT-DCPS)、脊孤束-背索突触后(SST-DCPS)、脊孤束-脊颈束(SST-SCT)3种双投射性脊髓感觉神经元/传导束;这些神经元/传导束的兴奋性受NMDAR-PKC-NO膜信号传导体系调制。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经穴脏腑相关的神经基础提供现代科学策略。

李菁锦,张颜波,安仰源,高翠英,吕国蔚[6](2003)在《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二、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背索突触后( DCPS) 神经元/ 传导束[1-10]
2 脊孤束( SST) 神经元/ 传导束[10-12]
3 脊颈束-背索突触后( SCT-DCPS) 神经元/ 传导束[13-20]
4 脊孤束-背索突触后( SST-DCPS) 神经元/ 传导束[21-25]
5 脊颈束-脊孤束( SCT / SST) 神经元/ 传导束[26]
6 汇聚性单、双投射性脊髓背角躯体-内脏觉神经元[33-42]
7 NMDAR-PKC-NO膜信号转导体系影响/ 调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兴奋性[43-50]
8 PKC信号分子调制内脏炎症痛觉[51-61]
9 汇聚性脊神经节躯体-内脏感觉觉神经元[62-70]
10离体汇聚性躯体-内脏觉脊神经节神经元的整合活动[71-79]

(2)新发现的脊神经节的核团特性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两侧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交互支配及其会聚特性
新发现的会聚性单、双投射性脊髓背角躯体-内脏觉神经元
脊神经节的突触活动及会聚性躯体-内脏觉脊神经节神经元的整合活动
蛋白激酶C(PKC)信号分子调制内脏炎性痛觉

(3)对人生历程与学术生涯的些微体验(论文提纲范文)

1战役———感悟人生的洗礼
2两论———进军学海的指南
3外语———沟通世界的舟楫
4传道———教学相长的要旨
5质疑———科学探索的前提
6创新———探索未知的灵魂
7合作———融合力量的真谛
8追求———挑战自我的本源

(6)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躯体觉与内脏觉信息的相互作用
二、NMDAR-PKC-NO体系对脊髓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三、NMDAR-PKC-NO体系对躯体痛与内脏痛反应的影响

四、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J]. 吕国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6(01)
  • [2]新发现的脊神经节的核团特性在经穴脏腑相关中的作用[J]. 李思颉,张颜波,任长虹,吉训明,吕国蔚.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10)
  • [3]对人生历程与学术生涯的些微体验[J]. 吕国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 [4]对人生历程与学术生涯的些微体验[J]. 吕国蔚. 生理科学进展, 2011(05)
  • [5]经穴脏腑相关与新发现的脊髓投射神经元通路[J]. 吉训明,李思颉,吕国蔚,张颜波. 中医药信息, 2011(03)
  • [6]NMDAR-PKC-NO体系与躯体内脏相互作用[J]. 李菁锦,张颜波,安仰源,高翠英,吕国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3(04)

标签:;  ;  ;  ;  

NMDAR-PKC-NO 系统与身体的内部器官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