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一、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强,杨唤威,吴辉琴,况哲阳,张俊[1](2020)在《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以免烧结粉煤灰陶粒作为骨料的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首先,进行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比选出最优水胶比、陶粒掺量和粉煤灰掺量;然后,考虑含钢率、长细比等参数影响,设计了7个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试件和3个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对比试件进行轴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高于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所有试件均为延性破坏,但内部混凝土破坏形态因套箍系数和长细比的不同分为弯曲破坏、强度破坏和剪切破坏;钢管在峰值荷载前进入屈服,钢管的约束使混凝土平均应变远大于峰值应变,变形性能得到显着提高.最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张玉楷[2](2020)在《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政策的出台,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也进行着不断的革新,以10天内奇迹般完成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为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正在成为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普通混凝土存在着自重大、韧性不足、抗裂性差等缺点,这些缺点极大的约束了传统混凝土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本文所研究的自密实轻质混凝土是在运用Design-Expert10.0得出最优配合比的基础上,掺入不同种类的纤维,并通过调整高效减水剂的用量,使之达到优良的自密实性能,同时对比分析聚乙烯醇纤维、钢纤维及聚丙烯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self-compacting light-aggregate concrete,简称SCLC)的工作性能、基本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并对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受弯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为这种新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Design-Expert10.0软件中的BBD分析通过筛选出的体积砂率、胶凝材料用量及净用水量3个影响因子对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由获得的线性模型方差分析和交互作用响应面、等高线图找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配合比最优化预测并实验室试拌,确定基准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体积砂率为45.9%,胶凝材料用量为518.5kg/m3,净用水量为183.6kg/m3。(2)在满足纤维增强SCLC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了各纤维最佳掺量与高效减水剂用量为聚乙烯醇纤维掺量0.05%+减水剂用量1.2%、钢纤维掺量0.6%+减水剂用量0.9%和聚丙烯纤维掺量0.06%+减水剂用量1.1%。(3)通过对基准SCLC、聚乙烯醇纤维增强SCLC、钢纤维增强SCLC及聚丙烯纤维增强SCLC的工作性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和收缩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纤维的掺入会明显影响SCLC的工作性能,而在保证SCLC自密实性能的前提下掺入各纤维后,聚乙烯醇纤维增强SCLC与聚丙烯纤维增强SCL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6%和1.9%,钢纤维增强SCLC则降低了0.79%。纤维增强SCLC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显着提升,其中钢纤维增强SCLC的增幅最为明显,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18.4%,抗折强度提高了16.7%。聚乙烯醇纤维增强SCLC及钢纤维增强SCLC的轴心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略有增加,分别为3%、3.3%和6.7%、7.5%,聚丙烯纤维增强SCLC则减少了1%、0.94%。收缩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加入显着抑制了SCLC的早期膨胀及收缩,其中钢纤维的效果最为明显。(4)选用ABAQUS软件对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受弯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截面形式压型钢板和不同类型纤维增强SCLC楼板下的等效应力云图与荷载-挠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当压型钢板厚度及纤维增强SCLC楼板厚度一定时,相比燕尾式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闭合式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承载性能更好一些。而闭合式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随纤维增强SCLC楼板厚度的增加有所提高,且达到峰值荷载时的挠度明显减小,也就是说纤维增强SCLC楼板的加厚可以显着提升组合楼板整体的受弯承载力,降低变形,虽然一定程度上自重有所增加,但采用纤维增强SCLC楼板恰恰弥补了这点缺陷,从而在装配式结构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晨[3](2020)在《复合骨料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密实钢管复合骨料混凝土短柱是用轻骨料页岩陶粒骨料部分替代普通碎石骨料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自密实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该结构构件不仅具有自密实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钢管混凝土的优点于一体,具有无需振捣自密成型、施工方便、轻质高强、绿色环保、塑性好、承载力高等优点,同时克服轻骨料页岩陶粒混凝土的强度相对较低、弹性模量低、脆性破坏明显的力学缺点。本论文开展了复合骨料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研究,在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使用等体积的轻骨料页岩陶粒替代部分的普通碎石骨料,不仅降低了普通碎石骨料消耗,而且降低了结构构件自重和整体的花费。通过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对于其工作性能研究了流动性、间隙通过性以及抗离析性;对于其力学性能研究了立方体轴心抗压强度、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随着轻骨料替换量的提高,其工作性能呈现越来越优良的现象,力学性能变化不是非常明显,但横向膨胀效应提高很大。在自密实钢管复合骨料混凝土轴压短柱研究方面,主要的试验研究参数为轻骨料页岩陶粒体积的替换量,进行了试验全过程的描述,分析了其轴心受压力学性能,在轻骨料的体积替换量比较合理时,其极限轴压承载力并不会比普通钢管混凝土低。最后,利用非线性有限元ABAQUS对轴压短柱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其计算结果对比试验实测的极限承载力和荷载-应变关系曲线等,相差并不大,可以为实际工程做参考。

江涛[4](2020)在《侧向拉应力作用下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elf-compacting lightweight concrete,SCLC)是一种兼备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和轻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WAC)特性的新型混凝土,具有自重轻、节省成本、快速施工等优点,在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工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目前关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配合比设计、耐久性、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方面,而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在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主要取决于周围混凝土对钢筋的约束作用,而周围混凝土的应力状态将对该约束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为保证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侧向拉应力作用对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中心拉拔试验,研究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与光圆钢筋在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的粘结滑移性能。试验考虑了侧向拉应力大小、混凝土强度、相对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得到了主要粘结参数的计算模型。对46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拉拔试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施加侧向拉应力,光圆钢筋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拔出破坏。相对粘结强度会随着平均侧向拉应力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在单轴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相对滑移量会随单轴侧向拉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在双轴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相对滑移量会随着双轴平均侧向拉应力的增加而先增大后保持不变。(2)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对侧向拉应力作用下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与变形钢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主要的粘结参数提出了预测模型。对60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拉拔试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侧向拉应力的增大,粘结强度和峰值粘结应力对应的滑移量均逐渐减小。当混凝土强度及相对保护层厚度相同时,侧向拉应力水平越高,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拉拔试件越有可能发生劈裂破坏。当拉拔试件的破坏模式为拔出破坏时,其相对残余粘结强度基本保持恒定。(3)在试验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与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在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局部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当确定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以及侧向应力状态后,即可确定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曲线。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提出的局部粘结滑移本构关系预测效果良好。(4)采用ABAQUS软件对变形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拉拔试件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当无侧向力作用时,分析了膨胀角、屈服面形状参数、粘滞系数对拉拔试件粘结滑移曲线的影响,对不同侧向拉应力作用下变形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杨唤威[5](2019)在《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建筑向高层和超高层、大跨方向发展,对建筑物的主要承重骨架——柱子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钢管混凝土柱因为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及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关钢管混凝土柱的性能、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迫切。本文从工程应用需要,以陶粒为原材料,配置出SCLC50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并以该混凝土为钢管混凝土柱的核心混凝土填充料,研制高强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研究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并提供相应的计算方法。选择柱套箍系数、长细比、含钢率为变量参数,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相互认证方法,分析研究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对比自密实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性能,为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的使用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文章结合课题需要,开展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承载力的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50)的配合比设计。优选基本力学性能和工艺相对简化的900级圆球型免烧结粉煤灰陶粒为骨料,依据《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考虑拌合物的水灰比、陶粒的体积掺量及粉煤灰的体积掺量等参数,设计强度等级为SCLC50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比较SCLC50的工作性能及试块的强度、表观密度,确定各参数对配合比的影响权重,优化该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由此得到:(1)水胶比是影响SCLC50强度的主要因素,当水胶比为为0.30时,混凝土强度为60.8MPa,达到了设计强度标准。(2)陶粒体积掺量的增加,可以显着改善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其值为0.38m3,SCLC50的表观密度为1850kg/m3时,比强度最高。(3)活性掺合料粉煤灰,颗粒呈球状,表面光滑,可以显着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当其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时,SCLC50工作性能较好。2.高强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试验研究。设计10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柱,通过改变钢管的长度、壁厚、及混凝土种类等参数,以研究长细比、含钢率、套箍系数对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压力学性能及破坏形态的影响,同时观测柱受压承载力,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核心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为SCLC50及C50的前提下,将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与自密实普通钢管混凝土柱比较,两者的受压破坏形态基本相似:即构件的长细比为20时,多以材料强度破坏或剪切为主,长细比(λ=25)较大时,弯曲失稳破坏较明显。构件破坏时,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皱褶较多,变形性能表现较好,但其承载力小于自密实普通钢管混凝土柱。(2)在所有的研究参数中,对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变形性能影响最显着的是核心混凝土强度大小,即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其承载力最大增加了35.1%。3.高强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受压性能理论研究。基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的极限平衡理论和统一强度理论,分析推导自密实钢管混凝土中长柱承载力,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比较,并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提出承载力计算公式。4.高强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受压承载力的仿真分析。在拟静力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对试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均呈现材料强度破坏,所有柱的受压变形呈“灯笼状”,最大压缩变形发生在柱中部。随着钢管壁厚增加,柱纵向最大压缩变形逐渐增大,最多可增大21.4%;而随着柱长细比的增加,柱的纵向最大压缩变形逐渐减小,最多可减小45.9%。(2)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在极限荷载状态下的纵向压应力,其值随钢管壁厚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可提高15.7%;而随着长细比的增大逐渐减小,最小降低9.11%。(3)实测和有限元分析结果都显示:钢管柱的核心混凝土强度对其承载力的影响较大,钢管壁厚、钢管长度对柱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主要原因是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柱的套箍系数变化,影响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从而直接影响柱的承载力。

周悦志[6](2019)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也开始致力于对新型建筑材料的追求,本文针对现有普通混凝土存在的自重较大、浇筑时需要机械振捣填平而引起噪音污染、抗震性能差等一系列问题,以粉煤灰轻质陶粒、普通细砂、外加剂、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作为主要材料,设计出了自密实轻骨料的配合比,并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作为柱的基体材料,设计并制作出轻质、强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方便、浇筑时免振捣、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参考《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和《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考虑了轻骨料和矿物掺合料的影响,结合试验进行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设计出强度等级分别为SCLC30、SCLC35、SCLC40和SCLC45,表观密度分别为1630kg/m3、1734kg/m3、1820kg/m3和1864kg/m3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然后以本文设计的自密实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作为柱的基体材料,设计并制作出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构件。(2)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进行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SCLC30、SCLC35、SCLC40和SCLC45)、不同纵筋配筋率(1.1%、1.5%、2.0%和2.5%)和不同长细比(4、4.75、5.5和6.25)对其正截面轴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构件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它在承受轴向荷载到构件破坏时都经历了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破坏阶段,而且破坏都表现为脆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和长细比均对构件的轴心抗压性能有着显着的影响,例如:其抗压承载力和抗压刚度随着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长细比的增加而下降;其开裂荷载随着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的增加均有降低的趋势,纵向钢筋配筋率对轴压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抗拉性能影响不是很明显。(3)结合试验,通过理论分析进行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得出了适用于本文设计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4)在试验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数值模型,并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马茁[7](2019)在《变形钢筋与早龄期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处于早龄期的建筑结构若承受的施工荷载过大,易于出现开裂、局部损伤等现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是用轻骨料代替自密实混凝土中的普通骨料改进而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具有施工简单,噪音小;工作性能好,抗冻性能好,保温性能好;自重轻,强度储备大等优点。可靠的粘结是保证钢筋混凝土可以协同承受外部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决定结构承载能力及裂缝控制的重要前提。因此,探究变形钢筋与早龄期SCLC粘结滑移的时变规律对SCLC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采用拉拔试验研究了早龄期不同强度的SCLC与不同直径变形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主要的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三种强度等级的SCLC、三种直径的变形钢筋共计135个拉拔试件,研究了龄期分别为1d、3d、7d、14d、28d时变形钢筋与SCLC的粘结性能。通过试验得到了变形钢筋与早龄期SCLC的粘结破坏模式、粘结强度(τu)、峰值粘结应力对应的滑移量(s0)、残余粘结强度(τr)。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拔出破坏和劈裂破坏的判断准则和τu、s0、τr随龄期的变化规律及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粘结破坏模式与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不同龄期实测抗压强度有关。当试件发生拔出破坏,τu只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有关;当试件发生劈裂破坏,τu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有关。当试件发生拔出破坏,s0/D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试件发生劈裂破坏,s0/D随着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减小,与龄期无关。(2)通过拉拔试验得到变形钢筋与早龄期SCLC的粘结滑移曲线。在此基础上,将粘结滑移曲线分为拔出破坏和劈裂破坏两种破坏模式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其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拔出破坏的粘结滑移曲线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劈裂破坏的粘结滑移曲线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早龄期粘结滑移本构曲线与龄期无关,可以统一使用一种粘结滑移本构曲线进行描述。粘结滑移曲线上升段和下降段的形状参数与混凝土相对保护层厚度有关。变形钢筋与早龄期SCLC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可以用本文给出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韦莹[8](2019)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及抗裂性能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选用的轻骨料为900级页岩陶粒,筒压强度6.5MPa。通过配合比设计的多次调整得到基本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良好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研究在自生收缩和干燥收缩共同作用下自由收缩和约束收缩的发展规律以及抗裂性能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成果:主要内容以及结论如下:(1)通过配合比设计的调整,发现圆球型粉煤灰陶粒不能做出强度达到50MPa的SCLC50,而且高效减水剂对流动性的影响非常的敏感,所以减水剂用量一定要十分精确。在基本工作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试验中,粉煤灰能有效的改善工作性能,但掺量太多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硅灰能有效的提高力学性能;预湿轻骨料能减小SCLC的脆性。以下几组配合比相比之下性能优良:单掺粉煤灰的掺量应控制在20%~25%;复掺25%粉煤灰-硅灰,硅灰的掺量应控制在2%~4%;轻骨料预湿时间1h左右较合适。(2)通过自由收缩和约束收缩试验研究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收缩随着龄期发展的规律。结果表明,①SCLC早龄期约束收缩是以自生收缩为主,随着龄期的发展,SCLC约束收缩主要以干燥收缩为主;②粉煤灰的掺入可以抑制SCLC的收缩,但掺入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降低,其最佳掺量应该控制在20%~25%较合适;③掺入硅灰可以提高SCLC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但会增大约束收缩;④骨料预湿处理既能延缓开裂龄期,又可以降低SCLC的脆性。(3)对圆环约束中混凝土环进行受力分析,计算收缩产生的约束拉应力,对抗裂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当水胶比控制在0.3以下时,开裂风险系数显着降低,从而提高了 SCLC的抗开裂性能;②当粉煤灰掺量为20%时,抗裂性能最好;③掺入了硅灰之后,开裂风险系数增大及开裂风险系数的增长速度;④骨料预湿时间控制在1h时,既可以减小开裂风险系数,提高SCLC的抗开裂性能,同时节约工期。以上几点结论虽然未能完全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有一个彻底的了解,但是未来对其进行耐久性试验、微观机理分析以及预测方程的建立都会是研究者们的研究方向。

李京军[9](2018)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制备和增韧》文中指出结合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和轻骨料混凝土(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WAC)的优良性能而发展起来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elf-compacting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SCLC),其不仅在浇筑过程中不需要额外机械振捣,依靠自重便能密实成型,而且可降低基础荷载,缩小构件截面尺寸,在建筑物高度和跨度不断增大的当下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关系到拌合物的施工和易性、硬化后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生产及应用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缺乏适用性强的SCLC配合比方法,基于SCC和经验方法的SCLC配合比设计方法无法实现原材料用量的定量计算,且SCC规范中给定的关键配合比参数范围是否适用于SCLC尚不清楚。SCLC解决了普通重量混凝土自重大,施工需要振捣等问题,但其没有解决混凝土脆性大、易开裂和抗拉强度低等问题。如何增加SCLC的韧性,提高SCLC抗拉强度和结构的抗裂性,是SCLC进一步推广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开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科学合理的SCLC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砂浆膜厚理论的SCLC配合比设计方法。并从砂浆性能角度对上述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将SCLC配合比设计分成基于砂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性能设计与基于砂浆水灰比定则的强度设计。为了避免采用不同流变仪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具可比性,建立了两种表征砂浆流变参数的评价方法:Marsh筒法和微坍法,并在对比基础上找出一种最适宜的方法。依据净浆膜厚理论和组合方法制备出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compacting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SFRSCLC),研究了纤维掺量对拌合物工作性及基本力学性能影响。在对比分析JG/T 472-2015方法和ASTM C 1609方法对SFRSCLC弯曲性能评价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弯曲韧性评价方法。为了揭示纤维对试件内部裂缝的细观桥接作用和滑移机制以及裂纹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声发射技术对SFRSCLC单轴受压下的损伤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采用基于砂浆膜厚理论的SCLC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制备出满足自密实性能设计要求,密度等级为1800或1900,强度高于50 MPa的SCLC。与Marsh筒法相比,微坍法是测定砂浆流变参数的理想方法。基于砂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性能设计与基于砂浆水灰比定则的强度设计方法能够实现SCLC工作性及强度的预测。采用基于净浆膜厚理论和组合方法得到的SFRSCLC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定量计算出胶凝材料用量。纤维掺入SCLC中会降低拌合物填充性及间隙通过性,但能够改善拌合物的抗离析性能。与对抗压强度的改善效果相比,钢纤维中能够显着改善SCLC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及裂后韧性。JG/T 472-2015和ASTM C 1609两种方法已不适用于评价跨中峰值挠度较大的SFRSCLC,新提出的弯曲韧性评价方法能够对SFRSCLC弯曲韧性进行有效衡量。SFRSCLC的优势频率段主要集中于1545 kHz、85105 kHz、235255 kHz和285320 kHz四个区段,依次对应于混凝土内预存裂缝或孔隙的压密、骨料/浆体界面增强层的断裂破坏、骨料的贯穿断裂破坏和砂浆的开裂。

周佳[10](2018)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龄期温湿度发展及收缩变形试验研究》文中认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SCLC)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一般为240-270mm),胶凝材料用量大、砂率大,弹性模量低等特性,这些特性将导致其基本性能与普通混凝土比较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收缩开裂大多发生在早龄期(28天以前),早龄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都随时间急剧变化,混凝土收缩受限产生拉应力与抗裂能力的时随变化和相互作用,决定了混凝土早期开裂的过程及表现。因此,混凝土早龄期的力学性能及内部温湿度发展和收缩变形是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特性,研究其早龄期力学性能、内部温湿度发展和收缩变形规律,为结构设计及早期裂缝控制提供依据。首先,综合已有的配合比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试验验证,采用固定砂石体积法和绝对体积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配置不同水胶比的SCLC、改变粉煤灰、硅灰掺量、不同骨料类型及预湿时间研究原材料对SCLC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为SCLC的配置提供参考。其次,设计混凝土温、湿度测量试验,测量各配比SCLC温度和湿度发展过程,据此考察不同强度,不同养护条件、不同骨料特性、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在水泥水化和热湿传导作用下其内部温湿度发展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最后,通过接触式线性测量方法,测量SCLC早期的自由变形,获得其早龄期的收缩应变曲线,分析收缩变形与其内部温湿度发展规律的相关性;测试不同水胶比,不同养护条件(密封或干燥),骨料特性(骨料类别、吸水率、预饱水程度)和材料配比对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探讨其规律性。研究结果表明,SCLC早期收缩主要为外干燥失水而引起的干燥收缩,自干燥引起的自生收缩相对较小,且随着水胶比的降低,外干燥收缩占比越大,但由于存在轻骨料的吸水蓄水作用,水胶比对SCLC长期的自生收缩影响并不显着。粉煤灰的掺入对SCLC的早龄期收缩有抑制作用,但当粉煤灰掺量较低时,抑制效果不太明显。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可以改善SCLC的微观结构,在复掺2%的硅灰后,再增加硅灰的掺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减小,早期收缩增加。因此从提高SCLC强度及控制早期收缩的角度,硅灰复掺的最佳掺量为2%左右。预湿后的轻骨料对SCLC具有内养护作用,骨料在预湿后,试件的自生收缩及总收缩明显减小,收缩曲线随龄期的变化相对平缓。

二、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设计
    1.2 材料参数
        1.2.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2 材料强度
        1)混凝土
        2)钢管
    1.3 试件制作
    1.4 加载制度
        1)试验装置
        2)测点布置
        3)加载制度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验现象
    2.2 破坏形态
    2.3 试验结果分析
        1)荷载-纵向位移曲线
        2)荷载-挠度曲线
        3)荷载-应变曲线
3 承载力计算
4 结论

(2)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
        2.1.1 粗骨料
        2.1.2 纤维
        2.1.3 水泥
        2.1.4 细骨料
        2.1.5 粉煤灰
        2.1.6 磨细矿渣粉
        2.1.7 减水剂
        2.1.8 水
    2.2 初始配合比计算
        2.2.1 配制强度的确定
        2.2.2 确定粗骨料体积(V_g)及质量(m_g)
        2.2.3 确定水胶比(m_w/m_b)
        2.2.4 干表观密度
    2.3 水泥胶砂流动度
    2.4 基于Design-Expert软件SCLC配合比调整
        2.4.1 试验配合比
        2.4.2 试验拌合物情况
    2.5 试件制备成型方式
    2.6 本章小结
3 纤维增强SCLC配合比设计优化
    3.1 SCLC配合比最优化预测
        3.1.1 响应面优化法RSM
        3.1.2 响应面优化法的一般流程
        3.1.3 工作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3.1.4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3.1.5 最优配合比
    3.2 纤维增强SCLC配合比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纤维增强SCLC的性能研究
    4.1 工作性能
    4.2 干表观密度
    4.3 立方体抗压强度
        4.3.1 试验现象及试件破坏形态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劈裂抗拉强度
        4.4.1 试验现象及试件破坏形态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抗折强度
        4.5.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4.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轴心抗压强度
        4.6.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4.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7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4.7.1 弹性模量试验装置
        4.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8 收缩试验
        4.8.1 收缩试验装置
        4.8.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的受弯性能数值分析
    5.1 本构模型
        5.1.1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5.1.2 压型钢板的本构关系
    5.2 材料参数取值
        5.2.1 纤维增强SCLC楼板参数取值
        5.2.2 压型钢板截面形式选择
        5.2.3 钢筋设计参数取值
        5.2.4 钢筋网的布置
    5.3 压型钢板-纤维增强SCLC组合楼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1 单元选取
        5.3.2 模型建立
    5.4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5.4.1 等效应力云图
        5.4.2 模型结果非线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复合骨料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
        1.2.1 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特征
        1.2.2 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1.3 钢管混凝土
        1.3.1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
        1.3.2 钢管混凝土特点
        1.3.3 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综述
    1.4 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综述
    1.5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6 创新点
2 自密实混凝土的配置
    2.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1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T/283-2012规定算法
        2.1.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2.1.3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4 自密实混凝土计算配合比试配
        2.1.5 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观测及评定
    2.2 本章小结
3 轻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研究
    3.1 轻骨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3.1.1 轻骨料的选择
        3.1.2 轻骨料的预处理
    3.2 轻骨料掺入对于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影响研究
        3.2.1 坍落扩展度试验
        3.2.2 J环(J-ring)试验
        3.2.3 L-槽试验
        3.2.4 V型漏斗试验
    3.3 本章小结
4 轻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4.1 不同替代率的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试块立方体抗压试验
    4.2 不同替代率的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试块轴心抗压试验
    4.3 不同替代率的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试块弹性模量试验
    4.4 自密实复合骨料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自密实钢管复合骨料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5.1 试件设计
    5.2 试验方法
        5.2.1 钢管外壁的磨光处理和应变片的焊接
        5.2.2 试验加载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试验全过程描述
        5.3.2 荷载-应变曲线
        5.3.3 极限承载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自密实钢管复合骨料混凝土短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6.1 有限元分析方法
    6.2 有限元模型建立
        6.2.1 材料参数的选取
        6.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6.3 有限元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侧向拉应力作用下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进展
        1.2.1 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1.2.2 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的峰值粘结应力对应的滑移量
        1.2.3 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1.2.4 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破坏模式
    1.3 复杂应力状态对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1.4 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性能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光圆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材料
        2.2.2 试件型式
        2.2.3 试验装置及加载过程
    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相对粘结强度
        2.3.2 峰值粘结应力对应的滑移量
        2.3.3 相对残余粘结强度
        2.3.4 讨论与分析
        2.3.5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2.4 结论
3 变形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侧向拉应力作用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件型式
        3.2.3 试验装置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破坏模式
        3.3.2 极限粘结强度
        3.3.3 相对滑移量
        3.3.4 相对残余粘结强度
        3.3.5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3.4 结论
4 侧向拉应力作用下变形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
        4.2.1 网格划分
        4.2.2 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材料模拟
        4.2.3 用户自定义子程序VUSDFLD
        4.2.4 界面接触
        4.2.5 准静态分析和边界条件
    4.3 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
    4.4 有限元模型验证及分析
        4.4.1 破坏模式
        4.4.2 极限粘结强度
        4.4.3 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量
        4.4.4 粘结滑移关系曲线
    4.5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摘要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1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背景
        1.2.2 钢管混凝土技术的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钢管混凝土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前景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二章 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引言
    2.2 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思路
    2.3 原材料选择
        2.3.1 集料
        2.3.2 胶凝材料
        2.3.3 外加剂
        2.3.4 水
    2.4 基础配合比设计方法
    2.5 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基础配合比计算
    2.6 实验室试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
        2.6.1 配合比试验的准备
        2.6.2 确定最优水胶比
        2.6.3 确定陶粒的最优掺量
        2.6.4 粉煤灰的最优掺量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3.1 方案设计
        3.1.1 试件设计
        3.1.2 制作试件
        3.1.3 材料性能试验
    3.2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3.2.1 试验装置
        3.2.2 测点布置
        3.2.3 加载制度
    3.3 试验现象
        3.3.1 自密实普通钢管混凝土柱
        3.3.2 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
    3.4 试件破坏形态
    3.5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荷载-纵向位移曲线
        3.5.2 荷载-应变曲线
        3.5.3 荷载-挠度曲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方法
    4.1 引言
    4.2 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4.2.1 极限平衡理论的基本假定
        4.2.2 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柱设计方法
        4.2.3 轴心受压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4.3 统一强度理论计算公式
        4.3.1 统一强度理论简介
        4.3.2 轴心受压柱的稳定承载力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材料参数的选取
        5.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5.3 仿真模拟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5.3.1 荷载-位移曲线
        5.3.2 柱的受压承载力
        5.3.3 柱中核心混凝土的应力
        5.3.4 柱混凝土的变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密实混凝土
        1.2.1 自密实混凝土概述
        1.2.2 自密实混凝土的优缺点
        1.2.3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轻骨料混凝土
        1.3.1 轻骨料混凝土概述
        1.3.2 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缺点
        1.3.3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4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1.4.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概述
        1.4.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创新点
第二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前言
    2.2 试验原材料
        2.2.1 材料选择
        2.2.2 陶粒的性能试验
    2.3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方法
    2.4 影响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因素
        2.4.1 陶粒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4.2 粉煤灰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5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材料基本参数
        3.2.1 混凝土材性试验
        3.2.2 钢筋材性试验
    3.3 试验方案
        3.3.1 试件的设计
        3.3.2 柱构件的制作与养护
        3.3.3 加载方案及试验方法
        3.3.4 量测方案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试验现象
        3.4.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破坏过程
        3.4.3 柱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分析
        3.4.4 柱构件轴向变形分析
        3.4.5 柱构件应变分析
    3.5 柱构件轴心抗压承载力公式推导
        3.5.1 柱构件轴心抗压承载力分析
        3.5.2 稳定系数表达式的建议
        3.5.3 试验值与计算值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模型分析
    4.1 ABAQUS简介
    4.2 材料力学模型及本构关系
        4.2.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模型及本构关系
        4.2.2 钢筋力学模型及本构关系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4.4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4.1 变形云纹图分析
        4.4.2 荷载-位移曲线
        4.4.3 承载力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变形钢筋与早龄期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轻骨料混凝土的发展
        1.2.2 变形钢筋与普通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2.3 变形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2.4 变形钢筋与早龄期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拉压强度的时变规律
    2.1 引言
    2.2 试验内容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过程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抗压强度
        2.3.2 抗拉强度
        2.3.3 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参数的时变规律
    3.1 引言
    3.2 试验内容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件形式
        3.2.3 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粘结破坏模式
        3.3.2 粘结滑移曲线
        3.3.3 粘结强度τu
        3.3.4 峰值粘结应力对应的滑移量s0
        3.3.5 残余粘结强度τr
    3.4 本章小结
4 变形钢筋与早龄期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4.1 引言
    4.2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4.2.1 上升段形状参数
        4.2.2 下降段形状参数
        4.2.3 拟合粘结滑移曲线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及抗裂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1.2.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展
        1.2.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进展
        1.2.3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2.4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约束收缩及抗开裂性能研究进展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配合比设计
        2.2.1 原材料
        2.2.2 配合比设计方法
        2.2.3 配合比的调整--轻骨料种类的确定
        2.2.4 配合比的调整—减水剂用量的确定
        2.2.5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
    2.3 基本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2.3.1 水胶比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2.3.2 粉煤灰掺量对基本工作性能的影响
        2.3.3 粉煤灰和硅灰复掺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2.3.4 骨料预湿时间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2.4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4.1 抗压强度试验
        2.4.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4.3 静弹性模量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收缩试验研究
    3.1 前言
    3.2 SCLC早龄期收缩机理的研究
    3.3 SCLC早龄期自由收缩试验研究
        3.3.1 自由收缩试验装置
        3.3.2 自由收缩应变试验分析
    3.4 SCLC早龄期自由收缩模型修正
    3.5 SCLC约束收缩试验研究
        3.5.1 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3.5.2 约束收缩应变分析
    3.6 约束度对早龄期自由收缩和约束收缩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抗裂性能分析
    4.1 前言
    4.2 约束收缩拉应力理论分析
    4.3 开裂风险系数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有待进一步改善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制备和增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关键配合比参数
        1.2.2 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1.2.3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研究
        1.2.4 应用现状
    1.3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优缺点及对应解决措施
        1.3.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缺点
        1.3.2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脆性与开裂问题解决措施
    1.4 本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胶凝材料
        2.1.2 骨料
        2.1.3 纤维
        2.1.4 减水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粉体材料组成比例优化-最小需水量法
        2.2.2 工作性能试验方法
        2.2.3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4 微细观研究试验方法
3 基于砂浆膜厚理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3.1 配合比设计目标
        3.1.1 自密实性能设计目标
        3.1.2 密度等级设计目标
        3.1.3 强度设计目标
    3.2 配合比设计基本思路及流程
    3.3 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及属性验证
        3.3.1 拌合物的制备
        3.3.2 拌合物属性验证
        3.3.3 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配合比设计方法优化及砂浆流变性能表征方法
    4.1 基于砂浆流变性的自密实性能设计
        4.1.1 自密实性能设计理论基础
        4.1.2 自密实性能设计优化
    4.2 基于砂浆水灰比定则的强度设计
        4.2.1 强度设计理论基础
        4.2.2 强度设计优化
    4.3 砂浆流变性能表征方法研究
        4.3.1 Marsh筒法
        4.3.2 微坍法
        4.3.3 Marsh筒法与微坍法对比
    4.4 优化后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及验证
        4.4.1 拌合物工作性与砂浆流变参数关联
        4.4.2 自密实性能验证
        4.4.3 强度设计及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及韧性评价
    5.1 配合比设计
    5.2 纤维掺量对拌合物自密实性能影响
    5.3 纤维掺量对拌合物干表观密度影响
    5.4 纤维掺量对拌合物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5.4.1 抗压强度
        5.4.2 劈裂抗拉强度
    5.5 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韧性评价
    5.6 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受压损伤细观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B.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B.3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10)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龄期温湿度发展及收缩变形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SCLC配合比设计研究
        1.2.2 SCLC力学性能研究
        1.2.3 SCLC早龄期收缩变形与内部温湿度发展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早期物理力学性能
    2.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2.1.1 自密实机理
        2.1.2 骨料的控制
    2.2 材料选择原则
    2.3 试验原材料
    2.4 试验配合比计算方法
    2.5 试验配合比
    2.6 试件制作及养护
        2.6.1 原材料投放顺序
        2.6.2 试件制作及养护
    2.7 工作性试验
        2.7.1 试验概况
        2.7.2 试验数据
    2.8 工作性试验结果分析
        2.8.1 水胶比对SCLC工作性的影响
        2.8.2 粉煤灰掺量对SCLC工作性的影响
        2.8.3 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对SCLC工作性的影响
        2.8.4 轻骨料预湿程度对SCLC工作性的影响
        2.8.5 同强度等级SCLC与SCC及NC工作性的对比
    2.9 早龄期力学性能试验
        2.9.1 试验概况
        2.9.2 试验数据
    2.10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0.1 水胶比对SCLC抗压强度的影响
        2.10.2 粉煤灰掺量对SCLC抗压强度的影响
        2.10.3 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对SCLC抗压强度的影响
        2.10.4 轻骨料预湿程度对SCLC抗压强度的影响
        2.10.5 同强度等级SCLC与SCC及NC抗压强度的对比
        2.10.6 同强度等级SCLC与SCC及NC结构效率分析
        2.10.7 早龄期SCLC立方体抗压强度规律性分析
    2.11 小结
第3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龄期温湿度发展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温湿度测量仪器
        3.1.2 配合比设计
        3.1.3 温湿度发展试验方法
    3.2 早龄期温度发展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水胶比对SCLC早龄期温度发展的影响
        3.2.2 粉煤灰掺量对SCLC早龄期温度发展的影响
        3.2.3 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对SCLC早龄期温度的影响
        3.2.4 轻骨料预湿程度对SCLC早龄期温度发展的影响
    3.3 早龄期湿度发展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水胶比对SCLC早龄期湿度发展的影响
        3.3.2 粉煤灰掺量对SCLC早龄期湿度发展的影响
        3.3.3 粉煤灰与硅灰复掺对SCLC早龄期湿度的影响
        3.3.4 轻骨料预湿程度对SCLC早龄期湿度发展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龄期收缩变形试验
    4.1 引言
    4.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1 收缩试验仪器
        4.3.2 配合比设计
        4.3.3 收缩试验方法
    4.4 早龄期收缩变形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规律
        4.4.2 水胶比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特性影响
        4.4.3 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特性的影响
        4.4.4 轻骨料预湿程度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期收缩特性的影响
        4.4.5 收缩变形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管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 胡强,杨唤威,吴辉琴,况哲阳,张俊.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2]纤维增强自密实轻质混凝土的性能与应用研究[D]. 张玉楷. 河南大学, 2020(02)
  • [3]复合骨料对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性能影响研究[D]. 黄晨. 西华大学, 2020(01)
  • [4]侧向拉应力作用下钢筋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D]. 江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自密实轻骨料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 杨唤威. 广西科技大学, 2019(09)
  • [6]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D]. 周悦志. 广西科技大学, 2019(09)
  • [7]变形钢筋与早龄期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D]. 马茁.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8]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及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韦莹.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6)
  • [9]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制备和增韧[D]. 李京军. 重庆大学, 2018(05)
  • [10]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早龄期温湿度发展及收缩变形试验研究[D]. 周佳.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