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烧结生产环境及对策

浅谈烧结生产环境及对策

一、浅谈烧结生产中的环境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国,张建良,刘征建,王耀祖,牛乐乐[1](2021)在《铁矿石烧结箅条糊堵现象成因机制》文中指出箅条糊堵现象是铁矿石烧结生产面临的重要共性问题,给烧结经济技术指标及设备都带来不利影响。为弄清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对箅条糊堵物进行了分类和物相特征分析,随后从原燃料条件、工艺条件和箅条自身性能3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烧结台车箅条糊堵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箅条糊堵物的物相特征及形成机制总结了预防及解决箅条糊堵问题的技术措施和工艺参数控制要求。研究结果对明晰箅条糊堵机制、防治篦条糊堵和促进铁矿石烧结生产稳定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车奕成[2](2020)在《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炉炼铁的大多数炉料结构以高碱度烧结矿为主,因此,烧结矿质量对高炉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烧结工艺所使用的铁矿石原料。钢铁行业是我国作为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市场竞争和钢铁生产规模的扩大,促使各个钢铁企业千方百计降低生铁成本,其中降低烧结配矿成本是首选措施之一,使用低价矿替代高价矿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褐铁矿价格比赤铁矿较低,在不影响烧结矿质量的前提下,在烧结矿中配加成本较低的褐铁矿,是目前各大钢厂降低烧结配矿成本的主要思路。目前包钢采用“4321”的烧结配矿思路,白云鄂博自产精矿4,进口矿3,区内矿2,蒙古矿1。由于区内矿和蒙古矿采购存在困难,进口矿的用量逐渐增加,而随着普氏指数的持续上涨,进口矿价格较高,使得烧结成本较高。本论文提出了用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和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来降低配矿成本。FMG混合粉和杨迪粉同为褐铁矿,性能相近,价格上FMG混合粉比杨迪粉更便宜。毛塔粉因其Si O2含量较高,价格较澳粉略便宜,一直作为配Si剂用于实际生产中,用其部分替代澳粉也是想研究在增加毛塔粉的用量是否能够在保持原有冶金性能的基础上,降低配矿成本。论文通过烧结杯实验,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烧结矿的冶金性能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目前市场情况,以矿石普氏指数价格计算各配矿方案的矿石价格,最终用冶金性能评分与价格进行计算,寻找性价比较高的配矿方案。通过实验可知,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后,烧结矿还原性改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无变化;软熔性能熔融区间较配加杨迪矿有所变窄。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后,烧结矿软熔区间大幅度缩窄,经济性能大大提高,同时烧结矿配矿成本相应降低。因此,可以确定在保证烧结矿质量指标及高温冶金性能指标稳定的前提下,FMG混合粉替代杨迪粉用于烧结生产,毛塔粉部分替代澳粉,可以有效降低烧结矿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陈衍彪[3](2019)在《白云鄂博铁精矿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文中提出我国高磷铁矿资源丰富,但磷含量较高不仅增加了炼钢脱磷负荷和成本,且严重制约了钢渣资源的循环使用,使其无法充分利用。传统的脱磷方法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脱磷技术一直是困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基于前期白云鄂博矿磷的赋存状态及白云鄂博矿预还原烧结工艺对脱磷影响的研究,围绕铁精矿预还原烧结气化脱磷工艺,深入研究预还原烧结过程磷的迁移行为及烧结料层各带温度压力分布规律,为预还原烧结脱磷提供数据支持。为优化铁精矿预还原烧结气化脱磷工艺参数,本文采用Fact Sage热力学计算与真空管式炉实验相结合。在确定合适的脱磷剂种类及其添加量的基础上,优化配碳量和还原温度等参数对脱磷影响。得到预还原烧结脱磷最佳工艺参数为配碳量20%、SiO2添加量3%、Na2CO3添加量1%、烧结温度1050℃时脱磷率31%,金属化率96%;用热力学软件、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EDS)对还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热还原脱磷所需温度较高,气化脱磷率较低。添加纯试剂SiO2降低含磷矿物还原温度,同时添加纯试剂Na2CO3与含磷矿物周围的脉石成分反应打开脉石矿物对含磷矿物包裹,气化脱磷率显着升高;磷的还原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还原反应充分进行。但温度过高,分子之间无规则运动剧烈,还原物料黏度下降,含磷气体进入金属铁的动力学条件改善,气化脱磷率降低;随配碳量增加,含磷矿物的还原在铁氧化物未被还原完全之前得以进行,气化脱磷率升高。但配碳量过高,还原出的磷气体易进入金属铁中生成Fe XP,导致气化脱磷率降低。含磷矿物被还原后部分磷以单质磷的形式进入到铁相中,形成稳定的铁磷化合物,导致气化脱磷率降低。本文以时间渐进的顺序分析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还原时间从20min增加到60min,铁精矿脱磷率由13%提高到31%,原矿脱磷率由25%提高到32%。铁精矿金属化率由92%提高到96%,原矿金属化率由85%提高到96%。随还原时间增加含磷矿物还原充分,含磷气体进入铁相FexP生成。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还原时间从10min增加到50min,C含量由3.654%增加到5.368%,P含量由0.063%增加到0.487%。C和P在铁相中具有相同的表面分布,还原出的P易替代Fe3C中的C进入铁相。为探明配碳量对烧结料层各带温度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通过微型烧结杯实验,结果表明配碳量由5%增加到20%,烧结时间由37min缩短到30min,料层最高温度由1215℃上升到1342℃。料层传热速率增快,蓄热作用明显。烧结过程时间-温度特性对矿物的形成及组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配碳增加,化学反应由固相反应转变为固液气三相反应,矿物粘结性增强,夹生料减少,烧结反应剧烈,液相增加料层透气性变差。烧结过程料层温度分布上升速度趋势和最高温度随配碳量增加而升高,气体流速和透气性改变,因此从料层顶部到底部呈现出不同的温度曲线。通过料层实际温度测定,烧结过程中磷的气化脱除主要集中在燃烧带(700℃-最高温度),烧结矿带(最高温度-表层温度),烧结杯实验中所能达到的最大脱磷率为15%。

王冲[4](2019)在《低硅矿生产烧结矿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烧结矿是现代钢铁企业高炉冶炼所使用的主要人造富矿之一,具有含铁品位高,冶金性能优良等特点。本文以西宁钢铁公司低硅铁精粉为主要含铁原料生产烧结矿,探索低硅矿生产烧结矿的最佳配比及其影响冶金性能的因素,同时采用XRD衍射和矿相显微镜等对烧结矿进行组织及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庆华铁精粉进行化学检测,SiO2含量仅为2.1%,相对较低,MgO含量较高。由于SiO2含量低,在烧结矿制备过程中,液相生成量不足,导致粘结力度较小,烧结矿成品率下降,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恶化,因此,必须对烧结原料的配料结构进行优化。同时MgO对烧结矿的熔滴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当烧结矿中MgO超过2.2%时,其软化温度区间增大,开始软化温度降低;庆华铁粉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2O3,当铁精粉占物料比例过大时,Fe2O3含量增加,未参与反应生成铁酸钙的Fe2O3液化后在烧结矿冷却固结的过程中再凝固产生类似骸晶状Fe2O3,这种晶体形状大都呈鱼脊状,在低温还原时产生严重的粉化。(2)在烧结实验过程中,对烧结技术指标成品率、烧结率、转鼓强度和烧结速率影响较大的是配碳量。高配碳量下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的化学热量,加快烧结速率,提高了成品率;从烧结矿的冶金性能方面来看,配碳量太高,烧结气氛中CO占比提高,即还原性气氛浓厚,烧结矿中高价铁元素与CO反应生成FeO,使还原性急剧下降。(3)烧结矿中CaO的含量对其粉化率具有明显的双重作用。CaO·Fe2O3系化合物在烧结矿的各种矿相结构中的本质力仅次于硅酸钙,且还原性指数高,而硅酸钙熔点高,在该反应温度下不能熔化为液态作为粘结相,所以以交织状的铁酸钙作为烧结矿的粘结相为最优选择。当碱度较低时,烧结时不能生成足够的液相作为烧结矿粘结剂;当碱度过高时,烧结矿中过剩的CaO以游离态存在,而CaO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得烧结矿的体积膨胀发生自身粉化,烧结矿的抗压强度、粉化指数和耐磨指数变差。(4)烧结原料应混匀并形成粒度在6mm10mm的小球以提高烧结料层的透气性;配碳量为5.0%,碱度调至2.0左右,庆华铁粉占比49.1%进行烧结生产,能够较大的改善烧结矿的生产技术指标和冶金性能。

王翀[5](2018)在《不锈钢酸洗污泥作为烧结配料利用研究》文中指出酸洗污泥中含有约38%的CaO和CaF2等熔剂组分,并含有20-22%的Fe、Ni和Cr等有价金属,是潜力极大的可再利用二次资源。本文提出将酸洗污泥作为烧结配料返回烧结工序,以期实现酸洗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模拟计算了酸洗污泥配加比例、温度和碱度等因素对烧结矿液相生成量、液相生成特征温度、铁酸钙生成量、CaO-SiO2-Fe2O3-MgO-Al2O3-CaF2体系液相区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S、F和Cr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迁移分布规律。利用烧结基础特性实验和平衡相烧结实验加以验证。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表明,CaO-SiO2-Fe2O3-MgO-Al2O3-CaF2体系液相区呈长条带状,一定量的酸洗污泥和适宜的碱度有助于改善铁矿粉烧结基础特性和液相生成特征温度,提高铁矿粉烧结液相生成量。烧结温度为1200-1300℃、酸洗污泥配加比例为0-15%、碱度为1.5-2.0,铁矿粉烧结温度易于控制,液相大量生成,液相开始生成温度降低,铁酸钙生成量增大。酸洗污泥中S元素以SO2释出,F元素以枪晶石(cuspidine,Ca4Si2F2O7)的形式存在,Cr元素以Cr2O3存在于液相中,提高碱度和烧结温度有助于抑制枪晶石的生成,促进Cr2O3进入烧结液相。烧结基础特性实验表明,烧结温度1200-1300℃,酸洗污泥配加比例5-10%,碱度1.5-2.0,烧结基础特性较好,液相流动性恶化程度最低,粘结相强度增强效果明显。液相流动性指数y和酸洗污泥配加比例x的拟合结果为:y=18.40305-0.09139x-0.02644x2+9.07734x3。这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平衡相烧结实验表明,在碱度1.5、酸洗污泥配加比例5-10%、烧结温度1300℃、反应时间240min、随炉冷却条件下,赤铁矿、磁铁矿和铁酸钙等矿相间出现明显的界限,赤铁矿和磁铁矿含量提高,硅酸盐和孔洞数量减少,铁酸钙由粒状或者片状逐渐转变为针状。酸洗污泥中S、F和Cr元素主要以FeSO4、Ca4Si2F2O7和Cr2O3的形式存在,S元素分布在整个SEM视野内,F元素聚集在浅灰色区域,Cr元素在白色区域浓度最高。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酸洗污泥作为烧结配料利用的可行性,丰富了其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为酸洗污泥在冶金企业内部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张硕,郝晓倩,伯飞虎[6](2017)在《烧结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末端治理工艺进行烧结过程烟气脱硝,因此,有必要在烧结生产中进行工序过程控制,从而保证烟气排放时烟气中的NOx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应用SPSS软件,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解析了某钢厂实际烧结过程中原燃料条件参数、工艺参数对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褐铁矿使用比例、料层冷态透气性、焦粉使用比例、钙质熔剂比例、BTP位置等因素对NOx的排放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烟气中NOx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型,其在误差为10%以内时,预测精度为62.12%,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整体趋势一致。

李岚[7](2017)在《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X钢铁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且这一严重事态所造成的恶性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在资源约束加大和生态功能退化的严峻态势下,我们党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上,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对此公司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成本管理作为环境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完善,对于实现优化配置社会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环境成本管理理论以及实践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公司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价值有限,还存在各种原因迫使公司只考虑了短期利益,而忽略控制和管理环境成本。本文选取X钢铁公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X钢铁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其次分析其环境成本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探讨了环境成本核算相关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环境成本管理框架等完善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运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并提出了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出现阶段在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以X钢铁公司为例,介绍其环境管理及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第四部分,归纳案例公司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第五部分,建立健全公司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第六部分,为完善公司环境成本管理提出对策,包括建立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建议系统化建设环保法律及环境会计制度、实质性推进建设我国环境资源配置交易市场。第七部分,结论。本文的贡献之处主要在于深入公司实际发现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在循环经济理念和产品生命周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环境成本的定义和分类,尝试为公司建立一个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制度改进建议,以期公司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优。

王淦[8](2017)在《废气循环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烧结工艺是目前最重要的生产人造富铁矿的造块技术之一,其目的是把精矿粉在高温下熔结成矿块,以作为高炉炼铁的原料使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经过选矿、烧结处理的人造富铁矿相比于天然矿石,其铁含量更高、孔隙率更大、更易还原、有害杂质更少、含碱性熔剂等优点,能显着地提高高炉生产率,降低焦比,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传统的冷风和热风烧结工艺相比,废气循环烧结工艺不仅可以将更多的环冷机冷却热风用于发电,同时还可显着降低烧结机本身的烟气排放量,是同时具备节能和减排双重效益的新技术之一,已受到世界各国钢铁界的高度重视。但是该技术也会带来一些直接变化,如助燃气温度升高,物理热增大,用量随之减小;助燃气O2含量降低,CO2含量升高并含有微量CO;烟气中的尘埃杂质和SOx等污染物回流到烧结料层中等。上述变化必将改变传统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并进而影响烧结烟气的排放规律及工艺的产质量指标。为充分论证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技术优势,本文以国内某公司的430m2废气循环烧结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循环气体对烧结燃烧特性的影响,在热重和烧结杯等机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包含水分迁移、焦炭燃烧、熔剂分解、铁氧化物还原与再氧化、矿物熔化与固结、气相组分间反应等复杂物理化学变化的烧结质热耦合传输过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详细的参数优化研究,进而将数值模拟研究成果指导工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综合本文所作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了三种重要的烧结用原料的化学反应特性。基于热重实验,不仅全面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焦炭、石灰石和白云石等三种烧结用原料的失重曲线,采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了样品的反应动力学参数,还量化了反应气氛和粒度对反应起始温度Tini、活化能Er和指前因子Ar的影响。本文对上述反应特性参数的针对性测定,有效避免了以往烧结过程模拟研究中参数来源杂、取值过于经验化的弊端,为本文后续开展准确的废气循环烧结质热耦合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工作提供了关键的基础参数。(2)基于废气循环工艺开展了烧结杯实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中试实验平台,在控制实验原始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着眼于对烧结过程及质量影响最显着的两大热工参数,即循环气体的温度和O2含量,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烧结杯实验研究,并对比了废气循环与传统烧结之间的差异。实验中,参数的取值在考虑了实验室条件限制时,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研究结果对于新工艺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料层温度曲线、烟气成分曲线的连续测定,为本文后续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验证提供了依据。(3)基于多孔介质、固态混合多相和缩核反应模型等基础理论,对铁矿石烧结质热传输过程进行了解析,开发了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化学反应更加具体、传热方式更加完整的废气循环烧结过程数学模型。该模型对于深刻揭示废气循环烧结过程质热耦合、多反应耦合的传输机理,是一大完善和突破:不仅考虑了相对完整的非均相反应和均相反应,还考虑了因士述反应导致的料层几何结构参数的变化;不仅考虑了气-固之间/内部的对流换热和导热,还考虑了固相之间的辐射换热;不仅考虑了原料初始粒度分布对反应子模型总体反应速率的修正,还考虑了高温液相包覆对燃烧、热分解反应速率的修正。相比于传统烧结(冷风烧结)的数值模拟,均相反应的考虑,对于建立准确的废气循环烧结模型至关重要。通过将预测结果和实验值之间的仝面对比,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5%以内,从而证明了本文数学模型的正确可靠性。(4)提出了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主要热工参数的优化调控策略。以研究系统的设备参数和生产参数作为输入条件,揭示了循环气体温度、O2含量和供风量等主要热工参数对废气循环烧结过程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丫上述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即02含量控制19~20 vo1.%之间、温度控制200-C左右、供风量相比同产能的冷风烧结工艺提升3.33%左右。同时,引用敏感性系数S,提出了优先调整循环气体O2含量,其次温度,最后供风量的参数优化调控策略。此外,模拟结果证实了废气循环工艺具有降低焦炭配比3.34%的巨大节能潜力,可创造每年443万元的经济效益。(5)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废气循环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生产。基于数值模拟的基本结论指导生产,通过现场大量实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从热-质平衡、产质量指标、余热利用率、能源消耗、烟气及污染物减排、综合节能等角度进行全面的评估,深入论证了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提质增产和节能减排效益。以1000t/h产能为例,当设定循环率为25%时,实现烧结矿燃料单耗降低4%(质量不受影响),系统余热回收效率提升至36.65%,主烟道烧结烟气减排率达22.32%(即每年251,1107Nm3),CO2、 CO、NOx口SO2的减排量分别达每年43,900、535、1000和615吨,综合节能折合标煤达每年11,130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

王素平[9](2013)在《铁矿石烧结节能与环保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而烧结生产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且近年来,随着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大,烧结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烧结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影响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武钢目前生产现场的需要以及烧结过程中普遍关心的几个节能和环保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节能方面,主要从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入手,进行了改善武钢烧结混合料制粒性能研究;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研究;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及抑制烧结机边缘效应研究;在环保方面,从对烧结废气SO2的治理入手,进行了降低烧结烟气SO2排放新工艺的研究。通过武钢烧结混合料制粒性能的研究,对武钢常用铁矿石的理化性能、同化性以及制粒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在所有铁矿石中,加拿大精粉(以下简称加粉)的品位最高,硅铝及杂质含量较低,但其粒度组成、亲水性以及同化性都很差,从而导致其制粒性能也很差。为了进一步了解加粉配比对烧结混合料透气性、烧结指标以及烧结矿矿物组成等的影响,特进行了不同加粉配比的烧结试验,结果表明,随加粉配比的增加,混合料制粒性能逐渐变差,混合料透气性及平均粒径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试验配矿方案条件下,当加粉配比超过18%时,烧结利用系数及转鼓强度下降,固体燃耗上升,由此得出在高配比加粉条件下,强化制粒是改善武钢烧结矿质量,降低固体燃耗的关键。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通过系统的实验室试验和离散元法(DEM)数学模型研究,提出了提高加粉配比、保证混合料制粒效果和烧结矿产质量、降低固体燃料消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优化配矿、使用RB型有机粘结剂、优化制粒参数等,使加粉配比最高达到了32%。对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研究表明,采用生石灰和无烟煤同时分加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烧结矿的产质量,降低固体燃料消耗,效果显着。且在武钢原料条件下,最理想的分加方案为:生石灰外配比例在65%~80%之间,无烟煤外配比例在75%左右。通过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生石灰和无烟煤同时分加后,烧结矿中复合铁酸钙及原生赤铁矿含量增多,残留熔剂物质及硅酸盐玻璃相减少,且复合铁酸钙多呈细针状交织在一起,中间包裹有原生赤铁矿颗粒,从微观结构上验证了该工艺的合理性。在对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测量烧结机系统漏风率的新方法,该方法首次在废气量计算时考虑了烧结混合料中的水分所产生的水蒸汽,测量简便易行,误差小。采用该方法对武钢两个烧结车间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在抑制烧结机边缘效应的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新型烧结机台车挡板,其内壁在原来平板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凸起,凸起高度根据武钢烧结料层的收缩情况设计。工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台车挡板后,烧结系统漏风率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台车宽度方向上风量和机尾“红层”分布均匀,有效抑制了烧结机的“边缘效应”。在对烧结废气SO2的治理方面,提出了一种降低烧结烟气SO2排放的新工艺,该工艺与目前烧结烟气脱硫工艺的最大区别是通过在烧结原料中添加某种物质,将烧结过程中产生的SO2转移到除尘灰中,然后对除尘灰进行浸泡过滤处理,脱除其中的硫、碱金属等有害物质后再返回参加配料,因此属于“过程中控制”,而不是通常的“末端治理”。本工艺对除尘灰提出了三种处理方案,分别是抛弃法、过滤法以及抛弃与过滤相结合的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设计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脱硫率可达82%,并具有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毛晓明[10](2014)在《微波加热技术在铁矿烧结点火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我国钢铁行业中,烧结工序作为钢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10%~15%,其中,烧结点火能耗占烧结工序能耗的5%~10%。传统的煤气点火存在煤气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开发不依赖高炉/焦炉煤气的铁矿石烧结点火新技术,是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高效环保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宝钢烧结生产现场为对象,对传统的煤气点火过程进行了系统解析,测定了不同点火条件下点火炉内.温度场的分布状态;针对现场煤气点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微波热风点火新概念,建立了微波热风烧结点火的理论基础及点火模型;开发了微波热风点火烧结试验装置及点火新技术,查明了微波热风点火烧结矿的固结行为;在微波热风烧结点火扩大化试验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工业型微波热风烧结点火系统。本研究的创新点及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解析了点火炉内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是造成传统煤气点火能耗利用率低(宝钢现场实际点火能耗为50.93MJ/mz,实际利用率仅为37.8%)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点火强度、点火负压及点火区域皆无法实现点火炉内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需从本质上改变点火方式。(2)提出了微波热风点火烧结的新概念,建立了热风烧结点火的理论基础及点火模型。在点火气流中氧含量为21%时,得出微波热风烧结点火所需理论最低点火温度为618.32℃,最低点火能耗为23.68MJ/m2。在此点火条件下,表层混合料中的焦粉能够成功点燃,并保证烧结过程顺利进行。(3)成功开发了微波热风点火烧结新技术及装置,并在实验室及扩大试验中得到了应用,获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a、实验室烧结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点火风温为760℃(空气预先被加热至330℃)、点火时间为1.5min,单位面积点火风量682Nm3/(h·m2)的点火条件下,所获得烧结产质量指标优于煤气点火,而且其点火能耗仅为煤气点火能耗的21.61%,同时点火废气中的SO2和NOx含量明显降低。b、扩大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点火风温700℃,点火时间1.5min,单位面积点火风量960Nm3/(h.m2)的点火条件下,所获得的烧结产质量指标为:垂直烧结速度23.48mm/min,转鼓强度66.91%,烧结矿成品率69.62%,利用系数为1.453t/m2.h。与实验室结果相比,扩大试验获得的烧结矿质量明显改善,且点火能耗进一步降低至25.08MJ/m2。(4)微波热风点火烧结矿的固结行为研究发现,因微波热风点火气流中氧气含量接近21%,明显高于煤气点火热气流中的氧气含量(8-9%),所以微波热风点火中、上层烧结矿中的赤铁矿数量较多,铁酸钙分布广泛、晶形发育充分,这是微波热风点火烧结矿强度优于煤气点火烧结矿强度的重要原因。随着微波热风点火气流中氧气含量提高,烧结矿中赤铁矿数量增多,磁铁矿减少;点火气流中氧气含量的提高有利于焦粉的充分燃烧,使得料层中铁酸钙液相生成量增多,铁酸钙和赤铁矿相互熔蚀程度提高。铁酸钙作为烧结矿主要的粘结相,多呈针状、树枝状或长条状,充填于赤铁矿晶粒间,相互间嵌布关系密切。(5)初步设计了工业型微波热风点火系统,点火单元及辅助单元的工程造价约为4200万元,一台机年效益约为769.66万元,投资回报期需5.46年。通过对工艺技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评估,证实了微波热风烧结点火技术的工业化实施是可行的。

二、浅谈烧结生产中的环境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烧结生产中的环境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铁矿石烧结箅条糊堵现象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箅条糊堵物特征类型
    1.1 碱金属型糊堵物
    1.2 液相型糊堵
    1.3 混合型糊堵
2 箅条糊堵形成影响因素及机制
    2.1 原燃料条件因素
        (1)原燃料粒度。
        (2)含铁原料种类。
        (3)烧结辅料影响。
    2.2 工艺条件因素
        (1)制粒工艺。
        (2)铺底料控制。
        (3)烧结终点控制。
    2.3 台车箅条本身因素
        (1)台车箅条材质。
        (2)箅条结构设计。
        (3)箅条管理。
3 应对措施讨论
4 结论

(2)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铁矿石烧结发展现状
        1.1.1 国内铁矿石烧结配矿发展现状
        1.1.2 铁矿石资源状况
    1.2 铁矿石基础性能
        1.2.1 物理性能
        1.2.2 化学性能
        1.2.3 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
        1.2.4 铁矿石高温性能
    1.3 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
    1.4 包钢集团公司简介
        1.4.1 包钢(集团)公司战略目标
        1.4.2 白云鄂博铁矿生产与供应情况
        1.4.3 包钢集团降本增效的措施
    1.5 包钢集团使用的海外进口铁矿石
    1.6 存在的问题
    1.7 选题背景
2 包钢集团公司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的冶金性能研究
    2.1 FMG混合粉和毛塔粉的基础性能
        2.1.1 FMG混合粉基础性能
        2.1.2 毛塔粉基础性能
    2.2 配加FMG混合粉试验
    2.3 配加毛塔粉的烧结矿试验
    2.4 两种配矿试验小结
        2.4.1 烧结配加FMG混合矿试验
        2.4.2 配加毛塔粉的烧结矿试验
3 包钢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的价格分析
    3.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3.2 铁矿石市场情况分析
    3.3 包钢使用的海外经铁矿石价格计算方式
        3.3.1 进口铁矿石价格计算涉及名词解释
        3.3.2 澳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3.3.3 FMG混合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3.3.4 毛塔粉的价格计算方式
4 包钢使用的海外进口矿石综合性价比分析
    4.1 包钢集团公司铁矿石进口经济效益测算实例
    4.2 烧结矿冶金性价比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3)白云鄂博铁精矿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铁矿资源概况
        1.1.1 铁矿石供需现状
        1.1.2 铁矿石资源特点
    1.2 钢中磷的危害
    1.3 高磷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1.3.1 化学方法脱磷
        1.3.2 微生物浸出法脱磷
        1.3.3 磁化焙烧一磁选联合工艺法脱磷
        1.3.4 普通烧结气化脱磷
    1.4 预还原烧结技术概况
        1.4.1 预还原烧结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4.2 预还原烧结技术研究现状
        1.4.3 预还原烧结脱磷工艺发展前景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1.1 白云鄂博矿石
        2.1.2 焦炭
        2.1.3 脱磷剂
    2.2 实验研究方法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流程
        2.2.3 分析检测方法
        2.2.4 评价指标
3 铁精矿预还原烧结气化脱磷工艺条件研究
    3.1 脱磷剂种类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1.1 碳热还原脱磷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1.2 添加不同种类脱磷剂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脱磷剂添加量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2.1 SiO-_2添加量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2.2 Na_2CO_3添加量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3 配碳量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3.1 配碳量对还原指标的影响
        3.3.2 配碳量对还原指标影响的分析
    3.4 还原温度对气化脱磷的影响
        3.4.1 还原温度对还原指标的影响
        3.4.2 还原温度对还原指标影响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研究
    4.1 铁精矿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
        4.1.1 还原时间对磷和铁还原的影响
        4.1.2 铁精矿还原过程中矿物演变及磷分布规律
    4.2 原矿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
        4.2.1 还原时间对磷和铁还原的影响
        4.2.2 原矿还原过程中矿物演变规律
        4.2.3 原矿还原过程中磷的分布规律
    4.3 本章小结
5 配碳量对烧结料层各带温度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5.1 配碳量对烧结过程参数的影响
        5.1.1 烧结杯工艺参数
        5.1.2 配碳量对烧结废气温度及负压的影响
    5.2 配碳量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配碳量烧结矿宏观形态变化
        5.2.2 不同配碳量烧结矿物相显微结构变化
    5.3 配碳量对烧结料层各带温度压力分布影响
        5.3.1 料层不同高度温度压力分布特点
        5.3.2 不同配碳量烧结各带温度分布规律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低硅矿生产烧结矿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低硅矿烧结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1.2 烧结矿的生产机理及结构
        1.2.1 液相冷却过程对烧结矿性能的影响
        1.2.2 烧结矿的矿物组成及结构
    1.3 强化烧结的技术措施
    1.4 烧结新工艺
        1.4.1 小球烧结新工艺
        1.4.2 烧结混合料中燃料分加
    1.5 低SiO_2 烧结矿烧结工艺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2 实验原理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评述
    2.2 烧结矿制备实验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设备
        2.2.4 试验方法
        2.2.5 烧结工艺参数的选取
        2.2.6 烧结实验步骤
    2.3 烧结技术指标
    2.4 烧结矿冶金性能测定实验
        2.4.1 烧结矿还原性测定
        2.4.2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测定实验
        2.4.3矿石软熔实验
3 低硅烧结矿制备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烧结率和烧成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配碳量与烧成率的关系
        3.1.2 庆华铁精粉与烧结率和烧成率的关系
        3.1.3 熔剂配比与烧结率和成品率的关系
    3.2 垂直烧结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料层透气性对烧结速率的影响
        3.2.2 配碳量烧结速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烧结矿性能检测分析结果与讨论
    4.1 转鼓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庆华铁粉对转鼓强度的影响
        4.1.2 碱度与转鼓强度的关系
        4.1.3 熔剂中MgO含量与转鼓强度的关系
    4.2 还原性的影响因素
        4.2.1 配碳量和庆华铁粉的含量对烧结矿还原性的影响分析
        4.2.2 碱度对烧结矿还原性的影响
    4.3 低温还原粉化性检测
        4.3.1 碱度与低温还原粉化性的关系
        4.3.2 庆华铁粉比例对低温还原粉化性能的影响
        4.3.3 配碳量与低温还原粉化性的关系
    4.4 熔滴性的影响因素
        4.4.1 庆华铁粉的含量与熔滴性能的关系
        4.4.2 碱度与熔滴性能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5)不锈钢酸洗污泥作为烧结配料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不锈钢酸洗污泥简介
        1.1.1 不锈钢酸洗污泥来源
        1.1.2 不锈钢酸洗污泥的危害
    1.2 不锈钢酸洗污泥处理方法和研究现状
        1.2.1 不锈钢酸洗污泥处理方法
        1.2.2 不锈钢酸洗污泥资源化研究现状
    1.3 烧结配料
        1.3.1 烧结配料的工艺特点
        1.3.2 烧结配料研究现状
    1.4 课题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课题技术路线
2 原辅材料性能及实验设备与方法
    2.1 实验原辅材料
        2.1.1 铁矿粉的基础特性
        2.1.2 酸洗污泥基础特性
        2.1.3 辅助材料
    2.2 配加量计算
        2.2.1 酸洗污泥配加比例
        2.2.2 CaO配加量
    2.3 试样表征方法
        2.3.1 试样物相结构表征
        2.3.2 试样组织结构表征
        2.3.3 试样微观形貌表征
        2.3.4 试样化学成分表征
    2.4 实验设备
    2.5 本章小结
3 酸洗污泥烧结热力学计算与基础特性实验研究
    3.1 研究方案
        3.1.1 热力学计算条件
        3.1.2 烧结基础特性实验方案
    3.2 酸洗污泥配入烧结矿利用计算
        3.2.1 酸洗污泥配入烧结矿后对液相特性的影响
        3.2.2 酸洗污泥对铁矿粉液相区的影响
        3.2.3 酸洗污泥配入烧结矿后重要元素分布规律
    3.3 酸洗污泥烧结基础特性研究
        3.3.1 液相生成特征温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3.3.2 液相流动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3.3.3 粘结相强度实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酸洗污泥平衡相烧结实验研究
    4.1 平衡相烧结实验方案
    4.2 酸洗污泥对平衡烧结相的影响研究
        4.2.1 酸洗污泥对平衡烧结相矿物组成的影响
        4.2.2 酸洗污泥对平衡烧结相微观结构的影响
    4.3 酸洗污泥配加烧结利用S、F、Cr迁移规律研究
        4.3.1 烧结矿中S、F、Cr分布规律
        4.3.2 烧结矿中S、F、Cr存在形式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6)烧结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烧结烟气中NOx排放水平
2 烧结烟气中NOx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原料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
        2.1.1 矿物类型对NOx排放的影响
        2.1.2 熔剂结构类型对NOx排放的影响
        2.1.3 固体燃料类型对NOx排放的影响
        2.1.3. 1 燃料的氮含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2.1.3. 2 燃烧粒度对NOx生成特性的影响
    2.2 工艺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规律
    2.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NOx排放量预测模型
    2.4 烧结过程控制NOx生成的建议
3 结语

(7)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X钢铁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2.1.1 环境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2.1.2 环境成本核算
        2.1.3 环境成本管理
    2.2 国内研究及文献综述
        2.2.1 环境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2.2.2 环境成本核算
        2.2.3 环境成本管理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3章 X钢铁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
    3.1 X钢铁公司环境经营概述
        3.1.1 环境经营背景——公司概况
        3.1.2 环境经营理念——循环经济
        3.1.3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制度建设
        3.1.4 能源与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
    3.2 X钢铁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现状
        3.2.1 环境成本的内容与核算
        3.2.2 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与实施——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思想
        3.2.3 环境成本监测
        3.2.4 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方式
        3.2.5 环境成本管理效益分析
第4章 X钢铁公司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对环境成本的认识不全面
        4.1.2 单独核算环境成本的责任主体缺位
        4.1.3 缺乏专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4.1.4 环境成本控制不全面
        4.1.5 未能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4.1.6 环境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4.2 环境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与环保双重压力
        4.2.2 尚未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4.2.3 环境成本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4.2.4 环境资源交易市场处于初级起步阶段
        4.2.5 环境信息需求短缺
    4.3 完善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
第5章 建立健全公司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5.1 环境成本的内容与分类
    5.2 环境成本确认
    5.3 环境成本计量
    5.4 环境成本的归集与分配——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作业成本法
        5.4.1 生命周期评价法与作业成本法结合的优势
        5.4.2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5.5 环境成本账户设置与会计处理
    5.6 环境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
第6章 完善公司环境成本管理的对策
    6.1 构建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6.1.1 环境成本管理框架设计
        6.1.2 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6.1.3 确立环境成本管理目标
        6.1.4 做好环境成本预测工作
        6.1.5 强化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环境成本控制
        6.1.6 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6.1.7 环境成本监测预警
        6.1.8 环境成本的评价与管理绩效考核
    6.2 深化我国环保法律体制建设
    6.3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制度
    6.4 全面推进我国环境资源市场配置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废气循环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铁矿石烧结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1.2 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发展概况
        1.2.1 烧结余热特点
        1.2.2 废气循环烧结工艺应用现状
        1.2.3 典型废气循环工艺的效果对比
    1.3 烧结过程质热传递规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1 废气循环烧结与冷风烧结的质热传递差异
        1.3.2 国外烧结模型研究现状
        1.3.3 国内烧结模型研究现状
    1.4 基于热重分析的烧结原料化学反应特性研究现状
        1.4.1 固体燃料的燃烧
        1.4.2 烧结熔剂的热分解
    1.5 基于半工业实验/工业化诊断的烧结工艺研究现状
        1.5.1 废气循环烧结杯实验
        1.5.2 烧结过程质热诊断分析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烧结用原料的化学反应特性研究
    2.1 实验方法的提出
    2.2 实验设备与控制设计
    2.3 化学反应特性参数
    2.4 实验准备
        2.4.1 原料准备
        2.4.2 温度校正和灵敏度标定
        2.4.3 消除基线漂移
    2.5 热重实验及结果分析
        2.5.1 焦炭失重曲线分析
        2.5.2 石灰石失重曲线分析
        2.5.3 白云石失重曲线分析
    2.6 烧结原料反应动力学分析
        2.6.1 FWO法计算原理
        2.6.2 焦炭燃烧反应动力学分析
        2.6.3 熔剂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废气循环烧结杯实验研究
    3.1 实验平台的设计及搭建
    3.2 烧结杯实验过程
        3.2.1 实验流程
        3.2.2 测量仪表及方法
        3.2.3 分析指标
    3.3 实验方案的确定
        3.3.1 实验工况
        3.3.2 各工况的装料参数测定
    3.4 烧结杯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质量指标分析
        3.4.2 产量指标分析
        3.4.3 燃烧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废气循环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
    4.1 理论基础
        4.1.1 多孔介质结构参数及表征
        4.1.2 缩核模型原理
    4.2 物理模型及简化假设
        4.2.1 物理模型
        4.2.2 简化假设
    4.3 数学模型
        4.3.1 控制方程组
        4.3.2 初始和边界条件
    4.4 物理化学反应子模型
        4.4.1 水分的蒸发与冷凝
        4.4.2 固体燃料的气化和燃烧
        4.4.3 石灰石的热分解
        4.4.4 白云石的热分解
        4.4.5 消石灰的热解离
        4.4.6 铁氧化物的还原与再氧化
        4.4.7 矿物熔化与固结
        4.4.8 均相反应
    4.5 数学模型中关键参数的确定
        4.5.1 料层结构参数
        4.5.2 料层物性参数
    4.6 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4.6.1 区域离散
        4.6.2 方程离散
        4.6.3 数值求解技术及程序计算框图
    4.7 本章小结
5 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学模型的实验验证及参数优化
    5.1 数学模型的验证
        5.1.1 模型验证的基本条件
        5.1.2 料层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5.1.3 烟气主要成分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
    5.2 研究对象简介
    5.3 废气循环烧结工艺关键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5.3.1 模拟工况的设计说明
        5.3.2 基准工况的燃烧特性
        5.3.3 循环气体温度的影响
        5.3.4 循环气体O_2含量的影响
        5.3.5 循环气体供风量的影响
    5.4 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控策略
        5.4.1 关键工艺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5.4.2 参数优化调控策略
    5.5 本章小结
6 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提质增产与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6.1 工业实践方案设计
    6.2 烧结工艺热-质平衡分析
        6.2.1 烧结机物料平衡
        6.2.2 烧结机热平衡
    6.3 烧结工艺产质量指标分析
    6.4 烧结工艺余热利用效率分析
    6.5 废气循环工艺节能减排分析
        6.5.1 烟气排放规律
        6.5.2 减排效率
        6.5.3 节能效益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不同工况下焦炭样品失重的TG-dTG曲线
    附录B 烧结用原料的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附录C 主要气相组分的热物性参数
    附录D 烧结原料主要化学成分的热物性参数
    附录E 不同产能下烧结机系统的质热收支平衡表
    附录F 不同工况下烧结机风箱各支管烟气参数采集结果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铁矿石烧结节能与环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烧结过程节能与环保的意义
    1.2 烧结工序能耗及现状分析
    1.3 烧结节能途径
        1.3.1 降低固体燃耗的途径
        1.3.2 降低点火燃耗的途径
        1.3.3 降低电耗的途径
        1.3.4 余热回收利用
    1.4 烧结过程主要污染物分析
        1.4.1 烧结粉尘
        1.4.2 烧结废气
    1.5 论文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烧结过程成矿机理
        2.1.1 烧结固相反应理论
        2.1.2 烧结液相形成理论
        2.1.3 烧结固结理论
    2.2 烧结制粒研究现状
        2.2.1 烧结制粒原理
        2.2.2 影响混合制粒因素
        2.2.3 制粒机理研究现状
        2.2.4 制粒模拟研究现状
    2.3 制粒工艺研究现状
        2.3.1 外滚焦粉制粒工艺
        2.3.2 外滚焦粉和石灰/石灰石制粒工艺
        2.3.3 分层制粒工艺
        2.3.4 选择制粒工艺
    2.4 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率及其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2.4.1 降低烧结系统漏风率研究现状
        2.4.2 烧结机边缘效应危害及其治理现状
        2.4.3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2.5 烧结烟气 SO_2排放及脱硫技术现状
        2.5.1 烧结烟气 SO_2排放现状
        2.5.2 国外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2.5.3 国内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第三章 改善武钢烧结混合料制粒性能研究
    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2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3.3 铁矿石基础性能研究
        3.3.1 化学成分
        3.3.2 粒度组成
        3.3.3 比表面特性
        3.3.4 亲水性
        3.3.5 静态成球性
        3.3.6 同化性
    3.4 铁矿石制粒性能研究
        3.4.1 试验方法及方案
        3.4.2 熔剂及燃料的理化性能
        3.4.3 制粒效果评价体系
        3.4.4 制粒试验结果
        3.4.5 适宜制粒水分的确定
        3.4.6 适宜制粒水分与湿容量的关系
        3.4.7 铁矿石制粒性能评价
    3.5 不同加粉配比烧结试验研究
        3.5.1 研究方法
        3.5.2 烧结评价指标
        3.5.3 试验方案设计
        3.5.4 试验结果及讨论
        3.5.5 烧结矿微观结构及能谱分析
    3.6 通过优化配矿改善混合料制粒性能的研究
        3.6.1 试验方案设计
        3.6.2 试验结果及讨论
    3.7 添加粘结剂改善混合料制粒性能的研究
        3.7.1 RB 型粘结剂的作用原理
        3.7.2 试验方案设计
        3.7.3 试验设备及方法
        3.7.4 试验结果及讨论
    3.8 混合料制粒动力学试验及数值模拟
        3.8.1 制粒动力学试验
        3.8.2 制粒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研究
    4.1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准颗粒结构模型及特点
    4.2 熔剂和燃料分加工艺成矿机理
        4.2.1 铁酸钙强度理论
        4.2.2 扩散控制对铁酸钙生成的影响
    4.3 熔剂和燃料分加烧结试验
        4.3.1 试验条件及方法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3 熔剂和燃料分加前后烧结指标比较
    4.4 熔剂和燃料分加的烧结矿微观结构
        4.4.1 矿物组成及结构
        4.4.2 矿物组织形貌及能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及抑制烧结机边缘效应研究
    5.1 烧结系统漏风率测试新技术研究
        5.1.1 新型料面风速法测烧结漏风率的原理
        5.1.2 新型料面风速法的测定及计算
        5.1.3 漏风率现场测试结果及讨论
    5.2 改进台车挡板抑制边缘效应研究
        5.2.1 改进前的挡板
        5.2.2 新型台车挡板
        5.2.3 新型台车挡板工业试验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低烧结烟气 SO_2排放新工艺的研究
    6.1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新工艺的原理
    6.2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中试
        6.2.1 中试期间生产情况简介
        6.2.2 试验方案及添加剂用量的确定
        6.2.3 试验方法
        6.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脱硫除尘灰处理方案的讨论
        6.3.1 脱硫后电除尘灰的化学分析
        6.3.2 除尘灰浸泡过滤后的化学分析
        6.3.3 脱硫除尘灰的处理方案
        6.3.4 除尘灰处理方案效果分析
        6.3.5 除尘灰处理方案比较
    6.4 烧结过程烟气脱硫新工艺的特点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10)微波加热技术在铁矿烧结点火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铁矿烧结生产现状
        1.1.1 烧结在钢铁生产中的地位
        1.1.2 烧结工业面临的挑战
        1.1.3 烧结的节能减排研究现状
    1.2 烧结点火技术的现状
        1.2.1 点火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1.2.2 降低点火能耗的措施
    1.3 微波加热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1.3.1 微波加热技术的特点
        1.3.2 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宝钢烧结现场点火热工状态研究
    2.1 煤气点火过程的特性分析
        2.1.1 热工制度
        2.1.2 温度制度与气流制度
        2.1.3 气体动力学制度
    2.2 宝钢烧结点火过程的能耗计算
    2.3 宝钢点火炉内温度场分布与解析
        2.3.1 点火强度的影响
        2.3.2 点火负压的影响
        2.3.3 点火区域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烧结点火过程基本原理与热量计算
    3.1 焦炭着火原理
    3.2 最低点火温度热量的计算
        3.2.1 计算方法
        3.2.2 点火过程热量收入
        3.2.3 点火过程热量支出
    3.3 表层物料的热量平衡计算与分析
        3.3.1 计算方法
        3.3.2 热量平衡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室微波热风点火技术研究
    4.1 实验室微波热风点火装置的开发
        4.1.1 微波等离子炬点火技术探索
        4.1.2 微波热风点火装置的形成
    4.2 微波热风点火技术研究
        4.2.1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4.2.2 氧气含量的影响
        4.2.3 点火温度的影响
        4.2.4 点火时间的影响
        4.2.5 空气预热温度的影响
        4.2.6 点火气流速度的影响
    4.3 微波热风点火与煤气点火的综合比较
        4.3.1 点火气流中的氧气含量
        4.3.2 点火段烧结废气中SO_2和NOx的含量差异
        4.3.3 烧结产质量指标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微波热风点火扩大试验研究
    5.1 扩大试验点火与烧结装置的开发
        5.1.1 扩大试验装置主要组成部分
        5.1.2 主要参数计算方法
    5.2 微波热风点火烧结扩大试验研究
        5.2.1 点火风温的影响
        5.2.2 点火风量的影响
        5.2.3 保温时间的影响
    5.3 扩大试验微波加热能力研究
        5.3.1 微波加热稳定性研究
        5.3.2 微波总热效率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微波热风点火对烧结成矿的影响
    6.1 沿料层高度烧结矿的显微结构变化
        6.1.1 对上层烧结矿的影响
        6.1.2 对中下层烧结矿的影响
    6.2 点火气流中氧气含量对烧结成矿的影响
        6.2.1 低氧条件下点火对成矿的影响
        6.2.2 高氧条件下点火对成矿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工业型微波热风点火装置的设计
    7.1 工业型点火系统技术方案
        7.1.1 微波加热炉单元
        7.1.2 热风点火单元
    7.2 可行性分析
        7.2.1 投资概算
        7.2.2 经济效益评估
        7.2.3 社会效益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浅谈烧结生产中的环境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铁矿石烧结箅条糊堵现象成因机制[J]. 李占国,张建良,刘征建,王耀祖,牛乐乐. 钢铁研究学报, 2021
  • [2]包钢烧结用铁矿石的配矿性能与成本分析[D]. 车奕成.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3]白云鄂博铁精矿预还原烧结过程中磷的迁移行为[D]. 陈衍彪.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4]低硅矿生产烧结矿工艺优化研究[D]. 王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不锈钢酸洗污泥作为烧结配料利用研究[D]. 王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7)
  • [6]烧结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研究[J]. 张硕,郝晓倩,伯飞虎. 钢铁研究, 2017(06)
  • [7]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 ——以X钢铁公司为例[D]. 李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1)
  • [8]废气循环烧结质热传输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 王淦.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5)
  • [9]铁矿石烧结节能与环保的研究[D]. 王素平.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6)
  • [10]微波加热技术在铁矿烧结点火中的应用研究[D]. 毛晓明. 中南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浅谈烧结生产环境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