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外一)

向日葵(外一)

一、向日葵(外一首)(论文文献综述)

王龙辉[1](2020)在《张飞醐酒》文中研究指明

刘红利[2](2019)在《《兵团日报》文艺副刊《胡杨》研究(1983-2004)》文中指出创办于1983年的《兵团日报》文艺副刊《胡杨》,对兵团的文学、文化等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文艺副刊《胡杨》进行研究,展现其不同时期的文学特征。结合时代背景下的兵团文学、文化和政治等情况,探究文艺副刊《胡杨》对兵团文学、兵团文化、兵团精神产生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论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兵团日报》发展的情况进行概述,并阐述其文艺副刊《胡杨》的创刊与发展;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以《兵团日报》名称的变化(时间)为线索,分析并呈现不同历史时期《胡杨》版面的文学特色,探讨其在兵团以及兵团文学发展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依据第二部分的分析及其他资料,对《胡杨》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胡杨》对兵团文学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展现着兵团文化、兵团精神。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够看到兵团文学的整体面貌及其发展的轨迹。

李巧娥[3](2019)在《90年代以来网络诗歌语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诗歌的诞生,一方面与电脑网络的普及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诗歌已经成为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需求,而且将已经边缘化的诗歌重新拉回到大众的视野。本文以网络诗歌为研究对象,内容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将网络诗歌语言研究置于20世纪新诗语言研究的历史链条中,首先梳理了新诗语言及网络诗歌语言的研究现状,然后说明了本文的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正文包含四章:第一章为网络诗歌概述,首先论述网络诗歌的产生及发展,厘清网络诗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点,即创作主体虚拟化、文本开放性、超文本性、私语性。第二章为网络诗歌的韵律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突破了古典诗歌的格律束缚,二是突破了古典诗歌的节奏形式。第三章为网络诗歌的词汇特点,首先是大量选用口语词,其次词语的超常组合较多,最后,语码的混合使用是网络诗歌词汇创新的具体表现。第四章为网络诗歌修辞方式研究,主要是常用辞格的综合运用及对其他辞格的创新运用。结语总结了全文的写作思路并从语言学角度对网络诗歌的创作提出意见。

陈崇正[4](2018)在《葵花分身术》文中提出1大乐教育首先应该广告一下,这个小说是为了配合逻辑思维老师的营销提炼的干货版。同名原着30万字,可在各大网店购买,但估计已经脱销,很多读者说买不到。好吧,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语气,我需要一种情绪,让我进入这个小说。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叫金天卫。如果你非常碰巧读过本人的小说,就应该可以发现他在我的其他小说中也出现过,不过那时候他还是停顿客栈里头一个少年,整天喜欢扛着气枪出去打鸟,偶尔荷尔蒙膨胀也会喜欢泡妞,总体上还是个好青年。但到了我们这个故事里,他跟我一样,已经是个三十几岁的老男人,少年时候那股骚劲已经

苗旭艳[5](2017)在《当代文学期刊在政治与经济困境中的突围 ——以《火花》《百花洲》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文学研究逐渐从文学文本转向关注文学的外部领域。其中,从文学生产、传播的角度研究文学期刊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作为传统传播媒介的文学期刊,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其发展状态,是观照文学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从其中的一个微观视角入手,研究文学期刊在不同时代语境中的改刊改版等变革,从而透视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当代文学界限来说,大约有两次集中性的改刊改版高潮。为了研究这两次高潮,笔者通过选择两个事例,即“十七年”时期的《火花》和21世纪初的《百花洲》,展现出当代文学期刊改刊改版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出不同时代语境中文学期刊的发展困境和挣扎,以此考察当代文学与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往的文学制度研究者,大都将研究的对象锁定在老牌文学刊物,或者一些知名文学刊物。笔者选取边缘地区的文学刊物,即山西的《火花》和江西的《百花洲》,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材料的筛选、挖掘与解读,意将当代文学期刊改刊改版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学发展变化研究落到实处;通过两个刊物的梳理、整合,展现出当代文学发展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丰富性。

杜文娟[6](2017)在《红雪莲》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作品国家电网公司重点选题东莞文学院签约作品李敬泽阿来刘醒龙贾平凹联袂推荐一、热血青年柳渡江并非孤儿,也不是穷得穿不起裤子的人家出身。他的父母高呼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随大部队挥师南下。父亲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中所向披靡,顺风顺水先期到达南方,急着接收并管理南方的大中等城市。他随母亲和保育

乔洪涛[7](2016)在《大地笔记》文中认为春部:种瓜种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立春正如多年来我对那一条名叫瓦河的河流热情持续地追踪探索一样,为了倾听大地的隐语,记录土地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土地上生存的那些植物和动物们的快乐或忧伤的时光,譬如一棵败节草从生到死的匆忙岁月,譬如一

姜红伟[8](2016)在《《草原·北中国诗卷》创办档案(1986—1990)》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这样一家创办历史悠久、荟萃文学精品、独具鲜明风格的文学刊物:它自1950年10月创刊至今,在六十六年的办刊历史中始终坚持以发现培养文学人才、注重推出优秀作品、引领文学创作潮流为己任。虽然,这家刊物偏居边疆大漠,远离文坛中心,却依然像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盛开着鲜艳芳香的文学鲜花,生长着茂盛葱郁的文学芳草,飞奔着风驰电掣的文学骏马。

陈国平[9](2015)在《诗歌共时体的构建 ——当代诗学视野下的骆一禾海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骆一禾、海子是当代杰出诗人,他们的死结束了诗歌的1980年代。论文以骆一禾的诗论和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代诗学背景下考察其独立性和卓异品质,同时兼及骆一禾、海子诗歌的一些共性问题及其所牵涉的当代诗学问题。骆一禾是一位以诗人、诗论家和诗歌编辑的三重身份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诗人,其诗论和诗作充满了对华夏文明新生的渴望,而兼具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诗人的精神成长体现了从一株青草到天路英雄的艰难历程,他从纯洁的少年心性,从水、植物和女性之美出发,一步步走向广阔的世界,最终完成于信仰性的“无因之爱”,从而使诗人的精神达到了“万般俱在”。在这一“天路”历程中,诗人主体的“辽阔胸怀”得以充分呈现,其诗歌世界的“壮烈风景”也得以逐一展开。海子的写作在诗歌视野、诗歌抱负上一开始受到骆一禾的引导,其原生的诗才又激励了骆一禾的诗歌写作。两位诗人在精神方面存在广泛的共源、共振和共鸣,在诗学观念上存在长期的互动,文本上也存在多方面的呼应、互通、互文的现象。然而,两人在个人气质、精神构造、价值取向、诗歌心象、写作方法论上也存在深刻差异,其创作也因之各有属于自身的得与失,既不能彼此混同,更不可互相覆盖和代替。事实上,正是骆一禾和海子之间的差异构成了其互动的基础和一个重要方面。骆一禾、海子的诗和诗论在1980年代的中国诗坛表现出独立、卓异的品质,同时体现了中国当代诗歌与现代性、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复杂紧张关系。一方面,他们以“拿来主义”精神广泛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的现代感性、现代技艺、语言意识和美学观念,另一方面又始终对“古典—现代—后现代”的线性文学史观抱怀疑态度,对后现代的“去中心”“碎片化”更取坚定批判态度,而力持浪漫主义的主体精神和生命意志,同时坚持诗歌对本土经验的表达。在古典与现代,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英雄精神与民主意识,世界视野与本土意识这些被人们普遍视为二元对立的命题上,两位诗人尤其是骆一禾都做了与众不同的思考,提供了充满辩证精神的回答,并最终圆融于“诗歌共时体”这一骆氏所发明的诗歌美学观念中。骆一禾、海子的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其独立的反思精神,而且为当代诗歌走出上述二元对立的迷思提供了重要动力。

小牛[10](2015)在《因为狗》文中提出上篇第一章青涩遭遇荷尔蒙一我至今记得何大光那副得意模样。他将脸向我凑近来,挤着小眼睛,嘴巴撮得比鼻子还高,声音低着却又脆亮得好比弹弓子一样射进我耳里:"告诉你吔,我长出毛了咧!"我一时反应不过来,眨巴着眼:"长什么毛?哪里?"何大光再将眼睛挤几下:"裤子里头呀!"我眉毛顿时跳上额头:"真——的?"何大光"嘿嘿"地笑,还将脑袋使劲晃了晃。我只能久久地朝何大光瞪大眼,满眼都是钦佩了。初二结束才刚过一个暑假,何大光竟就长出那种毛了,简直变魔术一样啊!何大光的变魔术还表现在他的个头,那个头

二、向日葵(外一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日葵(外一首)(论文提纲范文)

(1)张飞醐酒(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2)《兵团日报》文艺副刊《胡杨》研究(1983-2004)(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兵团日报》及其文艺副刊《胡杨》概况
    第一节 《兵团日报》的发展简况
    第二节 文艺副刊《胡杨》的创刊与发展
第二章 《新疆军垦》时期的《胡杨》(1983-1990)
    第一节 浓郁的兵团色彩
        (一)刻画兵团建设者的形象
        (二)记录兵团建设及其变化:以《这边风景》栏目为例
        (三)别样的兵团文学特色—讽刺的劝谏
    第二节 作者的培养和作品的推介
        (一)“新作者”的培植:《处女地》《新苗》等专栏
        (二)文学评论的促进:以《文艺随笔》栏目为例
        (三)兵团作品的推广:丰富的作品推介文章
        (四)主题多样的征文奖项
    第三节 诗歌的繁盛
第三章 《新疆军垦报》时期的《胡杨》(1991-1997)
    第一节 兵团文学视野的扩大
        (一)文学书写的多样性
        (二)描写地域的开阔性:以《这边风景》栏目为例
    第二节 繁荣兵团文学的园地
        (一)作者成长的见证:《蓓蕾》《作者档案》等
        (二)文学评论的深刻化:以舒怀的《繁荣兵团文艺散论》为例
        (三)对具体作品的点评
        (四)“弘扬兵团精神,讴歌军垦英模”的征文
    第三节 兵团文学的新时代主题
        (一)现代化建设对人的双重影响:利弊共存
        (二)人性的异化:对金钱、利益等的过度追求
        (三)作家的困境:生存需求与文学追求间的失衡
第四章 《兵团日报》时期的《胡杨》(1998-2004)
    第一节 文学主题的变化:“追忆”的泛化
        (一)抒写兵团经历
        (二)回望兵团风情
    第二节 繁荣兵团文学的窗口
        (一)文学评论的长期引导
        (二)对作者的创作总评
        (三)对作品的展示:序言、文学专页等
        (四)以繁荣军垦文学、培养文学新人为目的的征文
    第三节 对兵团记忆最真实的文学书写:口述史写作
第五章 文艺副刊《胡杨》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节 反映兵团生活的变化
    第二节 展现兵团文化:特殊性、心理归属和依赖
    第三节 促进兵团文学的发展
    第四节 弘扬兵团精神
        (一)“爱国、奉献、创业、进取”的精神凝结
        (二)作品的主旋律:弘扬兵团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学评论、作品论以及简评等的梳理(1983-2004)
附录二 :诗歌整理(1983-2004)
附录三 :微型小说作品整理(1983-1993)
附录四 :“画廊”专栏作品整理(1988-1999)
附录五 :连载小说的整理(1983-2004)
附录六 :《这边风景》栏目作品整理(1983-2000)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90年代以来网络诗歌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网络诗歌概述
    第一节 网络诗歌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网络诗歌的发展
第二章 网络诗歌的韵律变异
    第一节 突破格律束缚
    第二节 突破节奏形式
第三章 网络诗歌的词汇特点
    第一节 口语化特征突出
    第二节 词语组合超常
    第三节 语码符号多样
第四章 网络诗歌的修辞方式
    第一节 形式化辞格
    第二节 意义化辞格
    第三节 其他辞格的创新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网络诗人及其代表篇目
谢辞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葵花分身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大乐教育
2 谁把谁睡了
3 什么叫神鱼
4 静阳山庄
5 囚禁在时间里
6 门虚掩着
7 你只是个孩子
8 时光倒流
9 他又要睡去
1 0 为什么要吃素
1 1 我们是老人
1 2 我下不了手
1 3 双手骨折
1 4 完全清醒了
1 5 只是他独来独往

(5)当代文学期刊在政治与经济困境中的突围 ——以《火花》《百花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当代文学期刊与当代文学
    第二节 当代文学期刊的改刊与当代文学
第一章 当代文学期刊在政治困境中的挣扎——以《火花》为例
    第一节 从《山西文艺》到《火花》
        一、《山西文艺》
        二、《火花》
    第二节 时代的传声筒和附和者
        一、文学一体化状态下的《火花》
        二、《火花》的文学导向
    第三节 《火花》的困境与挣扎
        一、《火花》与“山药蛋派”
        二、中间人物论的批判
第二章 当代文学期刊在经济困境中的探寻——以《百花洲》为例
    第一节 改版的社会文化语境
        一、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百花洲》
        二、女性文学潮流下的《百花洲》
    第二节 期刊定位及策划
    第三节 改版困境
        一、《百花洲》改版现状
        二、大众文化的消解
第三章 不同情境下当代文学期刊的围困与突围——以《火花》与《百花洲》为例
    第一节 外围环境
        一、政治一元化视阈下的文学期刊
        二、经济市场化视阈下的文学期刊
    第二节 内在突围
        一、《火花》与农村题材小说
        二、《百花洲》与女性文学
小结 文学期刊改刊的启示:无尽的挑战与永远的求索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1950、1990 年代当代文学期刊改刊重要事件
附录2:《火花》《百花洲》部分年代目录摘录(1)

(8)《草原·北中国诗卷》创办档案(1986—1990)(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中国诗卷》的创办背景
二、《北中国诗卷》的编辑团队
三、《北中国诗卷》的创办过程
四、《北中国诗卷》的作者作品
    1.《北中国诗卷》第一卷(1986年2月出版,系1986年第2期)。
    2.《北中国诗卷》第二卷(1986年10月出版,系1986年第10期)。
    3.《北中国诗卷》第三卷(1987年2月出版,系1987年第2期)。
    4.《北中国诗卷》第四卷(1987年5月出版,系1987年第5期)。
    5.《北中国诗卷》第五卷(1987年8月出版,系1987年第8期)。
    6.《北中国诗卷》第六卷(1987年11月出版,系1987年第11期)。
    7.《北中国诗卷》第七卷(1988年3月出版,系1988年第3期)。
    8.《北中国诗卷》第八卷(1988年10月出版,系1988年第10期)。
    9.《北中国诗卷》第九卷(1989年3月出版,系1989年第3期)。
    1 0.《北中国诗卷》第十卷(1990年1 0月出版,系1990年第1 0期)。
五、《北中国诗卷》的诗歌大赛
    1. 第一届“北中国之星诗歌大奖赛”。
    2. 第二届“北中国之星诗歌大奖赛”。
六、《北中国诗卷》的刊外别册
七、《北中国诗卷》的创办价值

(9)诗歌共时体的构建 ——当代诗学视野下的骆一禾海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1.2 文献资料和研究现状综述
        1.2.1 骆一禾、海子着述发表、出版情况
        1.2.2 骆一禾、海子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第2章 突围与超越:骆一禾的诗论与朦胧诗、第三代诗歌
    2.1 骆一禾诗论的当代诗学背景
    2.2 诗“乃是创世的?是?字”:文明视野下的诗歌本体论
    2.3 生命的自明:骆一禾的诗歌创作论
    2.4 诗的自明:骆一禾的诗歌批评论
    2.5 语言、存在、生命的合一:骆一禾的诗歌语言观
        2.5.1 中国当代诗歌的语言觉醒运动
        2.5.2 骆一禾的语言观:语言、存在、生命的合抱与合一
        2.5.3 燃烧:语言向诗的转化
        2.5.4 “博大生命”:骆一禾诗学的灵魂
第3章 骆一禾诗歌的神性主题与当代诗歌的日常化运动
    3.1 “天人的圣诉”:背向前人也背向后人
    3.2 “神的文字与我们垂直”
    3.3 “你是才慧的青草”
    3.4 无因之爱与必要之恶
第4章 骆一禾诗歌的时间主题与当代诗歌的历史视野
    4.1 “房间里的风景”“冷风景”与“壮烈风景”
    4.2 “三种时间澎湃而来”
    4.3 “在辽阔的中国醒来”
    4.4 “黄昏里总有什么东西在死亡”
    4.5 文明视野下的当代风景
第5章 骆一禾的“大诗”与江河杨炼的“现代史诗”
    5.1 “智力的空间”与“博大生命”
    5.2 “故我的血流穿了世界”:《世界的血》研究
    5.3 “与一切而至万灵”:《大海》研究
    5.4 听觉的欢乐:骆一禾长诗的音乐性
第6章 比较视野中的骆一禾、海子与当代诗歌批评
    6.1 当代诗歌批评中的骆一禾与海子
    6.2 骆一禾、海子诗歌的共生与互文
    6.3 大相径庭的气质、个性和写作取向
    6.4 日神与酒神:迥然有别的写作方法论
第7章 骆一禾、海子诗歌意象比较与当代诗歌的意象问题
    7.1 当代诗歌中的意象问题
    7.2 一样意象两样情怀:骆一禾、海子诗歌意象比较之一
        7.2.1 农耕意象:两殊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关怀
        7.2.2 太阳意象:悬殊的自我镜像
        7.2.3 暴力意象:迥异的价值负载
        7.2.4 身体意象:一个“身体”两条心
    7.3 情理殊途的对立性意象:骆一禾、海子诗歌意象比较之二
        7.3.1 晨与夜:一日分两造
        7.3.2 大海与天空:最遥远的镜子
        7.3.3 血与石头:生与死的对质
第8章 结论:当代诗学视野下的骆一禾、海子评价问题
    8.1 “所有道路和血液都要被洗涤”
    8.2 圣书上卷与圣书下卷
    8.3 骆一禾、海子诗歌成就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骆一禾、海子年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因为狗(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
    第一章青涩遭遇荷尔蒙
        一
        二
        三
    第二章挡不住的激动和疯狂
        四
        五
        六
    第三章打狗也能别出心裁
        七
        八
        九
中篇
    第四章我们的共同命运
        十
        十一
        十二
    第五章憋不住又盯上了狗
        十三
        十四
        十五
    第六章全是因为那条猊子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下篇
    第七章生活的变化突然加快了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第八章出人意料的事实在太多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第九章一切为了滋阴壮阳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第十章难道人不如狗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四、向日葵(外一首)(论文参考文献)

  • [1]张飞醐酒[J]. 王龙辉. 散文诗世界, 2020(08)
  • [2]《兵团日报》文艺副刊《胡杨》研究(1983-2004)[D]. 刘红利. 新疆大学, 2019(12)
  • [3]90年代以来网络诗歌语言研究[D]. 李巧娥. 宁夏大学, 2019(02)
  • [4]葵花分身术[J]. 陈崇正. 青年作家, 2018(10)
  • [5]当代文学期刊在政治与经济困境中的突围 ——以《火花》《百花洲》为例[D]. 苗旭艳. 南昌大学, 2017(05)
  • [6]红雪莲[J]. 杜文娟. 红豆, 2017(05)
  • [7]大地笔记[J]. 乔洪涛. 时代文学, 2016(12)
  • [8]《草原·北中国诗卷》创办档案(1986—1990)[J]. 姜红伟. 草原, 2016(09)
  • [9]诗歌共时体的构建 ——当代诗学视野下的骆一禾海子研究[D]. 陈国平. 清华大学, 2015(07)
  • [10]因为狗[J]. 小牛.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5(02)

标签:;  ;  ;  ;  ;  

向日葵(外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