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和爱立信的新武器

微软和爱立信的新武器

一、微软、爱立信的新武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嘉莹[1](2021)在《“企业为企业”:国际政治压力下企业互助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翟迈云,李庆四[2](2020)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科技防范政策探析》文中提出科技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与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因此大国间竞争离不开对科技主导地位的争夺。美国防范中国科技发展的举措暗合了国际格局演变过程中守成大国倾向于实施科技保护主义政策的规律。2018年以来,通过出口管控、投资审查和签证收紧等方式,美国逐步实施与中国在科技领域"脱钩"的政策,并初步完成防范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这是美国从中美战略竞争的角度出发护持自身霸权地位的结果。受此影响,中美两国的部分高科技企业利益受损,全球供应链面临改组,双边科技合作出现停滞。但科技保护主义难以获得盟友和相关国家的全面配合,因此美国难以构建起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同盟体系。

宋恒宇[3](2020)在《基于科技驱动因素的人工智能与国际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人类文明而言,科学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发挥着无可替代得作用。航海、医疗、生物科技、新能源,每一项都从不同角度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近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样改变了信息流通与人类交流的方式,同时也在国际关系的各个层面上带来了改变。这样的改变与科学技术整体的发展有关,更与每次科技进步中的核心技术有关。本文着眼于历次科技革命中的核心技术,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探究人工智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改变国际关系的动因,改变的过程以及具体的变化。研究发现:(一)历次科技革命与国际格局变动、国家实力变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技变革直接影响国家利益是生产力变革的源动力,历次主导或者在科技变革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国家,无可阻挡的改变了一国或多国命运,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同样的联系仍然存在;(二)由于基础设施与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三大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围绕基础设施与数据的地缘政治斗争已然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中,基础设施和数据与人工智能被紧密的耦合在一起,所以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地缘政治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当代国际关系;(三)作为最新的竞争领域,相关国家与国际组织,已经通过加快相关政策制定,政府与国际组织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和对应能力建设,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等方式,将这种竞争渐渐转变为该领域上的,一种价值观与话语权的国际竞争。此外,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处于早期阶段,与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融合仍然在不断的深入,新发展趋势与传统国际关系间存在碰撞与弥合矛盾。如何准确把握两者间关系始终是一项挑战。但抓住人工智能发展中的机遇,创造新科技革命发展中的优势,提高中国在人工智能各方面的竞争能力至关重要。

邹亚[4](2018)在《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兴起,为标准与专利的融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标准作为统一的技术规范,具有公共产品的共享属性;专利作为一项私权,具有私权属性,标准与专利的融合,是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私有利益相互冲突与逐渐协调的过程。标准与专利融合后,为了平衡专利权人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标准制定组织制定了“公平、合理和无歧视”知识产权政策。但由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原则是一项松散承诺,使得专利权人和标准实施者难以通过谈判就许可费达成一致,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困境业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文章结合既有文献和司法判例,立足标准必要专利的共享性和私权性双重属性,厘清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困境的形成原因,分析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问题的理论研究,而且能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实践提供有益启示。本文将引入经济学收益函数理论,通过博弈论方法构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谈判模型。首先打开主体结构“黑箱”,分析在“一对一”情形下,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分别为外部创新者和内部创新者时,许可费的博弈模型;其次分析在“一对多”情形下,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分别为外部创新者和内部创新者时,许可费的博弈模型。基于上述博弈模型,通过研究发现:(1)在“一对一”和“一对多”情形下,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为外部创新者,即专利权人不参与生产活动时,只要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低于成本降低比例,社会总产量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2)在“一对一”和“一对多”情形下,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为内部创新者时,只要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低于一半的成本降低比例,社会总产量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3)在“一对多”情形下,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会因被许可方之间存在成本差异而“歧视”被许可方,收取差异许可费。

彭汝滨[5](2017)在《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对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创新能力和专利技术的竞争,这种技术上的竞争又演变为技术标准的争夺战。自上个世纪80年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打独斗”,战略联盟成为了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式,技术标准联盟就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成立或者加入技术标准联盟,以扩大自己的技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由于技术标准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控制一项占据广泛市场份额的技术标准,那它就可以获得这项技术标准带来的高额经济利润,这种情况在高科技产业表现得尤为明显。过去,我国DVD产业因受到国外DVD3C和DVD6C联盟的压制而大幅受挫,不得不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近年来,得益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府政策引导的重视,由中国主导“闪联”技术标准联盟、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①、AVS技术标准联盟相继出现。这对于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标准的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起了不可忽视地推动作用,并且提高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主要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首先界定技术标准、技术标准联盟、技术创新等相关概念,并理论分析联盟特征、形成动因及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然后,理论分析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源、产出能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紧接着,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通信产业的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为例,选取通信产业中华为、金立、中国移动和展讯通信四家处于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得出结论联盟的成立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源、产出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后,从政府引导、联盟治理和企业参与三个层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何继昌[6](2014)在《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文中提出无时无刻,企业都在经历成长的考验,在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中,成长是可敬的,失败的时候比较多,成功的时候相对少,要如何发掘成长的动能与蓝海?在全球经济的大浪后,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定下未来的成长模型?高新产业进步神速,局势即刻转变,如何在不同成长阶段及变局制订合适的成长策略,一再考验跨国公司经营者的智慧,而企业怎样通过本体的竞争实力与上下游合作得以继续屹立在时代的交替与亘变,正是许多企业高管、股东与全体员工关心的议题。为此,本文用此为研究并结合经济理论和多年高新产业实务经验,发展出一套可供产业应用的方法论。当前环境变形的幅度和复杂性也驱使企业找寻新的创造利润方程式,也有一部份的企业和学者从资源和组织下手来寻求企业的增长。企业成长有待新的模型引领,从前的企业成长的评量方法在循环变动充满不确定的二十一世纪要有系统性的升级,与传统产业衡量的模式有极大的变异,相关的研究并未见到。基于上述理由,本研究将以移动通讯为研究目标,分析其供应链,用博弈及内部化等经济理论来建构一个新型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也进一步推导出实证研究相对应的假设,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具体建议。目的在分析手机市场博弈竞争格局变化并建构高新企业成长的构面及模式,进而了解企业成长策略的模式与局限,可做跨国公司改善的依据及指导方针,此外,研究成果也可做为建构新一代的企业成长模式理论之参考,来实践企业关键成长价值的最大化,亦可供往后学界加以探讨及研究。

武林[7](2012)在《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第一部苹果iPhone问世,触摸屏成了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触屏智能手机也成为手机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潮流。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概念的提出,3G网络的挂牌与运营,电信业与互联网两个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电信企业向互联网公司转型,互联网公司进军移动互联领域的大背景下触屏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其作为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门户角色日益明显。然而,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都有哪些特点?用户对触屏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体感操作等全新设计接受度如何?能否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将直接关系到触屏智能手机产品的进一步设计能否更好的切合用户需求。本文试图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从分析用户对于触屏智能手机的使用态度与行为入手,研究影响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技术接受模型是研究新技术接受领域的经典模型,本文以此理论为依据,在原有模型基础上添加了交互体验、感知价值、感知娱乐、相容性和设备环境等影响用户行为的因素,建立了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模型中提出的假设。归纳起来,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研究工作:1、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手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阐述了触屏智能手机时代到来的依据与意义,并给出了触屏智能手机的概念界定。2、对技术接受模型、用户体验理论和交互设计理论等学术领域所形成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技术接受模型在智能手机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3、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概念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交互体验、设备环境等变量。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相关假设。4、结合实证检验结果,以模型因素为基础,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对触屏智能手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王冰睿[8](2010)在《操作系统背后暗藏手机项目 软硬兼施微软吹响反击号角》文中认为或许数字"7"和微软有缘。去年10月推出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 7,一扫Vista带来的落寞,让微软重新找到霸主的感觉。如今,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能让微软在手机市场找到相同感觉吗

刘晓坤[9](2007)在《数字融合革命》文中研究表明说起数码产品,无外乎是指MP4、数码相机、手机等,但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可以听音乐、看视频了,MP4可以拍照、无线上网、GPS卫星定位了;兼具拍照与MP3、MP4播放功能几乎一夜之间成了手机的标配。现在,谁还能说得清楚这些数码产品之间明确的功能区隔呢?或许,它们将为我们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

刘晓坤[10](2007)在《数字融合革命》文中认为说起数码产品,无外乎是指MP4、数码相机、手机等,但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可以听音乐、看视频了,MP4可以拍照、无线上网、GPS卫星定位了;兼具拍照与MP3、MP4播放功能几乎一夜之间成了手机的标配。现在,谁还能说得清楚这些数码产品之间明确的功能区隔呢?或许,它们将为我们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

二、微软、爱立信的新武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软、爱立信的新武器(论文提纲范文)

(2)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科技防范政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霸权国的科技防范历史与美国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针对美国的科技防范措施
    (二)美国针对日本的科技防范措施
    (三)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的科技防范措施
二、美国对华科技防范的战略考量
    (一)对中国发展态势的判断与战略重构
    (二)对中国科技防范的霸权护持考量
三、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政策的直接影响
    (一)中美两国及双边关系受损
    (二)全球科技合作被割裂
四、美国对华科技战与国际政治变革
    (一)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拉拢
    (二)各国针对美国对华科技战的调整与应对
    (三)中美科技竞争的启示
结语

(3)基于科技驱动因素的人工智能与国际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文章结构
第二章 历史上科技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影响层次分析
        一、科学技术与国家利益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变革
    第二节 科技变革与大国崛起分析
        一、蒸汽机技术与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英国的崛起
        二、电气技术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国与日本的超越
        三、信息技术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霸权的实现
第三章 人工智能与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的国家竞争力
    第一节 人工智能概念诞生过程与界定
        一、人工智能概念的诞生过程
        二、人工智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方向与国家竞争力提升
        一、人工智能发展当前困境分析
        二、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的意义
    第三节 人工智能国家竞争力的量化比较方法
        一、三种量化比较方法介绍
        二、基础设施和数据、政府管理、教育和技能与人工智能发展
第四章 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人工智能改变传统地缘政治
        一、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中基础设施与数据的地缘政治特性
        二、围绕基础设施与数据的地缘政治博弈
        三、人工智能技术生态系统与地缘政治
    第二节 人工智能与国际社会价值观表达
        一、全球主要经济体人工智能战略研究
        二、由组织机构变化与政策制定引起的人工智能竞争
        三、主导人工智能战略制定机制的研究
        四、人工智能成为价值观博弈潜在平台
第五章 中国的应对策略分析
    第一节 国内应对措施
    第二节 国际应对措施
    第三节 人工智能发展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标准必要专利日益普遍
        1.1.2 标准必要专利政策完善
        1.1.3 标准必要专利诉讼频繁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理论概述
    2.1 标准与专利的融合
        2.1.1 技术标准的基本概念
        2.1.2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
    2.2 FRAND原则的内涵
        2.2.1 FRAND原则的基本含义
        2.2.2 FRAND原则的目的
    2.3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困境及其形成原因
    3.1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困境的提出
    3.2 标准必要专利的双重属性
        3.2.1 共享性是标准必要专利的本质属性
        3.2.2 私权性是标准必要专利的固有属性
        3.2.3 标准必要专利双重属性的内在逻辑
    3.3 FRAND承诺的松散性
    3.4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司法实践与经济学分析
    4.1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司法实践
    4.2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定价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4.3 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述评
    4.4 基于FRAND原则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主体结构情形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1 基本假设
    5.2 参数的选取
    5.3 一对一情形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3.1 外部创新者条件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3.2 内部创新者条件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4 一对多情形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4.1 外部创新者条件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4.2 内部创新者条件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5)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对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标准联盟概念的研究现状
        1.2.2 联盟形成动因的研究现状
        1.2.3 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现状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技术标准联盟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技术标准的界定
        2.1.2 技术标准联盟的界定
        2.1.3 技术创新的界定
    2.2 技术标准联盟的特征分析
        2.2.1 互相依赖,共担风险
        2.2.2 集中于高科技产业
    2.3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
        2.3.1 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
        2.3.2 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2.4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2.4.1 外部影响机制
        2.4.2 内部影响机制
    2.5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分析
        2.5.1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源的影响
        2.5.2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
        2.5.3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
第3章 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现状
    3.2 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的简介
        3.2.1 联盟的成立背景
        3.2.2 联盟成员及宗旨
        3.2.3 联盟的演进过程
        3.2.4 联盟的治理结构
    3.3 TD联盟成立后我国通信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3.4 TD联盟成立后主要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现状
    3.5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4章 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对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1 代表成员企业的选取
    4.2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4.3 TD-SCDMA联盟成立对通信设备提供商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3.1 对华为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3.2 对金立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4 TD-SCDMA联盟成立对运营商中国移动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5 TD-SCDMA联盟成立对芯片商展讯通信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4.6 案例分析小结
第5章 政策与建议
    5.1 政府引导层面
    5.2 联盟治理层面
    5.3 企业参与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四节 论文架构与研究流程
    第五节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综论
        2.1.1 当代跨国公司的成长与特征
        2.1.2 跨国公司的内部化
    第二节 策略理论
        2.2.1 策略定义
        2.2.2 边缘策略
        2.2.3 有限战策略
    第三节 博弈论
        2.3.1 博弈论综论
        2.3.2 博弈论衍生的理论
第三章 移动通讯的进程
    第一节 移动通讯产业与技术的演化
    第二节 移动通讯的分支与互补
    第三节 移动通讯产业供应链
        3.3.1 手机芯片
        3.3.2 面板
        3.3.3 触控
        3.3.4 玻璃基板
第四章 成长策略模式
    第一节 通讯产业成长N模式
    第二节 通讯产业成长S模式
    第三节 通讯产业成长B模式
    第四节 通讯产业成长P模式
    第五节 通讯产业成长U模式
        4.5.1 独特化
        4.5.2 U模式传达的价值
        4.5.3 U模式造成的效应
    第六节 通讯产业成长D模式
        4.6.1 山寨机的兴衰
        4.6.2 新兴品牌的崛起
    第七节 通讯产业成长M模式
    第八节 通讯产业成长V模式
        4.8.1 解读V模式
        4.8.2 V模式的弹性与升华
第五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进入市场策略分析
        5.1.1 既有一线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1.2 新进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1.3 手机市场进入博弈
        5.1.4 既有一线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5.1.5 新进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第二节 抢地盘策略分析
        5.2.1 手机集团厂家背景介绍
        5.2.2 手机集团厂家抢地盘博弈
        5.2.3 抢地盘手机集团后续发展
    第三节 技术研发策略分析
        5.3.1 投入研发手机厂家背景介绍
        5.3.2 手机厂家投入研发博弈
        5.3.3 投入研发手机厂家后续发展
    第四节 专利攻防策略分析
        5.4.1 运用专利攻防的背景介绍
        5.4.2 手机集团厂家专利攻防博弈 #i00
        5.4.3 专利攻防手机集团厂家后续发展
    第五节 供应链策略分析
    第六节 蓝海策略分析
        5.6.1 找寻并进入新的高利润市场
        5.6.2 由内而外的奏效策略
    第七节 内部化策略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发现
        6.1.1 白牌手机的消长
        6.1.2 智能手机的趋势
    第二节 理论与实务意涵
    第三节 对后续研究者之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学习经历
    二、学术论文
    三、电子版专着
    四、获奖

(7)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通信方式的演进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
        1.1.3 触屏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到
        1.1.4 触屏智能手机概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技术接受理论相关研究
        2.1.2 用户体验概述
        2.1.3 交互设计概述
    2.2 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
第三章 模型构建
    3.1 因素分析及假设提出
        3.1.1 TAM原始模型的相关假设
        3.1.2 新增变量的相关假设
        3.1.3 概念模型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性质与方法
        3.2.2 问卷设计
        3.2.3 数据收集方法
        3.2.4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1.1 问卷信度分析
        4.1.2 问卷效度分析
    4.2 问卷描述统计分析
    4.3 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分析
    4.4 实证假设检验分析
        4.4.1 结构方程模型
        4.4.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4.4.3 模型假设验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贡献
        5.2.1 理论贡献
        5.2.2 实践意义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数字融合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DV还是DC, 这是个问题?
手机, 无所不能的新武器
web2.0, 个性应用创造未来

四、微软、爱立信的新武器(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为企业”:国际政治压力下企业互助行为研究[D]. 黄嘉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特朗普政府的对华科技防范政策探析[J]. 翟迈云,李庆四. 国际关系研究, 2020(04)
  • [3]基于科技驱动因素的人工智能与国际关系研究[D]. 宋恒宇. 华侨大学, 2020(01)
  • [4]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形成机制研究[D]. 邹亚.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5]TD-SCDMA技术标准联盟对成员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 彭汝滨. 湖南大学, 2017(07)
  • [6]关键成长的策略竞争 ——基于移动通讯产业的研究[D]. 何继昌. 南开大学, 2014(04)
  • [7]触屏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武林.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8]操作系统背后暗藏手机项目 软硬兼施微软吹响反击号角[J]. 王冰睿. IT时代周刊, 2010(07)
  • [9]数字融合革命[J]. 刘晓坤. 多媒体世界, 2007(10)
  • [10]数字融合革命[J]. 刘晓坤. 多媒体世界, 2007(07)

标签:;  ;  ;  ;  ;  

微软和爱立信的新武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