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办学

浅谈校企合作办学

一、校企合作办学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段华飞[1](2020)在《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多年的摸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成功经验。然而,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及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思想观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致使校企合作效果不明显。邢台X校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派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进厂实训、邀请企业专家授课等多途径,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校企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中过分强调学校、企业和教师利益,过分注重纪律要求统一管理,对于校企合作中的学生主体需要和感受有所忽视,影响了学生的满意度,制约了校企合作发展。本研究选取邢台X校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首先,从实习时间、企业实习环境、企业实习管理、企业实习课程规划、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6个维度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从学生喜欢的校企合作形式、实习时间长度、学生期待、学生表现、收获以及以上6个维度的满意度进行了总体分析;然后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来源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并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相关学生、教师进行了访谈,从校企合作深度、企业积极性、实践教学水平、合作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强化服务企业理念、采取“一系一策”措施、构建高效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体系、强化校企文化融合、引导企业认识校企合作的益处及加强校企合作监督管理和评价的一系列提高学生满意度对策。

沈惠芬[2](2020)在《泉州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在推动生产力、缓解就业压力方面担负着重要作用。从各地方开展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来看,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介入和推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重点研究泉州市政府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行为。为此,先从政府职能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对校企合作、政府行为等基本概念进行厘定,指出政府介入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应发挥的作用。而后以泉州市22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泉州市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表现,指出其中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宣传引导不力、平台搭建欠缺、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即政府理念较陈旧、政策与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够灵活等。在此基础上,借鉴浙江宁波和江苏无锡推动校企合作的经验,立足泉州本地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的视角提出了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和角色,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指导协调、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及重视经费保障等对策。总之,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既要充分激活校企双方的力量,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是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协调者和监管者,应侧重于统筹规划、协调、服务来保障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

孙吉早[3](2020)在《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为例》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的技工教育也随之得到极大发展。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共有技工院校2490所,在校学生人数达338.2万人,近十年技工院校年均为社会培养100万名左右的技能型人才,对国家的各行各业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各类技工院校和行业企业积极寻求合作,开展了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规模全面的校企合作。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的校企合作在合作模式上仍然具有一些缺陷,如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主体的参与意愿不强、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了合作的深入性、持续性、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同类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和理论进行研究;并对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着重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运用战略管理分析的相关知识,剖析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上的相关实践经验;并通过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对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性进行基本的定性分析。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助力我国技工院校乃至其他各类学校的校企合作更加有成效、更加可持续、更加深入广泛。

牛洁[4](2020)在《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T市各职业学校在多年探索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是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等一系列问题也涌现出来,T市政府在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上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T市政府在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上存在政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政府监管协调不利、政府信息提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国外和国内其他城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一些对策。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关于政府推进校企合作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性的整理和归纳,并介绍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分别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概念与理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政府推进,政府职能理论、合作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第三章主要分析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目前所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指出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4方面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章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概况,并归纳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第五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结合国内和国外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的先进经验,提出进一步加强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4方面对策。第六章通过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和展望。

王蔚[5](2019)在《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是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息息相关的教育类型。企业应该参与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中,为其提供指导和建议。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与企业的参与同样密不可分。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专题强调“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过程中,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剧,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对这种人才的需求更加显着,这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显。作为一种新型办学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统筹教学资源,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相联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企办学项目开始出现,通过校企合作这个优质的平台,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交换,达到互利共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中职学校把校企业合作作为十分重要的发展战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科研创新成果转换率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增强。校企合作无疑成为把中职学生有效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宗旨的一种重要方式。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与企业的参与密不可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的经营目标就是获取更多的利益。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会把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放在首位。假如要想企业能够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就需要让企业明白,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企业的稳定前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是否对参与校企合作有着强烈的意愿?参与合作的现实状况到底如何?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主要基于企业视角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具体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基于此三方面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以及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对策。希望通过三方合力建立我国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良好机制。本文的研究总体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在绪论中,阐述基于企业视角下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章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本章主要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和概念进行阐述,进而限定所研究的范围。第三章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章主要以分析调查结果为基础,基于企业的视角,从政府、企业以及学校三个层面细致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章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化路径分析本章依据上文调查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现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主要包括政府应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协调,引导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企业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高瞻远瞩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全方位促进校企合作。并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展望本章主要总结了文章研究的内容,并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陈沛酉[6](2019)在《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文中指出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导致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严峻。这一情形使得“转型”成为各类组织解决危机、谋求生存的不二法则。高等职业院校组织亦是如此。但转型不是对未来的空想式建构,须是站在已有积淀上的优化与完善。因此,亟待从组织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40年来高职院校转型的过程、要素及逻辑。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考察法、历史研究法以及延伸个案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和基于新制度主义学派的“组织场域”、“制度逻辑”以及伯顿·克拉克创业型大学组织转型理论搭建的分析框架,深入考察了围绕着高职院校组织的诞生与转型所形成的场域关系、转型要素及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本研究基于国家(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以及受教育者及其家庭等多方行动体的核心利益考量,本研究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发生、变化及解决作为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核心议题”,从而确立了高职院校组织从升本导向到就业导向再到生涯导向的转型历程:(1)升本导向阶段(1980年~2003年)。1980年,“收费、走读、短学期、不包分配”的短期职业大学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蹒跚起步。而后经由1996年“三改一补”、1997年规范命名、1998年“三教统筹”、1999年高校扩招以及2000年管理权下放等等正式制度供给,以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科为组织形式的高职院校组织种群获得了数量上的跨越式发展。(2)就业导向阶段(2003年~2010年)。2003年,在扩招后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爆发。基于此,中央政府部门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转型目标,并综合运用择优项目引领示范与人才培养评估等举措,引导建立“地方政府主责、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实施”的组织转型场域关系。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对“高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高职应该如何办”达成多项规范性共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等办学观念深入人心。(3)生涯导向阶段(2010年至今)。就业导向组织转型带来了就业率显着提升,但以数字为单一表征方式的一次就业率并不能完全、真正地反映各高校的就业情况。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等指标上的表现却不尽如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新危机引起高职院校组织场域中的行动体围绕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式转型策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顶层设计推动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组织间的互动关系得以制度化,高职院校组织亦与四年制大学重新建立起合作交流。同时,高职院校组织自身开始强调职业素养教育。其次,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在升本导向阶段,受国家政策分层歧视与升格诱导、市场生源选择偏好以及大学理性神话的规范性和模仿性力量等多重逻辑制约下的高职院校选择了模仿本科院校学科教育,即把升为本科院校当做规划目标,把大学课程进行“压缩饼干式”删减、把毕业生“专升本”率高低当做招生噱头的“漂移性”组织生存策略。在就业导向阶段,支配组织场域行动体实现就业导向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有:“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国家逻辑,“项目驱动”的科层制逻辑,“生源充盈”、“满足企业需求”的市场逻辑以及“职业主义”的教育逻辑。在生涯导向阶段,高职院校组织场域行动体受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国家逻辑、“国家推动、地方创新”的科层制逻辑以及“生源危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企业新需求”的市场逻辑和教育“成人”逻辑的共同支配。

邓金[7](2019)在《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办法,这为促进、规范和保障职教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开启了职教改革的新征程。江苏省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条例,推动产教融合,强化法制保障。从中央、国务院到江苏省党委和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引导、鼓励和支持正在逐步完善,但是连云港市政府对于政策的细化和完善,以及落地和转化效果还不尽人意。随着江苏沿海大开发、国家陇海经济带、“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连云港市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高职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期。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系列的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实现和社会无缝接轨,才能更加准确获得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达成我们的办学目标,为高等职业教育打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推动校企合作办学仍然存在“一头热”的现象,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性较差。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未能落实其责任,难以保障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各方主体的现实需求。要解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问题就要对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地方政府责任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协同创新理论分析论证了政府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提出相关对策时运用了善治理论,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主要起着引领、促进和管理公共事务的作用。本文基于连云港市地方政府责任的视角,以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为研究范畴,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分析法,在研究整理国内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政府履责现状,总结概括了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政策保障责任的虚位、管理协调责任的错位、财政扶持责任的缺位、监督评价责任的空位,并深入分析了造成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权利不明责任不清、财政经费投入有限、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提出加强与完善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的建议和对策。即,制定完善系统性的配套政策、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协调、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金结构、建立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本文关于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的相关研究,对于连云港市政府优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提高校企合作办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意义。

李娜[8](2019)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推动着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特别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性政策,为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体化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但长期以来根植于高职院校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一直存在,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公众普遍关注。如何克服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困境,实现新型校企合作的改革,是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创新的关键点。本文选取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对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献,阐释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通过对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分析了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满意度分析、学校针对校企合作办学课程设置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分析这几项办学培养模式现状。第三部分,对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问题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到位、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与职业素养偏低等五方面问题。第四部分,有针对性的剖析造成校企合作困境的原因。第五部分探讨如何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立足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五大视角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对策,在有限的范围内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好地为内蒙古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

薛洪波[9](2019)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试图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技能型人才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得到广泛的研究和证实。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可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等。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对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宏观层面是教育与产业的合作;中观层面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微观层面是教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合作。本研究主要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法,选取湛江市为个案调查对象,对所中职学校的教职工和企业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对中职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的文献包括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文本,湛江市的城镇化率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通过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主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其办学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政府和行业协会。学校是确定型利益主体,企业、学生、行业协会和政府是预期型利益主体。其次,学校与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内容存在需求差异。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稳定性较差,教职工对办学内容存在选择差异。最后,办学形式、合作深度与合作专业三者互为相关。校企合作要以构建以专业设置为中心,以办学形式和合作深度为两端,以国家政策和法规为保障的办学形式。综上所述,办学主体、办学内容和办学形式共同构成了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观层面的分析框架,其中办学主体是根源,办学内容是基础,办学形式是关键。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办学主体定位不清晰、办学内容存在需求差异和办学形式不清晰等问题,共同造成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浅度合作。为深化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根据不同主体的功能、效用及位置,提出了“五位一化”的对策模型。

杨栋[10](2019)在《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它是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成为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以河南省内4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深入的访谈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体系不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以及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等是引发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种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的经验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德国以及日本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教师的准入制度、培养与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进行;我国台湾地区私立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政府对其经费支持以及提升教师实务能力政策支持;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主要在“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以及激励制度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这都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国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突破常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的局限性。在新时代下,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在制定或解决民办教育相关政策问题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创建融合型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等,这些策略是解决目前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

二、校企合作办学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校企合作办学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中等职业教育
        1.4.2 校企合作
        1.4.3 满意度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的重点
        1.6.2 研究的难点
        1.6.3 研究的创新点
    1.7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7.1 文献研究法
        1.7.2 调查法
        1.7.3 统计分析法
第二章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
    2.1 邢台X校现状
    2.2 邢台X校校企合作现状
    2.3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2.4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数据统计与分析
        2.4.1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4.2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总体情况分析
        2.4.3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差异分析
第三章 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问题分析
    3.1 校企合作层次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2 课程与实习内容衔接度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3 企业实习吸引力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4 校内外指导水平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5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6 企业实习环境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7 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8 学生的专业性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3.9 学校和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对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第四章 邢台X校校企合作提高学生满意度的策略
    4.1 量身定制“一系一策”,提高各系学生满意度
    4.2 聚焦共性突出问题,深化校企合作水平提高学生满意度
        4.2.1 强化校企文化融合
        4.2.2 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4.2.3 加强对校企合作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4.2.4 提供校内外全方位指导
        4.2.5 引导企业认识校企合作的益处
        4.2.6 企业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投入
    4.3 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泉州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校企合作
        二、中职教育校企合作
        三、政府职能与政府行为
        四、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
    第一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概况
    第二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现状
        一、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规划
        二、政策引导校企合作
        三、舆论宣传校企合作
        四、协调服务校企双方
        五、为校企合作提供经费支持
    第三节 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典型案例分析——以泉州 X 职校为例
第四章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相关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
    第二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尚有不足
        二、宣传引导效果不持续
        三、平台搭建仍需加强
        四、缺乏过程监管和效果评价
    第三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理念较陈旧
        二、政策法规仍不完善
        三、管理体制不够灵活
        四、监管和评价机制待完善
第五章 国内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政府行为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浙江宁波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的成功经验
    第二节 江苏无锡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 国内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的启示
        一、发挥地方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第六章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为优化策略
    第一节 合理定位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职能和角色
        一、厘清校企合作中各方权责利关系
        二、转换政府职能,加强校企合作的引导与服务
    第二节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优化策略
        一、加强统筹规划
        二、强化指导协调
        三、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四、重视经费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情况调查问卷(企业卷)
附录B 泉州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情况调查问卷(学校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成果

(3)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校企合作模式相关理论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2.4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2.5 瑞士“现代学徒制”
第三章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典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3.1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概况
    3.2 工学交替模式
    3.3 顶岗实习模式
    3.4 订单培养模式
    3.5 现代学徒制
    3.6 几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
    3.7 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不足之处
第四章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4.1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基本情况
    4.2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
    4.3 校企合作模式及其特点
    4.4 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4.5 校企合作模式的选择分析
    4.6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成效
第五章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策略
    5.1 完善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
    5.2 建立完善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和运行机制
    5.3 创新教学管理体系
    5.4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5.5 充分调动校企合作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职业学校
        2.1.2 校企合作
        2.1.3 校企合作的政府推进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职能理论
        2.2.2 合作治理理论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3 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3.1 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2.1 推进工作落实不到位
        3.2.2 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3.2.3 政府提供企业和职业学校的信息不全面
        3.2.4 对校企合作效果缺乏监管
    3.3 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
        3.3.2 对校企合作的统筹规划不到位
        3.3.3 尚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3.3.4 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自发调节有一定的局限性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概况
        4.1.1 德国斯图加特市:校企合作的多方位保障
        4.1.2 澳大利亚柏斯市:政府经费支持
        4.1.3 美国辛辛那提市:完善的法律保障
    4.2 国内其它地区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概况
        4.2.1 常州市:基于平台的资源共享
        4.2.2 广州市: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体系
        4.2.3 宁波市:搭建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
    4.3 经验借鉴
        4.3.1 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4.3.2 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共享平台
        4.3.3 加强政府经费投入
5 进一步加强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对策
    5.1 提高政府推进工作的服务意识
        5.1.1 更新领导干部观念
        5.1.2 提高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
        5.1.3 设置专门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部门
    5.2 完善T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
        5.2.1 制定适合T市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5.2.2 完善T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经费投入制度
    5.3 促进T市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5.3.1 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
        5.3.2 建立“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
    5.4 运用评价机制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
        5.4.1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5.4.2 加强对校企合作效果监督
        5.4.3 多元主体参与考核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T市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总体评述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思路
二、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1.校企合作
        2.企业视角
        3.中等职业教育
    (二)相关理论基础
        1.产学合作理论
        2.协同理论
        3.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调查设计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问卷设计及施测过程
    (二)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校企合作内容分析
        2.合作路径现状分析
        3.校企合作频率分析
        4.校企合作效果分析
    (三)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政府层面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政府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扶持力度不够
        2.政府颁布校企合作的法律政策落实不到位
        3.政府缺乏对学校和企业的第三方协调与服务
        4.政府未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四)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层面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企业过于强调经济利益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
        2.企业对人力的迫切需求忽视专业匹配性
        3.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收益不大但责任风险大
        4.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程度受企业性质和目的的影响
    (五)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学校层面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1.中职学校有效供给不足,学生企业实习质量较差
        2.中职学校缺乏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办学能力有待提高
        3.中职学校与企业更深层次合作不足,校企双方责任不明确
        4.中职学生实习结束后的在岗率低,校企合作效果打折扣
四、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化路径分析
    (一)政府对校企合作进行统筹协调,引导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1.重视企业话语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2.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完善法律制度支撑
        3.促进行业协会建立,搭建校企合作有效运转的桥梁纽带
        4.政府加快改革进程,创造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良好氛围
        5.设立职业教育基金,支持和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二)企业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高瞻远瞩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1.让渡实习生管理权给企业,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提升校企合作理念,企业深入参与校企合作各环节
        3.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4.提高企业参与程度,不同企业不同情况对待
        5.合理安排实习管理,提升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效率
    (三)中职学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全方位促进校企合作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升自身职业教育的能力
        2.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联系
        3.中职学校完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构建良好合作平台
        4.合理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及时进行动态管理
        5.树立典型弘扬工匠精神,与时代接轨
        6.利用新媒体的服务方式,加强媒体舆论宣传
五、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二、国外“高校组织转型”相关研究
        三、“高职转型”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
        二、组织转型
        三、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文献考察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延伸个案法
    第三节 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场域互动与要素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制度逻辑
    第四节 篇章结构的安排
        一、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关键节点”:就业问题的变化
        二、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阶段划分:从升本到就业再到生涯
第三章 升本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漂移性”诞生
    第一节 改革开放带来的高校与环境矛盾
        一、数量供给不足造成的人才浪费
        二、结构供给矛盾造成的人才缺失
    第二节 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混乱“前世”
        一、高职院校的雏形:职业大学的兴起、扩散与分流
        二、“三教统筹”: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形成与缓慢发展
        三、1999 年扩招后高职院校组织种群的激增
    第三节 案例院校“升本导向”组织要素的建构
        一、“专升本”目标的形成
        二、领导管理理念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运行
        三、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组织文化整合
    第四节 “漂移性诞生”的制度逻辑
        一、高职院校组织诞生与扩散的逻辑
        二、高职院校组织漂移的逻辑
第四章 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规范化”转型
    第一节 “就业难”与“技工荒”的吊诡
        一、“难中之难”: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二、悖论:“中国制造”下的“技工荒”
    第二节 国家引导下的高职院校转型历程分析
        一、转型目标的生成:“以就业为导向”
        二、转型项目的启动:“示范校”建设
        三、转型成果的扩散
    第三节 案例院校“就业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安心做职教
        二、领导“职教”办学理念形成与组织结构调整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四、组织文化:新公共管理主义盛行与企业文化融入
    第四节 “规范化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五章 生涯导向下高职院校组织“内涵式”转型
    第一节 “好就业”与“就好业”的新矛盾
        一、目标替代:就业导向异化为就业率导向
        二、就业率导向形成的根源
    第二节 质量观变化与高职院校转型分析
        一、“服务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质量提升运动
        二、“服务学生需求”的精英高职院校实践探索
        三、后示范期组织场域行动体满足双需求的举措
    第三节 案例院校“生涯导向”组织要素的转型
        一、目标使命调整:从“示范”到“优质”
        二、领导办学理念更新与组织结构优化
        三、“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四、组织文化:自主发展的开放型文化模式
    第四节 “内涵式转型”的制度逻辑
        一、国家的逻辑
        二、科层制的逻辑
        三、市场的逻辑
        四、教育的逻辑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一、场域互动关系: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脉络”
        二、自主发展探索: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特色”
        三、多重制度逻辑:高职院校组织转型的“指南”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职教育
        2.1.2 校企合作
        2.1.3 政府责任
    2.2 理论依据
        2.2.1 协同创新理论
        2.2.2 善治理论
        2.2.3 责任政府理论
3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现状与政府履责现状
    3.1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现状
    3.2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的定位与内容
        3.2.1 政府宏观调控责任
        3.2.2 政府管理协调责任
        3.2.3 政府政策保障责任
        3.2.4 政府财政扶持责任
        3.2.5 政府信息服务责任
        3.2.6 政府监督评价责任
    3.3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履责现状的调研分析
4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表现
        4.1.1 政策保障责任的虚位
        4.1.2 管理协调责任的错位
        4.1.3 财政扶持责任的缺位
        4.1.4 监督评价责任的空位
    4.2 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缺失的原因
        4.2.1 配套政策不完善
        4.2.2 权力不明责任不清
        4.2.3 财政经费投入有限
        4.2.4 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
5 完善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的对策
    5.1 制定完善系统性的配套政策
        5.1.1 制定约束性可行性规定
        5.1.2 制定实施细则使宏观政策落地
    5.2 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协调
        5.2.1 明确权力厘清范围
        5.2.2 统筹规划对接区域经济
        5.2.3 成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5.2.4 鼓励行业协会参与指导
    5.3 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金结构
        5.3.1 设立专项资金
        5.3.2 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5.3.3 鼓励多元化经费投入保障
    5.4 建立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5.4.1 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5.4.2 多元主体参与考核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职业教育
        1.4.2 校企合作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理论
        1.5.2 杜威“劳教结合”为核心的知行统一论
        1.5.3 福特斯“产学联合”理论
        1.5.4 市场经济理论
        1.5.5 人力资本理论
    1.6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现状实证分析
    2.1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调研基本情况
        2.1.1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的基本路径
        2.1.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2.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2.2.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2.2.2 学生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满意度分析
        2.2.3 学校针对校企合作办学课程设置分析
        2.2.4 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2.5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分析
3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主要问题研究
    3.1 政府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到位
    3.2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
    3.3 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不够
    3.4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3.5 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与职业素养偏低
4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困境的原因探究
    4.1 政府层面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
    4.2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
    4.3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存在不足
    4.4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存在缺陷
    4.5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不健全
5 提高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质量的对策
    5.1 加强政府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5.1.1 完善保障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5.1.2 创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长效补偿机制
        5.1.3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沟通协调机制
        5.1.4 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监督评价机制
    5.2 加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
        5.2.1 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
        5.2.2 提升企业主动合作意愿和责任观念
        5.2.3 企业要全力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
        5.2.4 企业对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5.3 发展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特色
        5.3.1 高职院校树立校企合作办学新理念
        5.3.2 加强专业与课程改革
        5.3.3 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多样化
        5.3.4 注重实验实训教学
    5.4 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5.4.1 促进校企双方“互兼互聘”
        5.4.2 建立教师参与奖惩制度
        5.4.3 教师实现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
    5.5 提高高职学生自身的素质
        5.5.1 更新高职学生的就业观念
        5.5.2 提高高职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职业教育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二、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势在必行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问题、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图
    第六节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资料收集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地点及工具
        二、研究假设及其构建依据
        三、研究变量的说明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的设计
        二、访谈的实施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三、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第四节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探索阶段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起步阶段
        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发展阶段
        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深化阶段
第三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主体分析
    第一节 办学主体的确定
        一、教职人员对办学主体的认知
        二、企业人员对办学主体的认知
    第二节 办学主体的类型
        一、利益相关主体的权力性分析
        二、利益相关主体的合法性分析
        三、利益相关主体的紧迫性分析
        四、利益相关主体的所属类型
    第三节 办学主体的困境
        一、学校合作意识薄弱
        二、企业的利益被忽视
        三、学生的重要性缺失
        四、行业协会参与性不强
        五、政府职能难转换
第四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 办学内容的需求分析
        一、学校对校企合作办学内容的需求
        二、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内容的需求
    第二节 办学内容对办学态度的预测
    第三节 教职工对办学内容的影响分析
        一、教职工与办学内容的选择存在相关
        二、教职工对办学内容的选择存在差异
    第四节 办学内容的困境
        一、校企存在需求差异
        二、合作办学的阈值较低
        三、办学内容存在选择差异
第五章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形式分析
    第一节 合作办学形式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采取的合作形式
        二、企业采取的合作办学形式
    第二节 专业设置与办学形式存在相关
    第三节 办学形式与合作深度存在相关
    第四节 专业设置影响合作深度
        一、专业吻合度和实习相关度与合作深度存在相关
        二、专业吻合度和实习相关度对合作深度影响显着
    第五节 办学形式的困境
        一、专业设置有待优化
        二、合作深度有待深化
        三、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建立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双主体合作办学暂未形成
        二、校企对办学内容存在需求差异
        三、办学形式、合作深度及合作专业互为相关
    第二节 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校企合作办学
        二、政府角色转变与法规构建
        三、行业协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四、企业拓宽边界实行重混战略
        五、学校数字化、市场化双管齐下
        六、提升学生主体意识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双师型”教师在民办高职院校中比例较低
        (四)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笔者学术兴趣所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办高职院校
        (二)“双师型”教师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五、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七、本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一)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三)问卷调查程序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现状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现状
第二章 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民办教育社保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够健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矛盾突出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第三章 国内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一、德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二、日本专修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三、台湾地区技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
第四章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民办教育政策
        (一)打破“二元”社保体系
        (二)提供部分事业编制
        (三)健全公办教师流通机制
    二、建立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和机制
        (一)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
        (二)建立第三方认证机制
    三、创建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二)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三)优化院校管理水平
    四、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体系
        (一)改进教师招聘制度
        (二)健全教师激励制度
        (三)建立培训监管制度
        (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
        (五)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五、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支持力度
        (一)提供部分生均经费
        (二)提高专任教师待遇
        (三)提高兼职教师薪酬
        (四)提升科研奖励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访谈内容摘录
    附录D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E 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访谈内容部分摘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校企合作办学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邢台X校校企合作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D]. 段华飞. 河北大学, 2020(08)
  • [2]泉州市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沈惠芬. 华侨大学, 2020(01)
  • [3]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以云南交通技师学院为例[D]. 孙吉早.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T市政府推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研究[D]. 牛洁.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企业视角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蔚.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6]从就业导向到生涯导向:高等职业院校组织转型研究[D]. 陈沛酉. 天津大学, 2019(01)
  • [7]连云港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政府责任研究[D]. 邓金. 扬州大学, 2019(02)
  • [8]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研究[D]. 李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9]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以湛江市为例[D]. 薛洪波.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 [10]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杨栋. 河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浅谈校企合作办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