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

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

一、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论文文献综述)

廖翼[1](2021)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异质性》文中提出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偏微分估计法等就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的空间效应、地区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品牌溢价、诱发农业产业集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促进本地区农民收入增长;通过经验、技术外溢及人员流动,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同,使得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

齐家红[2](2020)在《河北省种植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当前,河北省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农民经营收入增长乏力,随着乡村旅游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休闲农业旅游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业多功能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村支柱产业多功能开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利农村经济和农民收益的共同提高。促进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属于农业范畴的种植景观、种植业耕作活动或种植业产品加工等成为可被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增加种植业多功能收入的同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趋同化的问题。基于以上讨论,本文认为:种植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以种植业提供旅游核心资源,以旅游服务为表现,以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产业延伸,通过资源、功能、产业、空间、市场的融合路径实现种植业与旅游业产业链的价值模块整合,增强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立足于河北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案例研究,通过成功案例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与不足,并依据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促进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是关于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从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地域分布状况和种植业发展乡村旅游可开发利用资源体量进行概述,并结合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第四章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从资源、功能、市场、空间、产业五个方面进行路径分析并尝试构建融合发展模型;第五章为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案例分析;第六章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进而挖掘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在项目开发层面、融合发展市场层面和保障层面存在的短板;第七章结合产业深度融合路径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八章为研究结论及展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促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河北省促进种植业和乡村旅游两个不同的产业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研究主体和研究方法的创新,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河北省种植业(微观主体)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运用系统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尝试研究了基于种植业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并进行模型构建研究,对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种植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同时期望该研究对我国其他省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周琼[3](2020)在《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农业金融服务的研究不仅可以完善金融支农政策,还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依据农业金融服务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对农业金融服务进行了系统要素分析,理清了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对各个要素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根据农业金融服务的系统要素,对宁波农业金融服务的监管主体、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政府服务这四大主体进行了环境分析,对宁波农业金融服务的发展环境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整理宁波农业金融服务的现状,提出了宁波农业金融服务四大主体分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管主体监管不到位、监管方式落后;服务主体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农商行分量过重、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服务对象素质不高,金融知识缺乏;政府的信息传导机制建设和法制建设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从监管主体、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政府服务这四方面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宁波农业金融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对监管主体的建议主要是完善农业金融服务监管法律制度、推行差异化的农业金融服务监管方式、明确农业金融服务监管机构职责、建立农业金融服务风险防控体系;对服务主体的建议包括深化农业金融机构改革力度、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产品并加大推广力度、研究探索担保业务新产品和业务开发;对服务对象的建议是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理财知识的学习;对政府服务的建议包括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发挥政府协调作用、加强农村道德、法制建设,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优化农业金融服务担保环境。这些对策对宁波农业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翠[4](2017)在《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经济发展对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己经成为企业效益增加和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科学研究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获得大量成果。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动力不足问题。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产业化技术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科研机构拥有的大量成果却得不到运用,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往的研究显示,金融要素的支持可以有力地搭建科技成果供求双方沟通桥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供需矛盾。本文通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嵌入金融要素,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金融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的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首先,对国内外三螺旋理论、科技成果转化及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当前研究成果及不足,同时对三螺旋理论、商业化产业化理论、金融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述,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影响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在该过程的分析中渗入金融要素的概念,之后分析了当前研发阶段、中试阶段、商品化阶段、产业化阶段的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发现问题,对金融要素嵌入的必要性加以说明;再次,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所涉及的主要金融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并根据各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显着特点与金融要素相匹配,选择合适的金融要素作为系统传递模型构建的变量;然后,结合确定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传递函数模型,并分别对各个阶段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每个阶段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效果;最后,根据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传递函数模型分析讨论,对三螺旋主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结合三螺旋理论和金融理论,依据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性特征,嵌入金融要素,提出基于三螺旋理论的金融要素支持对策,对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王倩倩[5](2016)在《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伴随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关系的处理和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其必经之路。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金融支持,如何让符合国家信贷政策的优质现代农业项目得到信贷资金支持、如何让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的信贷资金流入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链,传统的信贷模式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金融究竟以何种模式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值得探讨。本文以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及其金融需求特点,梳理阜阳市金融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主要贡献和其成果,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支农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借鉴国内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张峰[6](2015)在《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框架,系统梳理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架构、功能定位、运行目标、构建原则、基础条件、主要工作及其战略进程。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农业产业化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和特点,研究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模式下融资体系的结构,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与具体的实施对策,探索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路径,达到解决农业融资困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农业产业化国际上称之为农业一体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纽带和联动效应,是改造传统农业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超强的组织号召、准确的市场预测、科学的技术指导、专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有效的政府扶持之外,更需要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实的状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因素,中国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融资体系问题尤为突出。农村资金供求缺口巨大,据估算,到2012年农村资金供求缺口达188489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来有效解决资金瓶颈,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需求出发,以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主要做了如下研究:(1)深入分析金融与经济、融资体系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面对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况,需要发挥“金融先导”的作用,通过构建“供给领先”的融资体系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因此,加快各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通过做强产业和项目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才能使得农村经济和金融步入良性循环的状态。(2)论证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意义。在“三农”关系中,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动效应,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而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科学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具有先导作用;支持和诱导农业生产性金融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并实现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就成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核心功能。(3)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组织模式,以及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模式的融资体系。在萌芽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小额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辅之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在初步发展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合作金融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为辅;在迅速发展阶段,应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融资体系,商业性金融占主体地位,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为辅;在成熟阶段,融资体系应以直接融资为主,主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政策性和商业性间接金融为辅。纵向一体化组织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下,融资体系应以商业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为辅;农业产业化采取横向一体化组织模式的地区(或阶段)融资体系应以合作金融为主,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为辅。(4)利用中国26个省(自治区)2007-2011年的相关历史数据,首先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和Tobit与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建议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5)在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分阶段、分地域、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1)农业融资体系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的创新:初步构建了基于金融资源视角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框架,为农村金融体系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2)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支持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本文基于我国26个地区2007-2011年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支持的相关面板数据,首先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其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26个地区2007-2011年农业产业化中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差异,并运用Tobit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制约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和方向指导。(3)对策建议的创新: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基础上,得出了解决农业弱质性和农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发挥金融先导作用等中肯的结论,进而系统地提出了以金融先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指导战略,秉承普惠金融的理念,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系统化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对策建议。

陈婷[7](2014)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①,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金融改革是重头戏,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突破口和方向是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以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也在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将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国家整体的发展策略与重点所在。在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的发展一直是比较特殊的研究课题,实际上,只有完成了农村发展的各项指标,农村发展的任务才算基本完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民生最主要的指标就是要使收入增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主要是研究这一问题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个领域研究较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以后的研究做了铺垫。第二章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现状,根据对现状的研究,能更好地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的关系,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第三章是理论分析,主要是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分别将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与农民的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机制。第四章是实证分析,利用数据以及统计模型对第三章中的理论进行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五章也是最后一章,主要是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刘文[8](2013)在《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长期以来重视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化水平较高,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一条龙”发展战略。但不可否认,种种制约因素和深层矛盾,还是制约了岱岳区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搜集、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走访政府主管部门及有关企业进行实际调研,运用调查分析、实证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方法,在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同时,参考着作文献和国内外先进经验,围绕提升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解析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借鉴意义,主要做法有: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技术、做强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然而研究表明:龙头企业带动实力不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和蔬菜出口比例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并日渐凸显。研究提出加快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是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本文针对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吸收运用有关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成果,研究提出了岱岳区加快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措施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出口蔬菜的生产与营销;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确保蔬菜质量安全;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其深加工能力;强化社会化服务职能,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周觅[9](2012)在《拓宽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顺利举办,体育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的体育产业,具有关联面广、绿色环保、劳动密集和无国界壁垒等诸多特点。但是与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足。在欧美很多经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发展成为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美国,2010年体育产业总产值已高达441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在欧洲,在热爱体育运动的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己达到166.68亿英镑,早已超过利润丰厚的烟草业和汽车制造业的产值;在意大利,以蓬勃发展的足球产业为主的体育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位居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之列。国外体育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好。从整体来看,投融资渠道一般有银行信贷融资、股票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发行体育彩票、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及体育债券融资等六种。其中,最主要的是依靠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进行融资。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阶段及层次不同,通常采用的投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风险投资方式通常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量使用,而证券市场融资则是在体育产业发展到较成熟之后才被广泛应用。在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一直以来,风险投资都是最主要的体育产业投融资方式之一,风险投资主要被应用于处于初创期的大量还未盈利的项目。而在欧洲,体育产业最主要的投融资方式经历了从风险投资到证券市场融资的转变。众所周知,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在欧洲最为流行,职业足球根基牢固,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对于这些职业足球俱乐部来说,证券市场融资无疑是一条融资的有效的途径。比如在西班牙,大概60%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是上市公司,比如闻名世界的皇家马德里(Real Madrid)和巴塞罗那(Barcelona)俱乐部。在西班牙证券市场,足球板块一直都最活跃,也是投资者热情最高的板块之一。我国体育产业真正开始发展是在9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体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一个休闲、消费和投资热点,体育产业市场日趋完善,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显着。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是:体育消费正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体育;与体育产业国际化趋势相适应的多元化体育市场体系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体育彩票为代表的体育博彩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体育经济立法得到重视和加强。据估计,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仅0.1%--0.3%,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称,2011年到2015年五年间,中国体育产业将以很快的速度发展,预计每年增长15%左右,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国家和人民对于体育产业越来越重视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在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方面的支出呈持续上升态势。该规划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勾画了美好的蓝图。随着体育产业从计划经济型向市场经济型、从公益型向产业型、从国家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转变,近年来,体育产业资本的来源有多元化的趋势。在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方面,中国体育基金市场正在建立起来并开始运作,中华体育基金会为市场的主要机构。在吸收风险投资方面,我国体育运动的俱乐部大多数有大企业和公司的支持,这些企业的资金投入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一个主要的融资渠道。除此以外,体育彩票成功募集了大量资金,截至2009年3月底,15年间我国体育彩票已累计发行2498亿元,为国家募集公益金812亿元。在企业上市方面,从近十几年的发展看来,体育或者体育相关产业的公司或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准备上市,我国超过半数的体育企业都已开始资本市场的运作。诸如李宁、英派斯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迅速发展,产品认识度越来越高,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成为为人所熟知的体育公司。部分体育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市场化的运作,而且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自身品牌和技术具有极大创新性,这也为其品牌的国际化竞争提供了软实力支持。另一方面,社会集资办体育的理念日加盛行,其结果也显示,这是一种能较好发展体育产业、获得良好投资收益的方式,这也形成了大批社会集资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企业。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投融资也还存在诸如没有建立起体育投融资体制;在体育投融资渠道上缺乏创新;缺乏长期稳定的体育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及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形成等诸多不足。概括来说,我国体育产业尽管发展态势良好,但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核心产业不够突出、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匮乏、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投融资渠道欠缺等。其中,投融资渠道过窄及不畅是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拓展体育产业投融资方面的文章目前并不太多,在这些数量并不算多的文章中,大部分文章都集中在阐述某一个拓展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的方法。为此,本文在通过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有关的问题进行综述、分析,并与国外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对体育产业的内涵、特点、影响因素、地位作用及体育产业投融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然后,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比介绍了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投融资相关状况。其中,国外现有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融资、股票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发行体育彩票、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及体育债券融资等。最后,本文在借鉴国外已有成果经验的基础上,较全面的提出了拓宽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的若干方法,分别从相关现状、对策提出以及实施效应三个方面对加快体育产业相关公司上市步伐、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以及加大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力度三种办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简单描述了关于设立国家政策性体育金融机构、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发展体育产业债券市场的构想,以期能构建一个全方位、多渠道的体育产业投融资体系。

阳建民[10](2011)在《中共湘乡市委2011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文中指出一、认真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成效和经验"十一五"时期是湘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凝聚发展合力,趋利

二、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论文提纲范文)

(1)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异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本地农民增收的影响
    2.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3.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地区异质性
三、研究设计
    1.变量选取与说明
    2.模型设定
四、数据来源与计量结果分析
    1.样本及数据说明
    2.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检验
    3.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地区异质性检验
    4.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与启示

(2)河北省种植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种植业
        (二)乡村旅游
        (三)产业融合
    二、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农业产业化理论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
        (四)生态旅游规划理论
第三章 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融合发展项目地域分布状况
        (二)乡村旅游可用种植业资源体量
    二、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水平
第四章 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一、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
        (一)资源融合路径
        (二)功能融合路径
        (三)空间融合路径
        (四)业务融合路径
        (五)市场融合路径
    二、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模型构建
第五章 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案例剖析
    一、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案例选取原则
    二、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案例介绍
        (一)承德滦平药花谷(药材种植)
        (二)邢台柏乡汉牡丹园景区(花卉种植)
        (三)唐山迁西花乡果巷(果蔬种植)
    三、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功案例共性分析
        (一)政府直接参与,加快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进程
        (二)依托种植业的乡村旅游定位清晰,景区特色鲜明
        (三)具备完整产业链,可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第六章 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开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二)种植业资源开发不足,融合层次较低
    二、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市场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市场定位不清晰,缺乏品牌内涵
        (二)旅游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地域独有特色
    三、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政策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二)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运行机制不健全
第七章 促进河北省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项目开发层面
        (一)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的措施
        (二)强化种植业基础,突出乡村旅游地域特色
        (三)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实现种植资源集群式、互补式开发
    二、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市场层面
        (一)准确选择项目定位,开发细分旅游市场
        (二)塑造乡村旅游品牌IP,构建推广系统
        (三)适应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实现全产业链化配置
    三、种植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保障层面
        (一)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制定规范化服务标准
        (二)深化融资模式,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机制
        (三)优化农村市场环境,营造农旅融合发展氛围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关于农业金融服务的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农业金融服务的系统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金融与农业金融的界定
        2.1.2 农业金融服务的界定
        2.1.3 农业信贷补贴
    2.2 农业金融服务的系统分析
    2.3 农业金融服务系统要素分析
        2.3.1 农业金融服务监管主体的构成
        2.3.2 农业金融服务主体的构成
        2.3.3 农业金融服务对象
        2.3.4 农业金融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章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的环境分析
    3.1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监管环境的分析
    3.2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主体运行情况分析
        3.2.1 政策性银行
        3.2.2 商业性银行
        3.2.3 非银行金融机构
    3.3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对象的环境分析
    3.4 宁波市农业金融政府服务的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4.1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的现状
        4.1.1 宁波市涉农贷款现状
        4.1.2 宁波市涉农保险现状
        4.1.3 宁波市农业担保现状
    4.2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4.2.1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监管主体存在的问题
        4.2.2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主体存在的问题
        4.2.3 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4.2.4 宁波市农业金融政府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促进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对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监管主体的对策建议
        5.1.1 建立健全农业金融法律监管制度
        5.1.2 推行差异化的农业金融监管方式
        5.1.3 明确农业金融监管机构职责
        5.1.4 建立农业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5.2 对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主体的对策建议
        5.2.1 深化农业金融机构改革
        5.2.2 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5.2.3 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并加大推广力度
        5.2.4 研究探索农业担保业务新产品和业务开发
    5.3 对宁波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5.3.1 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理财知识的学习
    5.4 对宁波市农业金融政府服务的对策建议
        5.4.1 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5.4.2 加强农村道德、法制建设,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
        5.4.3 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5.4.4 优化农业金融担保环境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关于三螺旋理论的研究综述
        1.3.2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综述
        1.3.3 关于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综述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三螺旋理论
        2.1.1 三螺旋理论
        2.1.2 三螺旋理论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2 商业化及产业化理论
        2.2.1 商业化理论
        2.2.2 产业化理论
    2.3 金融理论
        2.3.1 金融
        2.3.2 金融要素
    2.4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界定
        2.4.1 科技成果概念
        2.4.2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
    2.5 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
第3章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分析
    3.1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定义
    3.2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描述
    3.3 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研究
        3.3.1 研发阶段研究
        3.3.2 中试阶段研究
        3.3.3 商业化阶段研究
        3.3.4 产业化阶段研究
    3.4 三螺旋基础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链
    3.5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3.5.1 研发阶段现状
        3.5.2 中试阶段现状
        3.5.3 商业化阶段现状
        3.5.4 产业化阶段现状
第4章 金融要素嵌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分析
    4.1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
        4.1.1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定义
        4.1.2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分类
        4.1.3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
    4.2 金融要素嵌入的必要性
    4.3 金融要素分析
        4.3.1 政府资金
        4.3.2 企业资金
        4.3.3 风险投资
        4.3.4 金融机构贷款
    4.4 金融要素嵌入科技成果转化
        4.4.1 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融资特点
        4.4.2 金融要素嵌入
第5章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传递函数模型构建
    5.1 数据处理
        5.1.1 数据来源
        5.1.2 数据分析
        5.1.3 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
    5.2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传递模型建立与分析
        5.2.1 传递函数模型简介
        5.2.2 确定变量
    5.3 科技成果转化的多阶段过程模型及影响转化效率机理分析
        5.3.1 研发阶段模型分析
        5.3.2 中试阶段模型分析
        5.3.3 商品化阶段模型分析
        5.3.4 产业化阶段模型分析
第6章 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机制构建
    6.1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现状
    6.2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设计
        6.2.1 目标
        6.2.2 三螺旋主体的金融政策工具
    6.3 金融创新政策研究
        6.3.1 互联网金融
        6.3.2 资产证券化
        6.3.3 债券股票融资
        6.3.4 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6.3.5 风险资金池
第7章 结论
    7.1 本文得出的结论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概述
    2.1 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2.2 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举措
    2.3 金融支持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3章 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2 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国内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经验
    4.2 国内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典型经验
    4.3 对阜阳市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第5章 完善金融支持阜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
    5.1 增强现代化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承载能力
    5.2 加快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5.3 完善支农相关配套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及其作用
        1.1.3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金融资源的大力支持
        1.1.4 农村金融体系的架构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
        1.4.1 金融发展理论
        1.4.2 金融资源理论
        1.4.3 二元金融结构
        1.4.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文献综述
        1.5.2 国内文献综述
        1.5.3 文献评述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
    2.1 农业产业化与融资体系的关系
        2.1.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2.1.2 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融资体系的需求
        2.1.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功能定位
        2.1.4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融资体系运行的终极目标
        2.1.5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2.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2.2.1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架构
        2.2.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
        2.2.4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主要工作
    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构建的战略进程
        2.3.1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与组织模式
        2.3.2 农业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中融资体系的构建
        2.3.3 农业产业化不同组织模式下融资体系的构建
        2.3.4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分析
    3.1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金融支持的现状
        3.1.1 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3.1.2 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演进
        3.1.3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 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3.2.1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概况
        3.2.2 典型地区的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支农现状
        3.2.3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
    4.1 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4.2 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评价
        4.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2 基于时序数据的我国分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实证分析
    4.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
        4.3.1 面板数据模型
        4.3.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村金融支持关系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业产业化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业产业化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5.1.1 基于 DEA-Malmquist 指数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法
        5.1.2 研究对象
        5.1.3 投入产出项指标的设定
        5.1.4 DEA 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
    5.2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
        5.2.1 农村金融的发展程度
        5.2.2 农村人力资本
        5.2.3 经济发展水平及生产力水平
        5.2.4 城乡二元结构
    5.3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Tobit 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运算结果
        5.3.2 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业产业化主体的融资需求分析及融资体系构建
    6.1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及其融资需求
        6.1.1 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
        6.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
        6.1.3 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融资需求
        6.1.4 现代职业农民的融资需求
    6.2 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6.3 “六渠注水”构建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
        6.3.1 以合作性金融为基础构建农村合作融资体系
        6.3.2 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构建风险监管补偿体系
        6.3.3 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构建农业产业链融资体系
        6.3.4 以微型金融创新为主力构建农村普惠融资体系
        6.3.5 以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为方向培育农业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6.3.6 以民间金融为补充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7.1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模式
        7.1.1 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7.1.2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的发展模式
    7.2 国外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7.2.1 农业金融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7.2.2 农业金融需要互助合作积少成多
        7.2.3 以合理的机构分工为基础多渠道筹集资金
        7.2.4 农业金融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保证
        7.2.5 农业金融需要农业保险制度做后盾
        7.2.6 金融市场化是农业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7.3 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7.3.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3.2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共生模式
        7.3.3 阶段化分地域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7.3.4 以互联网思维促普惠金融建设
        7.3.5 对微型金融采取规模和服务对象硬约束
        7.3.6 积极推进与金融市场相关政策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7)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综述法
        1.3.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科学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1 农村金融演变及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2.1.1 农村金融的演变
        2.1.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2.2 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2.2.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2.2.2 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3. 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
    3.1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3.1.1 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1.2. 农村金融发展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3.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
        3.2.1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2.2 农村金融发展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分析
    3.3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的影响
        3.3.1.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3.2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财产及转移性收入的影响
    3.4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4.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4.2 模型的建立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3 结论及分析
        4.3.1 从经营性收入的角度分析
        4.3.2 从工资性收入来分析
        4.3.3 从财产和转移性收入的角度分析
5. 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5.1 扩大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提高金融支农的效率
    5.2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5.3 提高产权明晰度,增加财产性收入
    5.4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
    5.5 加大对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文献的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蔬菜产业化经营概述
    2.1 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概念阐释
    2.2 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2.2.1 龙头企业带动型
        2.2.2 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
        2.2.3 市场牵动型
        2.2.4 特色产业拉动型
        2.2.5 科技促进型
    2.3 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2.3.1 有利于农村城市化模式的创建和发展
        2.3.2 有利于拉动农业投入和改善农业及农村条件
        2.3.3 有利于推动蔬菜种植业科学技术进步
        2.3.4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3 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
    3.1 岱岳区蔬菜生产优势分析
        3.1.1 自然条件优越,种植历史悠久
        3.1.2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1.3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3.1.4 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较大
    3.2 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经验分析
        3.2.1 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与专业化
        3.2.2 设施蔬菜栽培优势突出
        3.2.3 蔬菜加工业强势推进
        3.2.4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3.2.5 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较好
        3.2.6 蔬菜品牌效应建设
        3.2.7 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3.2.8 拓展蔬菜产业功能,放大产业优势
        3.2.9 以农地流转带动蔬菜规模种植
    3.3 岱岳区蔬菜产业化组织形式与评价
        3.3.1 带动型
        3.3.2 合作型
    3.4 蔬菜产业化经营典型乡镇介绍——岱岳区良庄镇
        3.4.1 蔬菜市场的兴起和带动
        3.4.2 加强科技投入,带动产业化发展
        3.4.3 加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生产
4 岱岳区蔬菜产业化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多数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加工技术落后
    4.2 蔬菜质量不高,安全水平堪忧
    4.3 蔬菜生产科技含量低,技术推广力度不够
    4.4 蔬菜出口环节十分薄弱
    4.5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5 推动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推广先进蔬菜生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5.1.1 应用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
        5.1.2 建立和运用质量监控体系
        5.1.3 抓好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体系
    5.2 提高龙头企业竞争能力
        5.2.1 提高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
        5.2.2 促进龙头企业的品牌经营和销售
        5.2.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2.4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5.3 加强出口蔬菜的生产与营销
        5.3.1 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5.3.2 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
        5.3.3 大力发展蔬菜行业协会,完善出口检验体系
    5.4 强化社会化服务职能,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
        5.4.1 转变政府服务组织的职能
        5.4.2 强化集体服务组织
        5.4.3 积极扶持与引导社会服务组织
        5.4.4 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5 加强资金投入力度,为蔬菜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5.5.1 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产业化进程
        5.5.2 突出财政投入重点
参考文献
致谢

(9)拓宽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论文构架
2. 体育产业相关理论回顾
    2.1 体育产业的内涵
    2.2 体育产业的特点
    2.3 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2.3.1 体育产业的地位
        2.3.2 体育产业的作用
    2.4 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2.5 体育产业投融资相关理论
3. 我国体育产业及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投融资发展状况与问题
    3.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3.2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3 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投融资的历史沿革
    3.4 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投融资的现状
    3.5 我国体育产业化过程中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4. 欧美国家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常见投融资方式介绍
    4.1 概述
    4.2 银行信贷融资
    4.3 股票市场融资
    4.4 风险投资
        4.4.1 美国体育产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4.4.2 英国体育产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4.4.3 德国体育产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4.4.4 法国体育产业的风险投资现状
    4.5 发行体育彩票
        4.5.1 美国的体育彩票业
        4.5.2 英国的体育彩票业
        4.5.3 新加坡的体育彩票业
    4.6 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4.7 体育债券融资
5. 拓宽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建议
    5.1 加快体育产业相关公司上市步伐
        5.1.1 相关现状分析
        5.1.2 对策
        5.1.3 效应分析
    5.2 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
        5.2.1 相关现状分析
        5.2.2 对策
        5.2.3 效应分析
    5.3 加大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力度
        5.3.1 相关现状分析
        5.3.2 对策
        5.3.3 效应分析
    5.4 其他方式
        5.4.1 设立国家政策性体育金融机构
        5.4.2 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5.4.3 发展体育产业债券市场
6.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10)中共湘乡市委2011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真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成效和经验
    (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二)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
    (三) 城乡面貌显着变化。
    (四) 民生质量大幅改善。
    (五) 党的建设富有成效。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主要工作
    (一) 着力做大经济总量, 进军全省七强。
    (二) 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推进“五个一体化”。
    (三)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六大服务体系”。
三、全力夺取“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 推进工业超常规发展, 构筑工业经济新优势。
    (二) 优化项目结构, 推动项目建设新跨越。
    (三) 加强“三农”工作, 实现现代农业新突破。
    (四) 加快城镇建设, 打造魅力龙城新名片。
    (五)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拉动消费升级新引擎。
    (六) 坚持科学理财, 构建财税运行新机制。
    (七)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促进民生事业新发展。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四、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与地区异质性[J]. 廖翼.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河北省种植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D]. 齐家红.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3]宁波市农业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周琼.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4]金融要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D]. 张翠. 沈阳工业大学, 2017(08)
  • [5]阜阳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 王倩倩. 安徽大学, 2016(10)
  • [6]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D]. 张峰. 山西财经大学, 2015(09)
  • [7]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D]. 陈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2)
  • [8]岱岳区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刘文.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9]拓宽我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D]. 周觅.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10]中共湘乡市委2011年经济发展工作报告[J]. 阳建民.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1(00)

标签:;  ;  ;  ;  ;  

教育产业化——信贷投资新亮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