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总统更喜欢海军

普京总统更喜欢海军

一、普京总统偏爱海军(论文文献综述)

陈姬文[1](2021)在《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文中提出冷战结束至今,在日本与周边国家的三处领土争端,即中日钓鱼岛争端、韩日独岛争端和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日本的态度有强硬和宽和之别。总体来说,日本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态度最强硬,在日俄北方四岛争端中态度最宽和,在韩日独岛争端中态度介于两者之间。从前景理论的角度来看,日本之所以在三处领土争端中态度有强硬和宽和之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日本对钓鱼岛实际占有、对北方四岛和独岛没有实际占有,依据前景理论损失厌恶的观点,日本对争端领土的心理参照点因为实际占有而更高,因此在面临领土争端时更倾向于为了实际占有的争端岛屿而投入更多的力量,否则就会进入损失区间,降低到心理参照点以下,因此日本必然会表现出更强硬的态度;二是日本对钓鱼岛争端的对象国中国要比独岛争端的对象国韩国和北方四岛争端的对象国俄罗斯存在更强的实力焦虑,依据前景理论战略框定的观点,日本在面对存在高焦虑的领土争端对象国时会更为看重争端领土,将其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重要外交牌,因而必然会表现出更为强硬的态度,以期在两国外交中取得更多的外溢效果。同时,从前景理论的视角来看,基于确定性效应的日美同盟、基于风险偏好的历史压抑、基于有限理性的民族性格对日本在三处领土争端中的态度也有深刻的影响。冷战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次强硬(2004年)-强硬(2012年)-次强硬(今)”的轨迹演变。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日本对中国的战略性框定发生变化,实力焦虑使得日本大大提高了钓鱼岛争端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愈加强硬,直至2012年达到强硬的巅峰;中国从2012年开始对钓鱼岛常态化巡航,使得日本的损失厌恶区间发生重大改变,心理参照点从“不能失去钓鱼岛”向“不能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变化,态度开始不再强硬,开始变的宽和;而美国对钓鱼岛争端的介入,以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对美日同盟的依赖性程度加强,基于确定性效应,日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确定性收益,在钓鱼岛争端中也要参照美国的态度。冷战后,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强硬(2012年)-宽和(今)”的轨迹演变。由于90年代日本对韩经济外交的需要,日本将韩国框定为“竞争性盟友”,在独岛争端中态度逐步强硬;随着对抗中国的需要,日本将韩国框定为“可拉拢的盟友”,日本在独岛争端中态度逐步宽和。基于确定性效应,日本在处理独岛争端时不能不考虑美国的利益,而美国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不希望看到日韩关系恶化,因此日本在韩国升级独岛争端时一直保持克制,保持宽和姿态,逐步将独岛争端搁置。冷战后,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态度遵循着“宽和(1991年)-强硬(2000年)-次强硬(2012年)-宽和(今)”的轨迹演变。由于冷战后日本对俄罗斯战略框定为“衰落的国家”,于是想通过经济援助和合作来换取北方四岛的返还,因此在北方四岛中持宽和之态;在小泉纯一郎上台后日本重新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框定,认为俄罗斯实力已经恢复,经济手段已经无法推进北方四岛争端的解决,因此一改之前的宽和之态,逐渐强硬;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再次对俄罗斯重新进行战略框定,认为俄罗斯仍需要日本的经济合作,于是企图重新通过经济手段作为北方四岛领土争端谈判的突破口,态度再次转为宽和。日本对俄罗斯存在根深蒂固的历史记忆,基于恐惧风险偏好,在俄罗斯重视北方四岛时,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对日本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威慑,在俄罗斯强硬的回击下,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束手无策,态度软弱,只能对北方四岛争端予以搁置。

于滨[2](2020)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俄温差”》文中认为中俄两国在美国的政策宣示中都被定性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在政策操作层面,特朗普政府明显地亲俄反华:对前者频频示好,与后者全面对抗。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这种"中俄温差"现象并非特朗普政府的"专利",冷战以后美国历届政府上任之初都以"重启"美俄关系为己任,同时撕裂中美关系。这种不对称的对俄对华政策背后,不仅仅是基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在美国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生态中,还有挥之不去的种族因素,其历史惯性使中国威胁论在美持久不衰,无论中国强大还是贫弱,都被视为对美国的威胁。在特朗普时代,美中与美俄关系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日益向全面对峙发展,不仅涵盖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而且已上升到文明冲突的高度,并在新冠疫情期间得以肆意宣泄。中国作为美国的非西方战略对手,在美国的集体意识中被有意无意地曲解、排斥、边缘化和妖魔化,其程度远超美国的另一个战略竞争对手俄罗斯及其前身苏联。关于美国对华对俄战略的上述差异之探究,不仅有助于应对已经开始的中美关系的长期震荡,也有助于把握中美俄三边互动关系的方向和力度。

宋芳[3](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认为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王泽英[4](2020)在《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文中认为特朗普竞选之初就以“美国优先”和“让美国再次伟大”为竞选口号,上台之后在“美国优先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先后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核态势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等多个文件,明确了美国国家利益,指出了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四个支柱,同时调整了对于当前国际社会的认识,认为国际社会已经重回大国竞争时代,美国面临中俄等“修正主义国家”威胁。作为当今世界主导国的美国,其对外战略和对内政策的改变不仅对国际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同时也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化。第一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和实质。美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乏力、内部社会问题积累发酵、外部战略压力上升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是“美国优先论”提出的重要背景。“美国优先论”的实质就是美国利益至上,以及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和当前国际秩序减少承担国际义务、谨慎使用权利资源和扭转美国目前面临的实力相对衰落。第二部分根据特朗普执政以来的内外政策和活动,分析了特朗普政府实现“美国优先”的内容和措施。为了实现“美国优先”特朗普政府首先提出保卫美国人民、国土和生活方式;其次是保卫美国的经济安全,实现美国经济繁荣;最后,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特朗普政府采取以实力求和平的手段以赢得大国战略竞争。第三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给美国外交和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美国优先论”推动美国政府进行了一场“外交革命”,重塑了美国的身份和利益,科技竞争加剧,另一面美国政策的调整使得国际社会短期内矛盾激增,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第四部分分析了“美国优先”和美国霸权面临的国内外困境以及“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霸权国,美国政策的目的始终围绕着实现和维持美国霸权。但是实现“美国优先”一方面面临着国内执政团队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面对政治制度制约政策推行的难题。美国霸权如今面临着国际制度霸权的解体、支配地位的降低、外部竞争压力的上升和美国政治的内部衰败。本文的第四部分对“美国优先论”的预期效果进行了评估,认为未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仍旧面临困难,并且美国社会的内部撕裂和对立也无法得到缓解。借助道义现实主义,本部分对于“美国优先论”对美国政治领导力的衰落和美国单边主义加速国际体系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领导力衰落和领导力性质的变化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产生影响,新的体系将在这一背景下逐渐产生。“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从国内来看,“美国优先论”仍旧是美国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方针政策,虽然在受到不同阶层和国内发展状况的影响,但是从“美国优先论”的实质角度来看,未来并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外角度来看,“美国优先论”同世界的发展趋势相背,并且损害美国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保留有利于维护美国霸权和实力的部分,修改不利于美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部分,将成为未来“美国优先论”的发展趋势。面对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如何扭转衰落的势头并维持霸权地位将是特朗普政府和今后美国政府需要面对和继续解决的难题。随着国际社会权力中心东移,中国崛起势头不断加强,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如何处理同美国的关系将成为未来国际社会的焦点。当前中国正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在同美国的交往和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战略环境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周莹[5](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冰洋[6](2020)在《“今日俄罗斯”在YouTube上的涉华报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家实力与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形象得到很大改善。但不可否认,美欧等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仍处于霸权地位。俄罗斯尽管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舆论霸权,但“今日俄罗斯(RT)”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球信息流动,挑战了西方媒体的霸权地位。通过对RT的涉华报道研究,可以借鉴RT经验,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本论文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对RT在YouTube平台2013——2018年涉华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及数据统计,通过对其涉华报道的基础属性和媒介属性的分析,来探讨在YouTube平台RT涉华报道的特征以及呈现出的中国形象及立场,进而提出改善我国形象和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发现,RT在YouTube平台的传播特征包括善用新媒体策略,改变传播方式;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新闻是RT报道的首选议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但贴上“冲突”的标签。在报道倾向上和国家形象呈现上,不同于以往研究中西方媒体负面呈现中国,RT多以中立或积极的话语报道涉华事件,在国家形象呈现上也展示出了一个正面的大国形象。本文也从中俄关系、RT的媒介控制、国际政治格局三个方面试图对其倾向立场进行探讨。RT在YouTube上涉华报道对我国对外传播及国家形象塑造给予启示。从媒体层面,我国需立足中国视角,传播中国声音、以国际新闻为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集团、加强媒体交流,增加媒体互信。从国家层面,我国需提升中国政治形象的认知、创新国家管理媒体方式、警惕话语迷思,提升国际传播力。

魏永艳[7](2019)在《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中国构想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地处东亚地区,是东亚国家的重要成员,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繁荣与中国休戚相关,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探索东亚安全共同体蓝图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也是践行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需要。“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中国外交蓝图对21世纪中国国家繁荣与稳定,实现两个百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周边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区域安全宏观建构的重要转向,强化东亚安全共同体之中国构想的学术研究,对于思考将东亚经济共同体迈向东亚安全共同体的路径和可行性,破解东亚安全困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21世纪初,东亚区域力量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较为明显,区域秩序与区域安全框架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区域内生的共同体秩序与域外同盟秩序形成对比,区域秩序的多元化建构正在形成。以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理论与东亚区域安全一体化进程相结合,中国提出了符合自身利益与区域共同发展需求的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建构设想。中国应以建构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作为破解东亚安全困局的现实选择。本文对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概念、特征、理念、目标及功能进行了多维探索,试图为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搭建结构性框架。在对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区域资源依托和制约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路径。东盟共同体建设为东亚区域秩序的建构开启了全新的视角,东亚力量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的区域现实在安全共同体的秩序框架内能够实现平等协商与合作共赢,以期实现东亚走出“体系引导型安全困境”与“国家引导型安全困境”叠加的安全困局。建设东亚安全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为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实现路径。在日韩对东亚区域安全建设助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中国与东盟成为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实施,争取打造成为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区域典范。2018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公布,共同推进区域一体化的目标已经非常明显。在东亚安全共同体建构的路径选择上,以中国+东盟为核心驱动力,遵循中国+东盟+X的扩展模式,实现中国+东盟+蒙俄与中国+东盟+朝韩的两翼合围,在可以推进的领域进行共同安全利益的务实合作,重拾东亚地缘安全战略的优势空间。传统的观点认为10+3(中日韩)是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核心国家,其中10+2(中韩)的阻力略小,如果日本加入东亚安全共同体变得遥遥无期,10+3(中俄韩)也可以成为东亚安全共同体核心国家的替代选项。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构是一项长期的战略规划,国际格局风云变幻,针对客观时局的变化,审时度势,合理布局,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建构设想还是可以预期的。只有实现东亚区域安全的总体建构才能最终实现区域的繁荣与稳定。

姚全[8](2019)在《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奥巴马政府上任之际,正值小布什政府在中东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均未结束之时,且美国还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在维持美国中东地区霸权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进行了大幅度收缩,甚至是方向性的调整,试图通过更少的战略投入来维持既有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离岸平衡战略主张作为离岸平衡手的美国应减少对离岸地区的资源投入,更多地依靠当地盟友来承担起遏制崛起大国的责任。只有在盟友无法完成有效遏制威胁任务时,美国才会亲自介入和干预,以保持离岸地区的均势平衡。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少即是多”,即离岸平衡手在离岸地区投入较少的资源,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因而更有利于维持其在离岸地区的权力与利益。为研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本文完善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战略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主观动机、客观条件、主要手段以及主要优势与局限等四大要素的离岸平衡战略分析框架,以此为线索来更为理性和深入地演绎、分析和评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战略。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奥巴马政府在中东追求至少五个方面的离岸平衡目标。其一是维持中东地区均势,防止在中东地区出现地区大国的崛起;其二是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将节省的资源投入国内建设和亚太地区;其三是将中东地区的安全责任转移给盟友,减少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承诺;其四是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强调通过外交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介入中东冲突;其五是缓和与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降低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其次,奥巴马政府具备实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客观条件。在地缘环境上,美国与中东地区相隔着巨大的水体,而美国又是西半球地区的唯一霸权国,并具备在遥远的中东地区实施离岸平衡战略的实力。在敌友关系方面,美国在中东地区既面临着像俄罗斯、伊朗、叙利亚这些潜在的威胁者,也保持着像沙特、以色列这些可以依赖的中东地区盟友。在国际格局上,失衡的多极格局也使得美国更容易采取离岸平衡战略。最后,奥巴马政府为推行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减少投入,先后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对利比亚危机实行“背后领导”,对叙利亚危机坚持不动用武力,对恐怖组织采取灵活打击手段,避免派出地面作战部队;第二是推卸责任,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与潜在威胁者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缓和紧张的外交关系,甚至与盟友以色列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对抗加剧而使美国陷入或被迫卷入冲突或战争;2.适度增加沙特和以色列的力量,加强盟友与潜在威胁者对抗的实力;3.通过沙特和以色列对抗伊朗,防止伊朗借叙利亚内战增强实力,形成“什叶派新月之弧”;第三是建立均势,通过外交渠道对伊朗研发核武器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发出警告,甚至划出“红线”试图达到战略威慑目的;同时联合沙特和以色列构建遏制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的同盟,形成美俄博弈、沙伊对抗、以叙选边站队的“外部均衡”;另外还不断增强自身的威慑能力以及保证美国在军事干预中东威胁和冲突时迅速取胜,通过维持庞大的国防预算保持绝对军事优势和维持有利于军事干预的强大军事投送能力,建立“内部均衡”。总的来说,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虽然存在局限,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其成效方面,第一是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实现了防止核扩散的目标;第二是未卷入新的中东地区冲突;第三是在反恐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击毙了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还沉重打击了“伊斯兰国”;第四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重心从中东向亚太转移。但这一战略存在的局限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一方面美国的战略对手权力上升,俄罗斯得以重返中东,伊朗进一步崛起,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也得以保存;而另一方面美国与中东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出现倒退,甚至跌入历史谷底。特别是,奥巴马政府试图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看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总体原则在现今的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仍然得以延续,离岸平衡依然是理解当前美国中东战略的逻辑和窗口。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的中东政策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中东政策。

崔珩[9](2019)在《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文中研究说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是当前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被俄罗斯视为未来国家复兴的新动力。苏联和俄罗斯政府曾经先后对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多次实施国家主导的大规模开发,但是,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历史轨迹表明,在远东西伯利亚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极大、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的地区实施开发,首先需要一个具有强大而有效果国家能力的联邦政府。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普京总统只有有效实施对国家政治经济空间整合,俄罗斯才能切实推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另一方面,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决策是俄罗斯对国际体系变迁理性认知、把握机遇的结果。显然,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受到外部环境的全面影响,而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秩序重构的重要机遇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是俄罗斯远东合作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有利于推动中俄开始务实合作,满足国内对远东西伯利亚丰富的自然资源、消费产品的需求,也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新世纪以来国内国际进程的互动,将为远东西伯利亚的开发开放提供怎样的历史条件;而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本身,又将如何影响未来俄罗斯政治经济及其周边环境的演进。回顾历史,以往多次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远东开发有着明显的路径轨迹:只有当国家动员能力与需求跟特定的外部环境互相结合,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才能有所推进,反之,就会遭受挫折,或者半途而废。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但是,发展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空间依赖于构建一整套合理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普京推动的新一轮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把国家的构建和对外部环境的运用提高到新的高度。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为推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深刻作用于这一进程,而且,面对着艰难的体制改革、人口流失、软环境不佳的挑战,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是一个逐渐积累、相当长期的过程。总体上说,本文肯定本轮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初步成效,同时认为,未来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有赖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结构与外部环境的有效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远东西伯利亚开发问题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创新运用提供了一个重要案例。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为导论,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发展中与转型中地区开发与合作领域的应用,重点讨论国家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国际冲突与大国合作关系、资源禀赋国家的作用与地位、国际冲突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国内政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第二章主要探讨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路径,通过分析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提出远东西伯利亚开发依赖于俄罗斯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第三、四章分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对远东政治、经济空间的整合,在完成国内整合后,增强了效能的俄罗斯政府有能力实施新一轮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确保远东西伯利亚开发政策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第五章是对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潜能及挑战的再思考与再评价,本文认为远东西伯利亚的发展潜能,在合适的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制度和国际环境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发展空间。第六章分析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国际环境,在本文构建起来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重点探讨俄罗斯“亚太再平衡”政策、俄朝关系、俄日关系等关键问题。第七章在总结中俄远东开发合作实践基础上,提出未来中俄合作的空间和适合的方式。

苏闻宇[10](2019)在《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思考周边问题、开展周边外交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总书记的这句话对周边外交研究具有十分深刻的启示性意义:“周边”不同于一般“地区”,除了自然地理含义外,还包含历史、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要素,因此周边外交的确需要从“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进行研究。基于此,本文重点借鉴了“分析折中主义”理念与方法,通过对土耳其周边外交进行“历时”与“共时”两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初步揭示出了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进而也为周边外交研究提供了一些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考。分析折中主义是一种“试图辨析、转化并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理论和叙事中的概念、逻辑、机制、解释等要素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主张以实质性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多重理论及现实逻辑间的复杂关联与互动,构建出一套解释具体经验现象的中观理论框架。这里的中观理论主要具备两大特征:一是跨越范式,即吸收不同理论范式中相关分析机制与要素,从有机结合而非机械叠加的多维路径,对实质性问题进行研究;二是,既不寻求构建普遍适用于解释其他问题的通则性模式,也不是某种单一的特殊性叙事,其目标在于力图发现可以解释一组有限但却相似情景中存在的因果机制。这两大特征恰恰符合对土耳其周边外交特征与演进逻辑的探析。一方面,土耳其周边外交问题的内涵复杂、要素众多,并非一种范式所能周全;另一方面,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明显,据其一系列经验现象所建构的解释框架,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适性作用的分析理论,但从“帝国继承者”、“文明结合部国家”、“地区大国”等属性来看,对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研究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解释相似国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比如伊朗和俄罗斯。一国周边外交的特征与内在逻辑,自然离不开其周边系统的基本特征。土耳其周边系统具有很强的历史与地缘结构特征:从历史角度看,土耳其周边主要形成于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的今之邻邦,很多都曾属于帝国边疆,因此奥斯曼帝国很多“有形”(土地、民族、资源等)和“无形”(帝国意识、治理经验、外交传统等)“遗产”都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土耳其的周边外交;从地缘结构来看,土耳其位于“文明结合部”,除了具有较为复杂的国家身份认同外,还易受到来自外部力量的干扰,因此国际(包括域外大国)、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的诸多要素,同样是左右土耳其周边外交的巨大力量。由此可见,对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研究的确离不开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的考察,至少需要跨越并整合“历史主义”和“结构主义”两大范式,才能较为全面和深刻地分析出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在“时”(历史)、“空”(周边结构)二维视角下,本文从“奥斯曼帝国衰亡”、“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到冷战结束”、“后冷战时代”等三个历史时期,对土耳其周边外交进行梳理及分析。初步总结出土耳其周边外交的三大特征:一是“帝国历史”总是或强或若地体现在周边外交过程中,帝国遗留的诸多“遗产”,既可成为土耳其周边外交进程中的“助推器”,也可成为“绊脚石”;二是土耳其在周边外交中所展现出的“帝国意识”(或者“大国心态”)的强弱,与某一时段的周边结构存在密切的关系;三是土耳其的周边外交具有较强的“主体性意识”,在此基础上,则表现为独立自主和灵活多元相结合的周边外交风格。最后,本文同样在“时”、“空”二维视角下,又对土耳其、伊朗和俄罗斯的周边外交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这三国虽在周边外交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基于相似的历史和地缘环境,它们的周边外交特征还是具有一定共性的,尤其是上述三个特点也基本符合伊朗和俄罗斯的周边外交特征。本文的结论有二:一、分析折中主义以跨越范式、建构中观理论框架为研究路径,在探索一国周边外交的特征和演进逻辑方面,是比较科学、合理,且有一定的解释力;二、作为像土耳其这样拥有“帝国历史”、且处在“文明结合部”的一类国家,由于受到“时”、“空”影响,周边外交往往处在较强的“主体性意识”与复杂的“周边系统”不断冲突与协调的状态,突出表现为“强势”与“灵活”并举、“独立”与“多元”并存等特征。

二、普京总统偏爱海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京总统偏爱海军(论文提纲范文)

(1)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约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 创新点和难点
    四 研究方案
第一章 前景理论与外交决策分析
    第一节 前景理论概述及决策过程
        一、前景理论的提出
        二、前景理论的决策过程
    第二节 前景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参照依赖
        二、框定效应
        三、损失厌恶
        四、风险偏好
        五、三大效应
    第三节 前景理论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应用综述
        一、风险均衡理论
        二、外交政策变化理论
        三、国际谈判理论
        四、威慑理论
        五、其他应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领土争端中的态度成因
    第一节 理论假定
        一、国家在领土争端中是有限理性的行为体
        二、国家在领土争端中有心理参照点且存在损失厌恶
        三、国家在领土争端中存在风险偏好
        四、领土争端对象国之间存在框定效应且会相互进行战略性框定
    第二节 研究假设
        一、基于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的实际占有
        二、基于框定效应的实力焦虑
        三、基于确定性效应的日美同盟
        四、基于风险偏好的历史压抑
        五、基于有限理性的日本民族性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钓鱼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搁置争议”到“法理”钓鱼岛:宽和-次强硬
        二、从“法理”钓鱼岛到“国有化“钓鱼岛:次强硬-强硬
        三、从“国有化”钓鱼岛到“同盟依赖”:强硬-次强硬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参照依赖和损失厌恶:日本实际占有钓鱼岛局面的改变
        二、基于框定效应:日本对钓鱼岛争端在中日关系中地位认识的转变
        三、基于确定性效应:美国对钓鱼岛问题的介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韩日独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独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独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冷战结束至李明博登岛:宽和-强硬
        二、从李明博登岛至今:强硬-宽和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独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战略框定:日本对韩国国家定位的转变
        二、基于确定性效应:美国对东北亚“小北约”的推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日俄北方四岛争端
    第一节 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政策和表现
        一、冷战后日本的北方四岛政策
        二、冷战后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表现
    第二节 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的态度演变
        一、从“经济援助”到“零接触”:宽和-强硬
        二、从“零接触”到“口水仗”:强硬-次强硬
        三、从“经济合作”到再次“搁置”:宽和-软弱
    第三节 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在北方四岛争端中态度演变的原因
        一、基于框定效应:日本对俄罗斯国家实力认识的改变
        二、基于恐惧风险偏好的风险规避:俄罗斯对北方四岛的重视程度提高
        三、基于有限理性和参照依赖:日本对俄罗斯的历史记忆和日本的民族性格
    本章小结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俄温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个“不对称”的对手(asymmetrical rivals)
    (一)美国外交战略:“中国第一”“俄国第二”?
    (二)建制派的药方
    (三)美俄之间:永恒的“重启”?
    (四)中美之间:先苦后甜?
    (五)俄中之别:个体与群体
二、“文明”乎?种族乎?
    (一)“文明冲突”的陷阱
    (二)美国百年:种族的诱惑与尴尬
    (三)并不“孤独”的俄罗斯
    (四)华人的尴尬
    (五)IR理论,重俄轻中?
三、结束语

(3)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和实质
    2.1 .“美国优先论”提出的背景
        2.1.1 .经济发展长期乏力
        2.1.2 .内部社会问题积累发酵
        2.1.3 .共和党与民主党斗争加剧
        2.1.4 .战略压力上升与美国霸权相对衰落
    2.2 .“美国优先论”的实质
        2.2.1 .美国利益至上
        2.2.2 .追求经济繁荣
        2.2.3 .减少国际义务
        2.2.4 .扭转霸权实力衰落
第3章 特朗普政府实现“美国优先论”的措施
    3.1 .保卫美国人民、国土和生活方式
        3.1.1 .确保国土的绝对安全,预防恐怖主义威胁
        3.1.2 .打击非法移民,提高移民门槛
        3.1.3 .确保美国网络安全
    3.2 .繁荣美国经济
        3.2.1 .继续推动再工业化
        3.2.2 .建立“公平”贸易关系
        3.2.3 .保持科技领域优势地位
        3.2.4 .扩大能源优势,忽视全球气候变化
    3.3 .以实力求和平
        3.3.1 .重回大国竞争的安全框架
        3.3.2 .重建美军
        3.3.3 .出台“印太战略”,谋求地区力量优势
第4章 “美国优先论”对美国外交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分析
    4.1 .特朗普推动美国“外交革命”
        4.1.1 .重塑美国的身份和利益,追求实际获利
        4.1.2 .科技竞争加剧
        4.1.3 .美国利益优先导致国际摩擦增加
        4.1.4 .“退出主义”与逆全球化活动增加
    4.2 .国际社会失序和矛盾激增
        4.2.1 .频繁使用贸易制裁,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4.2.2 .退出《中导条约》,破坏全球战略安全
        4.2.3 .国际社会的失序和全球治理面临危机
第5章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困境和未来走向
    5.1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国内困境
        5.1.1 .决策班底不稳定,政策执行缺乏稳定团队支撑
        5.1.2 .制度制约政策推行
        5.1.3 .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困难
    5.2 .美国优先论面临的国际困境
        5.2.1 .美国政治领导力衰落
        5.2.2 .美国单边主义对于国际体系的影响
    5.3 .美国霸权面临的困境
        5.3.1 .美国全球霸权面临解体
        5.3.2 .霸权实力衰落和国际秩序重塑之间的互构
        5.3.3 .外部战略竞争压力上升,削弱美国霸权能力
        5.3.4 .美国的衰败
    5.4 .“美国优先论”的未来趋势分析
        5.4.1 .“美国优先论”的国内趋势分析
        5.4.2 .“美国优先论”的国外趋势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6)“今日俄罗斯”在YouTube上的涉华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价值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今日俄罗斯”研究
        (二)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研究
        (三)俄罗斯媒体涉华报道研究
        1.俄罗斯媒体的涉华报道特点与趋势研究
        2.俄罗斯媒体的涉华报道与中国形象研究
        3.俄罗斯媒体的涉华报道框架分析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文本抽取
    一、相关概念
        (一)RT概述
        (二)YouTube概述
        (三)媒介框架概念
    二、研究对象与文本选取原则
        (一)目标媒体与平台选定
        (二)选取文本时限与内容
        (三)编码类目
        (四)信度检验
第二章 RT在 YouTube网站涉华报道文本统计
    一、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的总体统计
        (一)关于报道数量
        (二)关于报道栏目
        (三)关于报道时长
    二、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的内容统计
        (一)关于报道主题
        (二)关于内容类别
    三、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的倾向性
    四、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信源分析
第三章 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呈现的中国形象
    一、媒介框架的使用
        (一)政治外交议题中媒介框架
        (二)经济议题中媒介框架
        (三)社会议题中媒介框架
        (四)科技议题中媒介框架
        (五)军事议题中媒介框架
    二、RT在 YouTube上涉华报道形象呈现特点
        (一)政治外交议题呈现出的中国形象
        (二)经济议题呈现出的中国形象
        (三)社会议题呈现出的中国形象
        (四)科技议题呈现出的中国形象
        (五)军事议题呈现出的中国形象
第四章 RT在 YouTube上涉华报道特征与立场倾向分析
    一、报道特征
        (一)善用新媒体,改变传播方式
        (二)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新闻是RT报道的首选议题
        (三)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框架力显“冲突”
    二、立场探讨
        (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深化
        (二)RT的媒体控制
        (三)国际政治格局
第五章 RT在 YouTube中涉华报道的反思
    一、RT在 YouTube上涉华报道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
        (一)立足中国视角,传播中国声音
        (二)以国际新闻为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集团
        (三)加强媒体交流,增加媒体互信
    二、RT在 YouTube上呈现对中国形象的启示
        (一)提升中国政治形象的认知
        (二)创新国家管理媒体方式
        (三)警惕话语迷思,提升国际传播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外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致谢

(7)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中国构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核心概念的厘定
    四、论文逻辑思路
    五、研究方法说明
    六、论文结构安排
    七、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背景
    一、中国东亚安全环境的审视
        (一)东亚和平与发展的新局面
        (二)东北亚面临的安全困境
        (三)东南亚安全局势复杂多变
    二、东亚安全秩序的中国考量
        (一)东亚安全秩序的历史反思
        (二)东亚安全秩序的现实困境
        (三)东亚安全秩序的中国角色
    三、中国东亚安全战略新思维
        (一)从零和博弈到共同安全
        (二)从军事安全到综合安全
        (三)从武力对抗到合作安全
        (四)从短期安全到可持续安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目标
    一、形态目标: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
        (一)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概念
        (二)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的特征
        (三)东亚多元型安全共同体对传统安全共同体的超越
    二、理念目标:东亚安全共同体建构原则设想
        (一)开放包容的认同原则
        (二)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
        (三)合作安全的共享原则
    三、结构目标:东亚安全共同体机制设想
        (一)东亚安全共同体机制的包容性
        (二)东亚安全共同体机制的多样性
        (三)东亚安全共同体机制的互惠性
    四、功能目标:东亚安全共同体功能设想
        (一)东亚经济安全的保障功能
        (二)东亚非传统安全的保障功能
        (三)东亚政治安全的保障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资源依托
    一、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内在资源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
        (二)中国军事发展的维和效应
        (三)中国外交发展的政治效能
        (四)中国文化内涵的和合效应
    二、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外在资源
        (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坚实基础
        (二)东亚共同安全面临的挑战
        (三)东亚安全机制的积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制约因素
    一、东亚领土争端的隐患
        (一)东北亚国家领土争端问题
        (二)东南亚国家领土争端问题
    二、大国战略博弈的掣肘
        (一)中美战略竞争
        (二)中日战略抗衡
        (三)美俄战略博弈
    三、信任赤字的负面效应
        (一)东亚国家对中国和平诚意的疑惧
        (二)东亚国家对中国实力的疑惧
        (三)东亚国家对中国构想的疑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东亚安全共同体中国构想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东盟安全核心机制的建构
        (一)经济合作促动政治安全合作
        (二)以东盟为核心凝聚东亚安全架构
        (三)以中国为动力推动“小马拉大车”
    二、中国+东盟+X安全扩展模式的推进
        (一)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启动:中国+东盟+蒙俄
        (二)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中国+东盟+蒙俄+朝韩
        (三)东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中国+东盟+蒙俄+朝韩+日
    三、中美在东亚安全共同体建构中的合作
        (一)非传统安全上的合作机制
        (二)传统安全上的协调机制
        (三)东亚整体安全架构的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8)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论文基本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离岸平衡战略的分析框架构建
    第一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二节 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四节 离岸平衡战略存在的潜在风险
    小结
第二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一节 防止伊朗成为中东地区大国
    第二节 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
    第三节 强调盟友分担责任
    第四节 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
    第五节 缓和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
    小结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一节 美国独特的地缘战略环境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挑战者与盟友
    第三节 失衡的多极格局使美国更易实施离岸平衡战略
    小结
第四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减少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投入
    第二节 竭力向盟友推卸责任
    第三节 多管齐下建立地区均势
    小结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与局限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局限
    小结
结语
    一、特朗普对奥巴马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继承与背离
    二、美国实施离岸平衡中东战略的前景
    三、美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对中国的防范
参考文献

(9)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为什么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可以为理论创新提供铺垫
        1.远东西伯利亚:一般进程的特殊性
        2.问题的提出:当代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节 已有研究积累的贡献与问题
        1.远东西伯利亚历史研究
        2.远东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
        3.远东西伯利亚经济现代化研究
        4.远东西伯利亚区域经济研究
    第三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呼唤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1.国家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2.国际经济发展与大国合作的关系
        3.当代经济条件下资源禀赋大国的地位和作用
        4.国际冲突与区域经济合作
        5.国内政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工作思路、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发展路径——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历史循环
    第一节 前工业化开发时期:沙皇俄国至苏联早期(1890-1928)
        1.远东行政体系的建立
        2.十九世纪末期第一轮远东开发
        3.斯托雷平的远东新政
        4.远东共和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化开发时间:苏联时期至普京前期(1929-2007)
        1.国家主导的内嵌式开发模式
        2.苏联解体后远东经济困难
        3.新世纪前十年的远东开发
    第三节 普京时代新一轮远东开发
        1.俄罗斯转向亚洲的背景
        2.远东开发的新变化
        3.后乌克兰危机时代远东开发政策调整
        4.远东开发的进展
        4.1 进口替代取得成效
        4.2 赶超发展区和自由港的制度创新
    第四节 、一场未结束的争议
        1.大西洋主义与欧亚主义之争
        2.中央派与地方派之争
        3.资源导向与进口替代之争
第三章 俄罗斯远东开发的政治前提——构建国家统一的政治空间
    第一节 普京时代对远东政治空间的整合
        1.主权之争与联邦势微
        1.1 叶利钦的调整:“协商性联邦制”与远东
        1.2 90年代晚期地方权力的再膨胀
        2.普京的联邦主义思想与整合联邦关系
        2.1 普京的联邦制思维
        2.2 普京整合联邦政治空间
        2.3 消除“协商性”联邦制的遗留问题
        2.4 远东等边缘地区的危机局面
        3.普京重塑中央对地方的约束能力
        4.普京联邦制改革的效用
        5.远东地区的分离与整合
        5.1 苏联在远东地区没能完成国家构建
        5.2 远东地方分离运动
        5.3 普京时代联邦对远东地区的整合措施
    第二节 俄罗斯地方选举制度变迁与地方精英的更替
        1.选举制与地方精英更替
        2.俄罗斯地区行政长官产生机制变迁
        2.1 苏联时期的地方领导人任命制与远东
        2.2 叶利钦执政早期并存的任命制与选举制
        2.3 1996年以后选举制的实践
        2.4 地方领导人任命制:中央获取影响地方精英的渠道
        3.地方行政长官选举制改革的成效
        3.1 地方行政长官政治背景的差异
        3.2 地方行政长官的政治特征
        4.远东地区地方领导人更替
        4.1 叶利钦时期自成体系的远东地方领导人
        4.2 普京执政后削弱远东地方实力派的措施
        4.3 加卢什卡现象
    第三节 转型时期国家对大企业掌控力的构建
        1.私有化阶段的政企关系
        1.1 大企业侵夺政府经济管理能力
        1.2 并存的寻租模式与分离模式
        1.3 寡头政治崛起与远东
        2.普京时代对政企关系的调整:“国家资本主义”的确立
        2.1 重建对大企业的控制能力
        2.2 “国家资本主义”的确立
        3.官僚模式的政企关系确立
        4.尤科斯事件:掌控远东西伯利亚大企业的逻辑
第四章 远东开发的经济制度铺垫——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结构和财权模式调试
    第一节 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路径与转变远东西伯利亚发展模式
        1.俄罗斯经济的“资源诅咒”问题
        2.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
        3.俄罗斯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4.转变远东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
        4.1 远东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
        4.2 2013年以前远东产业结构调整
        4.3 进口替代战略下远东产业结构调整
        4.4 远东地区产业结构取得初步成效
    第二节 俄罗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试
        1.俄罗斯预算联邦主义在远东的实践
        1.1 规范联邦算制与打击地方分离势力
        1.2 普京时代的预算中央集权
        1.3 预算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平衡地区发展的需要
        1.4 俄罗斯预算联邦制模式的效用
        2.普京时代的财政集权
        2.1 叶利钦时代中央财政权力的流失
        2.2 普京时代统一事权与财权
        3.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评述
        3.1 实行分税制划分权责
        3.2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效用
        3.3 远东与中央财政关系的思考与评价
        4.俄罗斯财政联邦关系调整对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影响
第五章 远东开发综合潜能与挑战的思考与评估
    第一节 远东的丰厚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的限制
    第二节 远东的能源产业潜能
        1.当前国际经济条件下远东油气开发及潜能
        2.萨哈林岛能源开发潜能
        3.俄罗斯天然气在亚洲市场与美国页岩气的竞争前景
    第三节 远东人口与劳动力问题
    第四节 软环境的约束作用
    第五节 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吸引投资能力评估
        1.远东西伯利亚吸引外资能力现状及前景
        2.远东吸引投资的增长点
        2.1 赶超发展区的优势
        2.2 符拉迪沃自由港的实践
第六章 远东开发的国际环境
    第一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国际环境分析框架
        1.国家定位的调整
        2.安全动因的再思考
        3.大国关系的重塑
        4.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推动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之后的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
        1.俄罗斯“转向东方”的意义
        2.太平洋海洋经济——远东开发的应有之义
        2.1 北方航道开发合作与前景
        2.2 远东地区的国际能源合作
        2.3 远东海运业的前景
        3.远东与东北亚地区秩序的重构
        3.1 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性
        3.2 东北亚秩序重构的几种路径
    第三节 远东:各方区域规划的竞争与合作试验场
        1.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下的远东开发
        2.日本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和远东开发
    第四节 远东开发与俄朝关系演进
        1.俄远东开发背景下的俄朝关系
        2.俄朝关系积极改善的动因
        3.俄朝关系发展对我国的影响
    第五节 俄日关系与远东开发
        1.日本对俄罗斯远东投资现状
        2.俄日北方四岛争议新变化
        2.1 北方四岛问题由来
        2.2 俄罗斯加快在北方四岛军事力量部署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节 远东开发事务中的中国人的历史实践和认知演进
    第二节 中俄在远东开发合作的实践
    第三节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模式的演进
        1.2009-2018年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成效
        2.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掣肘
        2.1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
        2.2 投资环境不佳致使外部投资乏力
        2.3 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减少和经济低迷导致远东的内需严重不足
    第四节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前景
        1.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2.跨欧亚大陆交通走廊建设
        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2 西伯利亚铁路现代化改造
        3.中俄在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合作
结论
    第一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的国际意义
    第二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政治经济挑战
    第三节 远东西伯利亚开发开放的前景
参考文献
后记

(10)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周边外交研究综述
        二、土耳其周边研究综述
        (一)国内土耳其周边外交研究
        (二)国外土耳其周边外交研究
第二章 周边外交理论及其研究框架
    第一节 “周边”与周边外交
        一、“周边”概念的解析与界定
        二、“周边外交”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第二节 周边及周边外交的基本属性
        一、时间属性:对周边外交的历史主义考量
        (一)“周边区域”的历史形成
        (二)“周边意识”的历史形成
        二、地缘属性:对周边外交的结构主义考量
        (一)“地缘政治学”的整体主义转向
        (二)周边系统的结构主义分析
    第三节 周边外交的研究路径
        一、单一范式的研究困境
        二、分析折中主义的启示
        三、跨越范式的周边外交研究
第三章 土耳其周边外交的历史探源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
        一、内忧外患与帝国的衰落
        (一)帝国治理能力的衰弱
        (二)工业革命的冲击
        (三)民族主义的兴起
        (四)西方列强的介入
        二、“衰而不亡”的帝国“怪象”
        (一)帝国晚期的改革
        (二)大国均势与帝国的残存
    第二节 现代土耳其周边的形成
        一、土耳其周边区域的形成
        (一)东南欧周边板块的形成
        (二)南高加索及黑海北岸周边板块的形成
        (三)西亚、北非周边板块的形成
        (四)历史悠久的伊朗板块
        二、土耳其周边形成过程的特点
    第三节 土耳其周边外交思想溯源
        一、历史记忆与“帝国意识”
        二、突厥源流
        (一)“突厥”与“土耳其”辨析
        (二)“突厥主义”的出现
        三、伊斯兰教源流
        (一)伊斯兰教信仰与“集体身份”的建构
        (二)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教信仰
        (三)“泛伊斯兰主义”的兴起及影响
        四、地方性源流
        (一)本土文明及其影响
        (二)地方性源流与“凯末尔史观”
        五、西方化源流
        六、“四股源流”与土耳其周边外交思想的关系
第四章 从建国到冷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第一节 土耳其现代外交开端及早期周边外交
        一、融入欧洲外交体系
        二、初试现代周边外交的困境
    第二节 凯末尔时代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革命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
        (二)革命时期土耳其的周边外交状况
        二、独立初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凯末尔主义”与土耳其周边外交
        (二)土耳其与周边国家关系
    第三节 二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二战时期的国际格局
        (一)西方大国的战前状态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二、战乱与失序状态下的土耳其周边
        (一)法西斯势力在土耳其欧洲邻邦中的扩张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三)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中东地区
        三、土耳其的中立政策及其周边影响
        (一)“中立”的意义
        (二)土耳其的中立外交
    第四节 冷战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冷战格局下的世界与土耳其
        (一)土苏关系持续恶化
        (二)土美关系不断加强
        (三)土耳其多党制政体的确立
        二、冷战初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紧张对立的土苏关系
        (二)矛盾与合作并存的土阿关系
        (三)西方主导下的土耳其—伊朗“友好关系”
        (四)土希矛盾影响下土耳其的巴尔干周边外交
        三、走向多元化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土美矛盾初现
        (二)走向缓和的土苏关系
        (三)塞浦路斯问题与土耳其的西南欧周边外交
        (四)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的土伊关系
        (五)巴以冲突与土耳其中东周边外交
第五章 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第一节 土耳其周边外交新探索
        一、厄扎尔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新奥斯曼主义”的提出
        (二)重建与突厥语国家关系
        (三)加强与环黑海国家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四)“两伊战争”影响下的土耳其中东外交
        (五)龃龉不断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国家关系
        (六)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
        二、“失去的十年”中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奇莱尔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二)埃尔巴坎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三)耶尔马兹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四)埃杰维特时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第二节 正发党执政前期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进入新世纪的世界与土耳其
        (一)国际背景及大国因素
        (二)土耳其国内背景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
        (一)“战略纵深主义”外交战略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的内涵
        三、“零问题”外交政策与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中东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伊朗
        (三)“零问题”外交政策在中亚、南高加索及环黑海国家
        (四)“零问题”外交政策在巴尔干
    第三节 中东剧变以来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秩序重构背景下的世界与土耳其
        二、“零问题”外交政策的蜕变
        三、中东剧变与土耳其周边外交
        (一)从“零问题外交”到“问题外交”
        (二)“宝贵孤独”
        (三)“回归正常”的周边外交
第六章 比较视野下的土耳其周边外交
    第一节 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周边外交特征的历史对比
        一、帝国史与大国心态
        (一)伊朗的“帝国记忆”与“大国心态”
        (二)俄罗斯的“帝国历史”与“大国意识”
        (三)土、伊、俄三国的帝国历史比较
        二、宗教信仰与“宗教领袖情怀”
        (一)作为“什叶派领袖”的伊朗
        (二)东正教信仰与“弥赛亚意识”
        (三)土、伊、俄三国的宗教信仰比较
        三、抗争史与独立、灵活的外交传统
        (一)“抗争历史”与伊朗的外交传统
        (二)俄罗斯的“抗争”
        (三)土、伊、俄三国的外交传统比较
    第二节 土耳其、伊朗、俄罗斯周边外交特征的结构性对比
        一、“文明结合部”与国家认同构建
        (一)“不要东西方”的伊朗
        (二)从“左右摇摆”到“东西兼顾”的俄罗斯
        (三)土、伊、俄三国的“东西之惑”
        二、“战略枢纽”与大国因素
        (一)伊朗周边外交中的大国因素及其应对
        (二)俄罗斯周边外交中的大国因素及其应对
        (三)土、伊、俄周边外交中大国因素比较
        三、“地缘困境”与周边外交的应对
        (一)伊朗的复杂周边及其应对
        (二)俄罗斯以“后苏联空间”为核心的“多层次周边”
        (三)土、伊、俄三国周边系统的比较
    第三节 基于比较分析的几点启示
        一、“帝国遗产”——在一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依然巨大
        二、国际、地区和国家——多层次因素决定一国周边外交的当前状态
        三、世界或地区秩序重构对一国周边外交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三、主要参考网站
后记

四、普京总统偏爱海军(论文参考文献)

  • [1]前景理论视角下日本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91-2020)[D]. 陈姬文. 外交学院, 2021(11)
  • [2]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中俄温差”[J]. 于滨. 俄罗斯研究, 2020(05)
  • [3]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4]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论”评析[D]. 王泽英. 新疆大学, 2020(07)
  • [5]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今日俄罗斯”在YouTube上的涉华报道研究[D]. 李冰洋. 郑州大学, 2020(02)
  • [7]东亚安全共同体的中国构想研究[D]. 魏永艳. 吉林大学, 2019(10)
  • [8]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D]. 姚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国际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俄罗斯远东开发:路径、潜能与挑战[D]. 崔珩.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4)
  • [10]土耳其周边外交的特征与演进逻辑[D]. 苏闻宇.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普京总统更喜欢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