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

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

一、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花斌,彭家清,胡德辉,姚俊儒,时桂新,钱文文[1](2021)在《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甘肃陇东地区某企业职工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企业职工脂肪肝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陇东地区某企业职工2019年度的健康体检资料1 495份,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人群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果脂肪肝检出699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人群在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酸(UA)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丙转氨酶(ALT)异常(OR=1.618,95%CI:1.233~2.124)、TG异常(OR=2.260,95%CI:1.780~2.868)、LDL-C异常(OR=1.465,95%CI:1.068~2.008)、HDL-C异常(OR=1.498, 95%CI:1.130~1.987)、6.1mmol/L≤FPG<7.0 mmol/L(OR=2.342,95%CI:1.377~3.981)、FPG≥7.0 mmol/L(OR=4.223, 95%CI:2.534~7.039)、UA水平异常(OR=2.235, 95%CI:1.761~2.835)等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脂肪肝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G、LDL-C、HDL-C、FPG水平与脂肪肝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TG、LDL-C、FPG水平升高,增加脂肪肝的患病风险,以TG、FPG水平升高表现尤为突出。

黄娅,李运明,雷丽[2](2021)在《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脂肪肝风险因素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Lasso(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脂肪肝风险因素识别研究的应用效果。利用国人健康风险评估问卷(V1.0)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门诊部特诊中心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人员)进行调查,建立脂肪肝的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法选择模型中最佳的调和参数λ,再建立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和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3种回归模型对比,探讨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的优势。共纳入脂肪肝调查问卷878份,回收率97.66%。交叉验证法选择的λ为0.021 916 78,基于Lasso Logistic的脂肪肝回归模型纳入的自变量为性别、年龄、BMI(kg/m2)、腰围(cm)、腰臀比、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吸烟情况、高强度活动的频率(天/月,天/周)、中低强度活动的频率(天/月,天/周)、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患病史、空腹血糖健康筛查和胆固醇健康筛查。脂肪肝回归模型的TPR、F-measure和AUC分别为0.818 181 8、0.676 691 7和0.771 590 9,最优子集回归和逐步Logistic回归的TPR、TNR、F-measure和AUC均小于Lasso Logistic回归。脂肪肝受多个风险因素的影响,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脂肪肝等常见疾病的风险因素识别研究。

卢亚运,方勇,顾娅萍,许智越[3](2021)在《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为后期健康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8月在华东疗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2例脂肪肝患者为病例组,219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生活习惯及血生化相关指标的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吸烟史、运动频率、饮食特点及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比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结果均显示,吸烟史、偶尔或从不运动、荤食、超重或肥胖、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超重或肥胖人群与TG水平异常人群出现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BMI正常人群的2.148倍及2.108倍。结论经常吸烟、运动量较少、荤食为主、体质量过高及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对于超重或肥胖及TG水平异常人群应重点进行早期健康指导及治疗,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缪文茹[4](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卢立叶[5](2021)在《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生物标志物的ROC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脂肪肝是围产期奶牛高发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对奶牛危害巨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早检测和诊断对于牧场十分重要。肝脏活组织检查对奶牛伤害较大操作复杂,用Reid方程诊断脂肪肝,操作简单但计算复杂,都不适合大规模检测脂肪肝。因此,目前亟需找到操作简单易于判断的诊断方法。本研究拟先利用Reid方程判断奶牛脂肪肝,然后筛选相关血清指标作为生物标志物,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并找出最佳临界值。以期为快速、简单、准确地诊断奶牛脂肪肝提供新方法。采集77头产后7天中国荷斯坦奶牛的血清样本,测定NEFA、Glu、AST、ALT、ALP、TP、ALB、TG、TCHO、HDL-C、LDL-C、Ins、Gln、TGF-β、Apo B、FGF-21含量,根据AST、Glu、NEFA用Reid方程计算出的Y值,将奶牛分为脂肪肝发病组与正常组,并将血清指标与Y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中NEFA、Glu、AST、ALT、TP、TG、LDL-C、Ins、Gln与Y值显着相关,利用ROC曲线评估这些指标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并计算最佳临界值。结果发现NEFA、AST、ALT和Gln的AUC值>0.5能作为围产期奶牛脂肪肝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同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1.8%、72.7%、63.3%、54.5%,特异性分别为92.8%、89.4%、84.8%、69.7%。用NEFA、AST、ALT和Gln诊断脂肪肝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1.74μmol/L、95.5 U/L、46.5 U/L、64.6 mg/m L。为进一步验证这些生物标记物诊断脂肪肝的准确率,利用实验室前期采集的461头奶牛血清NEFA和AST数据,以Reid方程计算出的Y值判断脂肪肝的准确率(100%)作为标准,使用NEFA、AST、NEFA+AST的最佳临界值诊断脂肪肝的准确率分别为89.96%、73.49%和69.08%。综上,本研究经过对NEFA、Glu、AST、ALT、TP、TG、LDL-C、Ins、Gln的评估和筛选,找出了生物标志NEFA、AST、ALT、Gln,其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71.74μmol/L、95.5 U/L、46.5 U/L、64.6 ng/m L。根据这四种生物标志物在血清中的浓度,即可快速、简单并较为准确地诊断奶牛脂肪肝,便于在奶牛场大规模使用。

朱熠文[6](2021)在《非肥胖型脂肪肝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其不同中医体质分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非肥胖型脂肪肝与肥胖型脂肪肝的体质学特征差异,以便为今后的临床诊治、预防及调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黄贝岭分院体检中心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61例样本资料,其中符合非肥胖型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137例,符合肥胖型NAFLD患者的对照组124例。本课题将遵循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模式进行临床研究,在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所编纂的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非肥胖型NAFLD及肥胖型NAFLD进行体质类型辨识,并比较两者之间的体质差异;并拟尝试探析出非肥胖型NAFLD各体质类型在相关发病因素(性别、年龄、腰围、血压、血脂、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上的差异。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26.0,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或四分位间距描述,依据统计条件可进一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C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则以频率及百分比描述,采用多种卡方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果:1.基本情况:共纳入137例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其中男性53例(38.7%),女性84例(61.3%);年龄范围在35~75岁之间,中年患者63例(46.0%),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74例(54.0%);该型脂肪肝以轻度脂肪肝为主,共128例(93.43%),而中重度脂肪肝仅9例(6.57%),且本病常不同程度的合并或者存在其他肝外异常表现,其中合并腹型肥胖48例(35.04%),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异常61例(44.53%)的,合并高血压72例(52.55%)以上,合并高尿酸血症78例(56.93%),合并空腹血糖异常82例(59.85%),合并高胆固醇血症82例(59.85%),合并高甘油三酯血脂92例(67.15%)。2.NAFL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非肥胖型脂肪肝与肥胖型脂肪肝均有其特殊的体质分布规律,但都以偏颇体质为主。(1)非肥胖型脂肪肝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如下:湿热质(32,23.4%)>气虚质(29,21.2%)>痰湿质(25,18.2%)>阴虚质(18,13.1%)>平和质(17,12.4%)>阳虚质(8,5.8%)>瘀血质(4,2.9%)>特禀质(2,1.5%)=气郁质(2,1.5%);(2)肥胖型脂肪肝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50,40.3%)>湿热质(17,13.7%)>气虚质(15,12.1%)>平和质(14,11.3%)>阴虚质(12,9.7%)>瘀血质(7,5.6%)>阳虚质(6,4.8%)>气郁质(2,1.6%)>特禀质(1,0.8%)。3.非肥胖型脂肪肝病变程度及影响因素与中医体学的关系:在脂肪肝程度分级上,痰湿质在非肥胖型脂肪肝中重度程度明显高于轻度脂肪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响因子上,(1)湿热质的男性患病率较女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湿热质在中年期较老年及老年前期具有更高的患病率,气虚质、阴虚质在老年及老年前期较中年期有更高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湿热质的腰围在周径上明显高于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同比平和质在腰围的周径上也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在SBP明显高于平和质,DBP同比湿热质、气虚质数值也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湿热质在RBC、HGB、HCT水平分布上明显高于气虚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6)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在FBG水平分布上明显高于平和质,其中湿热质还明显高于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在TG水平分布上高于平和质,且痰湿质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痰湿质在TC水平分布上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在LDL-C水平分布上高于气虚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7)湿热质在ALT水平分布上高于“其他体质”;湿热质、痰湿质在SUA水平分布上明显高于平和质和“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re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非肥胖型脂肪肝以轻度脂肪肝为主,其自然病程的形成包含多种危险因素,其中性别、年龄、腰围、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可能在该病的形成中更加密切;2.非肥胖型脂肪肝与传统性NAFLD相比具有其特殊的体质趋向性,以偏颇病理体质为主,其中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是非肥胖型脂肪肝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3.非肥胖型脂肪肝与中医体质学有着诸多内在的联系。在脂肪肝程度的分级上:痰湿质在中重度脂肪肝中具有更高的罹患性;在各相关因子的表达上:(1)性别:湿热质多发于男性;(2)年龄:湿热质多发于中年患者,气虚质、阴虚质多发于老年前期及老年患者;(3)腰围:湿热质、痰湿质更易出现腹型肥胖;(4)血压: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更易出现血压异常;(5)血常规:湿热质更易出现RBC、HGB、HCT比例升高;(6)血糖及血脂: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更易出现FBG异常;痰湿质更易出现TG、TC、LDL-C异常;(7)肝肾功能:湿热质更易出现ALT比例升高;湿热质、痰湿质更易出现SUA水平异常。

莫春宝[7](2021)在《广西某县人群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近年来脂肪肝呈现高发病率及年轻化趋势,脂肪肝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脂肪肝发病情况呈现不同特点,目前尚未有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群脂肪肝研究的相关报道;另外,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环境和基因的双重影响,TFEB基因可通过编码转录因子EB(TFEB),参与肝细胞自噬、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物过程,动物实验表明,其与脂肪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尚无来自人群的证据,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广西恭城县人群脂肪肝发病的环境、基因等相关因素,并利用三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适合该地区人群的脂肪肝预测模型,以期为该地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广西恭城县健康人群队列开展相关研究。在第一章中,按照性别、年龄(±3岁)进行1:1.5匹配,分别选取402名脂肪肝患者作为病例组、624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与脂肪肝相关的行为、膳食等因素;再按照相同的办法从总研究人群中分别选取病例组228人和对照组342人进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分析TFEB基因各SNP位点多态性与脂肪肝之间的关联,再通过相乘及相加交互作用模型来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在第二章中,我们将总的数据集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前者用于模型训练,后者用于检测预测模型性能;再分别利用三种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来构建脂肪肝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与TFE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结果为:(1)两组间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量以及每日静坐时间存在差异,除病例组腰围、BMI、SBP、DBP、Hb A1C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L显着低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量、LDL-C及HDL-C与脂肪肝呈显着的负相关,每日静坐时间、腰围、BMI、TC、ALT、UA与脂肪肝呈显着的正相关;(3)各SNP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均匀,不具有显着差异;(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SNP位点多态性与脂肪肝不存在显着关联;(5)rs1015149、rs1062966、rs11754668以及rs2273068与吸烟量都存在显着的相乘交互作用,其中rs1062966还与BMI、rs11754668还与酒精摄入量存在显着的相乘交互作用,然而各SNP位点与各环境因素在脂肪肝发病中不存在显着的相加交互作用。预测模型建模结果为:(1)通过变量筛选,最终将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量、每日静坐时间、腰围、BMI、LDL-C、HDL-C、TC、ALT以及UA,共13个指标纳入到脂肪肝预测模型的构建。(2)RF、SVM以及ANN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度分别为:80.52%、57.14%以及74.03%,综合考虑灵敏度及特异度后,综合性能最高的模型为RF模型,而SVM模型的性能较差。结论:(1)该县人群脂肪肝可能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量、腰围、BMI、LDL-C、HDL-C等因素有关。另外,TFEB基因的rs1015149、rs1062966、rs11754668、rs14063、rs2273068以及rs73733015的多态性与脂肪肝的易感性无直接关联,但是通过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使脂肪肝的发病风险发生改变。(2)基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量、ALT以及UA等13个预测指标,RF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综合性能更优于ANN模型和SVM模型,但还需根据实际工作来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

张瑞丹[8](2021)在《饮酒及酒精代谢相关基因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系研究 ——一项中国福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酒精性肝病(ALD)是全球50%肝硬化病例的罪魁祸首,而过量饮酒的人群中50%以上会发生酒精性脂肪肝(AFLD)。在中国,一些地区ALD的患病率从2.3%到6.1%不等(平均患病率在4.5%左右),但与酒精摄入相关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社区或医院,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较少,而与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研究证据更是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从人群层面探讨饮酒、酒精代谢相关的基因及交互作用与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依托福建省福清市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以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入组的9906例基线人群为潜在的研究对象开展横断面研究。基线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检查等方式,获得了个人健康相关行为生活方式、血液检测指标和腹部彩超结果等一系列信息,以血常规和血生化等指标为基础计算FIB-4、ZJU指数和ANI指数,并根据腹部彩超结果及饮酒量验证ZJU指数及ANI指数的可靠性。在第一部分中,符合本研究条件的人群5419例纳入分析,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酒精摄入量、脸红反应等饮酒相关信息和发生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关联强度采用危险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并在2020年入组的队列基线人群中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第二部分以福建省福清市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为基础建立的慢性乙肝人群子队列基线人群作为本部分的研究对象,即2019年全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人群共977例。在前期已经收集的问卷信息等所有研究资料基础上,利用ASA(Asian Screening Array)技术进行了遗传易感位点的基因分型,本部分同样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在亚洲人群中最常见的与酒精代谢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ADH1B rs1229984和ALDH2rs671)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系。结果:戒酒者、中度或过量饮酒者(男性≥20克/天或女性≥10克/天)发生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分别是不饮酒人群的2.14倍(95%CI:1.05-4.36),1.58(95%CI:1-2.48)。在总人群(N=5419,平均年龄:57.8±11.2岁)及男性人群(N=3008,平均年龄:60.1±10.4岁)中,饮酒后没有明显的脸红反应者发生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分别是从未饮酒人群的1.47倍(95%CI:1.06-2.05)和1.69倍(95%CI:1.03-2.78);饮酒后不出现脸红反应或大量饮酒后才会出现脸红反应者中度或过量饮酒的比例高于饮酒后会出现脸红反应者(即对酒精敏感者);在交互作用中,无饮酒脸红反应的人群中度或过量饮酒者发生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也升高,OR及95%CI为1.69(1.01-2.82);在HBs Ag阴性人群中,中度或过量饮酒的人群发生酒精性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是不饮酒人群的1.68倍(95%CI:1.03-2.74);在敏感性分析时有上述类似发现;可能由于在有饮酒脸红反应、HBs Ag阳性人群中酒精摄入的个体偏少,因此这部分还需要进行验证;携带ALDH2 rs671 A等位基因发生脸红反应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7.94倍(95%CI为:5.18-12.16);在两个位点的交互作用中可以看出,在同为携带ADH1B rs1229984 T等位基因的个体中,携带ALDH2 rs671 A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脸红反应的风险是携带GG基因型个体的9.67倍(95%CI为:6.12-15.28);携带ALDH2rs671 A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酒精性脂肪肝伴肝纤维化的风险也降低,OR及95%CI为0.48(0.25-0.95);同样地,在ALDH2 rs671与ADH1B rs1229984的交互作用中,在同为携带ADH1B rs1229984野生TT基因型的个体中,与携带ALDH2 rs671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携带ALDH2 rs671A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肝纤维化损伤的风险也降低,OR及95%CI:0.36(0.13-0.99);与携带ALDH2 rs671 GG基因型且不饮酒人群相比,携带ALDH2 rs671 A等位基因且过量饮酒的人群中发生肝纤维化的风险有可能升高,但由于该组例数较少,故有待扩大人群做基因分型作进一步验证。结论:饮酒后不出现脸红反应或大量饮酒后才会出现脸红反应者更容易酗酒和酒精中毒,而酒精敏感者更倾向于偶尔喝酒或从不喝酒;携带ALDH2 rs671 A等位基因可降低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ALDH2 rs671和ADH1B rs1229984不同基因型可通过影响个体饮酒后是否发生脸红等不适反应,进而改变其饮酒习惯,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ALDH2 rs671与饮酒量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来进一步验证。

郝婕[9](2021)在《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某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脂肪肝指数(FLI)与结直肠腺瘤发病的相关性,评估脂肪肝指数作为结直肠腺瘤筛查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具有完整体检资料的健康体检者9096例,同时收集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及腹部超声结果。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年龄段及性别对比脂肪肝患病率;分性别对比两组人体学及生化指标;对比两组伴发疾病患病率;分析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根据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和体重正常及偏瘦组,对比三组的脂肪肝患病率。第二部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20例体检者,收集受试者一般体格检查指标、生化、腹部超声及结肠镜结果。计算研究对象脂肪肝指数。根据肠镜及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人体学及生化指标;分析结直肠腺瘤患病危险因素及其与MAFLD和FLI的相关性;评估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应用价值并寻找最佳截断值。结果:第一部分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1.脂肪肝患病情况:9096例调查对象中,脂肪肝患病率25.18%。男性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女性60~69岁患病率最高,男性30~39岁患病率最高。2.各项指标对比:脂肪肝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水平显着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着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3.超重及肥胖检出情况: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6.09%及12.51%。肥胖组及超重组脂肪肝患病率均显着高于体重正常及偏瘦组(P<0.01)。4.两组伴发疾病对比:脂肪肝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患病率均显着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DBP、FPG、TG、TC、UA、胆囊疾病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HDL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第二部分脂肪肝指数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1.人群基本信息:520例受试者共检出结直肠腺瘤患者125例,患病率为24.04%,计算出FLI中位数为21.91。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直肠腺瘤组年龄、BMI、腹围、SBP、DBP、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TC、TG、HDL、UA、FPG、癌胚抗原(CEA)、FLI均高于对照组,结直肠腺瘤组HDL低于对照组。3.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比较:男性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组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显着高于非MAFLD组(P<0.01)。4.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FLI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FLI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MAFLD、FLI为结直肠腺瘤患病危险因素。6.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当FLI≥32.07作为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切点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最高。结论:1.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25.18%,处于我国中间水平。2.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存在差异。3.体检人群超重检出率为36.09%,肥胖检出率为12.51%。4.超重及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胆囊疾病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5.MAFLD及FLI与结直肠腺瘤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6.脂肪肝指数对于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脂肪肝指数≥32.07时患有结直肠腺瘤的可能性更高。

王琳[10](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黄连治疗本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连调治本病的药理机制,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间病因病机关联性,并为日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疾病提供新的临床突破与理论支撑。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共107例,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为两组。记录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腰围(WC)、身高(H)、体重(W)、病程,并计算其体重指数(BMI=W/H2),收集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c-P)、甘油三酯(TG)等相关理化检查的结果,计算HOMA2-IR指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2.利用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获取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再根据ADME属性筛选中药活性成分,通过Gene 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疾病靶点,将结果上传至STRING平台分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构建PPI网络,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运用R 3.6.3软件,引用相关数据包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 Scape3.7.1软件构建“黄连药物成分-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疾病靶点-通路”网络。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各理化指标相比较,NALFD组的BMI、HOMA2-IR(CP)、WC、TC、TG、FCP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P<0.05)。而两组间FBG、2h BG、HDL-C、LDL-C、ALT、AST、2h CP、Hb A1c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G、BMI以及HOMA2-IR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黄连调控本病的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黄连素、小檗红碱等,核心靶点有IL-6、TNF、RELA、IL1B等,生物学主要通路作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AGE-RAGE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信号通路从而降低脂肪的产生。结论1.通过对107例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肥胖。2.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黄连调治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之间的相关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槲皮素为黄连调治疾病的主要成分,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对脂多糖应答及活性氧代谢过程等,IL6、TNF、RELA等靶点参与其调控过程,以上结果对黄连今后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年龄、体质量指数及生化指标与脂肪肝检出的关系
    2.3 影响企业职工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血脂、血糖与脂肪肝的反应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
3 讨论

(2)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脂肪肝风险因素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
    1.1 最优子集回归
    1.2 Logistic回归
    1.3 逐步Logistic回归
    1.4 LassoLogistic回归
2 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基本情况
    3.2 脂肪肝识别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3.3 脂肪肝识别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3)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2.2 影响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形成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3 影响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4)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1.1 NAFLD病因
        1.2 NAFLD发病机制
        1.3 NAFLD的诊断
        1.4 NAFLD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中医体质学说
        3.2 NAFLD体质类型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病例收集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2.2 性别分布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2.4 学历分布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中医体质判定
        4.4 BMI的测定
        4.5 血压的测定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4.7 脱落病例处理
        4.8 整理资料
        4.9 统计分析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6. 讨论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整理资料
        3.8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6.3 现代药理研究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生物标志物的ROC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脂肪肝的发病及危害
    1.2 奶牛脂肪肝的分类
    1.3 影响脂肪肝的因素
        1.3.1 围产期奶牛处于负能量平衡状态
        1.3.2 围产期奶牛特殊的生理阶段和代谢变化
        1.3.3 围产期奶牛的肥胖程度
        1.3.4 年龄和胎次
        1.3.5 营养和健康有关的饲养管理因素
        1.3.6 遗传因素
    1.4 奶牛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1.5 脂肪肝的诊断
        1.5.1 活检及肝脏样本的组织学检查
        1.5.2 血清生化指标方法
        1.5.3 肝脏的影像学诊断
        1.5.4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1.6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1.6.1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原理
        1.6.2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应用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样品采集
        2.2.1 日粮样品采集
        2.2.2 血清样品采集
    2.3 样品测定方法
        2.3.1 日粮常规指标测定方法
        2.3.2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2.4 试验方法
        2.4.1 奶牛分组
        2.4.2 筛选脂肪肝相关因子
        2.4.3 ROC曲线评估
        2.4.4 生物标志物准确性验证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围产期脂肪肝奶牛发病情况及分组
        3.1.1 奶牛分组
        3.1.2 不同胎次和年龄奶牛脂肪肝的发病情况
        3.1.3 奶牛血清学指标分析
    3.2 血清指标与Y值相关性分析
    3.3 利用ROC曲线评估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能
    3.4 NEFA和 AST的诊断性能验证
4 讨论
    4.1 脂肪肝奶牛的发病情况及分组
        4.1.1 脂肪肝奶牛采样时间的确定
        4.1.2 脂肪肝奶牛的发病率
        4.1.3 不同胎次奶牛脂肪肝的发病情况
        4.1.4 围产期脂肪肝奶牛的血清学指标变化
    4.2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相关因子筛选
    4.3 利用ROC曲线评估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性能
    4.4 NEFA和 AST诊断性能验证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非肥胖型脂肪肝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非肥胖型脂肪肝的现代医学研究
        1.1 概念
        1.2 人群特点
        1.3 病因及危险因素
        1.4 诊断评估
        1.5 治疗进展
    2.非肥胖型脂肪肝的中医体质学研究
        2.1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及与发病的关系
        2.2 中医体质学的判断标准及应用
        2.3 中医体质学的分型及与证的关系
        2.4 中医体质学的治疗及预防概括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终止试验标准
        1.6 调查内容
        1.7 调查方法
        1.8 质量控制
        1.9 统计方法
    2.研究结果
        2.1 非肥胖型脂肪肝的基本情况
        2.2 两组脂肪肝一般情况及中医体质类型的比较
        2.3 非肥胖型脂肪肝病变程度与中医体质学的关系
        2.4 非肥胖型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与中医体质学的关系
    3.讨论
        3.1 非肥胖型脂肪肝的体质可分性
        3.2 非肥胖型脂肪肝的体病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7)广西某县人群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与TFEB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1.3 SNP位点的选择
        1.4 DNA的制备
        1.5 SNP分型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
        2.2 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2.3 TFEB基因多态性与脂肪肝的关联
        2.4 TFEB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脂肪肝的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章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脂肪肝预测模型构建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预测指标的选择
        1.3 机器学习算法介绍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脂肪肝预测模型的构建
        2.2 三类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的测试效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FEB与脂质代谢及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饮酒及酒精代谢相关基因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系研究 ——一项中国福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饮酒及饮酒脸红反应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系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来源
        2.质量控制
        3.本部分纳入分析的人群
        4.检验效能的计算
        5.暴露与结局的指标定义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指标验证人群基本情况
        2.本次研究纳入酒精性脂肪肝及对照组总人群的基本情况
        3.不同组的生化指标的差异比较
        4.饮酒相关情况与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关系
        5.饮酒脸红反应与饮酒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
        6.乙肝感染与饮酒量的交互作用对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
        7.敏感性分析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酒精代谢相关基因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联程度分析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来源
        2.实验室检测方法、原理及过程
        3.检验效能的计算
        4.暴露与结局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SNPS基本情况
        2.2个饮酒相关的SNPS与饮酒脸红反应
        3.2个饮酒相关的SNPS对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
        4.ADH1B与 ALDH2 两个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关系
        5.饮酒相关基因ALDH2 与饮酒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肝纤维化损伤发生风险的关系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附表

(9)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疾病判定标准
        2.2.3 研究内容
        2.2.4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脂肪肝患病情况
        3.2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各项指标比较
        3.3 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及不同体重指数脂肪肝患病情况
        3.4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比较
        3.5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比较
        3.6 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年龄、性别脂肪肝患病率差异
        4.2 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
        4.3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
        4.4 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脂肪肝指数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脂肪肝指数(FLI)的计算
        2.2.3 疾病判定标准
        2.2.4 研究内容
        2.2.5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信息
        3.2 结直肠腺瘤组与对照组生化指标对比
        3.3 结直肠腺瘤组与对照组人体学指标对比
        3.4 不同性别结直肠腺瘤患病率对比
        3.5 MAFLD 组与非MAFLD 组结直肠腺瘤患病率对比
        3.6 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 FLI的相关性分析
        3.7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应用价值
        3.8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最佳切点
        3.9 结直肠腺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
        4.2 结直肠腺瘤与MAFLD的相关性
        4.3 结直肠腺瘤与FLI的相关性
        4.4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价值
        4.5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黄连治疗本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危险因素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中西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对脂肪肝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J]. 郭花斌,彭家清,胡德辉,姚俊儒,时桂新,钱文文.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04)
  • [2]Lasso 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脂肪肝风险因素效果研究[J]. 黄娅,李运明,雷丽. 甘肃科学学报, 2021(04)
  • [3]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卢亚运,方勇,顾娅萍,许智越.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13)
  • [4]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生物标志物的ROC分析[D]. 卢立叶.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6]非肥胖型脂肪肝与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性研究[D]. 朱熠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广西某县人群脂肪肝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D]. 莫春宝.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8]饮酒及酒精代谢相关基因与肝纤维化损伤的关系研究 ——一项中国福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D]. 张瑞丹.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9]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D]. 郝婕. 延安大学, 2021(09)
  • [10]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黄连治疗本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脂肪肝相关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