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要“硬”

软环境要“硬”

一、软环境要“硬”起来(论文文献综述)

黄四清[1](2021)在《留住乡愁·共筑杨柳“山水田园”梦》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乡村振兴主体缺乏,农村活力渐失,"十四五"期间,杨柳镇将以振兴乡村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创新乡村文化,缓解乡村发展难题,促使农业发展成为有前景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传承农耕文化、寻根文化、田野文化、生态文明的延伸,使杨柳镇成为留恋"山水田园"记忆与"乡愁"情怀的好地方,助力实现"山水杨柳,科创田园梦"。

郁鹏生[2](2020)在《河南省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君不见草长莺飞二月天,君不见沟塘河湖满鱼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环境问题已日益凸显。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都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和目标。遂平县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也是中国近代红色革命的根据地,拥有诸多旅游资源,县内产业齐全,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县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居环境整体较差、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得到解决。本文在梳理农村人居环境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遂平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献整理等方法获取一、二手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人居硬环境和人居软环境两个方面,对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分析,然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分析和对遂平县样本村庄进行人居环境指标评价,研究指出遂平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存在以下问题:整体上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不高,县域内发展不平衡、人居硬环境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人居软环境较差,村庄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同时村民存在认知不足,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挖掘,发现原因主要是:村庄基础条件存在差距,政府未进行分类建设、设施建设上缺乏建设资金,市场参与度低、村庄缺乏产业规划,人才流失严重、村民具有小农思想残留,基层政府施政方式单一。进而提出了改善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的建议措施:针对村庄差距,制定配套政策、保障资金来源,创新资金引进方式、制定村庄发展规划,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变革村民观念,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等措施。本文根据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在实践中可以为遂平县政府提供意见参考,方便政府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对症下药。

李震[3](2019)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动荡加剧,组织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越来越呈现出迪伊·哈克所揭示的“混序”的特征,即世界具有不连续性、不确定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预测性,促使组织的兴衰更替在加速。即使处于领先地位的组织,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组织内外资源并进行持续的革新,也有可能失去领先优势,甚至走向衰落和消亡。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曾列出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十大根本威胁,除了核战争和全球性流行疾病,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质量排在第三位。可见,组织管理不善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需要更加注重组织整体性、协调性和一致性,需要系统地提高组织整合内外部资源和支持力量的质量。实践证明,无论是在组织的运行、制度的建构、技术的创新,还是人才的吸引和潜能激发,领导力都是最活跃的因素,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剂作用。“个体—领导者”的领导力是领导科学研究的中心范式。在领导科学的理论谱系中,无论是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情境理论、变革理论都是围绕着领导者作用的有效发挥而展开研究与实践的。但是,愈加复杂的环境、爆炸式增长的知识、飞跃发展的技术以及愈加强大的组织成员等严峻的挑战,使越来越多地组织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过去的以个体为核心的领导力发展是远远不够了,还必须形成和增强以组织为核心的领导力,从而形成一种应对复杂挑战的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方法。理论界对组织的假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从机械论向有机论转变,即从强调规则、程序与分体到重视弹性、融合与整体。领导科学的研究需要适应时代要求,逐步实现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的转换,由强调个人领导力到关注组织领导力,从而实现不断把研究重点从个体(特质、能力、素质)转移到团队(行为、关系、情景)再到组织(体制、机制、文化)的范式转变。这是一个组织随着实践需要,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创新求变、破茧成蝶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世界公认。可以说,党之所以能够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高素质的队伍和执行的文化等组织因素。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既是对过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织是实现党的领导的保障,提高组织领导力就成为提高党的领导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以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建设,增强了党的组织性和领导力。组织领导力,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关键要素,同时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领导力的重要途径。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实践意义。党的组织领导力的研究,通过研究领导力在组织目标确立、组织体系完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纪律执行、组织学习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总结其规律,有助于丰富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更好地指导组织建设实践,有助于促进组织和领导者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文将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制度分析与系统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遵照“作用方式—存在问题—提升途径”的内在逻辑开展研究。在史实梳理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把历史研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涵盖“势”“道”“术”的逻辑清晰、体系完整和重点突出的研究框架。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在背景分析、文献综述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的概念阐释、评价标准、理论基础进行归纳。第二、三、四、五、六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构成因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析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机制及其相互关系。在对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五大要素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组织领导力作用发挥的“五力互动”模型,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七章结语,对本文的论点进行强调,同时对组织领导力未来发展的的精神内核——组织特质进行展望。

曾涛[4](2016)在《我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作为20世纪90年代末源于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近年来在我国倍受关注。自2009年7月22日国家颁布《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以来,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讨论和研究,逐步引向深入。其中一个特点是,“竞争力”概念被扩展到地区、城市、企业、组织等层面,尤其是“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明晰“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对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综合影响都极为重要。本文以“钻石理论”、“因果分析范式”、“国家软实力”等研究理论为基础,对传统“弓弦箭”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新型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弓弦箭”模型,并创新性地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使用新一代量化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SEM),按照“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竞争力评价的系统分析—竞争力评价的运算与检验—竞争力评价的结果应用及对策建议”的思路,重点对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系统梳理和借鉴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以“钻石理论”的决定性因素与偶然性因素为建模框架、“因果分析范式”的“原因”与“结果”为运行逻辑、“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层,即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柔性评价指标“地区社会价值”为切入点,构建契合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弓弦箭”模型,并应用投射法,客观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2)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系统分析。依托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弓弦箭”理论模型,在探究文化创意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地区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度量模型,并从理论和实际视角对指标的具体构成进行阐释,分析整体评价体系中物理层与数据层之间的客观必然联系;(3)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计算与检验。使用处于管理统计分析技术前沿,并在行为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运用成熟的结构方程模型(SEM),跨领域应用于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静态与动态实证计算研究当中,并以2003年-2012年十年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清晰呈现“地区社会价值”以及其他维度在整个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影响系数等;(4)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结果应用及对策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论,从六个维度、八大地区入手,对不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析与纵向、横向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地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地区政府参考借鉴。

马金虎[5](2015)在《罪犯改造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罪犯改造是当代世界各国长期以来面临的共同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人们重视“罪犯改造”是近现代社会才开始的事。此前各国主要通过酷刑与苦役劳作等方式对待罪犯,监狱行刑的方式以报应性惩罚为主,很少关注罪犯改造的伦理特质。清末监狱改良伊始,中国逐渐接受西方的目的刑主义刑罚理念,重视改造罪犯成为监狱行刑的核心内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出台,这成为当代中国“罪犯改造”的最早法律依据和伦理依据。对罪犯改造的聚焦,真正诠释了监狱存在的伦理基础以及刑罚执行的伦理特质,此后罪犯改造问题的伦理特质渐趋明显。追寻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源流,需要对各国监狱和刑罚的历史及其发展进行伦理解读。西方近代以前的刑罚执行深受宗教伦理和报应刑思想的影响,罪犯改造是以宗教伦理的感化教育为主,当然也包括单纯接受惩罚的改造;当代西方国家深受个人本位以及目的刑思想的影响,并注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作用,罪犯改造依赖刑事科学技术的状况日趋明显,思想改造逐渐被淡化。中国在清末监狱改良之前,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形式上占据主导地位,监狱仍以酷刑惩罚、苦役劳作作为改造罪犯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除了成功运用道德感化手段改造了大批战犯,也重新诠释了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并赋予这些手段以相关伦理特质,使之成为当代罪犯改造的新趋势。罪犯改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不仅仅涉及法律问题,而且主要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一个伦理道德问题,罪犯改造具有独特的伦理内涵与原则。首先,罪犯属于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是一个基于刑罚执行的暂时称谓。各国对罪犯的称呼并不一致,但“罪犯”的称谓在当代中国是正式官方用语,专门指称法院判决确定有罪并接受刑罚执行的人。显然,无论何种称呼,均带有某种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强调,以示与普通人的区别。其次,改造一词用于罪犯改造特定的语境中,是促使罪犯“改过迁善”的意思。在西方宗教世界,“改造”一词与“拯救”无异。因此,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改造”一词所要表达的伦理意义,即罪犯改造的目标具有伦理价值,罪犯改造相关伦理问题也正源于此。罪犯改造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正性、人道性、教化性、感化性。监狱在罪犯改造的过程中,既要能依法、公正地执行刑罚,又要实现国家刑罚所追求的正义价值,即围绕罪犯改造的伦理诉求。罪犯改造既有一般伦理诉求,也存在具体伦理诉求。罪犯、刑罚、改造、监狱以及警察等构成罪犯改造的基本范畴,罪犯改造一般伦理诉求围绕这些范畴逐一展开。惩罚、改造与新生的伦理特质能够在罪犯改造过程中充分体现,正是伦理性质的惩罚、伦理过程的改造以及新生的伦理追求构成了罪犯改造伦理的一般诉求。将一般伦理原则、道德规范运用到罪犯改造的具体实践,能够反思这一特殊领域的道德现象。在罪犯改造的各种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就是行刑与服刑的关系。罪犯改造伦理具体诉求主要包括监狱行刑伦理诉求与罪犯服刑伦理诉求。罪犯改造伦理主要通过不同改造手段的运用体现。立足我国监狱工作的实践,将狱政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作为罪犯改造的三大基本手段是普遍共识,罪犯改造主要依靠这三大手段展开。围绕罪犯改造的伦理目标,三大改造手段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在不同层面彰显各自的伦理特质。相比较而言,当代中国罪犯改造手段的伦理特质更加显着,围绕“人”的改造手段具有明显的伦理表征,这正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教化”传统。此外,受西方罪犯改造手段的影响,当代中国引入或加以改变运用的其他手段同样具有伦理意义。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罪犯改造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并且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促使中国罪犯改造趋往一条独具特色的伦理路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孜孜探索,当代中国监狱也面临诸多伦理困惑。消除这些困惑,将利于罪犯改造伦理目标的真正实现。罪犯改造伦理不应限于刑罚执行期间,它存在客观上的自然延伸。罪犯经过服刑改造,刑期届满将回归社会,其身份由罪犯转变为普通公民,司法实践中称其为“出狱人”,对罪犯出狱之后的伦理关怀称为出狱人保护制度。也就是说,各国对出狱人的伦理关怀是法理和伦理的共同延续,它缘于人类刑罚文明的综合价值。因此,从“罪犯”到“出狱人”的转变,只是刑罚执行的终结,刑罚追求的伦理目标与社会建构的伦理秩序仍然存在。至此,罪犯改造才能够真正作为一个伦理问题而实现其本有的价值存在。

黄瑶[6](2015)在《“挺”的副词化及“挺XP(的)”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副词是由古汉语的实词虚化而来的。程度副词“挺”也经历了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挺”作为程度副词常用于“挺XP(的)”结构中,表示高量级的程度义。目前,学界对“挺”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对大量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挺”的副词化及其“挺XP(的)”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与分析。“挺”的本义是“拔出”,后逐步发展出“生长”义,再到“超出一般的”形容词义,最后虚化成“很,特别”的程度义。其副词用法由动词用法虚化而来,萌芽于宋代,最终于清代完成副词化。此后“挺XP(的)”结构也随之形成并快速发展。“挺”虚化的动因与机制主要有语义变化、重新分析和主观化。“挺XP(的)”结构中的XP可以是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名词性成分,该结构的句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该结构中的“的”并非强制性成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文章从主观性、话语功能、会话原则及焦点等多个角度对该结构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语用分析。从说话人的视角和认识,说话人的“情感”等几个方面明确了该结构的主观性表现;从常规评述、程度量的比较、语用会话原则及焦点几个角度阐述了“挺XP(的)”结构的语用功能。“挺XP(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高于“蛮XP(的)”,二者在性质和句法功能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的是“蛮”的虚化路径及其动因机制与“挺”不完全相同,并且二者修饰的成分或有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

李建明[7](2014)在《“软环境”须下“硬功夫”》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从本质上讲,就是用改革的"硬手段"全面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软环境"建设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落实好中央的战略部署,则需要地方的"战术化"安排、"战场化"实施。近年来,荆州致力打造中部地区最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政务环境为核心的"软环境",吸引投资的综合效应不断显现,顺利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两年翻番、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翻番目标,已经成为竞争发展的"效能高地、成本洼地"。

黄景贵,李建秀[8](2013)在《试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习总书记在海南视察讲话精神的体会》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的,现在我国的硬环境、硬条件与"亚洲四龙"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我国软环境、软条件方面的差距却较大,海南软环境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为此海南应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海南软环境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如果海南软环境的实力增强了,再加上海南良好的硬环境,那么无论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就指日可待了。

李小凤[9](2010)在《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来自福州市普通校和混合校的初中生共1171名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V—CV)、自编儿童家庭背景问卷和邹泓修订的初中生孤独感问卷来调查流动初中生家庭软、硬环境状况和流动儿童的孤独感状况,考察以混合校中流动儿童为代表的流动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并探讨家庭因素对流动儿童孤独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在总体孤独感、“对目前同伴关系的(消极)评价”和“社交需要未满足感”维度上,高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之间差异不显着。2、在纯孤独感维度上,性别与群体类别的交互作用接近显着。在“社交能力的(积极)知觉”维度上,中期流动儿童分数显着低于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其他类别儿童之间的差异不显着。3、短期流动儿童在家庭生活指数、亲密度、知识性、道德宗教观维度维度上的分数基本都是最低的。4、家庭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儿童的总体孤独感均有显着的预测作用。5、从家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角度,可以解释流动与城市、农村儿童总体孤独感的差异。6、家庭硬环境和软环境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

王世红[10](2009)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已从较为单纯的政策性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转变为综合环境因素形成的优势主导型,随之而来的经济发展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综合经济环境的竞争,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尤其软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密切相关。总体说来,区域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固然重要,但由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等构成的软环境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与硬环境一起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软环境优化既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不可少且是更难办好的重要一环,只有建设和优化好武汉城市圈软环境,才会加速其“两型社会”建设的进程。文章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实际,侧重于该区域软环境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导论部分,通过引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软环境等相关概念,介绍本研究选题的时代背景及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并给出相应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文章的基本框架。第二部分主要是从软实力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软环境问题的研究进行理论的梳理,并对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作初步探讨。第三部分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探讨武汉软环境问题的现状,包括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着重从社会、经济、政治、法制和技术环境等五个方面阐释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主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介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与主要挑战。第五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主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发展非政府组织等多个角度阐述优化软环境的思路,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一部分主要提炼出本研究的重要结论与创新点,并指出存在的缺陷,以利于在今后研究中加以完善与深化。

二、软环境要“硬”起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环境要“硬”起来(论文提纲范文)

(1)留住乡愁·共筑杨柳“山水田园”梦(论文提纲范文)

杨柳镇美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
乡村振兴应对措施与办法
    完善乡村振兴的顶层规划设计
        1.科学定位杨柳镇乡村振兴发展方向
        2.生态、文旅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
    重塑农村文化
    围绕山水田园,宣传大美杨柳
    融合周边景区,共享旅游资源
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受资源限制
    农村常住人口减少
    乡村发展要素短缺
    长效投入机制缺失
    旅游开发趋同现象严重
    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结语

(2)河南省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评价分析法
        1.4.4 实证分析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概况
    2.1 遂平县基本情况
        2.1.1 区位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遂平县农村人居软环境现状
        2.2.1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贫困户不断减少
        2.2.2 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2.3 遂平县农村人居硬环境现状
        2.3.1 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着
        2.3.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3.3 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农村
3 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样本选择
        3.1.1 问卷设计
        3.1.2 样本选择
    3.2 样本村庄人居软环境概况
        3.2.1 村集体收入差异明显
        3.2.2 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较低
    3.3 样本村庄人居硬环境概况
        3.3.1 居住环境概况
        3.3.2 生态环境概况
        3.3.3 基础设施概况
        3.3.4 公共服务概况
4 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4.1 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理论基础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4.2 农村人居环境的评价
        4.2.1 评价方法
        4.2.2 指标权重确定
        4.2.3 样本村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及结果
        4.2.4 评价结果分级
    4.3 遂平县人居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4.3.1 整体水平不高,人居环境建设不均衡
        4.3.2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不完善
        4.3.3 人居软环境较差,村庄整体经济水平较低
        4.3.4 村民认识不足,参与建设积极性低
    4.4 遂平县人居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村庄基础条件存在差距,政府未分类建设
        4.4.2 缺乏建设资金,市场参与度低
        4.4.3 村庄缺乏产业规划,人才流失严重
        4.4.4 村民具有小农思想残留,基层施政方式单一
5 遂平县人居环境建设建议
    5.1 针对村庄差距,制定配套政策
    5.2 保障资金来源,创新资金引进方式
    5.3 制定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吸引人才返乡创业
    5.4 变革村民观念,引导村民主动参与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Ⅰ: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村级调查问卷
    附件Ⅱ: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农户调查问卷
    附件Ⅲ: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专家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价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创新
    第五节 理论依据
        一、组织理论
        二、领导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组织建设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
    第六节 发展历程
        一、历史分期及特征
        二、经验综述:组织、环境与人的紧密互动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引领力
    第一节 组织引领力的作用方式
        一、使命:组织目标的确立
        二、愿景:组织目标的认同
        三、信仰:组织目标的坚守
    第二节 注重环境分析,确立正确组织目标
        一、领导环境及其作用
        二、环境分析方法
        三、环境因应逻辑
    第三节 以组织目标为引领,提高思想工作成效
        一、重视思想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
        二、组织要善于建构价值和意义
        三、要注意采取说服的方法
    第四节 以组织目标为检验,坚定信仰
        一、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在与群众互动中坚定信仰
        二、明晰路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坚定信仰
        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创新中坚定信仰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执行力
    第一节 组织执行力的作用方式
        一、组织结构的确立与调适
        二、组织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三、组织成员的选拔与培养
    第二节 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发挥基层组织功能
        一、组织设置依据
        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
        三、将支部打造为基本执行单元
    第三节 依托组织体系,打造创造性执行机制
        一、调研机制:了解真实情况
        二、试点机制:积累初步经验
        三、决策机制:达成行动共识
        四、用人机制:确定执行人选
        五、行动机制:目标衡量一切
        六、督查机制: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节 贯彻民主集中制,发挥领导团队整体合力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二、发挥领导团队整体合力
    第五节 建设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干部队伍
        一、明确角色定位
        二、提高授权水平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凝聚力
    第一节 组织凝聚力的作用方式
        一、仪式感召
        二、榜样示范
        三、宣传引导
        四、理论创造
    第二节 冷静应对挑战,打造开放信任负责的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二、建设开放信任负责的组织文化
    第三节 建立正向激励体系,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一、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因素分析
        二、营造宽松容错的组织氛围
        三、倡导“三个留人”的组织措施
        四、领导者要善于自我激励
    第四节 注重环境塑造,建设良好政治生态
        一、塑造组织环境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约束力
    第一节 组织约束力的作用方式
        一、明晰纪律要求
        二、加强纪律教育
        三、严格纪律执行
        四、培养遵纪自觉
    第二节 以政治纪律为统领,加强组织纪律建设
    第三节 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培养组织规矩意识
        一、请示报告制度的建立
        二、培养组织规矩意识
    第四节 加强历史传统教育,传承优良组织作风
        一、明晰历史定位
        二、学习工作方法
        三、增强精神动力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学习力
    第一节 组织学习力的作用方式
        一、问题意识
        二、反思能力
        三、纠错方法
        四、制度建设
    第二节 坚持问题导向,严肃组织生活
    第三节 坚持整体提升,改进整党整风
        一、整党整风及其作用
        二、整党整风的历程
        三、提升整体效果
    第四节 突出政治教育,加强干部培训
        一、加强宏观管理
        二、突出政治教育
        三、推动方式创新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组织领导力的作用基础:五大要素
    第二节 组织领导力的作用模式:五力互动
    第三节 组织领导力的精神内核:组织特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三:访谈信息汇总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4)我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动态
        2.1.1 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理论研究评述
        2.1.2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研究评述
    2.2 竞争力来源及其基本理论研究动态
        2.2.1 竞争力来源研究评述
        2.2.2 产业竞争力基本理论研究评述
    2.3 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及其相关研究动态
        2.3.1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评述
        2.3.2 文化创意产业地区发展研究评述
3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1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概念
        3.1.1 文化创意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概念解析
        3.1.2 文化创意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特征及外延解析
    3.2 地区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模型
        3.2.1 波特“钻石模型”
        3.2.2 金碚“因果分析范式”
        3.2.3 约瑟夫“国家软实力模型”
        3.2.4 倪鹏飞“弓弦箭模型”
    3.3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3.3.1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特殊性
        3.3.2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概念模型设计
        3.3.3 外部政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3.3.4 内部结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4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4.1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度量模型
        4.1.1 竞争力的度量方法综述
        4.1.2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度量模型构建
    4.2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4.2.1 评价框架设计
        4.2.2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及功能
        4.2.3 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4.3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阐释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借鉴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
        4.3.3 评价指标体系的详细阐释
5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计算与检验
    5.1 SEM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5.1.1 SEM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测量指标图的确定与数据挖掘
        5.2.1 潜变量指标确定
        5.2.2 样本选择
        5.2.3 数据来源
        5.2.4 数据处理
    5.3 无量纲化数据的统计分析
        5.3.1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
        5.3.4 研究假设验证
    5.4 竞争性模型选择、路径系数与因子载荷
        5.4.1 竞争性模型的对比与优选
        5.4.2 路径系数与因子载荷
    5.5 模型效度与信度分析
        5.5.1 模型信度分析
        5.5.2 模型效度分析
6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应用及对策建议
    6.1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过程
    6.2 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6.2.1 31个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6.2.2 八大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6.2.3 持续发展指数分析(DEV)
        6.2.4 整体创新指数分析(INN)
        6.2.5 生产要素指数分析(PRO)
        6.2.6 政府支持指数分析(SUP)
        6.2.7 地区社会价值指数分析(VAL)
        6.2.8 组合效果指数分析(COM)
    6.3 我国各地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3.1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6.3.2 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6.3.3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
        6.3.4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
        6.3.5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
        6.3.6 东北综合经济区
        6.3.7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
        6.3.8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未来展望
致谢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2 地区社会价值调查问卷(正式版)
参考文献

(5)罪犯改造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中国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脉络
        一、中国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发展
        二、中国罪犯改造伦理样态的解读
    第二节 西方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进路
        一、西方罪犯改造伦理的思想演进
        二、西方罪犯改造伦理思想的评析
    第三节 当代中西罪犯改造伦理的路向
        一、当代西方罪犯改造伦理的路向
        二、当代中国罪犯改造伦理的路向
第二章 罪犯改造伦理内涵及原则
    第一节 罪犯改造伦理的内涵
        一、罪犯的道德义务
        二、刑罚的伦理特征
        三、改造的伦理目标
        四、监狱的伦理价值
        五、警察的伦理道德
        六、罪犯改造伦理内涵
    第二节 罪犯改造伦理的原则
        一、公正性
        二、人道性
        三、教化性
        四、感化性
第三章 罪犯改造过程的伦理诉求
    第一节 罪犯改造过程的一般伦理诉求
        一、伦理性质的惩罚
        二、伦理过程的改造
        三、新生的伦理追求
    第二节 罪犯改造过程的具体伦理诉求
        一、监狱行刑伦理诉求
        二、罪犯服刑伦理诉求
        三、监狱之外伦理诉求
第四章 罪犯改造手段之伦理分析
    第一节 狱政管理的伦理分析
        一、狱政管理与司法正义
        二、狱政管理之伦理价值
    第二节 劳动改造的伦理分析
        一、劳动改造的伦理基础
        二、劳动改造与尊重人性
        三、劳动改造的伦理价值
    第三节 教育改造的伦理分析
        一、教育改造的伦理意蕴
        二、教育改造与传统文化
    第四节 技术手段的伦理分析
        一、技术手段的伦理缺失
        二、政治技术的伦理意义
第五章 罪犯改造伦理困惑及消解
    第一节 罪犯作为改造主体的困惑
        一、罪犯改造“知与行”的伦理困惑及消解
        二、罪犯改造人际关系的伦理困惑与消解
    第二节 刑罚执行制度的伦理问题
        一、减刑制度伦理问题及解决
        二、假释制度伦理问题及解决
        三、特殊制度伦理困惑及解决
    第三节 罪犯改造环境的伦理困惑
        一、何为监狱环境
        二、监狱环境折射的伦理困惑
        三、监狱环境伦理困惑的消解
    第四节 罪犯改造效果评判的困惑
        一、罪犯功利性改造及其消解
        二、道德评价标准缺失及解决
    第五节 特殊罪犯改造的伦理问题
        一、战争罪犯的伦理困惑及消解
        二、“被罪犯”现象伦理困惑及反思
第六章 罪犯出狱之后的伦理关怀
    第一节 出狱人保护的伦理内容
        一、从“罪犯”到“出狱人”的伦理认同
        二、西方出狱人保护的伦理内容
        三、我国出狱人保护的伦理内容
    第二节 出狱人保护的伦理手段
        一、监狱行刑的社会化
        二、出狱人保障的完善
    第三节 出狱人保护的伦理困惑
        一、出狱人保护制度的伦理性质
        二、出狱人保护伦理困惑及消解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6)“挺”的副词化及“挺XP(的)”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肯定、否定不对称的相关研究
        1.2.2 语法化理论的相关研究
        1.2.3 与“挺”相关的语法化研究
        1.2.4 程度副词“挺”及“挺XP(的)”结构的相关研究
        1.2.5 副词“蛮”及其语法化的相关研究
    1.3 本文研究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1.3.1 拟采用的理论
        1.3.2 拟采用的方法
        1.3.3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挺XP(的)”结构分析
    2.0 引言
    2.1 “挺XP(的)”中“XP”的性质和特点
        2.1.1 XP是形容词性成分
        2.1.1.1 XP是单音形容词
        2.1.1.2 XP是双音形容词
        2.1.1.3 XP是多音节形容词
        2.1.1.4 XP是形容词性短语
        2.1.2 XP是动词性成分
        2.1.2.1 XP是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
        2.1.2.2 XP是能愿动词+其它动词性成分
        2.1.2.3 XP是动词性短语
        2.1.3 XP是名词性成分
        2.1.4 XP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
        2.1.5 XP的总体特点
    2.2 “挺XP(的)”的性质和句法功能
        2.2.1 “挺”的性质
        2.2.2 “挺XP(的)”的性质
        2.2.3 “挺XP(的)”的句法功能
        2.2.3.1 “挺XP(的)”作谓语
        2.2.3.2 “挺XP(的)”作定语
        2.2.3.3 “挺XP(的)”作状语
        2.2.3.4 “挺XP(的)”作补语
    2.3 “挺XP(的)”中“的”的性质及其隐现
        2.3.1“的”的性质
        2.3.1.1“的”是可省略的后附成分
        2.3.1.2 “的”是必须省略的成分
        2.3.2 “的”的隐现
    2.4 小结
第三章 “挺”的副词化与“挺XP(的)”结构的形成及其动因与机制
    3.0 引言
    3.1“挺”的副词化过程
        3.1.1 先秦时期
        3.1.2 两汉时期
        3.1.3 魏晋南北朝时期
        3.1.4 唐五代时期
        3.1.5 两宋时期
        3.1.6 元明清时期
    3.2 “挺”副词化的动因
        3.2.1 语义方面
        3.2.2 句法方面
        3.2.3 语用方面
    3.3 “挺”副词化的机制
        3.3.1 语义变化
        3.3.2 重新分析
        3.3.3“挺”的主观化
    3.4 小结
第四章 “挺XP(的)”结构的主观性表现及语用功能
    4.0 引言
    4.1“挺”和“挺XP(的)”主观性表现
        4.1.1 说话人的视角和认识
        4.1.2 说话人的情感
        4.1.3 转折复句中所体现的主观性
        4.1.4 反预期功能所体现的主观性
    4.2 “挺XP(的)”结构的语用功能
        4.2.1 常规性的评述
        4.2.2 程度量的比较
        4.2.3 语用会话原则
        4.2.4 焦点问题研究
    4.3 小结
第五章 “挺XP(的)”与“蛮XP(的)”对比分析
    5.0 引言
    5.1 共时层面
        5.1.1 现代汉语“蛮”的性质
        5.1.2 “蛮XP(的)”中XP的性质
        5.1.3 “蛮XP(的)”的句法功能
        5.1.4 “蛮XP(的)”与“挺XP(的)”结构的共时对比
    5.2 历时层面
        5.2.1 “蛮”的副词化及“蛮XP(的)”的形成发展
        5.2.2 “蛮XP(的)”与“挺XP(的)”结构的历时比较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7)“软环境”须下“硬功夫”(论文提纲范文)

“软环境”也是“硬实力”
“软环境”要有“硬手段”
“软环境”期待“硬作风”

(8)试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习总书记在海南视察讲话精神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全球化与要素自由流动
二、海南自然生态的硬环境与硬实力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软环境约束
四、建设国际旅游岛, 海南应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

(9)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 文献综述
    二 问题提出
第一章 具体研究
    研究一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特点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研究二 流动儿童家庭软环境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研究三 流动儿童家庭硬环境状况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第二章 综合讨论
    一 流动儿童孤独感的特点
        1.1 流动儿童总体孤独感的特点
        1.2 流动儿童具体孤独感的特点
    二 流动儿童家庭因素的特点及与总体孤独感的关系
        2.1 家庭软环境因素的特点及与总体孤独感的关系
        2.2 流动儿童的家庭硬环境状况及与总体孤独感的关系
        2.3 综合讨论家庭显、软环境因素对总体孤独感的影响
    三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家庭环境因素上对自尊预测模式的比较
    四 研究评价
        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相关概念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回顾及评价
        1.2.1 研究现状回顾
        1.2.2 研究现状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软环境问题研究的理论梳理
    2.1 软实力理论对软环境问题研究的借鉴
    2.2 新制度经济学对软环境优化研究的启发
    2.3 十七大报告对软环境问题研究的指导
    2.4 软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第3章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3.1 软环境问题的现状
        3.1.1 已取得的成绩
        3.1.2 存在的突出问题
    3.2 软环境问题的成因
        3.2.1 社会环境:思想观念滞后和非政府组织缺失
        3.2.2 经济环境: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
        3.2.3 政治环境: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
        3.2.4 法制环境:法制体系不完善
        3.2.5 技术环境:技术手段缺乏
第4章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1 软环境优化面临的机遇
        4.1.1 经济全球化的契机
        4.1.2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4.1.3 实验区“先行先试”的特权
    4.2 软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4.2.1 硬环境缺陷对软环境优化的约束
        4.2.2 软环境优化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第5章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的思路及对策
    5.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根本
        5.1.1 充分认识软环境优化的重要意义
        5.1.2 着重解放“一把手”的思想
        5.1.3 突破解放思想的几大误区
    5.2 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前提
        5.2.1 拓展服务型政府治理理念
        5.2.2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5.3 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是重点
        5.3.1 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
        5.3.2 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5.4 整合区域资源、创新软环境是关键
        5.4.1 整合区域政府,加强政府间的合作
        5.4.2 整合区域信用,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体系
        5.4.3 整合区域法律,提高法律协调能力
        5.4.4 整合区域人文环境,构建和谐文化氛围
    5.5 依靠第三种力量、发展非政府组织是保障
        5.5.1 第三种力量的由来
        5.5.2 非政府组织应该而且可以大有作为
第6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局限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创新点
    6.2 本研究的局限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学术活动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软环境要“硬”起来(论文参考文献)

  • [1]留住乡愁·共筑杨柳“山水田园”梦[J]. 黄四清. 商业文化, 2021(01)
  • [2]河南省遂平县农村人居环境评价研究[D]. 郁鹏生.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3]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研究[D]. 李震.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我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曾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12)
  • [5]罪犯改造伦理研究[D]. 马金虎. 南京大学, 2015(01)
  • [6]“挺”的副词化及“挺XP(的)”结构研究[D]. 黄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7]“软环境”须下“硬功夫”[J]. 李建明. 政策, 2014(04)
  • [8]试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软环境建设——学习习总书记在海南视察讲话精神的体会[J]. 黄景贵,李建秀. 琼州学院学报, 2013(03)
  • [9]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 李小凤.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 [10]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软环境优化研究[D]. 王世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软环境要“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