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气血的乌鸡

滋补气血的乌鸡

一、补益气血的乌骨鸡(论文文献综述)

宋宁[1](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钟作超[2](2021)在《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叶天士医案大全》运用血肉有情之品病案,以数据挖掘的形式,探析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所收入的《叶天士医案大全》及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为主要研究来源,采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查阅、整理历代血肉有情之品的文献及《叶天士医案大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分类整理后录入excle表格,运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总结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结果:1、叶天士运用人类组织药(紫河车类、坎炁、人乳)共计105案次,治疗虚劳、产后、吐血、调经、遗精、痘为主,主要配伍人参、熟地、五味子、茯苓、山药、当归等。2、叶天士运用鹿类药(鹿角霜、鹿茸、鹿角胶、鹿角、麋茸等)共计245案次,治疗虚劳、疟、痘、淋浊、产后、淋带、崩漏、便血为主,主要配伍当归、茯苓、人参、枸杞、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沙苑子、小茴香、熟地等。3、叶天士运用虎骨56案次,治疗痿、中风、腰腿足痛、痹、肝风为主,主要配伍牛膝、当归、黄柏、熟地、龟甲、白芍、知母、陈皮、羊肉等。4、叶天士运用羊类药(羊肉、羊肉胶、羊内肾等)共计112案次,治疗产后、痿、肝风、症瘕、虚劳、遗精为主,主要配伍当归、牛膝、熟地、虎骨、黄柏、白芍、龟甲、陈皮、知母、茯苓、肉苁蓉、枸杞等。5、叶天士运用猪脊髓14案次,治疗虚劳、遗精为主,主要配伍熟地、五味子、黄柏、芡实、茯苓、山药、龟甲等;运用猪脊筋治疗便闭、虚劳、中风为主,主要配伍龟甲胶、阿胶、熟地、枸杞等;运用猪肚治疗淋浊、疸、暑为主,主要配伍白术、苦参、牡蛎等;运用猪肤治疗咽喉、虚劳为主。6、叶天士运用阿胶412案次,治疗吐血、虚劳、产后、咳嗽、痉厥、崩漏为主,主要配伍生地、麦冬、白芍、天冬、茯神、炙甘草、人参等。7、叶天士运用鸡子黄、乌骨鸡、鸡子白86案次,治疗虚劳、痉厥、咽喉、吐血、咳嗽、产后、调经为主,主要配伍阿胶、生地、天冬、白芍、麦冬、茯神、桂圆肉等;运用鸡内金23案次,治疗积聚、肿胀为主,主要配伍山楂、厚朴、陈皮、砂仁、麦芽、黄连、青皮等。8、叶天士运用龟甲、龟甲胶共计170案次,治疗虚劳、遗精、吐血、肝风、淋浊、中风、痉厥、痿为主,主要配伍熟地、黄柏、茯神、天冬、牛膝、茯苓、当归、山茱萸、知母、远志、五味子、虎骨、山药、白芍、锁阳、女贞子等。9、叶天士运用鳖甲86案次,治疗疟为主,主要配伍牡丹皮、知母、生地、白芍、桃仁、当归、乌梅、青蒿等。10、叶天士运用淡菜、淡菜胶共计49案次,治疗血症、痉厥、虚劳、吐血、喘为主,主要配伍阿胶、茯神、熟地、生地、牛膝、稆豆皮、石斛、天冬等。11、叶天士运用鱼鳔胶34案次,治疗遗精、虚劳为主,主要配伍沙苑子、熟地、五味子、茯神、菟丝子、莲子、金樱子、芡实等。12、叶天士运用海参、海参胶17案次,治疗吐血、虚劳、遗精为主,主要配伍熟地、莲子、茯神、女贞子、龟甲、芡实、五味子、山药等。13、叶天士运用鲍鱼治疗崩漏、调经为主,主要配伍乌贼骨、茜草、雀卵等。14、叶天士运用牛骨髓治疗虚劳、遗精等,主要配伍猪脊髓、羊骨髓、熟地、山药、芡实等;运用牛乳治疗虚劳、咳嗽、燥等,主要配伍姜汁、白蜜等。15、叶天士运用燕窝治疗咳嗽、虚劳为主,主要配伍天冬、麦冬、甜梨、沙参、阿胶等;运用雀卵治疗调经、淋浊为主,主要配伍乌贼骨、茜草、鲍鱼等。结论:1、叶案中血肉有情之品功用多为填补精血、填精充髓、培补气血、通补奇经、温肾健脾、润燥止血等。2、叶天士善用血肉有情之品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如内妇外男儿科等。3、主治病变部位常居下焦肝肾、奇经。4、病机突出虚损,治法阴阳、气血津液精互求。5、善治病证多为精亏、风动、奇经虚损。6、用药配伍灵活,寒温、滑涩、润燥并施。

张雯[3](2021)在《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旴江医学,起源于旴江流域,植根于赣鄱文化,是一支最具有江西地方代表性的医学流派。旴江流域,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环境优越,物产富饶,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旴江医家更是占有8席。目的与意义: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升,加上新媒体上快速传播的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无形中激发了人们对长寿的渴望。秉着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医“治未病”理念也愈发被人们关注。食疗是中医中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治疗手法,主要通过饮食,以食寄药,或经过药物与食物相搭配的手法,达到治病或延年的目的。中医食疗的优势明显:能有效缓和药力或增加疗效;改善口感,增加服药主动性、吸收性;在缺少某药物的情况下,可以食物代替功能相近的药物;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在民间相互传播授受,防病治病。食疗法尤其适用于体质虚弱的老人、大病初愈的病人和不耐药的小儿。清代旴江医家着作中有关食疗的内容颇为丰富,但目前专门研究清代旴江食疗的文献较少,缺少系统的归整,本文意在总结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方法:本文以喻嘉言、黄宫绣、谢星焕、陈当务、李铎5位清代旴江医家为代表,以喻嘉言的《医门法律》《寓意草》《(痘疹)生民切要》,黄宫绣的《太史医案初编》,陈当务的《证治要义》,李铎的《医案偶存》,谢星焕的《得心集医案》为研究对象,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单作为依据,同时结合卫健委发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目录作为参考,来研究清代旴江医家代表着作中有关食疗方的运用。结果:将上述7本着作中的食疗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根据6项食疗方的选入准则,以各科临证分类,按内、外、妇、儿各科和其他项进行分类统计,得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疗方共有167方。其中内科114方,肺科疾病有20方,主要集中于咳嗽、肺痈和肺痿上;心脑疾病有4方,集中于中风病;肝胆疾病有5方,集中于鼓胀和黄疸两个病证;脾胃病有46方,分布在腹痛、呕吐、便秘、泄泻各病证中;内科其他类病证38方,包含血证、汗证、发热、虚劳等病证。外科11方,包含跌打疮痈4方,瘰疬麻风4方和目、喉、齿各1方。妇科19方,包含调经求嗣2方,带下病5方,崩漏1方,妊娠期3方和产后病8方。儿科23方,新生儿胎粪不下3方,小儿腹痛泄泻5方,小儿痘疹12方,小儿疳积3方。结论:食疗方中,汤、丸、糕、羹、粥、膏等各剂型齐备,式样丰富,如喻嘉言以猪肾荠苨汤治消渴、以杏仁萝卜子丸治咳嗽、以饭匙膏治小儿泄泻;陈当务以秘传济阴羹调经钟嗣、以绿豆粥清热利喉;李铎自拟琼玉膏治久嗽。用药时考虑不同人群的体质特性制定剂型,如小儿多抗药,寄药于食可有效减低抗药性,有饭匙膏、三豆散、肥儿糕等;老年人常体虚纳差,食疗方多用粥、膏剂,增加药物吸收率,如麻仁苏子粥、参术膏等。总之,食疗作为一种流传恒久的中医治疗手法,对现代疾病的防治和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清代旴江代表着作中的食疗内容,既能揭示地方医学中食疗方的历史意义和现代应用价值,又能为继承和弘扬旴江食疗文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梁达歌洋[4](2021)在《基于辨证要素的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医医生在临床应用方剂时主要依据方剂的功效进行甄选,现行的功效表述尚不够规范与系统,难以与辨证结论进行有效、精确的对接,探讨一种对方剂更为规范有效的功效标定方法,是深化发展中医辨证论治学体系的必经道路。目的:本研究试探讨基于辨证要素对经典方的功效进行规范标定的方法,并构建相应方剂数据库,以有利于方剂学习和运用的精确选择。通过对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希望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对方剂功效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表述,以适应依法选方的要求;第二,使学者对功效的药理内涵有更具体和准确的理解;第三,功效的规范标定利于临床根据辨证需求进行化裁合方;第四,将研究结果做成数据库,便于从多角度对方剂进行检索、学习,为临床提供更系统、明晰的选方思路。方法:(1)基于对《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着作中方证对应的规范描述,进行功效的解析确认;(2)借鉴姚氏(姚荷生先生)和导师对辨证论治规范和病证分类研究的学术成果,作为指导方剂功效标定的理论借鉴;(3)收集整理导师临床用方经验,以规范辨证的要素标定,作为本研究的临床辅证;(4)以上研究结果为基础,设计能够多维度分类检索的方剂数据库,以规范方剂的精细化标定方式。结果:本课题共收集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方剂共421首,在对主治病证的辨证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诸方剂进行了可规范的功效标定,文句式的综合表述,并初步标定量级,配以药理分析,最后制作成功效标定的结构化表格,形成能够进行多维度分类、检索的方剂数据库。结论:(1)方剂的功效的标定以主治病证的辨证要素(病因病所病机)为参照点,能够形成对其功效更为精准的认识;(2)每个方剂的功效应主要由作用病所、消除病因与逆转病机作用复合构成,因而也应由此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确认与标定;(3)每个方剂的功效的作用病所,都可以从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多维度进行认识和标定;(4)方剂功效的三方构成要素,在实际运用中,并非是平行等量的,治疗效应存在各有侧重的情况;(5)构建的方剂数据库确能实现多维分类与检索,且有利于同类方的比较研究。

王清瑶[5](2021)在《《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思想及食疗方研究》文中指出《寿亲养老新书》作为最早的老年养生保健专着,在中国养生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无论是对老年食疗养生思想的阐述,还是食疗方的选择,都独具匠心,其食疗思想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阐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因病机、发病规律、调养用药等等,坚持药食并重,强调“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的治疗原则和食疗胜于药治、防病重于治病的保健理念,并结合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阐述了诸多简单易行的食疗养生的理论与方剂,影响了宋代以后乃至现今的老年食疗养生文化。其中载食疗方200余首,食疗方选择多样,剂型繁多,包含粥、羹、饮、肉等多种类型,方中使用之品多为食物,包含肉类、谷豆类、蔬果类等,且选材考究,多为性味平和之品,这些食疗方的选择也深受宋金元时期饮食文化的影响,更具有时代特色。目前对《寿亲养老新书》的研究多聚焦于养生理论分析,对占据该书三分之二比例的食疗方的研究不足,食疗方的药食种类、功效、剂型、药食组合等内容仍存在空白,需要就食疗理论和食疗方展开系统性研究,发掘其独有的特色规律,总结宋金元食疗方发展特点,探讨本书在食疗理论与应用发展过程中的价值。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其主要内容和成书背景。第二部分研究和讨论其老年食疗养生思想。第三部分研究老年食疗方。对《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方药食的种类、使用频次、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及剂型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高频药食出现的原因,从而总结出《寿亲养老新书》中食疗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寿亲养老新书》中老年食疗思想及食疗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总结出《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思想的特点食胜于药,防重于治;调理脾胃为要,顾护中州;注重四时调摄,天人相应;饮食有节,谨和五味;提出子女奉养,注重饮食。同时总结出《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方的特点:食重于药,种类广泛,养治结合;性味甘平,多入脾胃,以补益为主;剂型多样,提高食欲;粥类居多,容易消化;组方多以食物配伍为主。从而补充了《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文献相关研究的不足,为现代老年食疗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文献支持。

曾琣善[6](2020)在《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乳癌是世界女性癌症之首,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式是以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为主,其治疗目的是以直接去除或杀伤肿瘤,既中医指的祛除邪气为主,无可否认,西医在祛除乳腺癌肿瘤方面具有中医药无法比拟的优势,然而,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临床上可见许多乳腺癌患者在经过正规手术或放化疗后,肿瘤仍然复发,甚至面临死亡,让患者及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者,这些治疗在杀伤乳腺癌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且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此导致正气已经不足的乳腺癌患者虚者更虚。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乳腺癌的发病与再次复发,必定与机体的正气不足有关,中医中药或针灸在西医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扶助正气、降低毒副作用的功效。虽然,诸多有关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也明显地说明中医治疗乳腺癌弥补了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但有关数据指出每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而且乳腺癌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女性百分比上升最高的死亡原因。因此,中医在针灸及中草药方面对于乳腺癌的认识及其防治必须寻求新的创新点,以便更好地防治乳腺癌,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整体观念,重视人体各脏腑器官、经脉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则脏腑经脉之间可以互为影响转化。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乳腺癌的发生需经过5-10年的漫长过程,在这期间,人体各脏腑及经脉之间是相互影响转化的。人体内除了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外,还有奇恒之腑及奇经八脉。然,古今医家对于疾病的防治研究,在针灸方面主要是以十二经脉循行为主要理论依据,在中药归经方面则以脏腑归经为主,对于奇经八脉之理论研究显而寥寥无几,而久病、虚证是奇经八脉的病理特点,也是乳腺癌的病理特点,因此,有关奇经八脉的理论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病防治等关系值得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从中开掘新的知识理论,以便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目的:通过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方面的理论及文献研究,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及防治与奇经八脉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中药的运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更开阔的思路,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提升中医防治乳腺癌的整体水平。方法:此研究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为乳腺癌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一节主要论述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发病人群、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治疗。第二节是探讨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后世医家和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以及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第二章节是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笔者从发病机理、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角度来探讨乳腺癌与奇经八脉之间的关系。内容首先从正气与邪气的角度来说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与冲任督脉的关系,其后通过理论来研究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脉的起源、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和四海以及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分析并说明奇经八脉是如何通过三焦、气街及四海沟通全身,以对十二经脉的阴阳气血运行起到溢蓄、调节的主导作用。阐述奇经八脉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主要核心,从而对奇经八脉理论防治乳腺癌加以探讨。最后通过奇经八脉对人体气机升降以及中医生殖轴的重要作用来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第三章节是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首先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以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及其相关腧穴为理论依据,将乳腺癌近30年的针灸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出文献中运用奇经八脉的相关性腧穴在防治乳腺癌的规律,探讨奇经八脉的理论对临床防治乳腺癌的特点及理论应用。资料与方法:1)文献检索:系统检索1989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有关针灸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文献为对象,以“乳腺癌”或“乳癌”或“乳岩”并含“针灸”,为主题搜索字段。在获得的检索结果中的文章摘要或全文中进行纳入、排除筛选。将纳入的文献下载,阅读全文、分析归纳及进行系统整理。2)文献纳入标准:a)包括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b)针灸治疗包括一般针刺、埋线、温灸等,或者针灸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比如针药结合及针推结合等治疗。c)疾病范围以乳腺癌的防治为主,包括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放化疗期间的相关治疗。3)文献排除标准:a)重复报告的文献。b)信息不足无法利用的文献。c)缺乏真实性或缺乏参考价值的文献。d)未明确注明主穴运用的文献。4)检索结果:通过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80篇,符合标准的有28篇,其中25篇为临床实验研究,3篇为动物实验研究,本文将这些文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分析。其后是关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放化疗后引起的毒副作用以及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理论探讨。第四章节为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第一节是《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笔者将严洁等所着的《得配本草·奇经药考》以及叶氏《临证指南医案》二书中的奇经用药归经合并整理,将奇经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一些药物如茴香、秋葵子、马鞭草、苍术以及泽兰等在书中未明确注明奇经八脉所归何经均不纳入;参照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一五版《中药学》、以及《本草纲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补充规范,将药物的名称进行一致化处理后分别输入药物的脏腑归经、四气五味以及功效,将数据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总结奇经八脉的药物特点。第二节是通过临床治疗文献及理论研究,探讨奇经八脉药物在预防与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能起到的防治效果。结果:1)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从正气与邪气的相互作用探讨,其发病与奇经八脉的逐渐虚衰相关。督脉的不足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最初因素,也是女子机体正气不足的起源。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可概括为督脉阳气不足-机体阳气温化推动无力-气机郁滞-痰湿瘀等阴寒之邪凝聚-冲任二脉逐渐虚衰-邪气随冲任之气循行流窜至胸中而不能消散-痰湿瘀阻于乳络-日积月累发展为乳腺癌。2)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冲、任、督三脉“一源三歧”,起源于脐下左肾和右肾之间所产生的运动之气。奇经八脉与三焦、气街、四海紧密沟通联系,是机体除了十二正经以外的重要经脉系统。奇经八脉为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纽,气机升降失调与乳腺癌的发病密切相关。3)中医生殖轴理论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防治,生殖轴与督脉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中医的生殖轴应加入督脉,即“督脉-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4)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5年针灸防治乳腺癌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针灸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试验研究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所致的副作用进行治疗为主,其疗效显着。在28篇文献中,共总结了62个腧穴,使用频次共181次。从62个腧穴中共总结出30个与奇经八脉相关的腧穴,其使用频次为105次。其中属于任脉的腧穴有7个(膻中、中脘、水分、神阙、关元、气海、中极),督脉腧穴5个(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腰阳关),原穴3个(合谷、太冲、太溪),气街相关腧穴11个(天枢、气冲以及9个背俞穴),四海相关腧穴1个(足三里),以及八脉交会穴3个(外关、列缺、内关)。奇经八脉相关腧穴运用在治疗上肢水肿及功能康复的平均比率为43%;治疗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平均比率为93%;治疗疲劳的平均比率为95%;用于治疗情绪平均比率为75%;用于治疗其它乳腺癌相关病症平均比率为60%;用于动物实验平均比率为71%。5)针灸奇经八脉的相关腧穴能激发机体的先天之气、调动正气以协调五脏阴阳气血、恢复机体气机升降的平衡,在治疗乳腺癌手术或放化疗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低下、疲劳、负面情绪病症上是其疗效的关键腧穴。此外,通过针灸对肿瘤抑制及预防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说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以抑制肿瘤或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发展。6)纳入奇经八脉的药物有75味,分别归于督脉22味、任脉14味、冲脉29味、带脉26味、阳维脉8味、阴维脉7味、阳跷脉3味、阴跷脉3味,共计112频次。补虚药占总药味的44%,补虚药的药味比率在督脉中占据68%、任脉65%、冲脉48%、带脉27%、阳维脉75%、阴维脉57%。督任冲脉及维脉的药物都以补虚药为主,带脉以收涩药30%为多数而其次补虚药则占27%。奇经补虚药物中补益阳气的药物占61%而补益阴血的药物则占39%,补益阳气的药物在督脉、冲脉及带脉中占补虚药的多数比率,既督脉74%、冲脉64.3%、带脉57%,阳维脉则占50%;任脉和阴维脉的补虚药以补益阴血为主,分别占补虚药的78%和75%。奇经药物以温热性56%居多,平性药物则占23%,而寒性药物仅占21%。温热性药物在督脉占82%、冲脉55%、带脉46%、阳维脉63%、阴维脉57%及阴跷脉67%,此6脉的温热性药物比率均明显高出寒性药物;任脉的寒性药物与温热性药物比率相等,均为36%;八脉之中唯独阳跷脉的寒性药物比率高于温热性药物,其寒热比率为2:1。奇经药物的五味按阴阳分类,五味属阳占59%,属阴占41%,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阳维脉及阴跷药物的五味属阳的比率均高于五味属阴的比率;阴维脉、阳跷脉药物的五味阴阳比率则相等;唯独带脉五味属阴的药物略高于属阳的药物。奇经八脉中除了跷脉以辛味药物占多数比率外,其余六脉的药物均以甘味为多数比率。奇经八脉的总药物所归脏腑经脉的比率以肝经23%、肾经25%为主,八脉各别药物的脏腑归经均以肝肾两脏为主。奇经八脉的总药味中有28%是动物类药物。7)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中医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首10味高频次的药物中,有8味药物归经于奇经八脉,分别是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甘草、枸杞子、白芍及熟地黄。此8味药物中,除了茯苓,其余7味药物均各别归经于冲任督三脉。奇经八脉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主要核心药物,尤其是冲任督三脉的药物更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关键。奇经八脉的补虚药物能从根本上补助机体元气,元气充足则免疫力强,不但有助于战胜疾病,且能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加快体质的恢复,改善或减轻手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接受放化疗做好准备,并能达到抑制肿瘤,提高远期疗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防治乳腺癌的方面也应该顾及其与奇经八脉之间的相互作用。奇经八脉不但在针灸治疗上拥有与其相关的治疗腧穴,而且奇经八脉在药物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规律,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开阔药物运用的新思路。通过整理针灸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文献以及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理论探讨,发现奇经八脉在防治乳腺癌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奇者,异也,奇经八脉指的是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别道奇行,所以被称为“奇经”。所谓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势篇》说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中医在防治一般疾病多以十二正经及五脏六腑为指导理论,此为防治疾病的一般规律,而奇经八脉理论可谓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变法,对于关乎生死的乳腺癌疾病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医不知此,罔探病机”。希望通过此研究能让医者对奇经八脉在针灸及药物的运用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奇经八脉理论能为临床防治乳腺癌提供创新性的依据,以利于乳腺癌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开阔的防治思路,提升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整体水平,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贾倩男[7](2020)在《《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定《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使妇女产褥期食养药膳规范化,促进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wed等中外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全面收集产褥期食养药膳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古代文献证据分级和GRADE评价体系,对文献的证据质量进行评价。为弥补文献缺失,向全国各地发放调研问卷,进行民间调研。利用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法和共识会议法对指南内容进行推荐。以文献研究及文献评价为基础,以民间调研为参考,德尔菲专家调查问卷法和共识会议法为依据,最终形成《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推荐方案。结果:1.形成产褥期药膳调养分阶段的调养原则和适宜药膳品类推荐方案;2.形成产褥期药膳调养的适宜药食和药膳方(包括方名、组成、制法、用法、功效等)的推荐方案;3.形成产褥期饮食注意事项推荐方案。结论:制定《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有一定质量的文献支持,以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为基础,以民间调研为补充,结合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达成了专家共识,最终综合考量形成指南的推荐方案。

牟景光[8](2020)在《《济阴纲目》虚劳门方剂配伍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是以《济阴纲目·虚劳门》为研究对象,揭示《济阴纲目》虚劳门方剂配伍特点,以期在临床治疗虚劳方面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基础。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对《济阴纲目·虚劳门》中方剂进行搜集、整理,共整理方剂70首。整理后将方名、方剂来源、药物组成和药物用量导入Word2016,运用Ex cel2 016建立虚劳门方剂中的药物名称等的内容的基本数据表,其中每首方剂中未出现的药物计为0,方剂中出现的药物计为1。使用SP SS Mode ler 18.0对上述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济阴纲目·虚劳门》中方剂配伍特点。1.在整理的《济阴纲目》70首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频次分析2.分别对“虚劳平补诸方”、“治无热虚劳”、“治有热虚劳”及“治骨蒸劳瘵”使用频次大于等于3的药物(甘草除外)进行关联规则分析。3.对《济阴纲目·虚劳门》中70首方剂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70首方剂中高频药物分别为甘草、人参、当归、黄芪、熟地黄。2.“虚劳平补诸方”、“治无热虚劳”、“治有热虚劳”及“治骨蒸劳瘵”中具有高规则支持度的分别为四物汤组成药物、人参-白术、柴胡-生姜、柴胡-鳖甲。3.聚类分析得到三组药物组合,组1:白术、熟地黄、白芍、川芎;组2:麦冬、生地黄;组3:柴胡、生姜、知母、鳖甲、地骨皮、黄芩。结论:1.治妇人虚劳以养血为主,多从心脾论治,用药多顾及脾胃。2.选用多种剂型,多以丸散为主,注重煎服方法与药引。3.治虚劳初期,以养血为主,治以四物汤加减,加减方中不离当归;治无热虚劳,以益气助阳为主,多用人参、白术相配,配伍附子、肉桂等温里药;治有热虚劳,以滋阴健脾,益气散火为主,多以人参、麦冬益气滋阴,配伍桑白皮、黄芩清热,又防补气助火;治骨蒸劳瘵,以益气补血,滋阴清热为主,常以柴胡、鳖甲合用,多配知母等清热兼可养阴之品。

文翠芳[9](2020)在《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回顾膏滋与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概况基础上,收集整理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相关资料,梳理其调治与用药等内容,探讨可能存在的个性与共性规律,以期为形成独具江苏省地域特点的膏滋理论,和中医养生、临床合理运用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资源检索、查阅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医家及其相关医着或文献,确定主要地域流派中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医着,收集整理医着中的膏滋病案,采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其膏滋调治病、证与用药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及收膏材料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结果:1.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代表性医家、医着及膏滋收录情况:①吴门医派,从14位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16部医着中,共收集膏滋125首。②孟河医派,从8位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6部医着中,共收集膏滋255首。③龙砂医派,从3位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3部医着中,共收集膏滋67首。④山阳医派,从2位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3部医着中,共收集膏滋13首。⑤金陵医派,从3位擅用膏滋的代表性医家3部医着中,共收集膏滋13首。2.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情况:①吴门医派,共调治中医疾病40种,以虚劳病(占12.80%)或内科疾病(主气血津液疾病,占24.27%)最多;证型44种,以肝肾阴虚证(占15.20%)最多。②孟河医派,共调治中医疾病57种,以虚劳病(占11.37%)或内科疾病(主气血津液疾病,占30.91%)最多;证型32种,以阴虚证(占20.78%)最多。③龙砂医派,共调治中医疾病22种,以虚劳病(占15.94%)或内科疾病(主气血津液疾病,占26.67%)最多;证型23种,以血虚证(占26.87%)最多。④山阳医派,13首膏滋共调治中医疾病8种,以虚劳病(占30.77%)或内科疾病(主气血津液疾病,占50%)最多;证型5种,以肝肾阴虚证(占46.15%)最多。⑤金陵医派,共调治中医疾病8种,以泄泻病(占23.08%)或内科疾病(主脾胃系疾病,占46.15%)最多;证型6种,以气虚证(占30.77%)最多。3.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用药情况:①吴门医派,125首膏滋涉及药物324味,使用总频次2041次,涵盖20类功效的药物,补虚药居首位(97味,占48.80%),其中补气药(占33.50%)最多;药性主温(占33.96%)、寒(占32.39%),药味主甘(占36.90%),归经主入肝(占18.70%)、肾(占16.49%)二经;常用中药35味(频次≥15次),占总频次的近50%,主滋补肝肾药味,其中生地黄(占2.69%)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收膏材料共15种,阿胶(占26.20%)使用最多。②孟河医派,255首膏滋涉及药物401味,使用总频次9047次,涵盖21类功效的药物,补虚药居首位(79味,占45.97%),其中补气药(占32.15%)最多;药性主温(占35.77%)、寒(占32.49%),药味首甘(占31.39%)、次苦(占27.02%),归经主入肝经(占20.40%);常用中药38味(频次≥80次),占总频次的50.17%,主益气养阴药味,其中当归(占3.21%)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收膏材料共12种,冰糖(占25.39%)使用最多。③龙砂医派,67首膏滋涉及药物210味,使用总频次1684次,涵盖21类功效的药物,补虚药居首位(63味,占51.66%),其中补气药(占30.69%)最多;药性主温、寒且相等(占33.97%),药味主甘(占37.05%),归经主入肝(占19.22%)、肾(占16.47%)、肺(占16.47%)三经;常用中药26味(频次≥23次),占总频次的近50%,主补益气血药味,其中生地黄(占3.21%)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收膏材料共6种,阿胶(占36.50%)使用最多。④山阳医派,13首膏滋涉及药物63味,使用总频次282次,涵盖14类功效的药物,补虚药居首位(33味,占63.83%),其中补血药(占32.78%)最多;药性主温、寒、平且相等(占30.65%),药味主甘(占49.02%),归经主入肾经(占28.57%);常用中药14味(频次≥10次),约占总频次的50%,主为补血药味,其中茯苓、生白芍、白蜜使用频次最高且相等(均占3.90%);收膏材料共4种,白蜜(占45.83%)使用最多。⑤金陵医派,13首膏滋涉及药物143味,使用总频次313次,涵盖17类功效的药物,补虚药居首位(55味,占52.40%),其中补气药(占37.65%)最多;药性主温(占33.57%),药味主甘(占41.81%),归经主入肝(占20.42%)、肺(占18.92%)二经;常用中药27味(频次≥4次),约占总频次的45%,主益气药味,其中麦冬、茯苓使用频次最高且相等(均占2.56%);收膏材料共6种,冰糖(占27.78%)使用最多。结论:1.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规律:(1)个性规律:①吴门医派膏滋调治病证较多且范围广泛,主阴虚证、气血两虚证和气阴两虚证;②孟河医派膏滋调治病证最多且范围较广,主阴虚证和气虚证;③龙砂医派膏滋调治病证较多且范围较广,主血虚证和阴虚证;④山阳医派膏滋调治病证较少但涉及范围广,主阴虚证和阴阳两虚证;⑤金陵医派膏滋调治病证最少且范围较窄,仅调治内科疾病,主气虚证。(2)共性规律:①5个医派膏滋均擅调治内科疾病和阴、阳、气虚证,其中吴门、孟河、龙砂、山阳医派均主气血津液疾病中的虚劳;龙砂、吴门、孟河医派还主血虚证,体现其遵病证需要而扶正固本;②吴门、孟河、龙砂、山阳医派膏滋也常用于妇科、外科疾病,吴门、山阳医派还常调治肺系疾病的咳嗽,孟河、龙砂医派还常调治肝胆系疾病的眩晕,体现其循膏方特点而应用广泛;③5个医派膏滋均在儿科病证方面慎用,体现其察年龄体质而因人施养。2.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用药规律:(1)个性规律:①吴门医派膏滋主滋补肝肾阴精;善保津气兼以清热;重血肉有情之品。②孟河医派膏滋用药偏和缓平补;重顾护气阴;善调肝健脾。③龙砂医派膏滋善平补气血;用膏因时制宜。④山阳医派膏滋重补肾固精;善补血养血。⑤金陵医派膏滋主益气扶正,补调相合。(2)共性规律:①5个医派膏滋用药均功效全面,补攻兼施,宗中医整体观念而综合调养,权衡以平。②5个医派均受温病学思想影响而膏滋重护阴固精,体现其积精全神的养生思想。③吴门、孟河、龙砂、金陵医派膏滋多顺应江苏地区人群气虚质为主的体质特点而重扶正益气。④吴门、孟河、龙砂、金陵医派膏滋多顺江苏地域气候因素而重补调肝脾。

文印君[10](2019)在《清代医家叶天士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叶天士诊治妇科疾病的医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对叶天士在妇科疾病诊疗方面的临证经验等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妇科临床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方法首先,从《三家医案合刊·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未刻本叶氏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种福堂公选良方·附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等7本医案中筛选出相关的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的整理和分析,系统总结出叶天士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学术思想以及临证经验,找出其对于妇科疾病的用药特点等,进一步挖掘相关理论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论文分为:叶天士先生简介,叶天士先生治疗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叶天士先生辨治妇科疾病用药特点,叶天士妇科临证经验及叶天士妇科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叶天士学术思想与新安医学的关系等六个方面。1.生平:介绍叶天士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临证经历及学术渊源。治学精神:遍读中医经典,师古不泥古,勤奋治学,医德高尚,临证效验。2.学术思想:叶天士先生在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总结为:月经不调,需辨证求因;疏肝理气,理中调冲;汤丸并进,剂型灵活。叶天士先生在带下病的学术思想总结为:补益肝肾,兼顾心气;八脉空虚,补养奇经;滋阴摄阳,顾护胃气;湿邪致病,健脾化湿。叶天士先生在安胎方面学术思想总结为:安胎之要,气血为本;按月安胎,攻补不悖;安胎用药,顺气凉血。叶天士先生在产后疾病方面的学术思想总结为:扶正祛邪,喜用人参;奇脉病证,通补适宜;脏腑内伤,实脏通腑。叶天士先生在妇人徵瘕方面的学术思想总结为:久病入络,祛邪通络;病在奇经,温奇消徵。3.用药特点:叶天士先生用药特点归纳为推重气味,用药强调分辨气血阴阳,对虫类药物和谷果蔬菜类药物的灵活运用,重用血肉有情之品。4.临证经验:分别从月经病的临证经验,带下病的临证经验,安胎方面的临证经验,产后疾病的临证经验,妇人徵瘕临证经验等进行阐述、总结分析。5.后世影响:叶天士妇科学术思想养阴法、祛湿法、奇经法、通络法对后世的影响。6.叶天士学术思想与新安医学的关系:师承家学,渊源新安;学术成就,出自新安。

二、补益气血的乌骨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益气血的乌骨鸡(论文提纲范文)

(1)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导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藏医经典着作
        二、藏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藏族医学分布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壮医经典着作
        二、壮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壮族医学分布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回医经典着作
        二、回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回族医学分布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肉有情之品历史源流
    1 动物药历史源流
    2 血肉有情之品渊源
    3 医家运用常见血肉有情之品论述
        3.1 鹿
        3.2 阿胶
        3.3 龟
        3.4 羊
        3.5 鱼鳔
第二章 《叶天士医案大全》中血肉有情之品医案的统计分析
    1 《叶天士医案大全》及作者简介
        1.1 《叶天士医案大全》简介
        1.2 叶天士生平及主要学术着作
    2 叶氏学术特点浅析
        2.1 勤求古训、博采众长
        2.2 继承发扬、创立新说
        2.3 方药精简、首推气味
        2.4 注重调护
    3 研究对象及内容
    4 医案资料来源
        4.1 医案的数据来源
        4.2 医案的纳入原则
        4.3 医案的排除方法
    5 数据规范化
        5.1 药物的规范化
        5.2 病种的规范化
    6 结果与分析
        6.1 血肉有情之品分类
        6.2 血肉有情之品主治病种统计
        6.3 血肉有情之品配伍统计
第三章 讨论
    1 叶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
        1.1 叶氏对血肉有情与草木无情的论述
        1.2 血肉有情之品功效
        1.3 治疗疾病种类丰富,病涉内外男妇儿
        1.4 病位常居下焦肝肾、奇经
        1.5 病机多为虚损,阴阳、气血津液精之中互求
        1.6 有情无情相配、寒温、滑涩、润燥并施
        1.7 有情善治之病证,精亏、风动、奇经损
    2 血肉有情之品案例举隅
        2.1 叶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案例举隅
        2.2 现代医家运用血肉有情之品案例举隅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3)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清代旴江代表医家学术思想研究
    2.旴江医学食疗思想的研究
    3.小结
第一章 食疗方的标准与统计
    1.1 研究对象
    1.2 食疗方的选入标准
    1.3 统计结果
第二章 清代旴江医家临证各科食疗方
    2.1 内科食疗方
        2.1.1 肺系疾病食疗方
        2.1.2 心脑疾病食疗方
        2.1.3 脾胃疾病食疗方
        2.1.4 肝胆疾病食疗方
        2.1.5 肾系疾病食疗方
        2.1.6 内科其他病证食疗方
        2.1.7 小结
    2.2 外科食疗方
        2.2.1 跌打疮痈
        2.2.2 瘰疬、麻风
        2.2.3 目疾
        2.2.4 喉疾
        2.2.5 齿疾
        2.2.6 小结
    2.3 妇科食疗方
        2.3.1 调经求嗣
        2.3.2 崩漏带下
        2.3.3 妊娠恶阻
        2.3.4 产后诸疾
        2.3.5 小结
    2.4 儿科食疗方
        2.4.1 新生儿胎粪不下
        2.4.2 小儿腹痛、泄泻
        2.4.3 小儿痘疹
        2.4.4 小儿疳积
        2.4.5 小结
附录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基于辨证要素的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 背景与目的
    1.2 本课题研究方向的提出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第3章 内容与结果
    3.1 《伤寒论》方剂
    3.2 《金匮要略》方剂
    3.3 《温病条辨》方剂
    3.4 课题研究结果
第4章 问题与讨论
    4.1 三部与三焦的界定
    4.2 病所的多维性与统一性
    4.3 “一方多证”现象辨析
    4.4 方剂功效的量级标定
    4.5 方剂功效与治法、辨证要素之不同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5.2 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5)《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思想及食疗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寿亲养老新书》内容简介和成书背景
    1 内容简介
    2 成书背景
        2.1 宋金元官方重视
        2.2 文人学医现象盛行
        2.3 宋金元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第二部分 《寿亲养老新书》食疗养生思想研究
    1 食胜于药,防重于治
    2 注重整体,辨证施膳
        2.1 因人施膳
        2.2 因时施膳
    3 多取甘淡和中之剂补益脾胃
    4 善用调味品激食欲、增药效
    5 制型多样,尤推粥剂
    6 饮食有节,避之有时
第三部分 《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方研究
    1 药食研究
        1.1 “药食同源”类食物
        1.1.1 “药食同源”类食物种类
        1.1.2 “药食同源”类食物性味
        1.1.3 “药食同源”类食物归经
        1.1.4 “药食同源”类食物功效
        1.2 药物
        1.2.1 药物种类
        1.2.2 药物的性味
        1.2.3 药物的归经
        1.2.4 药物的功效
    2 组方研究
    3 食疗方剂型研究
        3.1 粥类剂型
        3.2 饮类剂型
        3.3 面食剂型
        3.4 肉类剂型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寿亲养老新书》老年养生思想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乳腺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
        (二)乳腺癌中医病名溯寻及相关症状描述
        (三)乳腺癌与脏腑经络及病位探析
        (四)乳腺癌发病人群
        (五)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论述
        (六)古今医家对乳腺癌的辨证分型治疗举例
    二、奇经八脉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奇经八脉概述
        (二)古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论述
        (三)后世医家对奇经八脉的探讨
        (四)现代文献关于奇经八脉的探讨
        (五)奇经八脉与乳腺癌的相关论述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腺癌的发病与奇经八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一)正气
        (二)邪气
        (三)邪胜正负
    二、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沟通联系及其与乳腺癌的关系
        (一)任督二脉为人体经脉之初始
        (二)一源三歧
        (三)三焦、气街、四海与奇经八脉的联系
        (四)人体经脉循行与气机升降及乳腺癌的发病关系
    三、乳腺癌、冲任督脉、天癸与女性生殖轴的关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奇经八脉相关腧穴防治乳腺癌的临床文献及理论研究
    一、基于针灸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研究其与奇经八脉相关腧穴的关系
        (一)研究意义
        (二)资料与方法
        (三)临床实验研究
        (四)动物实验研究
        (五)主穴分析
        (六)研究结果
        (七)研究结论
    二、奇经八脉相关腧穴治疗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毒副作用的理论探讨
        (一)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低下
        (二)疲劳
        (三)负面情绪
    三、奇经八脉相关腧穴对乳腺癌肿瘤的抑制及预防作用的探讨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奇经八脉药物分析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一、《得配本草》及《临证指南医案》之奇经八脉药物分析研究
        (一)前言
        (二)奇经八脉药物分析
        (三)督脉药物分析
        (四)任脉药物分析
        (五)冲脉药物分析
        (六)带脉药物分析
        (七)阳维脉药物分析
        (八)阴维脉药物分析
        (九)跷脉药物分析
        (十)奇经药物分析小结
    二、奇经八脉药物防治乳腺癌的探讨
    参考文献
讨论
结语
创新性
致谢
附件一《得配本草·奇经药考》
附件二《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引用
附件三《黄帝内经·灵枢》原文引用
附件四《难经》原文引用
附件五 统计学审核证明

(7)《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一《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证据的搜集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研究二《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推荐方案的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纳入系统评价文献数据提取表
附录2 民间调研问卷
附录3 德尔菲法第一轮调查问卷
附录4 德尔菲法第二轮调查问卷
附录5 《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意见汇总处理表
附录6 《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初稿
附录7 古今药食名称规范表
综述 中医治疗产后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济阴纲目》虚劳门方剂配伍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古代对虚劳的认识
        1.1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
        1.2 隋唐时期
        1.3 宋金元时期
        1.4 明清时期
        1.5 小结
    2.现代对虚劳的认识
        2.1 疲劳综合征
        2.2 原发性低血压
        2.3 失眠
        2.4 再生障碍性贫血
    3.《济阴纲目》简介
        3.1 武之望与《济阴纲目》
        3.2 虚劳门分类依据
        3.3 方剂来源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方剂的版本
        1.3 数据规范化处理
    2.数据分析结果
        2.1 数据处理
        2.2 药物频次分析
        2.3 方剂剂型频次分析
第三部分 《济阴纲目》虚劳门方剂的用药及配伍特点分析
    1.治虚劳平补诸方
    2.治无热虚劳
    3.治有热虚劳
    4.骨蒸劳瘵
    5.虚劳门
第四部分 讨论
    1.采纳百家,养血为主,治病求因
    2.注重心脾,以脾为主,巧用柴胡
    3.常用丸散,重煎服法,善用药引
    4.虚劳平补,主以四物,喜用当归
    5.无热虚劳,益气助阳,参术相配
    6.有热虚劳,滋阴健脾,益气散火
    7.骨蒸劳瘵,益气补血,滋阴清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概述
    1. 膏滋概论
        1.1 膏滋的涵义
        1.2 膏滋的源流
        1.3 膏滋的现代临床应用与研究
    2.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概要
        2.1 吴门医派
        2.2 孟河医派
        2.3 龙砂医派
        2.4 山阳医派
        2.5 金陵医派
第二部分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与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收录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整理方法
        2.2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代表性医家、医着、膏滋收录情况
        3.2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情况
        3.3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用药情况
    4. 讨论
        4.1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规律
        4.2 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用药规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清代医家叶天士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叶天士先生简介
    1 叶天士先生生平
    2 叶天士先生的治学精神和临证经历
    3 叶天士先生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渊源
第二章 叶天士先生妇科学术思想探讨
    1 叶天士在月经病学术思想总结
    2 叶天士在带下病学术思想总结
    3 叶天士在安胎方面的学术思想总结
    4 叶天士在产后病方面学术思想总结
    5 叶天士在妇人徵瘕方面的学术思想总结
第三章 叶天士妇科用药特点总结
    1 推重气味
    2 气血阴阳
    3 虫类药物
    4 谷果菜类药物
    5 重用有情之品
第四章 叶天士先生妇科临证经验总结
    1 叶天士在月经病的临证经验总结
    2 叶天士在带下病的临证经验
    3 叶天士在妊娠诸证的临证经验
    4 叶天士在产后疾病的临证经验总结
    5 叶天士在妇人徴瘕方面的临证经验总结
第五章 叶天士治疗妇科疾病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 叶天士学术思想与新安医学的关系
    1 师承家学,渊源新安
    2 学术成就,出自新安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补益气血的乌骨鸡(论文参考文献)

  • [1]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2]叶天士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临证规律研究[D]. 钟作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清代旴江医家食疗方运用研究[D]. 张雯.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辨证要素的经典方功效的规范标定方法研究[D]. 梁达歌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寿亲养老新书》食疗思想及食疗方研究[D]. 王清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奇经八脉理论与乳腺癌防治的关系研究[D]. 曾琣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产褥期妇女食养药膳技术指南》的研制[D]. 贾倩男.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济阴纲目》虚劳门方剂配伍特点研究[D]. 牟景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江苏省中医主要地域流派膏滋调治与用药规律研究[D]. 文翠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清代医家叶天士辨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D]. 文印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滋补气血的乌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