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知道如何阅读和写作

我们不知道如何阅读和写作

一、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读和写(论文文献综述)

黄德海[1](2021)在《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克木,一代学人,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家,学贯东西,知兼古今,以小学学历而卓然成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中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本文按年谱体例分上、中、下三编,以学习时代、为师时代、神游时代为界,细致梳理先生近九十年的传奇人生,得窥先生读书与治学的独到之处。青年学者黄德海以至诚之心、文学之笔,沿途追索,处处志之,甚而独出新裁,引领读者跟随先生足迹,去读书"偷学问",开阔视野。如此,经由两代学人之循循善诱,令人得悟先生自学之方法及自强之信念。这一部编年录,演化成并非虚构的成长小说,对于喜欢读书之人,甚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都有诸多启迪意义,亦给后生晚辈留下一份珍贵的生命记录。

李欣梅[2](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柏佳妤[3](2021)在《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文中指出课堂用语贯穿了一节课的全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和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用语不仅被认为是教师用来传播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更被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纽带。近几年,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但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探讨空间。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来自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五位新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真实记录了五位新手教师的课堂用语,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指导性的合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给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提供一定的助益。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笔者介绍了研究缘起和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并对当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课堂用语的使用特点出发,分析了课堂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将课堂用语分为了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总结语四种类型;第二章介绍了研究对象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五位新手教师的详细情况,并针对调查对象,设计了与之相适应的调查量表,确定了调查方法,展示了本文的调查实施过程;第三章和第四章在对五位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转写的基础上,从时长、使用方式方法、使用的句子类型和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分别对新手教师的课堂导入语、提问语、评价语以及总结语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在课堂用语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章针对新手教师课堂用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新手教师解决课堂用语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用语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第六章为结论,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结果及其不足之处。

喻芮琳[4](2021)在《基于COLT量表的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外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少国家将汉语学习列入教育体系,海外汉语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对于海外的汉语教学而言,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的主要途径来自语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学习者汉语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课堂观察来记录和分析汉语课堂中师生间的言语互动,提高学生的汉语输出率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韩国国立国际教育院与中国汉办合作建立了CPIK项目,每年汉办都会派出大批教师志愿者赴韩支援韩国汉语事业的发展。目前对于韩国对外汉语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中韩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游戏教学等方面,从课堂观察入手收集数据对韩国高中汉语课堂进行的研究仍然不多。因此本文以Nina Spada,Maria Fr Ohlich和Patrick Allen’s的COLT课堂交际情形观察量表为基础,观察了八位赴韩志愿者教师汉语课的授课情况,并通过对课堂录音的转写,对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试图展现目前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师生间的言语互动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在汉语课堂中使用汉语、韩语、英语授课,而且是在一个句子中混合两种甚至是三种语言的情况;(2)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互动模式单一,主要方式为师生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个人互动非常少;(3)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堂时间大部分由师生共同控制或教师控制,学生控制的时间少,有的课堂中教师甚至没有安排学生自主控制的时间;(4)学生汉语输出率低,大部分为被动的机械输出,汉语课堂中缺乏真实可交际的场景。针对这些现象笔者以克拉申的输入理论、Long的交互理论等为指导,对赴韩志愿者教师提出了五个建议:(1)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2)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3)创设丰富的课堂话语环境。(4)尊重两国的语言文化。(5)注重教学中的细节。让更多汉语志愿者教师关注到课堂话语互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李满睿[5](2021)在《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探究 ——以兰州大学四位教师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19国际中文教育大会”落幕,“国际中文教育”一词也应运而生。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也成为国际中文教育转型之元年。后疫情时代,对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巨大引导作用的教师,其素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基础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本研究将研究视角集中于能手型国际中文教师,旨在通过对能手型国际中文教师的研究,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1)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什么?(2)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是什么?(3)影响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基于以上的研究问题,本研究根据目的性抽样方法确定了四位能手型国际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研究资料,全文以叙事探究的研究方法对四位能手型国际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同时,本研究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四位研究对象的访谈资料进行了质性研究分析,一方面佐证支撑叙事探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利用该软件自下而上分析出影响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因素。研究发现,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国际中文教师在教学信念的引导下,于教学实践中实际表现和运用的具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综合性知识。其内涵包括自我的知识、环境的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课程的知识以及教学的知识,各类知识架构下又涵盖诸多小知识,本研究建立了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内涵模型,予以诠释。研究还发现影响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的内在驱动性和个人在教学和学科方面的投入;外部因素主要来自业界专家、同事、学生的影响以及书籍文献、讲座、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李殿芬[6](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余云露[7](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张毓佩[8](2020)在《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阅读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了解专业相关知识的必要途径,也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然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学术阅读的重要性。而且,近年来随着来华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二语阅读和二语习得认知的发展,二语阅读认知的研究逐渐被众多学者所重视。然而,现阶段国内外对学术阅读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术阅读研究也非常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两位来华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有声思维法、深度访谈法和观察法考察了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阅读中文学术文献的认知过程。首先,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描述,详细分析有声思维报告中学术阅读过程的认知行为后,借助Nvivo11软件对认知行为进行编码和分类。其次,结合访谈内容从共时的角度对研究对象的认知行为进行分析,分别概括归纳出研究对象的的共性和个性,同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究。接着,从历时的角度对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尝试建立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流程图。最后,分别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对如何提高中文学术阅读水平和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未来中文学术阅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从共时角度看,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行为不仅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而且认知过程以识别词汇和句义的低水平认知行为为主。另外,通过有声思维报告和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专业词汇量、语法结构、学习动机、汉语水平和词汇识别策略是影响他们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从认知流程的角度来看,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一般会按照输入、选择性注意、心理词典搜索和匹配、提取词汇或记忆、识别和输出的顺序依次进行,但又不总是具有时序性。而且在进行词汇和句子意义识别时,二者均会采取从心理词典中搜索、匹配以及词汇分解的方式,也会有区分、诠释、推理、自我校正等认知行为的产生。因此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具有复杂性。

赵翔蓉[9](2020)在《新HSK六级阅读测试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内省法,对八名留学生完成新HSK六级阅读测试部分选词填空、选句填空两类题型的答题过程进行了研究;从答题中所用知识类型与阅读理解加工层次两个方面,对受试的有声思维和即时回述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答题所用知识来看,词汇知识是影响两类题型能否正确作答的首要因素;在语言加工不力的情况下,选词填空题型,学生更多地会调用非语言知识参与答题,选句填空题型,学生会调用篇章知识帮助理解。从理解加工层次看,选词填空题型,学生普遍通过词汇搭配建构起对小句意义的理解,即可完成答题,对命题间语义关系的建构较少;选句填空题型,受试则更多通过关联词语、话题链等线索,推测或建构命题间的语义联系,但在所收集的材料中,受试较少形成篇章层面的理解,即很少考虑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所选句子与段落或文章核心的关系,也鲜少提及,在语言加工不利的情况下,追求局部理解而忽视整体理解的阅读目标,使受试在回答词汇难度较高的选句填空题时遇到了困难。根据对受试内省材料的上述观察,本文认为选词填空和选句填空作为阅读测试的两类题型,在测量目标上存在差异。选词填空要求考生正确调用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小句的命题意义。选句填空除考查词汇知识外,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衔接与连贯等篇章知识,要求考生对阅读内容形成篇章层面的理解,此外还可反映考生在理解监控及目标设定等方面的策略能力。研究中也发现,选词填空中,存在一些依赖非语言知识正确答题的现象,对试题的效度存在一定威胁。另外,选句填空题型如果词汇难度较低,很难促使学生通过更高层面的理解做出答题决策,因此会降低对高层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有效性。

张瑶瑶[10](2020)在《数学“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构建》文中提出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2000年开始,OECD发起PISA测试以来,越来越多数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意识到不只是语文和英语需要阅读,数学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数学阅读。除此之外,从近几年的数学中高考趋势来看,有越来越多的题目都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1)通过深入课堂进行田野研究,得到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2)以现状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并结合相关理论,构建培养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式并提炼模式的操作策略。为解决上述问题,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笔者在临汾市S学校初中和襄汾县X高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课堂观察,并从中选取了6名教师和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用Nvivo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到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第二阶段:根据现状调查的结果,采用归纳式教学模式建构路径和理论式教学模式建构路径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并构建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将研究聚焦于课堂,对访谈资料和课堂观察录像进行分析,提炼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研究的主要结果为:(1)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不乐读:数学阅读认识不足、兴趣不够、动机不足(缺乏内部动力),不能读:数学阅读习惯不良、缺乏思考、存在障碍(路径、方法欠缺),低效读: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转化能力、表达能力较弱(阅读输出障碍);(2)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将数学阅读过程分为发生、运行和输出三个阶段,提炼出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为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构建了“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其内涵、结构框架和操作程序,为保证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以操作程序为指导,提炼出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如下:(1)新授课:运用阅读技巧,促进新知理解;重视启发引导,促进阅读思考;鼓励数学表达,锻炼阅读思维。(2)习题课:阅读数学问题,激发解题乐趣;提倡数学说题,强化阅读理解。(3)复习课:建立知识网络,促使思维可视;提倡变式研究,拓宽阅读视野;鼓励反思总结,达到深度学习。通过研究,希望能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二、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读和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读和写(论文提纲范文)

(1)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论文提纲范文)

上编 学习时代
    明末清初
    道光年间
    1861年
    1894年
    1906年
    1907年
    1911年
    1912年 1岁(6)
    1913年 2岁
    1914年 3岁
    1915年 4岁
    1916年 5岁
    1917年 6岁
    1918年 7岁
    1919年 8岁
    1920年 9岁
    1921年—1925年 10—14岁(10)
    1926年 15岁
    1927年 16岁
    1928年 17岁
    1929年 18岁
    1930年 19岁
    1931年 20岁
    1932年 21岁
    1933年 22岁
    1934年 23岁
    1935年 24岁
    1936年 25岁
    1937年 26岁
    1938年 27岁
    1939年 28岁
    1940年 29岁
    1941年 30岁
    1942年 31岁
    1943年 32岁
    1944年 33岁
    1945年 34岁
中编 为师时代
    1946年 35岁
    1947年 36岁
    1948年 37岁
    1949年 38岁
    1950年 39岁
    1951年 40岁
    1952年 41岁
    1953年 42岁
    1954年 43岁
    1955年 44岁
    1956年 45岁
    1957年 46岁
    1958年 47岁
    1959年 48岁
    1960年 49岁
    1961年 50岁
    1962年 51岁
    1963年 52岁
    1964年 53岁
    1965年 54岁
    1966年 55岁
    1967年 56岁
    1968年 57岁
    1969年 58岁
    1970年 59岁
    1971年 60岁
    1972年 61岁
    1973年 62岁
    1974年 63岁
    1975年 64岁
    1976年 65岁
    1977年 66岁
    1978年 67岁
    1979年 68岁
    1980年 69岁
    1981年 70岁
下编 神游时代
    1982年 71岁
    1983年 72岁
    1984年 73岁
    1985年 74岁
    1986年 75岁
    1987年 76岁
    1988年 77岁
    1989年 78岁
    1990年 79岁
    1991年 80岁
    1992年 81岁
    1993年 82岁
    1994年 83岁
    1995年 84岁
    1996年 85岁
    1997年 86岁
    1998年 87岁
    1999年 88岁
    2000年 89岁
    2001年
    2002年
    2011年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游戏
        1.4.2 游戏教学法
        1.4.3 彝族小学
        1.4.4 汉语拼音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1.6 理论基础
        1.6.1 沉浸理论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1.6.3 语境理论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2.2.1 访谈法
        2.2.2 实物研究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验法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 研究场域分析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3.2.1 行动研究思路
        3.2.2 行动研究过程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问题和分析
        4.1.1 问题提出
        4.1.2 问题分析
    4.2 计划与实施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4.3 观察和反思
        4.3.1 观察
        4.3.2 反思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问题和分析
    5.2 计划与实施
        5.2.1 计划
        5.2.2 实施
    5.3 观察和反思
        5.3.1 观察
        5.3.2 反思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6.1.1 笔试成绩分析
        6.1.2 口试成绩分析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6.4 教学建议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6.5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研究现状
        1.2.1 2000 年之前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2 2000年--2010年之间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2.3 2010 年至今对外汉语课堂用语的研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课堂用语概念的界定
        1.3.2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2.1 调查设计目的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 新手教师基本情况
        2.2.2 学生基本情况
    2.3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观察量表设计
    2.4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调查实施过程
第3章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与提问语分析
    3.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分析
        3.1.1 导入语时长分析
        3.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分析
        3.1.3 导入语使用词类分析
        3.1.4 导入语句子类型分析
        3.1.5 导入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3.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分析
        3.2.1 提问语统计标准
        3.2.2 提问语使用次数分析
        3.2.3 提问语运用方式分析
        3.2.4 提问语等待回答时长分析
        3.2.5 提问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4章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与总结语分析
    4.1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分析
        4.1.1 评价语运用方式分析
        4.1.2 评价语使用情况分析
        4.1.3 评价语评价内容分析
        4.1.4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4.2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分析
        4.2.1 总结语运用方式分析
        4.2.2 总结语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第5章 对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建议
    5.1 新手教师课堂导入语使用建议
        5.1.1 导入语时长建议
        5.1.2 导入语运用方式建议
    5.2 新手教师课堂提问语使用建议
        5.2.1 提问语运用类型及提问语设计建议
        5.2.2 提问语等待时长及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3 新手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建议
        5.3.1 评价语使用情况建议
        5.3.2 评价语学生参与程度建议
    5.4 新手教师课堂总结语使用建议
    5.5 新手教师课堂用语整体使用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COLT量表的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级及内容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及价值
        五、语料标注规则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一、Krashen输入假说理论
        二、Michael Long的互动假说
        三、Swain的输出假说
    第二节 话语分析理论
        一、伯明翰学派话语分析模式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
第三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现状考察
    第一节 韩国高中汉语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第二节 课堂话语互动数据统计
        一、课堂中使用的语言
        二、教师的提问与反馈
        三、学生的参与度
        四、师生间的话语互动
第四章 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语言使用方面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
        三、课堂的互动方面
        四、学生汉语输出率方面
    第二节 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第五章 对赴韩志愿者教师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重视教师输入的语言
        一、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
        二、强化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输入
    第二节 保持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第三节 创设丰富的课堂话语互动环境
        一、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二、利用各种媒体创设情境
        三、利用影视作品创设情境
    第四节 尊重两国的语言文化
    第五节 注重教学中的细节
        一、重视教师的提问与反馈
        二、其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OLT量表
    附录2 韩国高中汉语课堂记录表
    附录3
        教师T课堂转写
        教师Z课堂转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探究 ——以兰州大学四位教师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设计
第一章 G老师:启发引导,严格规范
    第一节 G老师个人背景与本个案教学环境
    第二节 G老师的授课之道
    第三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H老师:教学相长,求新求变
    第一节 H老师个人背景与本个案教学环境
    第二节 H老师的授课之道
    第三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老师:关注细节,示范引领
    第一节 L老师个人背景与本个案教学环境
    第二节 L老师的授课之道
    第三节 教学信念与课堂管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老师:严格要求,目标趋动
    第一节 Y老师个人背景与本个案教学环境
    第二节 Y老师的授课之道
    第三节 “教练”意象下的严格要求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进一步反思与探讨
    第一节 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
    第三节 影响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论文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界定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1.调查设计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1.提问主体和向度
        2.提问内容
        3.提问意识
        4.提问动机
        5.提问反应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2.学生间不会提问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让问
        2.学生不会问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致谢

(7)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8)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
        三、阅读过程模式
        四、图式理论
第二章 学术阅读和汉语认知过程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学术阅读
        二、阅读认知过程
        三、认知类型和行为
    第二节 学术阅读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阅读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术阅读研究现状
    第三节 阅读认知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阅读认知研究现状
        二、国内阅读认知研究现状
    第四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步骤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工具
    第三节 研究步骤
        一、有声思维报告的培训、测试和正式报告
        二、实时观察、记录和实物资料的收集
        三、数据的整理
        四、数据的编码
第四章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行为统计分析和流程图的构建
    第一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行为统计
        一、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注意行为
        二、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记忆行为
        三、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思维行为
        四、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中的元认知行为
    第二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行为的横向分析
        一、认知行为的统计结果和主要特点
        二、影响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行为的因素
    第三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纵向分析
        一、中文学术阅读篇章结构的具体认知过程
        二、中文学术阅读篇章理解的认知过程分析
    第四节 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的认知过程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第二节 创新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深度访谈转写样本(部分)
附录三:有声思维转写样本(部分)
附录四:研究参与者同意书
致谢

(9)新HSK六级阅读测试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阅读理解与阅读理解能力
        2.1.1 阅读理解
        2.1.2 阅读理解能力
        2.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能力研究
    2.2 新HSK测试及相关研究
        2.2.1 新HSK六级简介
        2.2.2 关于新HSK测试的研究
    2.3 内省法的定义及其应用
        2.3.1 内省法的定义
        2.3.2 内省法在二语阅读研究中的应用
        2.3.3 研究方法小结
    2.4 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材料
    3.3 研究步骤
        3.3.1 培训与前测
        3.3.2 正式实验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4.1 文本转写
        3.4.2 数据分析框架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受试答题总体情况分析
    4.2 受试答题过程情况分析
        4.2.1 受试选词填空答题过程情况分析
        4.2.2 受试选句填空答题过程情况分析
        4.2.3 选词填空与选句填空答题过程的比较
第五章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HSK六级阅读测试真题实验试卷
    附录2: 新HSK六级真题第五套答题过程部分口述材料摘录

(10)数学“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1.1.3 中高考发展趋势所需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访谈法
        1.5.2 课堂观察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阅读
        2.1.2 数学阅读能力
    2.2 数学阅读研究综述
        2.2.1 数学阅读特点
        2.2.2 数学阅读方式
        2.2.3 数学阅读影响因素
        2.2.4 数学阅读能力
        2.2.5 数学阅读教学
3 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资料收集
    3.4 资料分析
        3.4.1 研究工具
        3.4.2 资料编码
    3.5 研究结果
4 “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4.1.1 教学模式构建的两种路径
        4.1.2 本研究的建模路径
    4.2 教学模式的探索历程
        4.2.1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
        4.2.2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4.3 教学模式的生成
        4.3.1 “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的内涵
        4.3.2 “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
        4.3.3 “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4.3.4 “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5 研究结果及反思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反思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学数学阅读学习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B 中学数学阅读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读和写(论文参考文献)

  • [1]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J]. 黄德海. 江南, 2021(05)
  •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对外汉语新手教师课堂用语研究 ——以沈阳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为例[D]. 柏佳妤. 沈阳大学, 2021(09)
  • [4]基于COLT量表的韩国高中初级汉语课中国教师课堂话语互动研究[D]. 喻芮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国际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探究 ——以兰州大学四位教师为中心[D]. 李满睿. 兰州大学, 2021(12)
  • [6]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8]汉语学习者中文学术阅读认知过程的个案研究[D]. 张毓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9]新HSK六级阅读测试受试答题过程内省法研究[D]. 赵翔蓉.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10]数学“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模式构建[D]. 张瑶瑶.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们不知道如何阅读和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