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统可靠性分析

DCS系统可靠性分析

一、DCS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栋良,陈森,贾帅兵,张胜利[1](2021)在《分散控制系统在线可靠性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ed Control System,DCS)的可靠运行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保障。现有的分散控制系统普遍具备自检功能,但对于深层次可靠性参数尚未做到在线评价。通过各类通信协议收集与可靠性相关的控制设备状态参数,结合发电行业的相关标准,设计基于DCS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可靠性评估算法。通过设计开发和现场应用,实现了分散控制系统可靠性参数的监测和在线评估功能。

陈文悦[2](2021)在《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的系统可靠度测试研究》文中指出电能作为二次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础生产力。我国对电力行业的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相较于传统发电厂而言,智能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研究的是有关运行控制系统可靠度的内容。本文从理论角度介绍了可靠性相关参数指标和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各子系统结构和功能。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历,介绍了国产EDPF分散控制系统的各级主要单元以及整体组态,根据它们的工作模式,分析了如冗余结构、表决结构等保障安全的措施。由于系统自身性能是影响可靠性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测试项目,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定性分析测试区域工作状态。再通过绘制框图,定量分析了真实DCS结构中整体和局部的可靠度计算方式。随着运行控制系统结构的复杂化,除了使用常见的传统方法分析可靠度之外,还可引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问题。通常为了保证安全运行,系统内多处局部单元普遍采用了采用双机容错结构,对该结构的马尔科夫过程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通过修改权值使得误差收敛,从而证明了将神经网络理论引入可靠度参数推导的可行性。故障率和修复率是表达运行控制中的系统可靠度的重要参数,可通过对历史站中提取出的相关过往统计参数经算法分析而得出。本文分别介绍了 RBF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法理论,然后着重说明了 RBF神经网络算法的拟合上的优越性、主成分分析法降低维度的优越性,将二者结合,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RBF神经网络算法的可靠度指标测试方法。对获取的过往运行状态统计数据集建立模型,并通过多次MATLAB实验确认了运行结果最满意时的主成分矩阵维数。最后通过分析训练时间、网络复杂度、测出失效率和修复率2个参数的结果准确率,得出主成分分析-RBF神经网络法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的结论。

曾丽芳,吴志强,刘朝晖,刘明星,田旭峰[3](2021)在《一种新型适用于核电厂DCS系统输出模块可靠性分析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DCS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区间T-S(takagi-sugeno)模糊故障树的DCS系统输出模块可靠性分析方法。以T-S模糊故障树为基础,构建区间T-S模糊故障树模型,根据底事件的模糊信息计算顶事件失效的故障可能性和模块薄弱环节,给出输出模块可靠性和组成部件的重要度排序,并结合核电厂模拟量输出模块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符,可作为传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主要补充。

赵岩峰[4](2020)在《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控制系统(DCS)由于具有分散控制、集中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随着DCS技术的发展,其可靠性越来越高,目前已逐步用于核电站安全级系统。由于安全级DCS承担着核电站的保护功能,它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核电站的安全。由于DCS的使用,电站控制功能集中,安全级DCS的故障对电站安全运行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为了减少DCS设备故障对电站运行以及电站安全的影响,必须对DCS故障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有效的处理手段;同时由于安全级DCS功能越来越庞大,运行人员对DCS系统的故障快速识别和定位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能有效识别安全级DCS故障,有必要对安全级DCS的故障处理进行研究,确定一套有效的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系统。本研究基于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提出了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的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安全级DCS系统的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危害,从而确定了故障模式的可探测度、发生度和故障严酷度,并基于可探测度、发生度和故障严酷度确定了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值,最终基于设备总的风险优先值对故障模式进行了归类,确定了故障模式的不同报警等级,完成了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方案设计。安全级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a)建立基于FMECA方法的核电站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定级方法;b)基于核电站仪控总体方案以及安全级DCS系统,应用FMECA方法识别DCS故障模式的产生原因、识别设备故障模式对安全功能、系统可靠性造成的危害,并基于故障模式的产生原因、实现方式以及危害性确定故障模式的可探测度、发生度、严酷度,最终完成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值的计算;c)基于安全级DCS设备故障模式的风险优先值对故障模式的报警等级进行确定;d)基于报警等级及平台特性形成报警显示方案。

吴睿雅[5](2020)在《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MMA装置和SAR装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其生产环境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工艺装置之间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可能会打乱其中关键的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该生产装置变电所的设计是在进行整个装置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的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使该装置变电所内的供配电设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置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而无人值守取决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随后本文选取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文针对这两套装置设计的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针对MMA和SAR生产装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供电连续性好、自动化可靠性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装置变电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对为这两套装置供电的装置变电所提出了一个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2.结合上级区域变电所提供的数据、电源条件以及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用电负荷条件,对已提出的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主要的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验证。3.针对已设计出的变电所供配电一次系统,提出了对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的方法,并能使上级区域变电所对本级变电所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本级变电所的无人值守。4.针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冗余结构和非冗余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相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实现该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同时,变电所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结构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和设计的供配电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本项目生产装置所需、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要求,自二零一九年九月份开车以来,供配电系统运行良好,综合自动化系统反映的供配电系统数据和画面显示准确,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低,在石油化工企业类似项目中具有代表性,体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薛文彬[6](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提出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李延凯[7](2017)在《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对于核电厂安全至关重要,随着DCS的引入,如何保障其质量成为核工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采用了复杂算法以及硬件、软件、固件的复杂结构,DCS内部以及与被控系统之间存在大量的顺序相关和时间相关的动态交互作用,使得以往的基于模拟式仪控发展起来的静态分析方法不再完全适用。在保证DCS质量的手段中,由于DCS动态特性的增强直接导致两个方面的活动中存在方法不足的问题:一是在设计与评审中,传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描述DCS系统的两类动态交互行为;二是在设计与验证中,如何对复杂动态系统进行有效地确认与验证(V&V)。为此,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寻找适用于复杂DCS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但受限于方法的模化能力、计算量及适用范围等,目前尚没有被广泛认可的方案。与此同时,核电站仿真技术可以真实地模拟与捕捉DCS的动态交互作用,而且同样基于数字化技术,与DCS有着天然的融合性。因此,本文探索了基于仿真技术的DCS动态分析方法,针对DCS动态特性增强带来的以上两个问题,研究提出了适用于复杂DCS系统的动态可靠性评价方法以及动态V&V方法论,为保障DCS系统的质量提供方法支持。本文首先对面向DCS分析的仿真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的DCS动态分析方法提供研究基础。针对DCS分析的特殊需求,开发、完善了DCS仿真分析平台,实现了连续自启停的仿真调度功能,补充了设备仿真模块。研究了大规模实时仿真的并行计算耦合方法,通过系统拆分、并行计算、显式耦合的方法以及高效实时数据库功能等有效地提高了仿真速度,实现了大规模电厂模型的高精度、实时、稳定仿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核电厂全范围主要系统对象仿真模型,并基于各种运行工况对模型进行了稳态验证与瞬态验证,最终得到了一个包含大规模仿真模型的DCS仿真分析平台。针对现有的可靠性评价方法难以很好地模化复杂控制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的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了基于仿真技术的REST(Reli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Simulation Technology)动态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真实DCS软硬件研究了动态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FMEA),可用于分析静态FMEA难以发现的动态失效路径和失效模式,为DCS的故障模式分析以及动态故障树、动态事件数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支持,降低对分析人员经验的过度依赖。在动态FMEA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了详细的动态故障树,求解得到DCS各顶事件概率。研究开发了动态事件树自动生成程序SeGen,并引入了时间序列危害度的概念,对时间序列按照危害度大小进行排序管理;同时,研究提出了一套仿真搜索算法,能够根据时间序列的危害度大小开展二分区间式搜索,对事件树的发展后果进行自动探索,并指数级地缩减了仿真探索计算量,提高了REST方法的可行性。将REST方法用于主给水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评价中,表明REST方法对DCS的两类动态交互作用都能进行较好地模化;相对于以往的PSA分析方法,REST方法在保证分析精度的同时,计算量可控且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针对如何对DCS的复杂控制逻辑开展有效验证的问题,本文基于DCS各阶段的验证需求,研究提出了基于仿真技术的动态V&V方法论,包括动态V&V的总体实施方案以及各类型DCS系统的动态V&V方法,用于DCS控制逻辑包括其软硬件功能实现的高效V&V。动态V&V的总体实施方案根据DCS各阶段的验证需求与特点,规定了适用的DCS仿真实现方式以及动态V&V的测试内容。实现了DCS的多样化仿真,并根据DCS在各阶段具备的条件研究实现了仿真分析平台的嵌入方法,为各阶段的动态V&V提供了方案支撑与技术保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DCS系统所适用的具体V&V方法,根据各类型系统的特点与验证需求,将动态V&V方法归纳为四种类型,即1)信号注入开环V&V方法,2)一体化自动比较开环V&V方法,3)直接在线闭环V&V方法,以及4)比较型闭环V&V方法。通过这四种动态V&V方法的灵活组合与延伸应用,可以覆盖各种类型DCS系统的测试。动态V&V方法论从方法上提高了核电厂DCS测试的效率及覆盖面,从而提高DCS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将本文提出的动态V&V方法用于多个核电厂的控制系统以及保护系统的测试工作,帮助测试人员发现了控制参数设计不合理、组态逻辑设计、组态逻辑实现、量程转换以及现场端接等各方面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使得DCS的V&V工作更简便、结果更可信。本文基于仿真技术,研究提出的REST动态可靠性评价方法利用搜索算法指数级地减少了仿真探索量,使得在复杂DCS系统中考虑多变量维度的动态分析变得可能;研究提出的动态V&V方法论可以指导各阶段V&V活动、覆盖DCS各类型系统的控制逻辑动态测试,有效地提高了DCS的测试效率与结果可靠性。通过这两种动态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DCS质量保障工作中在动态特性分析方面存在的方法不足问题。

杨军[8](2016)在《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核电厂风险监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性是核电厂经济运行的前提,而安全管理则可有效地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确保核电厂正常运行。核电厂作为一个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它工况多样,不同工况下系统的结构、状态和任务目的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和时变性,而且核电厂系统在其寿命周期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部件、系统和运行规程的变化,操作员因此必须对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态变化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以免操作员由于缺乏系统状态的了解而产生的误操作。为了以风险的视角实现核电厂运行活动评价及监控,本文使用GO-FLOW方法设计和开发了一套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用以帮助操作员及时了解核电厂当前配置状态下的风险水平,有的放矢地对机组设备实行风险管理,始终确保核电厂的风险处于可知可控的状态,从而降低运行风险和成本、提高核电厂的可运行性。本文研究内容分两大部分:(一)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二)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可靠性安全分析以及故障推理分析。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一种基于GO-FLOW的设备任务阶段模型,该模型涵盖了设备所有可能的工作模式,可以方便地描述设备不同任务剖面下的状态变化和可靠性特征,模型更新易于实现,适用于Living PSA建模分析。(2)针对Living PSA建模分析特点,对现有GO-FLOW建模平台进行改进和二次开发。新的GO-FLOW建模平台将提出的设备任务阶段模型封装为一单一的操作符,并引入了一新的用户自定义操作符用于不同层次模块模型之间数据交互。(3)基于提出的GO-FLOW模型化建模方法、并结合层次化和模块化建模技术,建立核电厂在主冷却剂系统冷管段中破口失水事故、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和主给水管道破裂事故下的Living PSA模型。(4)实现系统GO-FLOW模型文件的在线修改以及远程调用计算功能,便于核电厂Living PSA模型更新和求解。(5)设计和开发一套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开发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系统组态管理评价、维修计划风险评估、系统可靠性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等功能。(6)将风险管理系统链接至核电厂仿真模拟器,实现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测试和验证。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功能验证通过一假定的测试情景实现,测试过程中以建立的Living PSA模型为基础,并根据操作员支持系统(信息采集模块、状态监测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等功能模块)提供的设备状态监测信息以及偶发故障诊断信息,对Living PSA模型进行在线更新计算,以验证风险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功能以及对模型更新容易和实时性的要求。(7)提出一种Markov/CCMT回溯算法,用于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失效重要风险路径查找和识别,并通过一沸水堆给水控制系统案例说明Markov/CCMT回溯算法在数字化控制系统失效诊断推理分析方面的拓展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Markov/CCMT回溯算法可用于永久性软件故障定位和识别。本文应用提出的基于GO-FLOW的Living PSA建模和分析技术实现了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开发的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可用于系统组态管理、维修计划制定、系统可靠性监测以及核电厂在线风险监测和管理。通过将风险管理系统与操作员支持系统中的状态监测模块和故障诊断模块相连,操作员可以方便地了解系统组态变化和随机故障对核电厂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便于决策。

李悠然[9](2016)在《核电厂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常规能源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兴能源,已逐步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开始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但伴随着产生热能动力源的核裂变反应,核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如果这些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就会给社会和公众带来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应用过程中,如何保证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随着数字化仪控系统DCS平台近年来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发展,基于安全级DCS平台搭建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系统成为核电厂事故工况下实施预防和保护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而安全喷淋控制功能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专设安全动作,其对事故后缓解安全壳超温、超压,降低放射性物质浓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该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对于核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安全性和可用性两个角度对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功能需求开展分析,基于工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喷淋控制拒动以及安全喷淋控制误动的实际问题,确认开展安全喷淋控制可靠性分析的主要方向。接着,针对产生安全喷淋控制信号指令的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具体对象,开展必要的特性分析。同时,根据控制系统主要特性,如单一故障准则要求、冗余配置CPU以及故障监测与自诊断功能等,针对安全喷淋控制可靠性分析,开展传统分析方法和STPA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确定用于后续具体工程问题分析解决的主要方法。随后,针对安全喷淋的拒动控制和误动控制,分别运用STPA方法对于拒动、误动的具体工程问题逐步开展相应的可靠性分析。从全厂事故序列的角度分析拒动对其可靠性的影响,从不同程度工况的角度分析误动对其可靠性的影响,以此得出STPA分析中首先需要确定的不期望损失。同时,通过对当前设计中已存在的用于防止安全喷淋拒动和误动的相关设计方案的分析,为具体STPA分析中筛选主要潜在因素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然后,首次尝试在核电厂安全喷淋专设控制上运用STPA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拒动和误动两方面不同的工程实践问题,分别绘制出相应的控制结构图,也分别创建了对应的过程模型。之后,针对控制动作中的危险动作以及其产生的潜在原因,继续开展逐层逐步的列表分析。在分析得出导致拒动或误动发生的主要潜在原因后,再针对各项因素可能存在的优化改进空间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考虑判断。最终结合STPA的可靠性分析的结果给出了具体的、可供实施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并通过传统PSA分析方法得到的验证数据对其实施效果和推广价值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确认。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工作,不仅通过拒动、误动两个方面的工程安全性和可用性角度逐层对核电厂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开展了全面而系统的剖析;同时,首次尝试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开展核电厂安全喷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这为工程应用中开拓新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实现STPA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积累了实践的经验;而且,基于本次可靠性分析的结果,为方案的优化改进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建议,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安全喷淋系统控制功能正确执行的可靠性,从而为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秦金磊[10](2016)在《复杂多状态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可靠性分析理论及方法是基于两种状态:“彻底失效”和“完全正常”。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失效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系统及其组件在寿命周期内呈现出了除上述两种状态之外的一些中间状态,即具有多状态的特征。这就迫使人们开展对多状态系统及组件的可靠性分析理论及方法的研究,以更加符合可靠性工程中的现实需求。随着现代工业系统结构的日渐复杂和功能的逐步完备,基于多状态的可靠性分析理论及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如可靠性的分析、维修策略的制定、可靠性的优化等。本论文将针对在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和挑战,结合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多状态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为准确掌握系统的运行规律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所述:1、为解决在评估单调关联复杂多状态系统可靠性时求解结构函数困难的问题,在传统二态系统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多状态系统状态概率分布的模拟算法。根据系统的最小路集或最小割集,而不用计算系统的结构函数,即可实现系统可靠性的评估。以多状态组件为基础,结合Markov随机过程,确定了三种指标的计算方法:组件直到时刻T才失效的概率、组件在时刻T或之前失效的概率、组件在指定时刻转移到指定状态的概率。这为在不同时刻评估系统可靠性奠定基础。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拟方法及指标的有效性。2、建立了一个包含多因素的多状态降级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该模型包含因偶然原因而引发的Poisson失效状态,通过维修可使得系统恢复到失效之前的状态。由于客户需求水平的存在,则系统的状态应当不低于某一指定的状态。该模型可以据此对模型进行灵活配置,对无关状态进行合并以简化模型的求解。为了维持系统运行在适当的状态,当系统状态水平低于指定的状态水平时可采取预防维修措施,使得系统状态得以恢复。根据该模型可以确定存在各种因素时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算例分析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3、针对直接对系统进行建模会导致系统状态空间数目过多而变得不可行,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多状态随机模型和通用生成函数(UGF)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对具有较小失效和较小维修的组件建立Markov随机模型,确立组件的表达式。根据系统的物理结构选择组件之间的组合算子,进而确定系统的UGF表达式。根据系统的UGF,实现系统相关的可靠性指标的评估。算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可以根据系统规模实现精确计算与近似计算。4、针对具有共因失效的多状态串并联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生成函数的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这里的共因失效由特定的组件引起,被影响的组件之间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部分重叠。将共因失效包含在组件的通用生成函数表达式中,根据各个引起共因失效的组件的组合,利用全概率定理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对于一些重要的组件可以设置保护措施,以降低其失效的概率。之后,可以重新评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成本有限的前提下,消除哪个组件所引发的共因失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系统可靠性,即组件的灵敏性将被进一步确定。算例分析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5、建立了一套电站DCS系统可靠性评价平台,为电厂在不同DCS类型之间的选型比较提供依据。根据部分可靠性理论研究成果,对整个DCS系统及其子系统分别建模,为可靠性指标计算奠定基础。确立了系统安全运行的三级风险清单,并建立了故障数据的更新算法。平台的试验运行,表明了平台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二、DCS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CS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分散控制系统在线可靠性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DCS在线可靠性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构
    1.1 系统组成
    1.2 DCS状态信息采集
2 DCS系统可靠性评价指标
    2.1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2.2 可靠度
    2.3 失效率
3 在线DCS可靠性评估算法
4 实施效果
5 结语

(2)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的系统可靠度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
    1.4 论文安排
第2章 可靠性和DCS结构理论基础
    2.1 可靠性参数指标
    2.2 DCS主要子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能智深EDPF结构与可靠性措施
    3.1 系统概述
    3.2 现场级结构单元
    3.3 系统整体结构
        3.3.1 域的概念及特点
        3.3.2 MMI功能站
        3.3.3 MMI站上的报警信息
    3.4 运行控制系统可靠性影响因素
    3.5 运行控制系统冗余可靠性措施
        3.5.1 热态冗余
        3.5.2 后退运行冗余
        3.5.3 冷态冗余
        3.5.4 信息冗余
        3.5.5 多级操作冗余
    3.6 运行控制系统表决结构措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行控制中的系统可靠度测试及分析
    4.1 系统中可靠度相关测试
        4.1.1 供电电源切换测试
        4.1.2 抗干扰能力测试
        4.1.3 在线安装DPU测试
        4.1.4 负荷测试
        4.1.5 电磁兼容(EMC)测试
    4.2 框图法分析运行控制系统可靠度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可靠度参数建模及测试
    5.1 神经网络的特点
    5.2 容错系统可靠度分析
        5.2.1 容错系统的马尔科夫模型
        5.2.2 容错双机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
    5.3 发电厂运行控制可靠度数据建模及测试
    5.4 RBF神经网络算法
        5.4.1 精确型RBF神经网络的思想
        5.4.2 精确型RBF神经网络建模
        5.4.3 RBF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5.5 主成分分析算法
        5.5.1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概念
        5.5.2 主成分分析过程
    5.6 基于改进RBF神经网络的可靠度测试方法
        5.6.1 两种算法结合的思想
        5.6.2 基于主成分分析-RBF神经网络算法建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方案的研究现状
    1.3 核电站自诊断报警国内外标准分析
    1.4 核电站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的需求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核电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3 基于FMECA的核电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研究方法
        2.3.1 分析准备
        2.3.2 确定分析的范围
        2.3.3 确定分析对象
        2.3.4 开展FMECA分析
        2.3.5 确定报警级别
        2.3.6 开展自诊断报警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方案设计
    3.1 概述
    3.2 分析准备
        3.2.1 安全级DCS基本设计准则
        3.2.2 安全级DCS结构
    3.3 确定分析的范围
    3.4 确定分析对象
    3.5 开展FMECA分析
        3.5.1 确定故障模式
        3.5.2 识别故障原因
        3.5.3 确定发生度
        3.5.4 确定可探测度
        3.5.5 确定故障影响
        3.5.6 确定风险优先值(RPN)
        3.5.7 确定自诊断范围
        3.5.8 确定总的风险优先值(RPNt)
    3.6 故障分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诊断报警显示及验证
    4.1 概述
    4.2 自诊断报警的显示
    4.3 安全级DCS自诊断报警方案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1.1 工程概况
        1.1.2 全厂供电及控制结构
    1.2 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供配电系统
        1.3.2 综合自动化系统
        1.3.3 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供配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1.4.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4.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可靠性分析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2.1 引言
    2.2 负荷分级
        2.2.1 装置用电负荷分级
        2.2.2 企业用电负荷分级
    2.3 供电电源方案
    2.4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2.4.1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2.4.2 负荷计算方法
    2.5 无功补偿
        2.5.1 无功补偿目的和意义
        2.5.2 无功补偿方法
    2.6 变压器的选择
        2.6.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选择原则
        2.6.2 变压器负荷分配
    2.7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要求
        2.7.1 10k V和0.4k V系统主接线要求
        2.7.2 照明系统主接线要求
    2.8 短路电流计算
        2.8.1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意义
        2.8.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2.9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2.9.1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2.9.2 一次电气设备校验要求
    2.10 防雷、接地
        2.10.1 建筑物防雷、接地目的
        2.10.2 建筑物防雷措施
        2.10.3 接地电阻要求
        2.10.4 接地型式要求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3.1 负荷计算
        3.1.1 负荷计算公式
        3.1.2 废酸再生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3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4 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2 无功补偿
        3.2.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3.2.2 无功补偿后的总计算负荷
    3.3 变压器选择
        3.3.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3.3.2 变压器负荷分配
        3.3.3 变压器的选择及负荷率
    3.4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3.4.1 10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2 0.4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3 照明系统主接线设计
    3.5 短路电流计算
        3.5.1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3.5.2 短路点的选取
        3.5.3 系统网络元件数据
        3.5.4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5.5 短路电流计算书
    3.6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3.6.1 电缆的选择与校验
        3.6.2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6.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5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防雷、接地设计
        3.7.1 建筑物防雷分类
        3.7.2 直击雷防护
        3.7.3 接地电阻
        3.7.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
    3.8 应用展示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4.2.1 集中式结构
        4.2.2 分层分布式结构
    4.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4.3.1 星型结构
        4.3.2 环型结构
        4.3.3 总线型结构
    4.4 通信技术
        4.4.1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4.2 通信网络设备
        4.4.3 通信介质
    4.5 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4.5.1 系统架构
        4.5.2 智能终端配置
        4.5.3 间隔层设备组网
        4.5.4 通信管理层设备组网
        4.5.5 系统网络结构图
        4.5.6 系统功能
    4.6 画面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故障树理论
    5.3 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5.3.1 确定顶事件
        5.3.2 建立故障树模型
    5.4 故障树定性分析
        5.4.1 非冗余结构分析
        5.4.2 冗余结构分析
    5.5 故障树定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DCS的动态特性及其导致的问题
        1.2.2 DCS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1.2.3 DCS生命周期各阶段的V&V活动
        1.2.4 研究现状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面向DCS动态分析的仿真技术与方法研究
    2.1 DCS仿真分析平台功能开发与改造
        2.1.1 DCS仿真分析平台基本功能
        2.1.2 仿真模块的开发
    2.2 大规模并行仿真的耦合方法研究
        2.2.1 并行RELAPSim计算的显式耦合方法
        2.2.2 耦合频率的折衷选择
        2.2.3 耦合方法的验证
    2.3 用于DCS分析的对象仿真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2.3.1 核电厂对象仿真模型的开发
        2.3.2 用于DCS分析的对象模型的标准与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仿真技术的DCS动态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
    3.1 REST动态可靠性评价方法概述
    3.2 基于仿真技术的动态FMEA方法
        3.2.1 动态FMEA的必要性
        3.2.2 动态FMEA方法研究
        3.2.3 动态FMEA方法的实现
    3.3 动态故障树的求解方法
        3.3.1 REST中动态故障树建模范围
        3.3.2 动态故障树解析技术
    3.4 基于仿真计算的动态事件树分析方法
        3.4.1 动态事件树仿真方法概述
        3.4.2 事件树及相应时间序列的生成
        3.4.3 时间序列危害度与仿真搜索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EST方法用于MFCS可靠性分析的验证研究
    4.1 MFCS的动态FMEA分析
        4.1.1 动态失效模式与路径分析
        4.1.2 动态事件树题头事件和故障树顶事件的确立
    4.2 动态故障树的建立与求解
    4.3 时间序列危害度的分析
        4.3.1 故障危害度系数的分析
        4.3.2 故障有效作用时间的分析
    4.4 时间步长的敏感性分析
    4.5 MFCS可靠性分析结果
        4.5.1 REST仿真探索结果
        4.5.2 MFCS的部件敏感性分析
        4.5.3 MFCS部件的概率重要度分析
        4.5.4 REST与其它方法的结果对比
        4.5.5 MFCS典型动态失效模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仿真技术的DCS系统动态V&V方法研究
    5.1 DCS动态V&V方法论的总体设计
        5.1.1 各阶段动态V&V需求分析
        5.1.2 DCS动态V&V总体实施方案
        5.1.3 不同类型DCS系统的动态V&V方法
    5.2 信号注入开环V&V方法
        5.2.1 信号注入方法
        5.2.2 DCS与仿真测试平台的硬接线连接方法
    5.3 一体化自动比较开环V&V方法
        5.3.1 一体化自动比较方法
        5.3.2 DCS与仿真测试平台的网络连接方法
    5.4 直接在线闭环V&V方法
        5.4.1 在线闭环V&V通用结构
        5.4.2 动态闭环V&V内容
    5.5 比较型闭环V&V方法
        5.5.1 比较型V&V方法
        5.5.2 Emulation的实现与嵌入方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动态V&V方法在核电厂DCS中的应用分析
    6.1 各类型DCS动态V&V方法的典型应用
        6.1.1 RPS系统的信号注入开环V&V
        6.1.2 RPS系统的一体化自动比较开环V&V
        6.1.3 MFCS系统的直接在线闭环V&V
        6.1.4 RCMS系统的比较型在线闭环V&V
    6.2 不同动态V&V方法的灵活选择
    6.3 DCS动态V&V的经验总结与反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核电厂风险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LIVING PSA基本概念
        1.2.1 Living PSA的定义
        1.2.2 Living PSA的主要特征
        1.2.3 Living PSA分析流程
    1.3 LIVING PSA与风险监测器
    1.4 核电厂运行风险管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Living PSA研究现状
        1.4.2 国内Living PSA研究现状
    1.5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研究意义
        1.5.2 Living PSA建模方法研究
        1.5.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6 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GO-FLOW方法改进
    2.1 GO-FLOW方法
        2.1.1 GO-FLOW方法基本原理
        2.1.2 GO-FLOW操作符以及计算规则
    2.2 GO-FLOW建模
        2.2.1 部件的基本GO-FLOW模型
        2.2.2 部件的延迟效应GO-FLOW模型
        2.2.3 部件的工作GO-FLOW模型
        2.2.4 可修部件的通用GO-FLOW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电厂LIVING PSA建模
    3.1 层次化和模块化建模技术
    3.2 基于GO-FLOW的LIVING PSA建模平台
    3.3 核电厂LIVING PSA建模
    3.4 核电厂LIVING PSA模型自动更新和计算技术
        3.4.1 GO-FLOW模型文件
        3.4.2 GO-FLOW结果文件
        3.4.3 GO-FLOW模型文件修改和远程调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
    4.1 风险管理系统框架
        4.1.1 Living PSA建模
        4.1.2 Living PSA更新
        4.1.3 Living PSA分析
        4.1.4 Living PSA管理
        4.1.5 Living PSA应用
    4.2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
        4.2.1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设计和开发
        4.2.2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可靠性监测模块
        4.2.3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测模块
        4.2.4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矩阵模块
    4.3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数据库
    4.4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使用权限
    4.5 核电厂风险管理系统功能测试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ARKOV/CCMT用于DCS系统失效风险路径识别
    5.1 数字化仪控系统安全分析的必要性
    5.2 数字化仪控系统可靠性安全分析研究背景
    5.3 MARKOV/CCMT方法
    5.4 回溯算法
    5.5 案例系统
    5.6 回溯算法应用分析
        5.6.1 回溯算法用于识别系统失效重要风险序列/路径
        5.6.2 回溯算法应用的可扩展性分析
        5.6.3 连续积分和等权点积分近似下的系统失效回溯分析和比较
    5.7 本章小节
第6章 MARKOV/CCMT回溯算法用于DCS系统诊断分析
    6.1 数字化仪控系统诊断分析应用
    6.2 研究方法
    6.3 案例系统:沸水堆给水控制系统
        6.3.1 系统描述
        6.3.2 软件模块表示
        6.3.3 Markov/CCMT不确定性分析应用
    6.4 回溯算法用于诊断推理分析应用
        6.4.1 单故障诊断
        6.4.2 多故障诊断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核电厂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1.2.1 核电仪控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1.2.2 可靠性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1.3 核电安全喷淋专设控制可靠性研究的必要性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2.1.1 保证电站安全性的要求
        2.1.2 维护电站可用性的要求
    2.2 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实际问题
        2.2.1 工程上存在的安喷控制拒动问题
        2.2.2 工程上存在的安喷控制误动问题
    2.3 安全喷淋可靠性的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喷淋控制系统特性及可靠性方法适应性分析
    3.1 安全喷淋控制系统的分析
        3.1.1 安喷启动控制信号的产生
        3.1.2 实现安喷信号的控制系统组成
    3.2 安全喷淋控制系统对象特性分析
        3.2.1 单一故障准则要求
        3.2.2 冗余配置的CPU
        3.2.3 故障监测和诊断功能
    3.3 可靠性方法适用性分析
        3.3.1 传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特点及其对安喷控制的适应性分析
        3.3.2 STPA方法的特点及其对安喷控制的适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喷控制拒动问题的可靠性分析
    4.1 安喷拒动相关的工程方案分析
        4.1.1 基于事故序列的安全喷淋控制拒动影响
        4.1.2 防止安喷拒动的现有设计分析
    4.2 运用STPA的安喷拒动可靠性建模分析
    4.3 基于分析结果的优化方案
        4.3.1 减少拒动的优化建议
        4.3.2 改进方案的可行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喷控制误动问题的可靠性分析
    5.1 安喷误动相关的工程方案分析
        5.1.1 基于不同工况的安全喷淋控制误动影响
        5.1.2 防止安喷误动的现有设计分析
    5.2 运用STPA的安喷误动可靠性建模分析
    5.3 基于分析结果的优化方案
        5.3.1 减少误动的优化建议
        5.3.2 改进方案的可行性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6.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复杂多状态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布尔模型的扩展
        1.2.2 模拟仿真
        1.2.3 随机过程
        1.2.4 通用生成函数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复杂多状态系统可靠性评估理论
    2.1 引言
    2.2 多状态系统特点
    2.3 单调关联多状态系统
    2.4 Markov随机过程
    2.5 通用生成函数基础
    2.6 小结
第3章 单调关联多状态系统可靠性模拟及预测
    3.1 引言
    3.2 基本假设
    3.3 模拟算法
    3.4 组件可靠性指标预测
    3.5 算例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考虑预防维修及客户需求的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
    4.1 引言
    4.2 系统描述与建模
        4.2.1 系统描述
        4.2.2 系统随机模型
    4.3 可靠性指标
        4.3.1 可靠度、可用度及生产率
        4.3.2 其它指标
    4.4 算例分析
        4.4.1 未考虑预防维修
        4.4.2 考虑预防维修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随机过程与通用生成函数的评估方法
    5.1 引言
    5.2 较小可修组件随机模型
    5.3 可靠性评估方法
    5.4 算例分析
        5.4.1 精确计算
        5.4.2 近似计算
    5.5 小结
第6章 具有共因失效的多状态系统可靠性评估
    6.1 引言
    6.2 包含共因失效的多状态系统
    6.3 基于UGF的评估方法
        6.3.1 基于UGF的CCF的表示
        6.3.2 评估算法
    6.4 算例分析
        6.4.1 组件保护措施比较
        6.4.2 组件灵敏性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DCS系统可靠性评价平台的实现
    7.1 引言
    7.2 系统功能
        7.2.1 系统边界
        7.2.2 功能描述
        7.2.3 功能结构
    7.3 DCS结构与建模
        7.3.1 DCS结构及工作过程
        7.3.2 DCS系统可靠性建模
        7.3.3 子系统重要度分析
        7.3.4 控制柜子系统结构与建模
    7.4 三级风险清单
    7.5 更新算法
    7.6 平台的实现
    7.7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DCS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散控制系统在线可靠性评估系统研究与应用[J]. 张栋良,陈森,贾帅兵,张胜利. 山东电力技术, 2021(12)
  • [2]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的系统可靠度测试研究[D]. 陈文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一种新型适用于核电厂DCS系统输出模块可靠性分析方法[J]. 曾丽芳,吴志强,刘朝晖,刘明星,田旭峰. 兵工自动化, 2021(01)
  • [4]核电站安全级DCS系统自诊断报警方案研究[D]. 赵岩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 吴睿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7]基于仿真技术的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研究[D]. 李延凯.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可靠性分析方法用于核电厂风险监测的研究[D]. 杨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6)
  • [9]核电厂安全喷淋专设控制的可靠性研究[D]. 李悠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10]复杂多状态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 秦金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12)

标签:;  ;  ;  ;  ;  

DCS系统可靠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