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榆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温榆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一、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刘正鑫[1](2020)在《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灌区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下,传统的灌区用水调度管理模式和体系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需求,灌区只有采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道路,与时俱进,才能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作物生产量、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灌区的管理思路就由传统的管理方式逐渐向现代方式转化,2002年,水利部在全国部分大型灌区设置了信息化建设试点区,灌区管理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并通过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等方式,对灌区管理做出了及时、准确的预测,为灌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前甸灌区实现信息化以后,不仅降低了灌区的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灌区的管理效率,从而使灌区管理达到高效。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料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前甸灌区的实际情况,对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本设计主要分为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两部分。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水情采集系统设计、闸门监控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通信网络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包括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灌区防汛预警系统、灌区配水调度管理系统、灌区水费计收系统。通过对前甸灌区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完善灌区信息化管理,从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灌区增加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系统后,灌区的水调度管理模式趋于科学化,农作物产量得到了增加,灌溉保证率和农业生产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改善了这一地区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经济收入。(2)先进的量水设施精确计量实用水量,灌区水费收益得到了增加,用水方与灌区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不仅进一步加强了灌区的稳定供水,而且灌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3)水情测报自动化控制系统建成后,灌区水情信息、水文信息等资料可以快速查到,为信息的提取提供了方便的通道。

常小雅[2](2019)在《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下,生态建设逐渐成为研究主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府报告中,生态成为了很关键的名词。在此大背景下,生态灌区也成为了灌区搜索的重要名词。目前,生态灌区的建设处在探索阶段,其基本理论和评价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主要从生态灌区建设理论出发,建立了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将模型运用于河南省的大型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从而得出其在生态灌区建设中所处的阶段。主要研究如下:(1)生态灌区概念的界定本文在分析了生态灌区建设及其评价在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国家建设灌区和建设农业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灌区产生的必然性,并结合国家目前发展的理念,总结了建设生态灌区的四项核心发展理念,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灌区需要遵循的重要原理,并以此作为依据创新性地定义出生态灌区这一概念。(2)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生态灌区的核心发展理念和建设原理,构建出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目前生态灌区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使用情况的探讨,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最合适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出该生态灌区建设的三个层次共5大类20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3)评价模型的建立考虑到单种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对历年来研究者采用的评价方法的数量,其优缺点以及适用性的简单分析,选取了层次综合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法等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并建立了生态灌区建设的模糊层次组合评价模型和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多层次灰色评估模型。(4)人民胜利渠生态灌区建设的评价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和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的典型大型灌区——人民胜利渠灌区,其中,在采用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同时,采用了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函数的多层次灰评估法对该人民胜利渠灌区建设进行了评价,分别得出该生态灌区建设的阶段,结果一致,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以及评价的合理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从整体上指出了生态灌区的目标与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李逸[3](2017)在《甘肃省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构成及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数量巨大,但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低。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均已证明,水价偏低是导致农用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过低的水价,不仅失去了水资源消费的约束作用,而且激励了浪费性用水。研究农业水价的构成以及改革问题,促进农业节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以相关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入实际,对甘肃三电灌区的农业用水、农业水价现状以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分析。长期以来,甘肃省农业灌溉平均水价和成本水价存在很大的差距,低水价不仅使用水户节水意识不强,不利于用水结构调整,而且对水管单位的自身发展和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造成严重影响。2016年,甘肃省遴选榆中县等5个县区作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三电灌区作为榆中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之一,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2)阐述农业水价构成理论基础,主要有:农业水价概念及形式、制定原则、农业水价的计算方法、构成因素。(3)选取三电灌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三电灌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在农业水价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对其农业水价构成及水价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4)分析三电灌区灌溉用水的成本、农民的承受能力及水价确定现状,在此基础上,在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水价的制定措施。(5)分析农业水价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6)最后总结了本文分析研究的农业水价构成及改革实践中有关的成果,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灌溉水价的改革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崔海峰[4](2015)在《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市场机制分为三种: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机制。价格能有效反映产品的稀缺程度,因此市场通过价格变化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目前,我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水价低于市场价格,造成农业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本文以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合作经济理论等知识和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定义了农业水资源、农业水价、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内涵和外延。综合运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具体探讨了农业水价改革的困境、农业水价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合理的农业水价制定方法,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水资源价格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以及环境水价。资源水价具有调控性,工程水价具有成本性,环境水价具有补偿性。农业水资源作为特殊的水资源具有稀缺性、正外部性以及较小的需求价格弹性。农业水资源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农业水价的形成机制以及农业水价的制定方法、原则。(2)农业水资源具有排他性、外部性、可分割性、收益性、有限性以及可转让性。农业水资源产权转让有助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农业水权内部流转,可弥补农业水资源管理中的“政府失灵”。把私人投资吸引到公共水利工程,改善农业水资源工程运行和维护。(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水资源价格先后经历了公益性无偿供水、政策性有偿供水及水价逐步改革并向供水真实成本接近的几个阶段。目前我国农业水价改革进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农业水费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例已经不低了,在推进以全成本为核心的农业水价改革,可能会影响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农业水价偏低,存在“大量取水、大量供水、大量跑水漏水”的现象。如果不进行农业水价改革,农民和农业水管理单位都没有节水的积极性,继续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利于农业水资源的保护。目前,农业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价标准与实收率低,农民实际水费负担重;计量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形成节水激励机制;水权界定不清导致过度开采利用水资源,搭车收费现象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农业水资源管理立法不完善。(4)农业水价本着“补偿成本”、“合理分摊”、政府调控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革,目的在于努力建立反映农业水资源稀缺程度的市场水价。计收水费方式主要有两部制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阶梯水价、丰枯季节水价和季节浮动水价等。水价的计量方式包括以“农户为中心的水价计量”和“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水价计量方式。两种计量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要采用终端水价。采用终端水价,农业用水户从供水源头到用水地头只承担一个水价,可以有效遏制末级供水过程中搭车收费问题。(5)针对农业水价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促进农业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补贴方式,提高农业水价与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相结合,起到促进节约用水、降低供水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分摊机制,由国家、地方政府、农民及农民用水收益者等组织或个人共同合理负担农业供水成本,形成农业水价机制—农业水资源保护—粮食安全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水资源管理单位体制改革,保证大中型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用水户协会调节灌区和农民的利益,调动多方供水管水的积极性;明晰产权,优化水权和水价,制定与水权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对农业水资源管理专门立法并加强立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有水危机感,以达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目的。

黄楠[5](2013)在《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立足国情水情变化,明确了新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定位,并指出发展我国水利的基本思路: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紧跟国家政策指引,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把“大水利”和“水利化”作为“四大”和“八化”之首,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因此,研究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是全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要,也是“千亿斤粮食工程”增产增收的迫切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在于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设计宏观调控的工具,使农业用水价格能够体现杠杆作用,以调整农业用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产权理论和合作经济理论为基础,解决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合理的问题。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通过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情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行文的思路。其次,基于现实困境,构建出“政府+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并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设计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定价形式、价格管理方法、农业水资源市场等内容。再次,理论分析价格形成机制改进带来的优化效果,并利用案例对价格机制运行的可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保证创新设计的良好运行。通过研究,证实了宏观调控下的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同时“政府+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在黑龙江省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创新设计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实现农业水价的科学合理化、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田水利设施的良性维护并带来农民水经营的收入。

孙等平,张国树[6](2002)在《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文峪河灌区是全省六大灌区之一。近几年来,该灌区紧紧围绕“两改一提高”这个管理工作核心,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灌区改造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同时,在供水制度,供水价格,供水结构,工程管理,人事制度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田元君[7](2010)在《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文中认为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当地水资源紧缺,引用黄河水是齐鲁大地不可缺少的客水资源。引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黄河入境水量的减少和可供水量的不足以及断流的发生严重制约了灌区的发展。通过实施合理的水价,可以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因此,开展农业水价研究,对于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聊城位山灌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山东省的具体情况,对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按照水利部、发改委等制定的有关规定、标准,采用分析调查以及分析计算的方法,以聊城位山灌区为例,对引黄灌区供水成本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对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的概念、内涵及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灌区情况,以聊城位山灌区为例,对引黄灌区农民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对灌溉水价制定应考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以灌区、农户、节水为研究中心,结合引黄灌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综合确定农业水价。

仇志峰[8](2010)在《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建立与管理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而灌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大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管理不到位、运行不畅、水费收缴率低、末级渠系工程管理主体“缺位”等。灌区目前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想改变这种状态,使灌区农业供水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吸收用水户参与到灌区末级渠系的管理中来,即推行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在灌区末级渠系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是参与式灌溉管理中一种最主要的模式。在中国,自1995年湖北省漳河灌区第一个农民用水协会成立至今,农民用水协会已由最初的试点阶段走向了推广发展阶段。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与推广,农民用水协会在组建及运行中趋向成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鉴于目前国内对农民用水协会研究的缺陷,如缺少全面深入的调查、缺少量化指标的分析、缺少系统的研究等问题,本论文以实地调查走访为依据,挑选山东省小开河灌区、王屋灌区、青峰岭灌区600户定点农户与108条定点斗渠的跟踪调查资料为依托,较为全面地探讨了农民用水协会在组织建立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影响农民用水协会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重点分析了协会组织建立程序不规范、注册率低、渠系工程维修资金不足、用户参与协会积极性不高、协会受到外部阻力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对农民用水协会取得的成效如节水增产、农业增收、农民水费负担减轻、灌区实现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以上系统的研究工作,得出了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是当前解决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实现灌区用水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2)积极在灌区末级渠系管理中推行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形式,是山东省实现灌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科学、有效的途径;(3)农民用水协会的成功推广,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支持;(4)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效能和作用,对于推动灌区科学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重大的战略意义;(5)为确保实现农民用水协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用水协会筹资、组建、运行及管理问题,可推行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农民主导的联合参与模式。本论文的研究可为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及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对农民用水协会供水成本的计算方法、水费征收方式及农户对现行水价条件下对水费的承受能力的分析与研究,为灌区进行农业水价改革与农民用水协会制定水价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夏富洲,张小川,杨平富,张智辉[9](2009)在《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文中研究指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湖北省漳河灌区通过持续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灌区内工程设施得到改善,抗灾减灾效益突出,节水效益显着增加,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度提高,供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水价改革稳步推进,灌区末级渠系试点建设积极开展,灌区环境得到美化,工业、生活供水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灌区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工程建设与管理明显规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灌区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灌区建设与管理新思路,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杨海燕[10](2008)在《吉林省用水户协会运行机制及绩效分析》文中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组建超出了单一的民族和国家的范畴,而跃居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何提高水资源尤其是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传统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总是求助于工程和技术的手段,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工程和技术的手段固然十分重要,但水资源管理不善是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用水户参与灌区管理,正在成为各国政府采取的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用水户协会(简称WUO)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灌溉管理模式,它通过组建会员代表大会、监视会及执委会等机构,建立符合市场机制要求的供、用水管理制度,实现用水者自主管理灌区水利设施和有偿用水,保证灌区的良性运行。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据有关部门预计,吉林省需水量2010年增长较快。只有节约用水,才能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尽管如此,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尤其严重。因此,要解决吉林省农业灌溉用水浪费问题,必须在灌区成立用水户协会,发挥用水户协会在灌区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组织保障。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以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用水户协会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前郭灌区红旗渠用水户协会的绩效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用水户协会在实际中的运行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一定的科学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明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文献综述进行评述,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从用水户协会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广泛收集自然、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对吉林省用水户协会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第三部分:在对吉林省前郭灌区用水户协会的绩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吉林省用水户协会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策和建议

二、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灌区信息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1.2.2 国外灌区信息化建设研究现状
        1.2.3 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2 气象水文
    2.3 水文地质
    2.4 社会经济情况
    2.5 水利工程现状
    2.6 灌区发展情况
第三章 信息化建设内容
    3.1 建设任务
    3.2 建设内容
    3.3 规划的技术路线
第四章 灌区硬件系统设计
    4.1 信息中心建设
        4.1.1 通信机房设计
        4.1.2 大会议室设计
        4.1.3 小会议室设计
        4.1.4 整体办公设备设计
        4.1.5 服务器的设计
    4.2 水情采集系统设计
        4.2.1 方案比选
        4.2.2 测站设计及信息流向
        4.2.3 通信设计
    4.3 闸门监控系统设计
        4.3.1 方案比选
        4.3.2 现场站点设计
        4.3.3 控制软件设计
        4.3.4 通信设计
        4.3.5 设备安装设计
    4.4 视频监视系统设计
        4.4.1 方案比选
        4.4.2 推荐技术方案设计
        4.4.3 通信设计
    4.5 通信网络设计
        4.5.1 方案比选
        4.5.2 整体链路设计
第五章 灌区信息化平台设计
    5.1 灌区工情及巡检管理GIS系统设计
        5.1.1 设计原则
        5.1.2 系统构架
        5.1.3 权限设计
        5.1.4 功能设计
    5.2 灌区量测水管理系统设计
        5.2.1 系统架构
        5.2.2 操作设计
    5.3 灌区防汛预警系统建设
        5.3.1 系统架构
        5.3.2 操作设计
    5.4 灌区配水调度系统设计
        5.4.1 系统架构
        5.4.2 权限设计
        5.4.3 业务流程
        5.4.4 功能设计
    5.5 灌区水费计收系统建设
        5.5.1 系统架构
        5.5.2 业务流程
        5.5.3 权限设计
        5.5.4 功能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态灌区建设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生态灌区建设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生态灌区建设的基本理论
    2.1 生态灌区建设的必然性
        2.1.1 传统灌区问题
        2.1.2 农业发展问题
    2.2 生态灌区的核心发展理念
        2.2.1 生态型渠道建设发展理念
        2.2.2 节水性发展理念
        2.2.3 现代化发展理念
        2.2.4 人文发展理念
    2.3 生态灌区建设原理
        2.3.1 生物多样性原理
        2.3.2 可持续发展原理
        2.3.3 景观生态学原理
    2.4 生态灌区概念的界定
    2.5 本章小结
3 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生态灌区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3 评价标准的确立
    3.4 指标处理
        3.4.1 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
        3.4.2 定性指标的量化处理
    3.5 本章小结
4 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3 基于中心点的灰评估法
    4.2 生态灌区建设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2 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灰评估模型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人民胜利渠生态灌区建设评价
    5.1 人民胜利渠灌区概况
        5.1.1 社会经济状况
        5.1.2 气候与水资源状况
        5.1.3 土地与工程状况
    5.2 人民胜利渠灌区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人民胜利渠灌区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5.3.1 灌区模糊集合的确定
        5.3.2 灌区隶属度的确定
        5.3.3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5.3.4 模糊总评价结果
    5.4 人民胜利渠灌区建设的灰评估
        5.4.1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5.4.2 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5.4.3 确定评价样本值以及灰类
        5.4.4 计算聚类系数
        5.4.5 灰评估结果
    5.5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甘肃省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构成及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农业水价研究
        1.3.2 国内农业水价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农业水价构成理论基础
    2.1 农业水价的构成理论
        2.1.1 农业水价概念
        2.1.2 农业水价的制定原则
        2.1.3 农业水价的计算方法
        2.1.4 农业水价构成需考虑因素分析
3 甘肃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构成分析
    3.1 三电灌区概况
        3.1.1 灌区自然及水资源概况
        3.1.2 三电灌区当前农业水利及管理概况
    3.2 三电灌区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
        3.2.1 水价相对过高
        3.2.2 水资源价格关系不明确
        3.2.3 计价方式比较落后
        3.2.4 水价管理体制不健全
    3.3 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构成分析
        3.3.1 供水成本测算及成本监审
        3.3.2 农民水费承受能力调查
        3.3.3 供水价格确定
4 甘肃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措施
    4.1 指导原则及目标
        4.1.1 原则
        4.1.2 目标
    4.2 改革措施
        4.2.1 确定农业水权
        4.2.2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4.2.3 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4.2.4 实行水权转让
        4.2.5 工程建设
5 甘肃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改革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5.1.1 节水效益
        5.1.2 灌溉增产效益
        5.1.3 省工效益
    5.2 社会效益
    5.3 生态环境效益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说明
致谢
导师简介

(4)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农业水资源及水资源价格相关概念
    2.1 水资源价格的构成与性质
    2.2 农用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2.3 农业用水价格的概念、形式
    2.4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和作用
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公共产品理论
    3.2 农业水资源产权理论
    3.3 合作经济理论
4 中国农业水价改革历程、目标原则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业水价改革历程
    4.2 农业水价改革的目标原则
    4.3 当前农业水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影响农业水价改革进程的因素分析
    5.1 水费观念难以改变,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5.2 农民灌溉水费承受能力有限
    5.3 农户对节水灌溉热情不高
    5.4 提高水价与政府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相悖
    5.5 偿还灌区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投资巨大
    5.6 农业供水价格杠杆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5.7 农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用水管理机制
6 农业水价确定以及政策创新内容
    6.1 农业水价的计量方法
    6.2 推进农业水价计价方式改革
    6.3 推行终端水价
7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补贴方式
    7.2 建立农业水价合理分摊机制
    7.3 加快用水管理体制改革
    7.4 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
    7.5 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
    7.6 完善制度,优化水权和水价
    7.7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7.8 对农业水资源管理专门立法
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其他科研情况

(5)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与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本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用水的概念与特征
        2.1.1 农业用水的概念
        2.1.2 农业用水的特征
    2.2 农业用水价格的概念与形式
        2.2.1 农业用水价格的概念
        2.2.2 农业用水价格的形式
    2.3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
        2.3.1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
        2.3.2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
        2.3.3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类型
        2.3.4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公共产品理论
        2.4.2 产权理论
        2.4.3 合作经济理论
3 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制度的历程回顾
    3.2 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现状
        3.2.1 定价的管理权限
        3.2.2 定价的原则和程序
        3.2.3 水费的计量和收取
    3.3 黑龙江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3.1 农业用水价格管理体制
        3.3.2 农业用水定价方法
        3.3.3 农民对现行农业水价的认可程度
4 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创新
    4.1 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
    4.2 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的原则和目标
        4.2.1 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的原则
        4.2.2 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的目标
    4.3 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的具体设计
        4.3.1 构建“政府+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4.3.2 合理确定农业水价构成
        4.3.3 科学搭建农业用水市场
        4.3.4 有效调整水费的计量和收取方式
    4.4 “政府+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模式的优势
        4.4.1 保障末级渠系维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4.2 减轻农户用水负担,增加农户节水收入
        4.4.3 体现农户对价格形成的参与性,缓解用水纠纷
        4.4.4 科学配置水资源,统一农业用水价格和价值
5 实施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新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5.1 理论上的可行性——产权及外部性分析
        5.1.1 政府定价机制下农业用水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5.1.2 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设计的经济学分析
    5.2 实践上的可行性——黑龙江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现实条件
        5.2.1 农业用地和水源较为集中
        5.2.2 重点水利工程正加快投资建设
        5.2.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认可程度较高
        5.2.4 “节水增粮行动”推动节水技术应用
    5.3 案例分析——张掖试点全国首个农户间水权交易
        5.3.1 案例的选取
        5.3.2 张掖市水权改革的初因
        5.3.3 张掖市水权改革的成功经验
        5.3.4 张掖水权改革对我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的启示
6 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运行保障措施
    6.1 法律制度保障
        6.1.1 初始水权分配的法律确定
        6.1.2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法制建设
        6.1.3 构建水权交易市场的规范框架
    6.2 资金支持保障
        6.2.1 政府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支持
        6.2.2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6.2.3 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资金优惠政策
    6.3 科技投入保障
        6.3.1 完善水环境监测、计量设施
        6.3.2 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和节水技术推广
        6.3.3 搭建农业水资源信息化平台
    6.4 宣传培训保障
        6.4.1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宣传
        6.4.2 对农民用水户协会会员的培训
    6.5 市场监管保障
        6.5.1 政府需规范市场监管的手段和程序
        6.5.2 严格管理水资源市场中介机构的准入及发展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灌溉水价研究
        1.2.2 国内灌溉水价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东省引黄灌区概况
    2.1 山东引黄供水工程总体概貌及其社会地位
    2.2 引黄灌区的特点
    2.3 灌区管理运行体制及存在的问题
    2.4 山东省农业水价历史沿革
    2.5 现行农业水价及水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2.6 2007 年山东省引黄灌区发展
    2.7 小结
第三章 引黄灌区供水成本分析研究
    3.1 工程供水成本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工程供水成本的构成要素
        3.1.2 工程供水成本的分析计算方法
    3.2 位山灌区茌平县供水成本分析研究
        3.2.1 位山灌区概况
        3.2.2 茌平灌区的基本概况
        3.2.3 国有工程供水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3.2.4 末级渠系供水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3.2.5 供水总成本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4.1 承受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4.2 农民灌溉水价承受能力分析方法
        4.2.1 参与式农村评价理论
        4.2.2 农民对灌溉水价支付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
    4.3 位山灌区农民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分析
        4.3.1 聊城位山灌区概况
        4.3.2 灌区农民年人均收支情况
        4.3.3 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
        4.3.4 水费支出水平现状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4.4.1 结论
        4.4.2 讨论
第五章 引黄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定研究
    5.1 灌区水价制定的考虑因素分析
        5.1.1 灌区的收益
        5.1.2 农民的利益
        5.1.3 节水的效益
    5.2 以灌区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2.1 灌区农业用水成本核算
        5.2.2 灌区希望水价研究
    5.3 以农户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3.1 灌溉形成条件
        5.3.2 不同年景下灌区农业水价的确定
        5.3.3 基于农民承受能力的不同年景下灌区农业水价的确定
    5.4 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水价研究
        5.4.1 水价敏感性分析
        5.4.2 基于节水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
    5.5 农业水价的综合确定
    5.6 结果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建立与管理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中国水资源及农业用水现状
        1.1.2 中国灌区管理体制现状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用水户参与灌区灌溉管理用水的现状
        1.3.2 中国灌区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发展状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农民用水协会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农民用水协会基本概况
    2.2 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机构
        2.2.1 用水小组
        2.2.2 会员代表大会
        2.2.3 执行委员会
        2.2.4 监督机构
        2.2.5 工程管理部
        2.2.6 灌溉管理部
        2.2.7 财务部
    2.3 农民用水协会的目标与职责
        2.3.1 农民用水协会的目标
        2.3.2 农民用水协会的职责
    2.4 农民用水协会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与运行管理研究
    3.1 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条件与原则
        3.1.1 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条件
        3.1.2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遵循的主要原则
    3.2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的具体程序
        3.2.1 成立协会组建领导小组
        3.2.2 实地考察、专家论证,划定管理区域
        3.2.3 宣传发动、组织培训
        3.2.4 成立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的筹备组
        3.2.5 安排协会办公场所和设施
        3.2.6 核查灌区基本情况,组织用水户入会
        3.2.7 划分用水小组、选举会员代表与执委会成员
        3.2.8 拟订协会章程、协会规章制度及当年工作计划方案
        3.2.9 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3.2.10 资产评估、移交
        3.2.11 协会的验收
        3.2.12 协会注册登记
    3.3 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的原则
        3.3.1 遵守协会章程与制度
        3.3.2 政府指导,自主管理的原则
        3.3.3 民主议事
        3.3.4 用水户全面参与,履行权利与义务
    3.4 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的内容
        3.4.1 农民用水协会的用水管理
        3.4.2 农民用水协会的工程管理
        3.4.3 农民用水协会的财务管理
    3.5 农民用水协会的水价核定与水费计收
        3.5.1 农民用水协会的水价核定
        3.5.2 农民用水协会的水费征收
        3.5.3 农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分析
第四章 农民用水协会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4.1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中存在的问题
        4.1.1 组建初期,宣传培训不到位,农民主动参与程度不足
        4.1.2 协会接收的渠系工程老化破损
        4.1.3 农民用水协会组建程序不规范
        4.1.4 有的协会没进行注册登记
        4.1.5 协会成员及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低,素质差
    4.2 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1 与灌溉管理单位的关系与性质不清
        4.2.2 协会所管辖的渠系工程产权不明晰
        4.2.3 渠系工程维修资金不足
        4.2.4 "四到户、一公布"落实不够,中间环节未完全取消
    4.3 影响农民用水协会深层次发展的其它因素
        4.3.1 缺乏各级政府明确的政策支持
        4.3.2 协会运行受到种种外部阻力,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4.3.3 协会工作人员的素质限制了协会进一步的发展
        4.3.4 少数群众法制观念薄弱
        4.3.5 地方政府对协会的重视与支持不够
        4.3.6 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滞后阻碍了协会的进展
第五章 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
    5.1 努力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5.2 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5.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搞好末级渠系工程的续建配套工作
    5.4 多措并举,切实解决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5.5 加强教育引导与技术培训工作
    5.6 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为指导,加快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5.7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力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2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3 项目建设成效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2) 灌区工程设施较大改善。
    (3) 抗灾减灾效益突出。
    (4) 节水效益明显。
    (5) 输配水能力和用水效率大幅提高。
    (6) 用水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7) 推行农业水价改革。
    (8) 开展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
    (9) 美化环境和保证用水安全。
4 结 语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 提高中央投资比重。
    (3) 增加田间工程投资。

(10)吉林省用水户协会运行机制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相关理论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吉林省用水户协会发展现状及运行机制
    2.1 我国用水户协会模式
    2.2 吉林省用水户协会发展现状
    2.3 吉林省用水户协会运行机制分析
第三章 吉林省用水户协会绩效分析—以前郭灌区为例
    3.1 用水户协会经济效益分析
    3.2 用水户协会社会效益分析
    3.3 用水户协会生态效益分析
第四章 吉林省用水户协会存在的问题
    4.1 协会组建中存在的问题
    4.2 协会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3 影响协会深层次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五章 对策和建议
    5.1 加强协会的实质性建设
    5.2 增强用水户的参与意识
    5.3 加强和完善工程配套设施
    5.4 完善水价定价方法
    5.5 完善协会的政府支持体系
    5.6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前甸灌区信息化系统设计应用研究[D]. 刘正鑫.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评价研究[D]. 常小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9(01)
  • [3]甘肃省三电灌区农业水价构成及改革研究[D]. 李逸.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4]农业水价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引黄灌区为例[D]. 崔海峰. 山东农业大学, 2015(08)
  • [5]黑龙江省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研究[D]. 黄楠.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6]文峪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J]. 孙等平,张国树. 山西水利, 2002(S2)
  • [7]山东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研究[D]. 田元君. 山东大学, 2010(08)
  • [8]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建立与管理运行研究[D]. 仇志峰. 山东大学, 2010(09)
  • [9]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成效[J]. 夏富洲,张小川,杨平富,张智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2)
  • [10]吉林省用水户协会运行机制及绩效分析[D]. 杨海燕. 吉林农业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温榆河灌区改革与节水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