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和辣椒面

陕西方言和辣椒面

一、陕西方言与辣椒和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20)在《河南唐河方言语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唐河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部偏东边界,本文对唐河县内的古城乡和苍台镇方言进行调查,并对其语音进行对比与分析,探索其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文章还将唐河方言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北小片的枣阳方言和郧阳区方言的语音进行对比分析,探索这些同处于过渡地带的方言之间有何亲疏关系以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从汉语方言分区角度看,唐河方言位于中原官话南鲁片的边缘,适合进行“古-今”与“内-外”相结合的比较法进行研究。通过大量阅读前贤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对唐河方言的语音进行全面调查并研究的成果有待补充,以唐河方言语音情况作为中原官话南鲁片的代表,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北小片的方言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目前仍相对匮乏。鉴于此,本文选择位于唐河县境内中部偏北、同等半径范围内距离县城较近的古城乡为重点调查对象,以此获取其音系、基本词汇及其他共时层面的语音信息;同时,文章以《广韵》为中古音参照系,拿古城乡的音系与之对比,借以总结其“古-今”演变规律;此外,本文还将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唐河县古城乡方言在两字组连读变调、三字组连读变调、叠词、儿化等方面的共时语音特征。过渡地带的方言语音特征不排除因“接触”而具备混合性,因此本文另对县境南部、距离西南官话鄂北小片枣阳最近的苍台镇方言进行了田野调查,借以验证这方面的具体表现。经过调查可以看出:苍台镇方言与古城乡方言在声、韵、调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排除是枣阳方言带来的直接影响,也不排除普通话的影响,但是深入讨论后可进一步确定:苍台镇方言与古城乡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内部语音不平行演变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苍台镇方言与古城乡方言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系统性,苍台镇方言中的“又音现象”是零散的,表明苍台方言正处于变化之中,具有离散式音变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探索包括唐河方言在内的南鲁片中原官话与鄂北小片西南官话相接壤的地区之间有何语音方面的亲疏关系?当前对这一过渡地带的方言分区是否合理?本文又遵循选点均匀的原则,利用文献法将唐河方言与枣阳方言、以及距离唐河县较远、同属于鄂北小片的郧阳方言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唐河方言语音与枣阳、郧阳方言仍各具特色。虽然枣阳方言和郧阳方言相对而言受到中原官话南鲁片方言的影响更明显,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近于中原官话而远于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但是其中与中原官话的“共通性”都是晚起的,不能作为重新划分方言区域的标准,所以唐河方言仍旧属于中原官话南鲁片,枣阳、郧阳方言也应该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鄂北小片。

谷雨[2](2020)在《勉县方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勉县是陕西省南部汉中市的下辖县,勉县城区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本文以《方言调查词汇表》为依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勉县方言词汇从音节、结构、造词理据、词汇组成以及特殊副词五个方面展开考察,并与周边方言词汇进行对比,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勉县方言词汇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勉县地理人文概况、方言研究概况、语音系统、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和发音合作人的情况。从勉县的历史沿革和地理位置来看,勉县方言受到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造成勉县个别地方的音系划分存在争议的现象,也影响了勉县方言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从汉中方言研究概况来看,周边县的词汇和语法研究仍存在空缺。语音系统本文采用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立项并验收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勉县点的调查结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和发音合作人的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章对勉县方言词汇的音节数量进行了计量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的结果得出勉县方言双音节词汇占比最多,三音节词汇占比次之的特点;第二章从语素的选择和构词方式两个方面对勉县方言词汇结构进行分析,语素的选择主要从同义语素和非同义语素两个方面展开。构词方式上,勉县方言词汇具有丰富的重叠式和附加式,这也是勉县方言词汇的一大特点;第三章对勉县方言词汇的造词理据从外形特征、气味、颜色、事物用途、组成材料以及时间处所、修辞手法和委婉命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举例;第四章对勉县方言的词汇的组成,从基本词汇、古语词的继承以及方言特征词三个方面论述,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和稳固性以及能产性。古语词主要进行对勉县方言中存在的古语词进行释例,最后方言特征词从婚丧习俗词、劳动成果词以及饮食文化词三方面展开;第五章首先对勉县城关词汇与武侯镇词汇进行对比研究,从勉县方言和武侯镇方言词汇的差异度以及出现异和同的原因做出分析。其次对勉县城区方言和安康城区汉滨话进行了对比;最后一章对勉县方言中存在的独特副词进行了描写。

杜艳杰[3](2020)在《河南鹤壁市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调查了河南鹤壁市境内的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笔者通过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运用静态描写法、比较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多种方言研究方法,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语料,从而总结出两种方言词汇的异同。这就为学术界了解和研究鹤壁市方言提供了语料基础,为河南方言中的晋语和中原官话两种方言研究提供了参考。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鹤壁市地理人口概况、历史沿革和语言使用情况,介绍本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整理出来的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以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第二章是鹤壁市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分类对照表。本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基础,调查了2871条词语在鹤壁晋语和鹤壁中原官话中的说法,并且根据词汇分类对照表从词条类型、词条数目以及词条的异同比例角度进行了具体的数据统计。第三章是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多角度比较。主要从构词差异、意义差异、造词理据差异和保留古语词的情况这四个方面比较了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的异同,并得出两种方言词汇的差异类型:对应型和交叉型。通过对词汇差异类型的比较,可以探究出两种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第四章是鹤壁境内的晋语和中原官话与相关方言的词汇比较。通过选取200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又存在差异的词汇与典型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进行比较,从而探究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与典型晋语和中原官话的亲缘关系。第五章是对鹤壁境内的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差异的成因进行探究。主要从语言内部、语言外部两个方面来探讨鹤壁境内两种方言词汇差异形成的原因。第六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做概括总结,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李仙娟[4](2020)在《山西晋南方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晋南方言指山西西南部的方言,主要包括临汾市和运城市所辖各县市的方言。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划分,晋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永和、隰县、汾西、大宁、蒲县、安泽除外)。晋南方言处于山西晋语与关中方言的中间区域,因而词汇具有晋语和中原官话交汇区域的过渡性、渐变性特征。本文以晋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时描写、统计分析、历时比较、文献考证、地理语言学等方法对晋南方言词汇进行描述与阐释,希望能够反映晋南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和整体特征。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述晋南及其方言概貌,分别介绍山西晋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方言特点及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语料来源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第二章从内部比较的角度对山西晋南方言词汇进行横向分析。首先描写晋南方言词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文章以晋南方言23个调查点的1537个词语为对象,分别统计一致性词语与差异性词语的数量与百分比,根据相应数据得出两点结论:一是晋南方言词汇内部一致性较高。二是晋南方言词汇差异性是其复杂性的表现。再从几种构词现象和差异类型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晋南方言词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最后结合语言内外两个角度,分别从语音变异、语言认知、社会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探寻晋南方言词汇差异的因素。第三章从外部比较的角度对山西晋南方言词汇进行横向分析。首先将晋南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分别从音节数量、构词方式、语素顺序、词义比较等方面阐释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了解晋南方言词汇的个性特征。接着将晋南方言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分别以太原方言、西安方言作为晋语、关中方言的代表点,分析三者之间在词汇方面的异同,从而观察晋南方言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第四章对晋南方言词汇作历时考察,包括两部分:晋南方言词汇的历史层次与古语词。同一词目在不同方言之间会形成各种说法的并存与叠置,这是不同时期汉语词汇的继承与创新,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结合底层词和上层词概念,根据土俗性、普遍性、古老性原则,对晋南方言10组词语作历史层次的判断分析。根据文献典籍资料,对晋南方言古语词进行考释,每个词条包括注音、释义、文献例证、用法举例,并探讨词义的发展演变,从而反映晋南方言词汇的存古性。第五章研究晋南方言人物词与动物词。通过对晋南方言人物词、动物词的结构与命名特点的分析,探究其命名依据,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形象生动性,以及所折射出的当地民众的认知心理、情感态度和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第六章探讨晋南方言多功能词语的语义演变。借助语义演变模型,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晋南方言10个多功能词语的语义发展进行研究,探索语义引申的过程与规律,揭示语义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其功能转变的机制进行分析。第七章运用地理语言学方法分析晋南方言词汇的分布格局。选取18个词条绘制方言地图,将其在23个方言点的地理分布呈现出来,并将不同说法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展示词语的地理分布类型、扩散路线等,从词汇方面考察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反映晋南方言的过渡性与渐变性。从历史行政区划、水陆交通、语言接触等方面,分析影响晋南方言词汇地理分布格局的因素。

翟梦娇[5](2020)在《湖南汨罗大荆15年三峡移民新派方言词汇和新老派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大荆镇三峡移民的人文地理、语音系统等基本情况进行简单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三峡移民方言新派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斐风等软件记录整理出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分类词汇表格,同时对移民方言词汇语义场的几个个案进行分析,力图展示移民方言特色。本文还通过与吕俭平调查的老派方言词汇的比较,分析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差异,并且尝试探究新派和老派词汇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选取亲属称谓语义场、有关“讨厌”的情感心理动词语义场以及有关“缝补”的动词语义场进行研究,运用义征分析法比较异同,展示移民方言词汇特色。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数量差异、词形差异、构词方式差异和词义差异。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数量对应情况可以分成“多对一”、“一对多”和“有对没有”3类。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词形差异主要是词语音节数量和构词语素的差异。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构词方式差异主要是附加式和重叠式合成词的差异。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词义差异主要包括词义的扩大、词义的转移和缩小。三峡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变迁和语言接触。社会变迁方面主要包括人口迁徙、科技进步和和思想转变;语言接触方面主要包括共同语环境的变化、方言环境的变化和语言态度。

余瑞豪[6](2020)在《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文中指出山西在自然环境上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一定差异。在清代人口激增,新作物传入等社会背景下,山西地区随之展现出不同的饮食风貌。本文以清代山西境内的饮食文化状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清代山西地方县志为主要史料,结合正史、笔记等资料。力图复原清代山西各地区的原料品种,饮食生活与饮食习俗,并进一步剖析各地区间的饮食分异。山西内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分异。人口、土地等社会因素对饮食资源和饮食风貌的建立具有制约性和创造性。山西各地饮食原料的种类与数量在清代总体呈增长趋势,在食品的加工技艺上亦有所改进。各地区内部在物产数量和资源规模等方面有些许差异,且存有食物的动态传播与流动。在清代山西各地区百姓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各地在遵循传统膳食结构的同时,又因自然等因素影响,在饮食偏好和食物具体制作上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关于清代山西的饮食习俗。在节日习俗上,其内部的空间分布较为统一,差异较小。其中差异主要体现在各地区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和节日食品的制作细节上。并指出这些差异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经济水平和文化基础等因素影响而成。在人生礼仪饮食习俗上,晋南地区闻喜一地更具特色。文末进行了一些延伸,尝试探讨群体性格的问题,最终发现山西各地的群体性格存在明显特质,晋北人多刚毅强悍、晋中人多精明多元、晋南人多勤俭守礼、晋东南人多艰苦朴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文化有所关联。文章系统整理了山西方志中与物产、饮食风俗相关的史料,基本廓清了清代山西内部饮食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背景。但本文还有些许遗憾之处,限于个人能力,未能更深入、全面地从时空二维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孟璐[7](2020)在《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文中提出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2012),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部分参考语法为框架,对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进行系统探究。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共分三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大同市的地理概况,包括人文地理、历史变革以及方言系属;其次概述了晋语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的研究成果,从宏观上把握晋语语法研究的趋势,发现晋语在语法领域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探索的方向;最后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对谓词及谓词性短语作出界定,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理论依据、研究意义和语料来源进行说明。第一部分首先对大同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第一节研究动词,首先是动词内部特殊小类的研究,我们将研究动词内部三个特殊的小类:趋向动词、心理动词和虚义动词。接着从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两个角度对动词进行词法分析。第二节研究形容词,这里采用传统划分形容词的方法,将大同方言的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关于性质形容词主要从同实异形和同名异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而状态形容词由于具有描写性,能够表示生动义,因此本文从生动形式角度分析大同方言状态形容词,生动形式主要包括重叠、附加以及其他一些固定形式。第二部分对大同方言中的动补短语进行描写与分析。主要研究大同方言里的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和程度补语。趋向补语包括“起去”“来”“去”“转”;程度补语主要分析“见”“转”和“住”;而结果补语则根据其内部形式特征划分为粘合式与组合式两种类型。第三部分对大同方言中的状中短语进行描写与解释。第一节为介宾短语做状语,主要根据介词的语法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将其分为主事介词、客事介词、与事介词、境事介词、凭事介词、关事和比事介词。第二节为副词作状语,这里首先对大同方言里存在的副词进行分类并指出它们各自的功能,包括程度副词及其限定功能、时间副词及其限定功能、范围副词及其限定功能、否定副词及其限定功能、描摹副词及其描状功能和语气副词及其评注功能。接着分析副词做状语的构形形态,其主要有重叠和儿化两种形式。结语部分对大同方言的谓词和谓词性短语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孙立新[8](2019)在《陕西八大怪的民俗与养生内涵》文中提出引言过去,长期处于自给自足农业经济状态下的陕西,因为相对衣食条件的优越等原因,形成了所谓的"陕西十大怪"。这"陕西十大怪",有民谣云:"帕帕头上盖,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碗盆分不开,辣子一道菜,不坐蹲起来,房子偏偏盖,睡觉枕石块,唱戏吼起来,姑娘不对外。"还有一种所谓"陕西八大怪"或曰"关中八大怪"的说法,如李志慧先生主编的《关中文化概论》1之第三章"‘八大怪’探微"是贾行宪先生完成的,贾先生指出这八大怪分别是:面条像裤带,辣子一道菜,锅盔像锅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房子一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

郭媛娜[9](2019)在《定边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果要去认识一个地方的文化,首先得对当地的方言有一定的了解。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方言,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汉语方言学和文字学的专业基础,但从语音和语法的角度很难去探索民俗文化的内在。相对来说,词语既是语言当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凝聚方言所在区域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它能够充分典型地表现民俗内容,展现民俗魅力。因此,研究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从这个地方的方言词语入手较容易一些。本文以定边方言民俗词语为研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挖掘定边特殊地域下的民俗现象和文化。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定边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定边方言分区与归属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整理了定边话音系。定边县地理位置独特,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引言部分还对民俗文化和民俗词语的定义做了界定,并简单介绍了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现状。在这之后,就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及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做了补充说明。第二章是定边方言词语与婚俗文化,分别从定亲、嫁娶和婚后三个阶段着手,重点介绍一些具体的方言民俗词语及这些词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其中还简单说明定边婚俗文化中与其他地方婚俗文化的不同之处,反映出定边人们在婚俗文化环境影响下的爱热闹、讲排场的性格特点。第三章是定边方言词语与丧葬文化,分别从初终、报丧、吊丧、入殓和祭祀等五个阶段展现定边丧葬习俗程序的复杂,并从中可以看出定边人民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对于祖先、神灵的先天性崇拜。同样,也能从侧面反映定边人们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第四章是定边方言词语与饮食文化。在对定边人的饮食习惯作简单的介绍说明之后,重点从蒸煮类、烙烤类、煎炸类、烩炒类和储存类等五大种类分别介绍了有定边特色的饮食,并从中摘取特殊的饮食着重介绍,体现定边人对于饮食技术、制作工艺的长期探索和渗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饮食文化。第五章是定边方言词语与岁时节令文化。在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定边的岁时节令文化,一方面是定边方言词语中一些传统的岁时节令习俗文化,另一方面则是新时代下定边兴起的一些新型的岁时节令文化。从两个方面的不同阐述和介绍,可以看出定边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也希望通过追赶新时代下新的潮流,转变人们对于定边县的陈旧看法。从以上五个部分对于定边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的研究中,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方言与民俗文化二者联系密切,不可独立地存在。定边方言存在于定边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方方面面的生活也是定边人民在长期生产和在生活中创造民俗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来源。

陈曦[10](2019)在《河南灵宝方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灵宝市地处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灵宝方言在与陕、晋两地的方言接触和渗透下,受到了影响,尤其是靠近陕西的灵宝以西地区方言,在与陕西潼关方言接触下,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本文主要把灵宝以西的故县镇作为方言调查点,通过以《方言调查词汇表》为依托,采用调查法、比较法和描写法等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灵宝方言词汇,整理出灵宝方言词汇表。通过与普通话词汇、周边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以及对灵宝方言词汇的历时考查,归纳出灵宝方言词汇的特点。通过对灵宝方言词汇中三类民俗词语的探析,阐释了灵宝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事象与民俗文化。以普通话为基础,从而归纳出灵宝方言词汇的一些独有的特点;通过对灵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分析,为灵宝方言词汇提供一些实用的资料。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从灵宝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等方面,介绍了灵宝的基本情况;根据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与研究方法,介绍了灵宝方言词汇的情况。第二章:灵宝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通过与普通话词汇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了灵宝方言词义的特点;通过与普通话词汇在音节数量、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了词形的特点;通过与洛阳方言词汇、三门峡方言词汇、潼关方言词汇、西安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分析了灵宝方言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第三章:灵宝方言词汇的历时考查。通过对灵宝方言词汇的历时考查,从承传词和创新词两方面着手,进行举例分析比较,揭示灵宝方言词汇词源上的特点。第四章:灵宝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阐释。民俗事象的传承体现为词语的传承。本章选取灵宝方言词汇中三类典型的民俗词语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婚姻习俗词语、传统节日习俗词语和衣食住行习俗词语,阐释了灵宝地区具有特色的民俗事象与民俗文化。结语部分通过对前面四章内容的概括,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二、陕西方言与辣椒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方言与辣椒和面(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唐河方言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唐河县人文地理、历史沿革和人口概况
    1.2 唐河方言研究综述
    1.3 调查情况及发音人介绍
    1.4 调查材料说明
    1.5 中古音专业术语说明
第2章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音系分析
    2.1 声母
    2.2 韵母
    2.3 声调
    2.4 声韵调拼合关系
    小结
第3章 唐河(古城乡)方言同音字汇
第4章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历时音变
    4.1 声母的古今演变规律
    4.2 韵母的古今演变规律
    4.3 声调的古今演变规律
    4.4 特字举隅
    4.5 小结
第5章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共时音变
    5.1 两字组连读变调
    5.2 三字组连读变调
    5.3 叠字组连读音变
        5.3.1 ABB型词语连读音变
        5.3.2 AAB型叠词连读音变
        5.3.3 AABB型叠词连读音变
        5.3.4 ABAB型叠词连读音变
    5.4 “的”尾词
    5.5 儿化
        5.5.1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儿化
        5.5.2 汉语方言的儿化音变与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儿化闪音”
    5.6 合音现象
    5.7 分音现象
第6章 唐河县境内方言语音比较与分析
    6.1 苍台镇方言的音系
        6.1.1 声母
        6.1.2 韵母
        6.1.3 声调
    6.2 古城乡与苍台镇方言语音比较与分析
        6.2.1 声母的比较与分析
        6.2.2 韵母的比较与分析
        6.2.3 声调的比较与分析
    6.3 有关苍台镇方言古生、书、船、禅母今读[f]的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唐河县方言与枣阳、郧阳区方言比较与分析
    7.1 声母的比较与分析
    7.2 韵母的比较与分析
    7.3 声调的比较与分析
附录
    表1.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古今声母演变表
    表2.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古今韵母演变表
    表3. 唐河(古城乡)方言的三字组连读变调表
    表4. 唐河(古城乡)方言词汇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痴及答辩情况表

(2)勉县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勉县人文地理概况
        一、勉县的地理和人口
        二、勉县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勉县方言研究概况
        一、勉县城关话归属及语音研究现状
        二、汉中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第三节 勉县方言语音系统
        一、声母系统
        二、韵母系统
        三、声调系统
    第四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情况
        一、语料来源
        二、发音合作人情况
第一章 勉县方言词汇音节分析
    第一节 音节数量
        一、单音节词
        二、双音节词
        三、多音节词
    第二节 音节特点
        一、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
        二、双音节词占比最高
        三、三音节词占比次之
第二章 勉县方言词汇结构分析
    第一节 勉县方言词汇构词语素
        一、同义语素
        二、非同义语素
    第二节 勉县方言词汇构词方式
        一、复合式
        二、重叠式
        三、附加式
第三章 勉县方言的造词理据
    第一节 直接命名
        一、以外形特征命名
        二、以气味特征命名
        三、以颜色特征命名
        四、以事物用途命名
        五、以时间处所命名
        六、以事物的组成材料命名
    第二节 间接命名
        一、修辞手法命名
        二、委婉方式命名
第四章 勉县方言的词汇组成
    第一节 勉县方言基本词汇
    第二节 古语词的继承
    第三节 方言特征词
        一、婚丧习俗文化
        二、劳动成果文化
        三、饮食文化
第五章 勉县城区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第一节 勉县方言词汇与武侯镇方言词汇比较
        一、勉县方言词汇与武侯镇方言词汇差异度
        二、勉县城区词汇与武侯镇词汇异同原因
    第二节 勉县方言与安康方言词汇差异对比研究
        一、共性特征
        二、个性特征
第六章 勉县方言副词
    第一节 频率副词
    第二节 情状副词
    第三节 语气副词
    第四节 程度副词
    第五节 范围副词
    第六节 否定副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河南鹤壁市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鹤壁市概况和语言使用情况
        1.2.1 鹤壁市概况
        1.2.2 鹤壁市语言使用情况
    1.3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1 河南晋语词汇研究现状
        1.3.2 河南中原官话词汇研究现状
        1.3.3 河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田野调查法
        1.4.2 描写法
        1.4.3 比较法
    1.5 鹤壁市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
        1.5.1 鹤壁晋语的语音系统
        1.5.2 鹤壁中原官话的语音系统
        1.5.3 两种方言音系内部的差异比较
    1.6 发音合作人情况
2 词汇分类对照表
    2.1 表格说明
    2.2 词汇分类对照表
    2.3 词汇差异统计
3 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多角度比较
    3.1 构词差异比较
        3.1.1 叠音与非叠音的差异
        3.1.2 单纯词对应单纯词
        3.1.3 单纯词对应合成词
        3.1.4 合成词对应合成词
        3.1.5 不成对应的词汇差异的比较
    3.2 意义差异比较
        3.2.1 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词义差异
        3.2.2 词义概括范围不同的词义差异
    3.3 造词理据差异比较
    3.4 保留古语词差异比较
    3.5 本章小结
        3.5.1 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差异归纳
        3.5.2 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差异类型
4 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与相关方言的词汇比较
    4.1 与太原话和郑州话词汇的比较
    4.2 本章小结
5 鹤壁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差异成因探究
    5.1 语言的内部因素
        5.1.1 语音变化的影响
        5.1.2 语言继承的影响
    5.2 语言的外部因素
        5.2.1 移民因素的影响
        5.2.2 地理阻隔的影响
        5.2.3 语言接触的影响
        5.2.4 语言认知的影响
6 结语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4)山西晋南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晋南地区概说
        (一) 晋南历史沿革
        (二) 晋南地理人口概况
    二 晋南方言概说
        (一) 晋南方言分区
        (二) 晋南方言特点
        (三) 晋南方言词汇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价值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价值
        (三) 研究方法
    四 调查点、材料来源及调查合作人简况
        (一) 调查点
        (二) 材料来源
        (三) 调查合作人简况
第二章 晋南方言词汇的内部比较
    一 晋南方言词汇的一致性
        (一) 晋南方言词语的一致性
        (二) 晋南方言构词法的一致性
    二 晋南方言词汇的差异性
        (一) 晋南方言词语的差异性
        (二) 晋南方言词汇差异的主要类型
    三 晋南方言词汇差异性的因素
        (一) 语言内部因素
        (二) 语言外部因素
    小结
第三章 晋南方言词汇的外部比较
    一 晋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
        (一) 音节数量的差异
        (二) 构词方式的差异
        (三) 语素选择的差异
        (四) 语素顺序的差异
        (五) 语义差异
    二 晋南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的比较
        (一) 音节数量的异同
        (二) 构词语素的异同
        (三) 构词法的异同
        (四) 语素顺序的异同
    小结
第四章 晋南方言词汇的历时考察
    一 晋南方言的底层词和上层词
    二 晋南方言古语词
        (一) 古代汉语词
        (二) 近代汉语词
第五章 晋南方言人物词与动物词研究
    一 晋南方言人物词
        (一) 晋南方言人物词的构成方式
        (二) 晋南方言人物词的表义方式
        (三) 晋南方言人物词的语用功能与文化内涵
        小结
    二 晋南方言动物词
        (一) 晋南方言动物词的构词特点
        (二) 晋南方言动物词的命名理据
        (三) 晋南方言动物词的命名特点
        (四) 晋南方言动物词与歇后语
        小结
第六章 晋南方言多功能词语的语义演变
    一 普通多义词
    二 异类多义词
第七章 晋南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及其类型
    一 晋南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
    二 晋南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类型及特征
        (一) 晋南方言词汇的地理分布类型
        (二) 晋南词汇的分布格局与语音分区的异同
        (三) 晋南方言词汇的过渡性与渐变性
        (四) 影响词汇地理分布格局的因素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湖南汨罗大荆15年三峡移民新派方言词汇和新老派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骤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的综述
        1.3.1 汉语方言词汇研究
        1.3.2 三峡移民方言的研究
        1.3.3 对湖南汨罗大荆镇三峡移民方言的研究
    1.4 移民的相关情况
        1.4.1 移民的历史地理
        1.4.2 移民分布和语言
    1.5 发音人情况
    1.6 新派方言的语音系统
        1.6.1 声调
        1.6.2 声母
        1.6.3 韵母
2 移民方言新派词汇分类以及跟老派词汇对照
    2.1 移民方言新派词汇调查、录音及表格说明
    2.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分类对照表格
3 词汇语义场的几个个案分析
    3.1 亲属称谓语义场
        3.1.1 亲属称谓语义场的描写
        3.1.2 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
    3.2 表示“讨厌”的情感心理动词的语义场
        3.2.1 语义场内词的共同属性
        3.2.2 语义场内词的个性差异
    3.3 表示“缝补”的动词的语义场
4 移民方言新派词汇跟老派词汇的比较
    4.1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数量的出入
        4.1.1 多对一
        4.1.2 一对多
        4.1.3 有对没有
    4.2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词形差异
        4.2.1 新派和老派方言词语的音节数量差异
        4.2.2 新派和老派方言词语的构词语素差异
    4.3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构词方式差异
    4.4 移民方言新派和老派词汇的词义差异
5 移民新派和老派词汇差异形成的原因
    5.1 社会变迁
        5.1.1 人口迁徙
        5.1.2 科技进步
        5.1.3 思想转变
    5.2 语言接触
        5.2.1 共同语环境的变化——普通话的普及
        5.2.2 方言环境的变化——当地方言的影响
        5.2.3 语言态度
6 结论
    6.1 论文的总体结论
    6.2 三峡移民方言词汇发展趋势
    6.3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得到的语料音频
【附录2】调研日志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6)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资料
    第四节 学术史梳理
第一章 山西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
    第一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二章 山西饮食原料品种及其地域分布
    第一节 原料品种
    第二节 基本特征
第三章 山西各地区日常饮食地理
    第一节 粗粮细作的晋北
    第二节 多元融合的晋中
    第三节 丰富精细的晋南
    第四节 简单朴素的晋东南
第四章 山西各地区节日、礼仪饮食地理
    第一节 节日饮食习俗
    第二节 人生礼仪饮食习俗
结语
附表1:山西各地区节日饮食概况
附表2:县志所载山西各地群体性格/风气描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大同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方言系属
    二、研究现状
        (一)晋语语法研究现状
        (二)晋语大包片语法研究现状
        (三)晋语大同方言语法研究现状
        (四)研究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三、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四、理论方法
        (一)参考语法
        (二)语法化理论
    五、调查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语料来源
        (二)体例说明
第一章 动词和形容词
    第一节 动词
        一、动词的分类
        二、动词的特殊小类
        三、动词的词法分析
    第二节 形容词
        一、性质形容词
        二、状态形容词
第二章 动补短语
    第一节 结果补语
        一、结果补语“见”
        二、结果补语“转”
        三、结果补语“住”
    第二节 程度补语
        一、粘合式程度补语
        二、组合式程度补语
    第三节 趋向补语
        一、趋向补语“起去”
        二、趋向补语“来”“去”
        三、趋向补语“转”
第三章 状中短语
    第一节 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介词的分类
        二、介词的个例分析
    第二节 副词作状语
        一、副词的分类及功能
        二、副词的构形形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9)定边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定边县概况
    (二)方言与民俗的研究概况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及方法
    (四)定边话音系
    (五)方言与民俗调查人
一、定边方言词语与婚俗文化
    (一)定亲
    (二)嫁娶
    (三)婚后
    (四)小结
二、定边方言词语与丧葬文化
    (一)初终
    (二)报丧
    (三)吊丧
    (四)入殓
    (五)祭祀
    (六)小结
三、定边方言词语与饮食文化
    (一)蒸煮类
    (二)烙烤类
    (三)煎炸类
    (四)烩炒类
    (五)储存类
    (六)小结
四、定边方言词语与岁时节令文化
    (一)传统岁时节令
    (二)新兴岁时节令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河南灵宝方言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灵宝概况
        一、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灵宝方言概况
    第二节 灵宝方言词汇研究概况
        一、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二、河南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灵宝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四节 灵宝方言调查材料来源及声韵调系统
        一、调查点来源与调查合作人简况
        二、灵宝方言声韵调系统
第二章 灵宝方言词汇的共时比较
    第一节 灵宝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一、词义的差异
        二、词形的差异
    第二节 灵宝方言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
        一、灵宝与洛阳、三门峡、潼关、西安方言词汇比较表
        二、灵宝与洛阳、三门峡、潼关、西安方言词汇对比分析
        三、灵宝与洛阳、三门峡、潼关、西安方言亲疏关系分析
第三章 灵宝方言词汇的历时考查
    第一节 承传词
        一、动词
        二、名词
        三、形容词
    第二节 创新词
        一、婚育习俗词语
        二、日常习惯用语词语
        三、市商词语
        四、农业工具词语
第四章 灵宝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阐释
    第一节 婚姻习俗词语
        一、婚嫁形式词语
        二、婚嫁礼仪词语
    第二节 传统节日习俗词语
        一、春节
        二、灯节
        三、清明节
        四、端午节
        五、六月六
        六、八月节
        七、重阳节
        八、寒衣节
        九、冬节
    第三节 衣食住行习俗词语
        一、服饰类
        二、饮食类
        三、居住类
        四、行旅类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灵宝方言词汇表

四、陕西方言与辣椒和面(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唐河方言语音研究[D]. 张丽. 山东大学, 2020(11)
  • [2]勉县方言词汇研究[D]. 谷雨.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3]河南鹤壁市境内晋语和中原官话词汇比较研究[D]. 杜艳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山西晋南方言词汇研究[D]. 李仙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5]湖南汨罗大荆15年三峡移民新派方言词汇和新老派比较[D]. 翟梦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清代山西饮食文化地理研究[D]. 余瑞豪.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7]大同方言谓词及谓词性短语研究[D]. 孟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陕西八大怪的民俗与养生内涵[J]. 孙立新.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19(00)
  • [9]定边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研究[D]. 郭媛娜. 延安大学, 2019(10)
  • [10]河南灵宝方言词汇研究[D]. 陈曦. 吉首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陕西方言和辣椒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