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清欠农民工工资8500万

我省清欠农民工工资8500万

一、我省清欠民工工资8500万(论文文献综述)

滕星均[1](2009)在《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成了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学界在“三农”问题上有着长久而热烈的探讨与争论,不管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何各异,但对于问题本身的看法却是日趋一致的,那就是“三农”问题已经趋近于一个国家可承受的极限值,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农村基层社区构架的稳定,从而诱发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三农”问题受到了中央高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区域经济突破为主线,将区域创业环境、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纳入一个系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研究背景、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以及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系统地对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与解答。

吕祖善[2](2008)在《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2007年12月28日刚才,赵洪祝书记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明年全省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洪祝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赵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再讲两个方面意见。

王锋[3](2005)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一场涉及到全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的深刻社会变革,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也引起了不少学者对改革进程和前途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假设在维持现有税费制度格局基础上如何完善,思路多局限在政策设计者指定的框架内,而且大多研究仅限于对税费改革的试点阶段的成绩概括或者做法详细列举。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往往追求理论翻新,就负担而说负担,最终当然无法解决负担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高度概括以往的研究情况,紧密结合中央关于“三农”的最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两个趋向”等作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核心放在如何解决配套改革阶段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更注重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前瞻性。全文由导论、五章主体内容和余论七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其次,就国内外有关税收、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等相关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和概述。最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作了说明。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分析研究。本章通过纵向比较,主要探讨了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王朝存亡的关系,分析考察了历史上典型的税费改革,为推动今天农村税费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章、国外涉农税收制度分析研究。本章通过横向比较,主要探讨了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的制度的特点:“使用者付费原则”或“直接受益原则”、一般不单独设立农业税,主体税种中或其他相关税种中给与农业一定优惠,有的表现为直接给予轻税政策,或者在统一的税率下实行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给予农民以直接补贴。为我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促进农村税费改革深化提供一定借鉴。 第四章、我国农民负担问题分析研究。本章主要通过重新界定农民负担含义、详细分析我国农民负担问题产生背景、农民负担构成及其特点、成因、危害等,指出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所在:以分税制为代表的现行财政体制弊端和以“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为特点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结合,导致基层政府在人员机构膨胀的同时陷入了“吃饭财政”的困境,导致了税外收费的“三乱”产生,是加重农民负担的直接制度原因。从更深层次考虑,农民负担过重是我国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产物,是政府推行剥夺农业、偏向城市的歧视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必然

陈艳[4](2005)在《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农民收入是关系到农业能否迅速发展,农村能否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甚至是制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然而我国当前农民收入现状却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90年代降到不足5%;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1997年只增长4.6%,1998、1999年分别为4.3%和3.8%,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4%相差甚远,尤其是1998年-2000年,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28元、53元和48元,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连续3年绝对减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而且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纯收入连续2年绝对减少,1999年-2000年,纯农户和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减少13元和20元。2001年农民收入增长率恢复到4%,2002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为4.8%,但仍然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来自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材料显示,1997年至2003年的7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最高的年份为4.8%,最低只有2.1%,7年平均下来只有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平均增幅的一半。农民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使得整个国民经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找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就十分必要。 本论文的研究基于以下几点假设:1、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合理,农业生产是发展的,农民收入必然是增加的;2、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社会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必然是增加的;3、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社会必然是发展的。本论文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归纳、演绎和推理的多种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构成及演变历史,找到了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原因,并对比国外和国内先进省份农民收入增长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本论文共分七章。首先是导言部分,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基础。在区分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农民收入构成及演变历史分析。首先详细分析农民收入来源(包括对家庭经营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和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两大类)的结构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预测;其次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

解晓强[5](2005)在《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是一家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近几年来,公司在省内外建筑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集团本身体制的障碍和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在市场拓展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目前,陕西建工集团在陕西建筑市场的份额只占10%左右,在市场拓展和产品质量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因此,及时调整和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是集团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陕西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为背景,首先对陕西建工集团内部各因素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运营中出现的问题以期界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所在;其次借助于经济、制度政策坏境、市场发展前景和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发现其潜在的机会与威胁;然后,在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了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针对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出进行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变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思路,从建立适应的组织结构、企业改制和流程重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绩效薪酬挂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战略实施方案,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对于陕西建工集团的体制改革、运作机制、组织结构变迁、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化经营等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操作模式,这对于我省的建筑企业、其他行业的集团公司以及进行相关研究的人士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参考价值。

严存义[6](2005)在《为了不欠农民工一分钱》文中研究说明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我省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劳务办、省清欠办公室等部门综合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1月21日,全省共清理偿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3.87亿元,占尚欠总数的98.4%。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二、我省清欠民工工资8500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省清欠民工工资8500万(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三农”问题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三农”问题
        1.1.2 三农问题的负面影响
    1.2 “三农”问题研究现状
        1.2.1 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关于政策性的背景考察
        1.2.2 乡村组织改革:关于“税改”遗留问题的讨论
        1.2.3 农村公共品供给:关于“后税费”下热问题的思考
        1.2.4 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关于农民向何处去的设想
        1.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重建乡村的研究
        1.2.6 研究路径多元化:关于研究走向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 产业组织生态理论
    2.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4 市场机制理论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
    2.6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
第3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情况
        3.1.1 吉林省“三农”概况
        3.1.2 吉林省“三农”存在的问题
    3.2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
        3.2.2 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1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
        3.3.2 吉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吉林省农民收入现状
        3.4.1 吉林省农民收入状况
        3.4.2 吉林省农民支出状况
第4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1 内、外部因素分析
        4.1.1 内部因素分析
        4.1.2 外部因素分析
    4.2 现实及历史因素分析
        4.2.1 现实因素
        4.2.2 历史因素
第5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5.2 吉林省“三农”问题具体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1 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2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2.3 吉林省农民收入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6.1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
        6.1.1 系统地认识“三农”问题
        6.1.2 重点发展新型农业
        6.1.3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6.1.4 改善农村创业环境
    6.2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创新思路
        6.2.1 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
        6.2.2 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统领农村经济工作
        6.2.3 用统筹观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方法
        6.2.4 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农村创业活动
    6.3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6.3.1 建设吉林省新型农业的对策
        6.3.2 发展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对策
        6.3.3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3)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1.2.1.2 瓦格纳的税收理论
        1.2.1.3 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
        1.2.1.4 供应学派的减税理论
        1.2.1.5 税收的最高三原则
        1.2.1.6 马克思的“六项扣除”原则
        1.2.1.7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1.2.1.8 制度变迁理论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费改税”与减税的概述
        1.2.2.3 对农村税费改革前试点模式研究
        1.2.2.4 对现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
        1.2.2.5 对现行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及拓展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分析研究
    2.1 封建社会的农民负担考察
    2.2 封建社会的税费改革考察
        2.2.1 两税法
        2.2.2 一条鞭法
        2.2.3 摊丁入亩
        2.2.4 火耗归公
        2.2.5 黄宗羲定律
    2.3 本章小结:历史上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的借鉴
第三章 国外涉农税收制度分析研究
    3.1 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特点
        3.1.1 现在还征收农业税的国家的特点
        3.1.2 现在不征收农业税的国家的特点
        3.1.2.1 消除“身份性税收”
        3.1.2.2 给予农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3.1.2.3 政府补贴农业
    3.2 本章小结: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的借鉴
第四章 我国农民负担问题分析研究
    4.1 研究农民负担的目的
    4.2 对农民负担的重新界定
        4.2.1 农民负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4.2.2 农民负担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4.2.3 农民负担是一个公平的范畴
        4.2.4 对农民负担的界定(定义)
    4.3 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及产生背景
        4.3.1 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
        4.3.2 农民负担问题产生的背景
        4.3.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停滞
        4.3.2.2 基层政府及部门、人员的膨胀
        4.3.2.3 现行分税体制不完善
    4.4 农民负担沉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4.4.1 “头税”(含涉农各税)
        4.4.2 “二税(”三提五统)
        4.4.3 “三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集资、摊派、罚款等)
        4.4.4 “两工”负担
        4.4.5 “暗税”(剪刀差)
        4.4.5.1 “剪刀差”的形成原因
        4.4.5.2 “剪刀差”的严重危害
        4.4.5.3 消除“剪刀差”的可行途径
第五章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配套阶段有关问题分析研究
    5.1 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始和进展情况概述
    5.2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探索和认识
        5.2.1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探索
        5.2.2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认识
        5.2.2.1 对试点改革阶段目标的认识
        5.2.2.2 对配套改革阶段目标的认识
    5.3 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阶段分析和反思
        5.3.1 单纯的“费改税”不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5.3.2 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阻力分析
    5.4 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有关问题的认识
        5.4.1 对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的认识
        5.4.2 对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和保障的认识
        5.4.3 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
        5.4.4 对WTO 框架下政府农业支持政策选择的认识
        5.4.5 对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的认识
        5.4.6 以制度变迁破解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难题
    5.5 本章小结: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第六章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
    6.1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进展、成效
        6.1.1 指导思想
        6.1.2 改革思路
        6.1.3 改革的目标
        6.1.4 改革主要内容
        6.1.5 改革成效
    6.2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6.2.1 税费改革中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的问题
        6.2.1.1 农民负担不平衡(农户和地区之间)和农业特产税征收难
        6.2.1.2 一些地方“两工”负担依然很重
        6.2.1.3 农业税征管方式的改革
        6.2.1.4 妥善解决税改后村级运转难问题
        6.2.2 配套改革阶段需要巩固成果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6.2.2.1 继续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6.2.2.2 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6.2.2.3 继续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和促进职能转变
        6.2.2.4 继续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6.3 对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基层实践的调查研究
        6.3.1 对徐州市农村税费改革的调查研究
        6.3.2 对铜山县税费改革后农税征管难的调查研究
        6.3.3 对沭阳县化解乡村债务的调查研究
        6.3.4 对苏州市实行“一事一议”公平负担的调查研究
        6.3.5 对涟水县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
        6.3.6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民意调查及情况简析
        6.3.6.1 税费改革后的民意调查情况
        6.3.6.2 对民意调查情况的简要分析
    6.4 本章小结: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第七章 余论
    7.1 离开制度的框架无法理解农民负担
    7.2 离开制度的变迁无法解决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二、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本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农民增收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 我国农民收入构成与演变历史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民收入构成分析
        一、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二、农民收入来源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三、农民收入来源的趋势预测及增收潜力分析
    第二节 改革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模式分析
        一、不同时期农民收入增长模式
        二、不同地域农民收入增长模式
第三章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二、农业外部增收环境分析
第四章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方法
        二、实证分析过程
    第二节 农民非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非农业收入则是我国目前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的主体
        二、非农业收入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假设条件及指标选取
        三、非农业收入各影响因素通径分析过程
    第三节 农民收入增长典型实例分析
        一、三峡工程的投资拉动促使湖北省秭归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二、湖北监利:农产品价格增长缓慢,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迅速制约农民收入增长
        三、发展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使湖北薪春县九棵松村的农民收入迅猛提高
        四、打工经济成为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寒坡乡殷家弯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发达省份农民收入增长比较分析
    一、苏、浙、粤、鲁四省农民收入总量的比较
    二、苏、浙、粤、鲁四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比较
    三、苏、浙、粤、鲁四省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比较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构建及国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长效机制的构建
        一、机制的基本概念
        二、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的构成及其应包含的内容
        三、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建立的原则
    第二节 发达国家及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经验借鉴
        一、实施农业保护政策
        二、提高农民组织程度
        三、推行农业产业化
        四、完善农业科研体制
    本章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建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软环境建设
        一、改革农业制度,建立制度性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农业政策,建立政策性的长效机制
        三、规范市场环境,建立发达的中介市场组织
        四、规范政府行为
    第二节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硬环境建设
        一、发展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非农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
        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条
        三、发挥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五、大力推广农业科技
    第三节 我国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建立
        一、一类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二类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三类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四类地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致谢

(5)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主要内容和逻辑框架
        1.2.1 主要内容
        1.2.2 逻辑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所作的工作
        1.4.1 本文的写作过程
        1.4.2 本文的创新
2 集团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基础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2.2 集团战略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
        2.2.1 分部化
        2.2.2 多元化
        2.2.3 组合计划
        2.2.4 公司重组或业务重组
        2.2.5 核心业务
3 陕西建工集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陕西建工集团简介
    3.2 陕建集团发展状况
        3.2.1 集团改制状况
        3.2.2 集团管理状况
        3.2.3 集团经营状况
        3.2.4 集团营销状况
    3.3 陕建集团内部要素的评价
        3.3.1 内部要素的特点
        3.3.2 存在的问题
4 陕西建工集团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分析
    4.1 陕建集团发展环境分析
        4.1.1 经济环境
        4.1.2 政治法律环境
        4.1.3 行业环境
        4.1.4 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4.2 陕建集团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4.2.1 行业内竞争分析
        4.2.2 潜在的进入者
        4.2.3 替代品的生产
        4.2.4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4.2.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3 陕建集团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
        4.3.1 机会
        4.3.2 威胁
        4.3.3 优势
        4.3.4 劣势
5 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
    5.1 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
    5.2 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的目标
6 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的实施
    6.1 陕建集团战略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6.1.1 战略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6.1.2 问题的解决方式
    6.2 陕建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
        6.2.1 母子产权关系战略的实施
        6.2.2 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
        6.2.3 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
        6.2.4 制度创新战略的实施
        6.2.5 组织创新战略的实施
        6.2.6 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我省清欠民工工资8500万(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D]. 滕星均. 吉林大学, 2009(08)
  • [2]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吕祖善. 政策了望, 2008(01)
  • [3]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D]. 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3)
  • [4]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D]. 陈艳.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5]陕西建工集团中期发展战略研究[D]. 解晓强. 西北大学, 2005(04)
  • [6]为了不欠农民工一分钱[N]. 严存义. 甘肃日报, 2005

标签:;  ;  ;  ;  ;  

我省清欠农民工工资8500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