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一寸土地,留给子孙耕耘

四周一寸土地,留给子孙耕耘

一、围得方寸地 留予子孙耕(论文文献综述)

龙嘉佳[1](2018)在《对“以房养老”的法律探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速显着减慢,但受“计划生育”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十分不合理,老龄化进程十分迅速,尽管我国已实施“全面二孩政策①”,但要显着改善人口结构,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较低,自身的经济压力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需要,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的养老模式十分必要。房产往往是一个中国人最为珍贵的财产,因此,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使其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补充性养老模式,有利于改变我国老年人“房屋有余而可支配资金短缺”的尴尬现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立法不够完善,对“以房养老”参与主体也仍在探索之中,同时,诚信缺失也影响了民众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积极性。若是能在立法上明确“以房养老”的属性,做到有法可依,明确“以房养老”的主体准入规则,打造较为完备的纠纷解决机制,进而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完善个人征信制度,再适时建立政府担保机制,降低“以房养老”的法律风险,取得人民对这项金融业务的信任,我国推行“以房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市场和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陈莹[2](2017)在《基于园林化视角的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公墓规划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殡葬祭祀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民政部于1992年8月25日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公墓的发展做出相关阐述,即公墓的发展要进行合理的、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逐步实现公墓的园林化,并在公墓中实施园林化的绿化、美化,给我国公墓的规划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与此同时,我国公墓的规划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规划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全球社会提倡低碳生活、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公墓却受到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棘手的现状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了我国公墓规划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公墓的规划建设模式亟待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园林化是我国公墓规划建设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使我国公墓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公墓景观,是当代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代社会,园林化公墓应该是一个环境优美、鸟语花香而且具有纪念、文化教育、休闲游览多种功能的开放式公共绿地。本文是以园林化的理念为切入点,以公墓为研究对象,采用提出问题—理论性研究—技术性研究—实践性研究的辩证思维的研究技术路线。首先对公墓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通过研究园林化理念、园林化公墓建设的相关理论依据,如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影响、生态园林建设相关的理论、环境行为学以及城市文脉方面的理论知识等,为本文的规划设计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支撑。其次,深入了解分析我国公墓规划建设中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园林化公墓建构方向等,并把园林化理念运用到公墓的规划设计中,进行园林化公墓规划设计的方法的研究,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基于园林化视角的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公墓规划设计的方法。本次的规划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希望可以从设计中得出针对我国公墓发展的方向和对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王晓[3](2016)在《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生态之要、发展之基,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然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存在粗放式利用,随着建设用地需求量的迅猛增长,原己短缺的土地资源遭到人为的极大破坏与浪费。对土地大力实行节约集约利用,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声,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太谷县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太谷县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将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判断矩阵,通过选取了指标进行分析,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熵值法得出指标权重值,从而建立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评价体系,依靠文字表述和图表说明,直观地对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资料数据的分析处理,通过数据分析认识到太谷县土地利用存在节约集约利用意识不强、土地利用规模增长过快、利用程度较低、规划管理力度较弱、供需矛盾问题突出、违法用地问题等较多弊端。要解决该县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增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供应调控、深挖土地潜能保障供给、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秩序、广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宣传。

荀梦豪[4](2016)在《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源自于荷兰,却在美国发展得最为成功,在美国早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养老方式,有效地补充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越加明显,社会福利养老捉襟见肘,家庭养老也难以为继,急需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支持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试点。2014年,保监会也颁布文件,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相关操作细节。试点工作开展了近一年,只有幸福人寿一家保险公司提出了申请,直到2015年,其设计的“幸福房来宝”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终于获得了保监会的批准,成为了在我国正式运营的第一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同时结合实际的经营情况总结该制度在我国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提出今后构建该制度的意见。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我国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含义界定,即将其定性为一种房屋抵押与养老年金相结合的一种保险业务,并将“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以房养老”“倒按揭”等概念进行比较。进而从早期的“以房养老”业务的开展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两个阶段梳理了我国“以房养老”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分析了我国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原因。首先,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可以集合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力量,有效地整合资源,发挥政策、资金和房产价值的协同优势,深挖家庭养老的潜力。其次,该制度有着其他“以房养老”制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而且与我国正在建设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不谋而合。最后,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证明该制度有着独特的适用人群,并且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由于该制度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所以研究的样本十分有限,主要的法规文件就是《保监会指导意见》,目前问世的唯一一款产品就是幸福房来宝。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保险公司和老年人参与的热情都不高,究其主要原因是存在一些制度缺陷,包括:缺少政府的扶持和约束;缺少法律依据,与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存在冲突;经营风险巨大,缺少风险防范的机制;市场中承办主体单一,产品供应不足等。第四部分主要根据以上所分析的不足与缺陷,有针对性地探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和我国的香港地区在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中所取得的的成功经验。第五部分主要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对构建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以实现国外引进制度的“本土化”:第一,政府积极介入,采用“政府引导,市场经营”的运行模式;第二,积极完善立法,协调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与我国现有规范的冲突;第三,建立有效地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担保和保险分担制度;第四,扩充该制度的内含,将更多有实力的承办机构纳入经营主体的范围之内;第五,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将其与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相结合,促进协同发展。

王伟,高雅[5](2016)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在构建新型、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国内"以房养老"模式的遇冷,如何将国外成功经验运用到我国养老实践当中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界定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概念,分析了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并论证了推行该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成功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经验,汲取日本该模式普及率不高的反面教训,结合我国实际,从政府职能、立法保障、产业培育、金融市场、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郭明月,彭双[6](2015)在《中国“以房养老”模式实施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国老年人存在的"房产富人,现金穷人"的现象,"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舶来品,为我国养老提供了新思路。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以房养老"的实施背景,阐述了其概念、发展历程及优越性,研究发现我国实施"以房养老"存在着传统观念的束缚、土地产权的制约、法律制度的空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强教育宣传、开征遗产税、实施医疗保险优惠、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对策,以期对以房养老的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安力加[7](2014)在《现代城市公墓设计升级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墓是逝者的最后居所及供生者表达怀念和追思的去处,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背景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激增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出了对城市公墓的巨大需求。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而认真并严肃的对待城市公墓的设计研究不再仅仅是对丧葬空间自身的强化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关乎于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等等。相对于国外,我国城市公墓发展历史短暂,基础系统构建尚不完善,设计研究相对落后,基于我国公墓规划设计面临的现状,整合出一套适合当代城市发展的公墓规划设计体系势在必行。研究首先对城市公墓的相关背景进行概述。其次依据墓园的概念界定、分类、特征及文化解读等相关基础论述总结出城市公墓的基本特性。进而对当下中国城市公墓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研究的着力方向,并结合城市立体化、生态自然观、园林艺术学等理论,提出用地模式立体化、全面生态观、情感艺术化、智能化优化理念。最后以理念研究成果为指导,提出立体化、全面生态观、情感艺术化等升级与优化策略,从而激发现代城市公墓在生态、社会、文化、艺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潜力价值。本研究丰富了相对匮乏的城市公墓设计理论,所涉及的方法策略也适当缓解了城市公墓发展中的用地矛盾、生态破坏、空间冷漠及情感缺失等问题,使其以崭新的形象融入城市发展中并为之做出贡献。本文对于虚体网上公墓暂不列入研究范围。

刘艳琼[8](2014)在《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双牌县处山地丘陵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呈内空外延的用地状况,“空心村”现象普遍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发展进入耕地资源紧张而闲置和废弃宅基地浪费严重的不良局面。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空心村”土地整治。本文以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来分析双牌县“空心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状和整治的难点,并通过对国内外的实际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并汲取经验,对“空心村”现象土地浪费的问题提出土地整治对策建议。本文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研究现状、以及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概述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土地整治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理论;再次,分析湖南省双牌县的基本情况,包括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的土地整治现状和土地整治的阻碍;第四部分,列举了国内外关于“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具体案例,并从中获得经验启示;最后,针对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的土地浪费现状问题、借鉴国内外“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成功经验,结合双牌县“空心村”现象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增强村民土地保护意识、丰富土地整理模式、重视村民参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寻找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等八大“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对策建议。

李善磊[9](2013)在《马廷鸾及其着述研究》文中指出马廷鸾是晚宋时期的重臣,出身贫寒,后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不谄媚于奸佞,敢于打击奸小;他有重振朝纲之志,但无奈当时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强敌入侵,再加上廷鸾疾病缠身,致使其虽空有雄心壮志,但可惜的是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终至抱病罢相归老。宋亡后,廷鸾隐居不仕,不与新朝合作,终老于家,可见其坚定的民族大义,心中始终怀念故国。本文对马廷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他的家世源流、仕宦经历、交游、着述、思想及对端临的影响都逐一进行了探讨和考述,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唐小茜[10](2013)在《河南省南乐县仓颉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间信仰依存于民众生活之中,渗透在民众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上世纪中期,中国民间信仰被采取了政治化标准,基本上忽略掉了民众的信仰需求,使得民间信仰处于一种非法状态,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的信仰仪式还在顽强地存在着。如何看待存在于中国农村地区的地方民间信仰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仓颉地方民间信仰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明确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仓颉信仰研究状况和本文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次田野调查点概况以及当地的民俗文化积淀,并叙述了进入田野点的方式。第三部分则是通过文献典籍以及民间口头传说来叙述仓颉此人物。第四部分则是叙述田野点内的仓颉信仰习俗,主要包括求官求学信仰、求子崇拜以及仓颉庙会。第五部分是通过与陕西白水、河南开封以及河南虞城主要仓颉遗迹的对比分析来看南乐县仓颉信仰在全国仓颉信仰中的重要地位。第六部分是阐述当地对仓颉地方民间信仰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希望能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使民间信仰发挥其积极作用,让乡土民众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会,宣传中国传统礼仪,增强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凝聚力。第七部分是总结部分,希望能够通过弘扬仓颉文化,能够帮助当地提升软实力,也能够促使当地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其社会发展。

二、围得方寸地 留予子孙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得方寸地 留予子孙耕(论文提纲范文)

(1)对“以房养老”的法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以房养老”制度概述
    第一节 “以房养老”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以房养老”的内涵
        一、“以房养老”的特征
    第二节 “以房养老”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
        一、“以房养老”与按揭
        二、“以房养老”制度与房屋买卖制度
        三、“以房养老”与最高额抵押
    第三节 “以房养老”中的法律关系
        一、“以房养老”的参与主体
        二、“以房养老”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以房养老”的法律关系客体
第二章 推行“以房养老”的必要性
    第一节 “以房养老”的社会作用
        一、弥补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的不足
        二、弥补养老保险的不足
        三、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第二节 “以房养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以房养老”的法律风险
    第一节 立法不完善
        一、“以房养老”的属性不明
        二、我国相关税法存在漏洞
        三、个人征信制度亟待完善
        四、土地所有权规定的阻碍
        五、《银行法》中相关规定的限制
    第二节 其他法律问题
        一、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到位
        二、追索制度障碍
        三、受害者维权困难
第四章 完善“以房养老”制度的法律建议
    第一节 完善立法
        一、明确“以房养老”的法律属性
        二、严格限制适用主体
        三、增设遗产税
        四、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如何续期
        五、建立适用于农村老人的运行机制
        六、完善征信立法
    第二节 建立配套运行的法律机制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的监管力度
        二、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三、完善征信制度
        四、加强对“以房养老”合同的监督
        五、建立政府担保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园林化视角的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公墓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文化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2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3 园林化公墓的概述
    3.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3.1.1 纪念性公园
        3.1.2 墓地
        3.1.3 公墓
        3.1.4 园林化公墓
    3.2 园林化公墓景观特征分析
        3.2.1 景观布局特征
        3.2.2 建筑小品特征
        3.2.3 场地功能特征
        3.2.4 时代地域特征
        3.2.5 文化差异特征
    3.3 与绿地系统的关系
    3.4 与城市的关系
4 园林化公墓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
    4.1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理论
        4.1.1 “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
        4.1.2 “入土为安”的孝道观念
        4.1.3 “三教合一”的丧葬观念
    4.2 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借鉴
        4.2.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4.2.2 建筑与自然,相得益彰
        4.2.3 诗画情趣,引人入胜
        4.2.4 意境含蕴,耐人寻味
    4.3 生态园林理论的指导
    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4.5 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渗透
        4.5.1 使用者的社会心理
        4.5.2 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4.6 文脉主义理论的体现
        4.6.1 历史文脉精神的传承
        4.6.2 场所精神理论的应用
5 园林化理念下公墓规划设计研究
    5.1 我国公墓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5.1.1 总体规划层面
        5.1.2 布局设计层面
        5.1.3 文化与情感氛围营造层面
    5.2 园林化公墓建构方向的探讨
    5.3 基于园林化理念的公墓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5.3.1 总体规划层面
        5.3.2 布局设计层面
        5.3.3 文化与情感氛围营造层面
6 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公墓规划设计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分析
        6.1.2 基址现状分析
    6.2 总体规划设计
        6.2.1 规划设计理念
        6.2.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6.2.3 规划设计原则
        6.2.4 规划设计布局
        6.2.5 功能分区规划
    6.3 专项内容规划设计
        6.3.1 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6.3.2 建筑小品设施规划设计
        6.3.3 墓葬形式设计
        6.3.4 竖向设计
        6.3.5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6.3.6 主要景观节点详细设计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2.2.1 区位论与地租理论
        2.2.2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人地关系理论
3 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太谷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
        3.2.1 太谷县土地利用现状
        3.2.2 太谷县经济发展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
4 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4.1 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4.1.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4.1.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
        4.1.3 评价指标和权重
        4.1.4 评价综合度量指标即土地集约度
        4.1.5 土地等级
        4.1.6 综合评价的计算结果
    4.2 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分析
5 太谷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节约集约利用意识不强
    5.2 土地利用规模增长过快
    5.3 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5.4 规划管理力度较弱
    5.5 供需矛盾问题突出
    5.6 违法用地问题较多
6 太谷县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
    6.1 增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意识
    6.2 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规划
    6.3 加强土地供应调控
    6.4 深挖土地潜能保障供给
    6.5 健全土地执法监察秩序
    6.6 广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宣传
7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4)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三)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概念界定和释疑
    (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启动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原因
    (一)实现多方面养老力量的整合
    (二)具有其他“以房养老”产品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
    (三)拥有数量较多的意向人群而且发展潜力巨大
    (四)对现行养老制度提供了有力补充和改革示范
三、对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以幸福房来宝为例
    (一)对幸福房来宝主要条款的解析
    (二)幸福房来宝的实际运行情况
    (三)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四、对国外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积极介入
    (二)积极完善相关立法
    (三)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四)促进承办主体的多元化
五、对今后完善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经营”的运行模式
    (二)完善专门立法,协调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
    (三)防范多种经营风险和构建风险分担机制
    (四)放宽对经营主体限制和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五)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内涵
二、我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推行的现实困境
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四、美国、英国、新加坡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的经验
    (二)英国的经验
    (三)新加坡的经验
五、日本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反面启示
六、对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建议
    (一)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理念
    (二)应加快相关配套领域、行业的建设,培育住房反向按揭的生存土壤
    (三)政府应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四)加快立法进程
    (五)加大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

(7)现代城市公墓设计升级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内研究简述
        1.2.2 国外研究简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 创新之处
        1.5.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6 本章小结
2 城市公墓基础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公墓
        2.1.2 城市公墓
    2.2 城市公墓的分类
        2.2.1 按不同宿主可分为回民公墓、华侨公墓、外国人公墓等
        2.2.2 按公墓的管理方式可分为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
        2.2.3 按地形可分为平原公墓和山地公墓
    2.3 空间特征研究
        2.3.1 纪念性
        2.3.2 泽被后世的传承性
        2.3.3 象征性
        2.3.4 时代性
        2.3.5 地域性
        2.3.6 生死公用的功能性
    2.4 本章小结
3 现代城市公墓面临的现实困境
    3.1 用地资源矛盾日益突出
    3.2 景观系统的割裂
    3.3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3.4 空间冷漠与情感文化流失
    3.5 追思形式单一与管理繁琐
    3.6 本章小结
4 升级与优化理论思路
    4.1 城市立体化理论的引用
        4.1.1 城市立体化理论
        4.1.2 城市公墓立体化用地模式
    4.2 全面的生态自然观
        4.2.1 生态自然观
        4.2.2 城市公墓生态角色转换
    4.3 情感及艺术化趋势
        4.3.1 情感化设计理论
        4.3.2 情感艺术性空间
    4.4 数字智能化特色趋势
        4.4.1 数字智能化研究
        4.4.2 数字智能化公墓
    4.5 本章小结
5 升级与优化设计策略
    5.1 立体化墓地空间
        5.1.1 基面分层重塑
        5.1.2 构成元素的立体化
        5.1.3 景观环境的优化融合
        5.1.4 城市公墓立体化系统构建
    5.2 现代城市公墓生态化
        5.2.1 生态安葬
        5.2.2 生态棺椁运用
        5.2.3 现代科技生产生态能源
    5.3 现代城市公墓园林艺术化
        5.3.1 空间布局及自然元素的园林化整合
        5.3.2 景观建筑元素的园林艺术化
        5.3.3 主题公园式墓园建设
    5.4 情感化设计
        5.4.1 景观建筑语言的情感表述
        5.4.2 情感交流空间的塑造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8)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相关概念和一般理论
    2.1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相关概念
        2.1.1 “空心村”现象
        2.1.2 土地整治
        2.1.3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特点
        2.1.4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2.2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原则
        2.2.1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2.2.2 土地分类治理
        2.2.3 村庄合理规划
        2.2.4 以人为本
        2.2.5 保护环境
        2.2.6 公共治理
        2.2.7 村民参与
    2.3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理论依据
        2.3.1 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理论
        2.3.2 土地产权理论
        2.3.3 人居环境理论
        2.3.4 公共治理理论
        2.3.5 公众参与理论
第3章 双牌县“空心村”现象现状分析
    3.1 双牌县基本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行政划分
        3.1.3 社会经济情况
    3.2 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现状
        3.2.1 土地整治现状类型
        3.2.2 土地整治现状表现
    3.3 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3.3.1 村民土地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3.3.2 整理模式过于单一化
        3.3.3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村民参与度低
        3.3.4 村庄规划欠科学
        3.3.5 基层政府监管不严
        3.3.6 村庄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甚至缺乏
        3.3.7 农村经济落后
    3.4 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阻碍
        3.4.1 村庄合并难
        3.4.2 闲置土地整治难
        3.4.3 整治资金筹集难
        3.4.4 整治后土地利用难
第4章 “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4.1 德国巴伐利亚州农村土地整理经验探索
        4.1.1 完善的法律制度
        4.1.2 注重建立村民广泛参与的群众基础
        4.1.3 明确农地整理的权属管理
        4.1.4 农地整理内容全面
        4.1.5 探索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4.2 湖南嘉禾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经验探索
        4.2.1 统一村民土地整治的思想
        4.2.2 政府积极的引导
        4.2.3 坚持规划先行
        4.2.4 把落实资金作为“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的保障
        4.2.5 鼓励并重视村民参与到土地整治过程中
    4.3 主要启示
第5章 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研究
    5.1 增强村民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5.1.1 扭转土地保护的观念
        5.1.2 明确土地产权
        5.1.3 健全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
        5.1.4 践行土地保护奖惩制度
    5.2 选择因地制宜的土地整理模式
        5.2.1 迁村合并
        5.2.2 原址整治
        5.2.3 异地整体新建
        5.2.4 转型整治
    5.3 重视村民参与
        5.3.1 力求村民参与政策调研工作
        5.3.2 营造农民参与的有利环境
        5.3.3 注重规划工作中村民的参与
    5.4 进行科学的村庄规划
        5.4.1 先实地调查评估后规划
        5.4.2 保持规划的灵活性和空间弹性
        5.4.3 继承聚落文化的延续性和内聚性
        5.4.4 考虑规划环境的协调性
    5.5 加强政府管理
        5.5.1 完善土地整治的法律法规
        5.5.2 严格把关宅基地的审批程序
        5.5.3 提高土地监管部门执行力
        5.5.4 加大土地管理者违法成本
    5.6 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5.6.1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5.6.2 注重量和质的同步提高
        5.6.3 及时进行管理与维护
    5.7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5.7.1 加大政策支持
        5.7.2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
    5.8 寻求整治资金筹集多样化渠道
    5.9 规范利用整治新增土地
结论
    1、研究成果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马廷鸾及其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三、 材料使用和写作内容
第一章 马廷鸾的家世、生平、交游
    第一节 家世
        一、 家世源流
        二、 祖父辈
        三、 兄弟姐妹
        四、 家庭子女
    第二节 生平
        一、 马廷鸾的生卒年
        二、 幼孤力学
        三、 仕宦经历
        四、 归隐故里
    第三节 交游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马廷鸾着述考
    第一节 传世着作:《碧梧玩芳集》
        一、 版本
        二、 内容
    第二节 其它着述考
        一、 散佚着作考
        二、 散佚文辑录
第三章 《文献统考》中所见马廷鸾言论
    第一节 论经济财政
    第二节 论科举与举官
    第三节 论礼制
    第四节 论经学
    第五节 论史学
    第六节 论帝系
    第七节 论国家制度
    第八节 论象纬
第四章 马廷鸾与马端临
    第一节 父子关系
    第二节 家庭教育之影响
    第三节 学术之影响
    第四节 民族大义之影响
结语
附录 马廷鸾简谱(1222‐1290)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10)河南省南乐县仓颉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 前言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 选题缘由
        2 研究意义
    (二) 仓颉信仰研究状况
        1 仓颉与汉字创造之研究
        2 仓颉遗迹考
        3 仓颉信仰中心之争论
    (三) 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田野调查法
        2 文献分析法
        3 统计分析法
        4 参与观察法
        5 论文具体工作时间安排
    (四)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1 本文可能创新点
        2 本文不足
二 田野调查点选择
    (一) 田野调查点概述
        1 田野点历史变迁
        2 田野点村落地理
        3 田野点村落经济
        4 田野点村落文化与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
    (二) 进入田野点的方式
三 文献典籍与民间传说中的仓颉
    (一) 仓颉形象
        1 典籍中的仓颉
        2 口耳相传的仓颉
    (二) 仓颉与仓颉奶奶
        1 仓颉奶奶的传说
        2 仓颉奶奶与宽腰带的故事
    (三) 仓颉地位
        1 三教之祖
        2 仓颉陵庙分布广泛
        3 列入宫方祭祀
四 南乐县仓颉信仰习俗
    (一) 求官求学信仰
        1 文曲星、文昌星及仓颉爷爷
        2 才高八斗的传说
    (二) 求子崇拜与仓颉陵
        1 求子习俗在民间
        2 仓颉陵与蓍草崇拜
        3 儿女草
    (三) 仓颉信仰庙会文化发展路径
        1 庙会·风俗
五 南乐县仓颉信仰在全国仓颉信仰中的地位
    (一) 仓颉故里可能性最大之地
        1 仓颉与陕西白水
        2 仓颉与开封
        3 仓颉与虞城
    (二) 仓颉信仰影响最大之地
    (三) 仓颉信仰之官方祭祀
    (四) 仓颉文化中心小结
六 仓颉地方民间信仰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
    (一) 政府对仓颉文化之重视
        1 政府与仓颜文化认同
    (二) 仓颉文化开发战略
        1 政府与仓颉文化节
        2 政府与仓颉文化旅游开发
        3 字圣酒业
七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围得方寸地 留予子孙耕(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以房养老”的法律探析[D]. 龙嘉佳.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2]基于园林化视角的淮北濉溪县刘桥镇公墓规划设计研究[D]. 陈莹.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3]太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晓.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4]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 荀梦豪.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1)
  • [5]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王伟,高雅. 金融与经济, 2016(02)
  • [6]中国“以房养老”模式实施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 郭明月,彭双. 中国市场, 2015(12)
  • [7]现代城市公墓设计升级与优化策略研究[D]. 安力加. 重庆大学, 2014(04)
  • [8]湖南省双牌县“空心村”现象下土地整治对策研究[D]. 刘艳琼. 湖南大学, 2014(04)
  • [9]马廷鸾及其着述研究[D]. 李善磊. 暨南大学, 2013(01)
  • [10]河南省南乐县仓颉民间信仰文化研究[D]. 唐小茜.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四周一寸土地,留给子孙耕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