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景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景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

一、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境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赵玲[1](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秦祥红[2](2021)在《情境教学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

李雯婷[3](2021)在《为智识而教:基于数学故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文中认为

靳媛媛[4](2021)在《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文中指出

龚晓晓[5](2021)在《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以伊犁地区团场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赵菊红[6](2021)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的颁布对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步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焦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的价值不言而喻。当前,数学课程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层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情境创设在更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却尚为空白,所以本文基于新课标要求将两者结合,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教学情境创设为重点展开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线索方向,以便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总体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缘由、意义、目的与方法,并对数学核心素养、情境教学与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概述,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该部分从教学情境的各维度出发,对小学数学部级优课中的案例进行四维分析,为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分析要素奠定基础;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统计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归纳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在优级部课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教师访谈挖掘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该部分基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与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第四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创设模式。该部分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从模式涵义、情境创设的目标、原则、教学分析、实施方法、评价和流程七大方面初步探寻一种可能模式。第五部分,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案例。该部分在情境创设模式的基础之上,具体从案例主题、数学教学分析、情境创设以及教学活动设计四大方面展开案例设计,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呈现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第六部分,结语。概述了本文的基本结论与前景展望。

杜晓静[7](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苏帅[8](2021)在《“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数学本质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比是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史宁中认为目前教科书对其的表述,不仅大大削弱了比的现实功能,并且很难、甚至无法让学生感悟比的数学本质;提出比的定义“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或者度量”。“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研究,一方面为实际教学提供一种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研究在“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应用研究方面的不足。主要研究问题有:(1)如何基于史宁中先生的观点,加强数学本质在数学课程中的渗透,设计“比的意义”教学过程?(2)基于教材定义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是否优于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教学过程设计?(3)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是否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围绕研究问题,第一步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已有研究、明晰研究方向与研究思路。第二步策划“比的意义”教学实验研究设计,为后续实验做准备。第三步采用实验法开展实验,三个班级分别采用三种“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开展教学(1班:基于教材定义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2班: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选取教材情境);3班: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创设生活情境)),并进行后测测试。第四步先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后测数据,判断“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再采用访谈法辅助分析实验结果。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结论:(1)采用基于教材定义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教学的班级与采用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教学的班级后测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后者后测数学学习成绩高于前者,差异效应为中效应;(2)“比的意义”三种不同的教学过程设计对各班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具有显着性影响;(3)对于高分组学生和中间组学生,采用基于教材定义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进行教学的班级与采用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班级后测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后者后测数学学习成绩高于前者,差异效应为大效应;对于低分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深入理解数学本质,清晰建构知识体系;(2)改进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数学本质渗透;(3)立足学生日常生活,开发适用生活情境;(4)引导学生思用并重,培育学生数学眼光。

程香红[9](2021)在《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问题提出成了备受关注且贯通中外的教育议题,其教学法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平面几何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于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或几何教学的单一研究,所以如何将问题提出教学法与初中几何课堂有效融合,提高几何课堂效率,值得教育研究者探讨。对此,本研究从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初中几何中问题提出教学的现状如何?2、如何构建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流程?3、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几何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如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法、案例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前期采用文献分析法,阐述问题提出在几何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在调查当前几何教学中问题提出教学的现状阶段,采用问卷法并结合教师访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构建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几何课堂的原则及流程阶段,以波利亚的解题理论、范希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及前期的现状调查为背景,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其运用于几何课堂中,并在文中对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于几何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展示;在付诸实践阶段,采用统计分析法,检验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于几何课堂中的实践效果。根据上述步骤,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对于学生来说,几何学习的积极性较弱,自主生成的问题少等现象普遍存在,但加以引导是可以提出问题的;对于老师来说,自身提问意识不够,对问题提出教学法认识不全面,可参考的应用案例较少等。2、构建了应用几何课堂的原则(启发性、层次性、互动性、适用性原则)及流程(创设情境、探索问题、总结归一,问题提出贯穿始终)。3、通过问题提出教学法实践前后实验班调查问卷的数据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几何成绩的对比分析,得到学生的几何学习自主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提升。综上所述,说明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于几何课堂可以作为初中几何教学的一种途径,并且通过实践效果检测发现其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笔者提出了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建议供中学教学参考。

汪洪羽[10](2021)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017年出台的高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考核将会成为此后高中数学的重点和关键。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使高中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以及逻辑分析。这表明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更加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将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的融合在教学内容中,已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这也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之一。等差数列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数列章节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等差数列的教学环节,帮助高中生建立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研究和A市S高中的实际情况,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开展专项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等差数列教学现状,探究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结论:教学准备阶段。仅有31.58%的教师能够经常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分析,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教学活动阶段。(1)概念教学中,53.59%的教师缺乏引入生活实例,35.87%的教师引入数学家事迹的意识仍需加强,31.57%的教师忽略学生自主进行概念生成的过程;(2)公式教学中,42.1%的教师缺少引导学生经历推导过程,40.08%的教师缺乏组织探究活动,52.03%的教师忽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公式,导致学生对公式进行机械化记忆;(3)应用教学方面,57.89%的教师采取题海式训练,缺少总结解题技巧,54.43%的教师欠缺利用等差数列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致使高中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上,长时间处于单一的重复学习和重复练习中。教学提升阶段。47.37%的教师教学中缺少课堂小结活动,仅有10.53%的教师会设置分层作业,数学素养高的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基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依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提出改善教学的基本策略:(1)把握概念本质,提高数学抽象素养;(2)一题多解,提高数学运算素养;(3)重视应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数学建模素养;(4)创设有效情境,提高直观想象素养;(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逻辑推理素养;(6)渗透高效学习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素养。最后,依据提出的教学策略,选择部分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编制了三个教学案例。通过本文的研究,既能够为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建立起到指导作用,还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境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境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培养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 目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1.1.3 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1.2 文献综述
        1.2.1 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1.2.2 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
        1.2.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
        1.3.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1.3.2 情境教学
        1.3.3 情境创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理论基础
        1.5.1 情境认知理论
        1.5.2 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理论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设计
        1.7.1 研究思路
        1.7.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7.3 研究对象的选择
        1.7.4 研究工具
        1.7.5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1.7.6 研究伦理
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
    2.1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四维分析
        2.1.1 维度一:教学情境类型多样性
        2.1.2 维度二:教学情境作用多元化
        2.1.3 维度三:教学情境呈现方式丰富性
        2.1.4 维度四:教学情境主题的指向性
    2.2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容分析
        2.2.1 情境类型:以生活与活动情境为主,其他学科情境较少
        2.2.2 情境作用:各环节均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2.3 情境呈现方式:多以图片呈现,缺少实验模拟
        2.2.4 情境主题性:零散化情境较多,主题情境较少
        2.2.5 情境片段次数:创设单个情境较多
        2.2.6 情境工具:多媒体使用比例较大
    2.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优势
        2.3.1 情境表征方式丰富多样,提升教学效果
        2.3.2 情境类型创设典型,强调真实生活与活动情境
        2.3.3 情境效用提升,注重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
        2.3.4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新教学方式
        2.3.5 教学工具巧妙引用,优化课堂效率
    2.4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2.4.1 教师缺乏相关理论认知,脱离核心素养的要求
        2.4.2 期望教学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部分素养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2.4.3 情境创设缺乏连贯化,教学内容与任务断层
        2.4.4 综合情境创设较少,缺乏跨学科综合应用
    2.5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分析
        2.5.1 教学情境创设新理念难以突破原有观念的限制
        2.5.2 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技能有所缺失
        2.5.3 教学情境创设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忽视
        2.5.4 教学资源有限,教师缺乏相关培训
3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3.1 强化教师情境教学理论素养,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2 优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丰富情境素材的来源
    3.3 结合教学内容与任务,创设连贯化的主题情境
    3.4 注重跨学科综合应用,优化情境创设
    3.5 灵活运用教学工具,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6 深挖情境创设的效用机制,瞄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4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模式
    4.1 模式的涵义
    4.2 情境创设目标
    4.3 情境创设原则
        4.3.1 生活性原则
        4.3.2 针对性原则
        4.3.3 连贯性原则
        4.3.4 主体性原则
        4.3.5 整合性原则
    4.4 情境创设教学分析
        4.4.1 数学课程标准分析
        4.4.2 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4.4.3 学生特征分析
        4.4.4 学习内容分析
        4.4.5 教学重难点分析
        4.4.6 教学目标分析
        4.4.7 教学资源分析
    4.5 情境创设方法
    4.6 情境创设评价
    4.7 情境创设一般流程
5 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5.1 案例主题
    5.2 数学教学分析
        5.2.1 数学课程标准分析
        5.2.2 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5.2.3 学生特征分析
        5.2.4 学习内容分析
        5.2.5 教学重难点分析
        5.2.6 教学目标分析
        5.2.7 教学资源分析
    5.3 情境创设
    5.4 教学活动设计
6 总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7)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发散思维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2.2 问题情境教学
        2.2.1 问题
        2.2.2 问题情境教学
    2.3 理论依据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4.2 教学实施策略
    4.3 典型教学案例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教学实验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2.3 实验工具
        5.2.4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后测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致谢

(8)“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数学本质
        1.2.2 比的本质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验法
        1.5.3 统计分析法
        1.5.4 访谈法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比的意义教学
        2.1.2 基于史宁中先生观点的“比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
        2.1.3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APOS理论
        2.2.2 情境教学
第三章 “比的意义”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变量
        3.2.1 背景变量
        3.2.2 自变量
        3.2.3 因变量
        3.2.4 控制变量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工具
        3.5.1 前测试卷
        3.5.2 后测试卷
        3.5.3 访谈提纲
    3.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7 时间安排与进度
    3.8 教学过程设计
        3.8.1 1 班教学过程设计
        3.8.2 2 班教学过程设计
        3.8.3 3 班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 “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性别对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4.1.1 1 班不同性别学生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4.1.2 2 班不同性别学生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4.1.3 3 班不同性别学生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4.2 基于比的两种定义的教学过程设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4.2.1 三个班级后测成绩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4.2.2 基于比的两种定义的教学过程设计的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4.3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结果分析
        4.3.1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高分组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4.3.2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中间组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4.3.3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低分组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4.3.4 不同层次学生访谈内容
    4.4 研究结果
        4.4.1 不同性别对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
        4.4.2 基于比的两种定义的教学过程设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4.4.3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
        4.4.4 不同层次学生访谈内容分析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关于“比的意义”教学实验设计的讨论
        5.1.2 不同性别对三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讨论
        5.1.3 基于比的两种定义的教学过程设计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讨论
        5.1.4 三种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结果讨论
        5.1.5 不足与展望
    5.2 结论
    5.3 建议
        5.3.1 深入理解数学本质,清晰建构知识体系
        5.3.2 改进教学过程设计,注重数学本质渗透
        5.3.3 立足学生日常生活,开发适用生活情境
        5.3.4 引导学生思用并重,培育学生数学眼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导学案
    附录2:后测题
    附录3:访谈提纲
    附录4:前测数据
    附录5:后测数据
致谢

(9)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问题提出在数学教学上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对问题提出在数学教学上的研究现状
        2.1.2 国内对问题提出在数学教学上的研究现状
    2.2 平面几何教学的相关研究
    2.3 问题提出下的几何教学
    2.4 小结
第3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3.1 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法与几何教学的概念界定
        3.1.1 数学问题提出教学法的含义
        3.1.2 几何教学的分类和界定
        3.1.3 平面几何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含义
    3.2 理论基础
        3.2.1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3.2.2 范希尔理论
        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4章 初中几何中问题提出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目的与对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2 调查问卷、测试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
    4.3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4.4 测试卷结果分析
    4.5 访谈结果分析
    4.6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4.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6.2 原因探析
第5章 构建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5.1 教学原则
        5.1.1 启发性原则
        5.1.2 层次性原则
        5.1.3 互动性原则
        5.1.4 适用性原则
    5.2 问题提出教学法的流程设计
        5.2.1 引导提出问题的方法
        5.2.2 创设情境
        5.2.3 探索问题
        5.2.4 总结归一
    5.3 典型案例展示
        5.3.1 新授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3.2 习题课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6章 问题提出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几何的教学实践
    6.1 研究对象及过程
    6.2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6.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6.2.2 学生几何成绩分析
    6.3 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6.3.1 教师问题提出能力要提升
        6.3.2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6.3.3 提高“解题”质量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反思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教学实践前后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10)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
        1.1.2 我国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等差数列教学环节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1.4 高考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重与水平分布的关注
    1.2 研究目的
        1.2.1 推动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1.2.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知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等差数列与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2.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论
    2.2 等差数列相关理论
    2.3 教学设计相关理论
        2.3.1 教学设计特点
        2.3.2 教学设计原则
        2.3.3 教学设计理论依据
第三章 等差数列教学现状调查与访谈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编制
        3.1.4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1.5 调查实施
    3.2 访谈设计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提纲编制
        3.2.4 访谈实施
第四章 等差数列现状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4.1 调查结果分析
        4.1.1 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4.1.2 等差数列课堂教学现状
        4.1.3 被调查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4.1.4 教师对等差数列教学地位的看法分析
        4.1.5 等差数列课堂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现状
    4.2 访谈结果分析
    4.3 现存问题
第五章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5.1 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5.1.1 把握概念本质,提高数学抽象素养
        5.1.2 一题多解,提高数学运算素养
        5.1.3 重视应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数学建模素养
        5.1.4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直观想象素养
        5.1.5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逻辑推理素养
        5.1.6 渗透高效学习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素养
    5.2 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5.2.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5.2.2 等差数列的公式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5.2.3 等差数列的应用教学设计案例及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现存问题
        6.1.2 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基本策略
        6.1.3 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案例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四、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境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玲.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情境教学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行动研究[D]. 秦祥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为智识而教:基于数学故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革研究[D]. 李雯婷. 湖北大学, 2021
  • [4]基于问题学习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D]. 靳媛媛. 天水师范学院, 2021
  • [5]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以伊犁地区团场中学为例[D]. 龚晓晓. 石河子大学, 2021
  • [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 赵菊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8]“比的意义”不同教学过程设计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学习影响研究[D]. 苏帅.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9]问题提出教学法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程香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 汪洪羽. 长春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在数学教学中深化对情景教学理论设计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