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求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简析

辨证求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简析

一、辨证求因论治心脑血管疾患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桐[1](2021)在《针灸强壮穴对气虚证患者干预效应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气虚证(Qi-deficiency syndro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作对照,观察不同针刺疗法及艾灸疗法对气虚证患者平均心率(mean heart rate,mean HR)以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相关指标的诊治效应及对证候评分的影响,包括心率变异性总功率(tot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total)、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简称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24h内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The root mean square of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r-MSSD)、极低频带(Very Low Frequency,VLF)、低频(Low Frequency,LF)、高频(High Frequency,HF),低频高频比对数值(Log(Low Frequency/High Frequency),log(LF/HF))。探讨气虚证患者HRV较健康人群的差异,研究不同单穴针刺效应及机制,比较足三里和关元腧穴配伍及其单穴应用的疗效差异及其HR/HRV指标的差异,阐明针刺双穴和艾灸双穴对气虚证患者产生效应的调节机制,对比针刺双穴和假针刺双穴对气虚证患者存在的疗效差异。方法在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及附属国医堂进行试验课题招募,将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7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双穴组(15例)、艾灸组(15例)、针刺足三里组(15例)、针刺关元组(15例)及假针刺组(15例),另外,招募健康志愿者(15例),后与奥地利格拉兹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合作分析。试验一,纳入试验的气虚证患者及健康受试者均填写气虚评分量表,在平静状态下对所有气虚证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进行时长45分钟的HRV测定。试验二,穴取双侧足三里、关元,针刺双穴组(针刺关元、双侧足三里)、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双侧足三里,假针刺关元)、针刺关元组(针刺关元,假针刺双侧足三里)、假针刺组(假针刺关元、双侧足三里)予隔日针刺一次,每次15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艾灸组(艾灸关元、双侧足三里)隔日艾灸一次,每次15分钟,均进行十次;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前、第四次治疗后、第十次治疗后记录患者气虚量表评分,第一次治疗的全程进行HRV测试,第四次、第十次治疗结束后在平静状态下再次进行45分钟时长的HRV测定。测量仪器采用格拉兹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提供的HRVMedilog AR12,通过三个皮肤电极片与受试者胸壁皮肤相连,采集三组受试者的心电信号后数据被传回格拉兹医科大学传统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分析,得到HRV相关指标的数据反馈。结果1.气虚证患者气虚量表评分较健康受试者显着升高(P<0.01),平静状态下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LF、HF、log(LF/HF)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针刺足三里组HRV total、SDNN、LF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ean HR、r-MSSD、VLF、HF、log(LF/HF)上升,但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关元组mean HR、VLF、LF、log(LF/HF)下降,total HRV、SDNN、r-MSSD、HF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双穴组与针刺足三里组治疗后相比,HRV total、SDNN、r-MSSD、LF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Mean HR、VLF、HF上升,log(LF/HF)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双穴组与针刺关元组治疗后相比,Mean HR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HRV total、SDNN、r-MSSD、VLF、LF、HF上升,log(LF/HF)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足三里组与针刺关元组治疗后相比,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LF、HF、log(LF/HF)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针刺双穴组HRV total、SDNN、r-MSSD、VLF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ean HR、log(LF/HF)下降,LF、HF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mean HR下降,HRV total、VLF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SDNN、r-MSSD、LF、HF上升,log(LF/HF)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双穴与艾灸组治疗后结果相比,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LF、HF均上升,log(LF/HF)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针刺双穴组与假针刺组治疗后结果相比,log(LF/HF)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LF、HF均上升,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一次治疗结束后,LF显着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HF、log(LF/HF)均上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四次治疗结束后,SDNN、LF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an HR、HRV total、r-MSSD、VLF、HF、log(LF/HF)均上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十次治疗结束后,log(LF/HF)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an HR、HRV total、SDNN、r-MSSD、VLF、LF均上升,HF下降,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五组气虚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气虚证患者气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mean HR及HRV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2.针刺双穴和单穴对患者mean HR及HRV的治疗效应不同。治疗后,针刺双穴引起患者HRV total、SDNN、r-MSSD、VLF显着上升,针刺足三里引起患者HRV total、SDNN、LF上升,针刺关元未见其明显特异性。针刺双穴在改善HRV total、SDNN、r-MSSD、LF方面明显优于针刺足三里单穴效应。针刺双穴在改善患者Mean HR方面优于针刺单穴关元。针刺足三里与针刺关元效应差异暂不明显。3.针刺与艾灸治疗效应不同。两种治疗方法干预后,气虚证患者mean HR及HRV相关指标较前变化明显。HRV total、VLF在两组内均呈上升趋势,针刺与艾灸可能都具有提高HRV total、VLF的治疗效应。针刺双穴引起患者HRV total、SDNN、r-MSSD、VLF显着上升,艾灸引起患者mean HR下降,HRV total、VLF上升,针刺、艾灸可能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发挥不同调控,产生治疗效应。4.针刺与假针刺现样本量下效应差异不明显,但阶段性治疗显示有产生明显效应差异的趋势。两组治疗后结果比较只有log(LF/HF)具有显着差异性,但在第一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引起患者LF上升,第四次治疗结束后,可以引起患者SDNN、LF上升,提示针刺在阶段性治疗中可能与交感神经的活动相关性大。5.不同针刺疗法与艾灸疗法均可明显改善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目前样本量下,几种治疗措施尚未体现出明显差异。

常梦丽,许静,张方博,吴宏伟,唐仕欢,杨洪军[2](2021)在《脑心互损病理机制研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脑心之间生理病理关系紧密,临床病证相互影响,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研究表明,脑部疾病如卒中多并发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如心心房颤动动也会引发脑部疾病,甚至加重患者脑萎缩,出现认知障碍等。中医也认为"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元神在脑,识神在心,心脑息息相关。脑之神明伤,累及于心,心之神明伤,累及于脑。因此,脑病及心,心病及脑,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结合脑心疾病相互影响的临床研究现状,对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进行了总结,从炎症反应、自主神经调节紊乱、细胞凋亡、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等几个方面的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各种机制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药对脑心功能的认识,以及中医药防治脑心疾病的整体观念,提出需要重视脑心同治的防治理念,并概述了以脑心通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防治脑心同病的研究进展。该文综述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的研究现状,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及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焱风,罗诚,吕光荣[3](2020)在《吕光荣教授运用丹参百合饮联合针刺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文中研究表明丹参百合饮联合针刺为吕光荣教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方法,数十年来在心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从处方来源、辨证加减、常用针刺等方面介绍总结吕光荣教授应用丹参百合饮联合针刺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

毕继发[4](2020)在《增液汤加减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增液汤加减方对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0例(气阴两虚型),分为治疗组(增液汤加减方)与对照组(麻仁软胶囊)各40例。治疗组予增液汤加减方每日一剂,100ml日三次水煎服。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口服,日2次,早、晚饭前各15分钟后、1.2g温开水送服。两组患者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便秘症状及气阴两虚症状、有效率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在治疗的同时,时刻关注此次试验的安全性,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与讨论。结果:1.本次试验无脱落,全部完成了本次试验,并完成了对数据的统计。2.在便秘症状总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积分的对比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但是在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改善方面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经过统计学的比较,P<0.05具有一定的差异。4.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异常,也无过敏、不良反应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1.增液汤加减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可有效降低便秘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情况明显更具优势。2增液汤加减方在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气阴两虚的症状,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表现出中医治疗便秘辨证论治的优势。

黄杰[5](2020)在《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以进一步优化临床预防DVT形成的治疗方案,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下肢DVT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01月至2020年01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入住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通过筛选,选取符合纳入标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前的处理一致,术后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桃红四物汤加味口服,其余处理措施无差异。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VAS评分、患肢大腿周径变化。研究结束后,对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dimer: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D二聚体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D-二聚体值均低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对照组(P<0.05)。3.PT和APTT: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PT和APTT时间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组在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PT及APTT值均高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疼痛评分: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2周VAS评分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5.小腿周径变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1周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周治疗组的小腿周径值要低于对照组(P<0.05)。6.血栓发生率:治疗组出现0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监测:两组治疗结束后均未发现重要器官出血、肺栓塞等严重不良反应;仅见3例术口渗血的患者,两组均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束后得出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味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D-dimer的同时延长了PT、APTT时间,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对比上,治疗组0%,对照组为6.67%,虽然血栓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同时,其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利,患肢直径变化及VAS评分也逐步改善,在消肿镇痛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及中药的联合干预,并未增加用药风险,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陈湘燕[6](2020)在《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食管癌(噎膈)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运用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的医案中关于噎膈治疗的用药规律,以及江苏省中医院的肿瘤科主任中医师在治疗食管癌中的辨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比较两者之间的用药特点,深化中医药对食管癌的认识,为食管癌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方法:1.通过中华医典筛选明清时期的噎膈医案,提取其用药。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门诊收治的食管癌初诊病例,提取其四诊资料、中药处方等相关信息。分别建立数据资料库,进行标准化数据清洗,经多人次核对后分别录入Medcase V3.8数据处理平台形成医案数据挖掘库。2.使用数据记录挖掘拓展系统(MRMES)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式,根据所得结果分析明清时期噎膈的用药规律及江苏省中医院对食管癌的辨治经验,并比较两者之间用药异同,对食管癌的辨治做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明清医案379例,共涉及中药266味,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是陈皮、半夏、茯苓、木香、人参、肉桂、甘草、白术、槟榔、干姜,对药物进行K-均值聚类共得出20组核心聚类方。2.本次研究共纳入临床医案201例,性别比为3:1,年龄范围为23-90岁之间,主要集中在50-80岁,符合流行病学分布。其中高频症状为进食哽咽感、纳差、反酸、咯痰、乏力、疼痛、(?)气、口干、咳嗽、便溏,舌象以舌质淡红、苔薄白为主,脉象以细、弦为主,高频病机为脾胃虚弱、痰气交阻、正虚毒蕴。临床数据中共涉及中药260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茯苓、陈皮、炒白术、威灵仙、枸杞子、炒麦芽、黄芪、党参、鸡内金、仙鹤草。对症状→病机、症状→药物、病机→药物进行了集外关联规律分析挖掘其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共挖掘出核心聚类方20组。结论:通过明清时期噎膈医案数据挖掘结果,总结出明清时期噎膈的用药特点是以益气温阳,行气化痰为主,治疗尤重行气。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食管癌临床医案的数据挖掘,总结出食管癌常见证型6种,治疗上以益气健脾,扶助正气为主,兼顾行气化痰,解毒化瘀。

赵云[7](2019)在《开玄泄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课题通过对比基于玄府理论的“开玄泄浊方”与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的临床疗效,为开玄泄浊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循证依据,促进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方法:于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且自愿参与本临床研究的患者60例;以就诊日期先后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自拟开玄泄浊方,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天,饭后口服;两组均外用达力士软膏以行银屑病基础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记录两组患者皮损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等,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差异。结果:1.按照课题计划纳入60例患者,两组各有1名患者因个人原因退出课题组规定治疗;所有患者在课题研究及后续随访中无明显不良事件及反应;2.研究开始前对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瘙痒程度评分、PASI积分及各皮损单项指标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治疗4周、治疗8周较治疗前在皮损总面积、红斑、鳞屑、浸润评分、瘙痒程度评分、PASI积分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在皮损面积评分、PASI积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两组在鳞屑评分、红斑评分、浸润评分、瘙痒程度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2个治疗疗程(8周)后,治疗组、对照组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治疗组、对照组用药方案对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均具有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疗效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对照研究表明,基于玄府理论的自拟“开玄泄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临床疗效显着,能有效的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为临床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杨伟[8](2019)在《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探寻出一条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途径,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一线,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和用药提供更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研究规定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的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1)观察组予以中药汤剂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具体药物及用法如下:1老人癃闭汤加减:党参24g黄芪30g萆薢12g茯苓12g吴茱萸12g王不留行12g莲子20g车前子15g肉桂6g白果9g甘草9g。其中,伴排尿涩痛甚者加金钱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紫草;伴腰痛者加延胡索、芍药。中药服用方法:每日两次,一次一袋,服用前需将药液加热温服,连续服药12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口服中药药液均由本院药房代煎,一剂分两袋装,每袋250ML)2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毫克/每次,1次/日,连续服药12周。(2)对照组予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具体药物及用法如下: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毫克/每次,1次/日,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以及中医症候评分的判定,并记录相关数值,比较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以及中医症候评分的的变化程度及两组间的差异,并完善一般体格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指标作为安全性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史时间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中医症候评分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两组对象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在降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治疗疗前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方面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率(Qmax),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残余尿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在降低患者残余尿量方面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在降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降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患者残余尿量以及降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能够明显地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可供临床治疗参考和推广运用。

李想[9](2019)在《张纾难教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目前临床发病率逐年攀升,该病给机体带来心、肺、脑等多系统的并发症以及代谢相关系统的靶向损害,目前已证实OSAHS是多种全身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然而,目前国内多数患者对OSAHS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专业领域而言,OSAHS是如何引起多器官损伤并启动器官间通讯的机制尚不明确,疾病诊断上也亟待趋于完善,治疗上各种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的适应症还未完全统一,治疗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疗效的研究数据有限,缺乏系统的比较,种种因素致使OSAHS的临床诊疗还存在许多困惑。基于此,目前国内多根据患者症状的典型性、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数量情况而进行选择性的救治。近年来,中医药在诸多慢性疾患及疑难病症的诊治中地位日益凸显,疗效得到肯定,随着国内医疗行业对于该病重视程度的提升,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得以开拓,该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各医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使得该病的诊治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目前业内普遍认为该病病机的核心为痰湿瘀结、肺气不利,治疗上强调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消瘀导滞、通利肺气。导师张纾难教授从事呼吸病学临床研究已30余载,在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疗亦具备其自身独到的见解和感悟,本文试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理论认识进行分析总结并分享导师对于该病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分为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通过借鉴和采集文献的方法,对古代至近现代国内中、西医专家学者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认识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其要,升华其旨。第二部分为经验总结,通过对导师张纾难教授有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门诊和院内诊疗记录、相关着作以及言传身教的知识进行认真翻阅、总结、请教和研讨,并从中选取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导师张纾难教授对于OSAHS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结果:导师张纾难教授在细致的研究学习中医古籍文献论述以及近现代名家诊疗经验之后,结合现代医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从病因病机、体质因素、临床表现及证候特点等方面对本病进行整理归纳,提出:该病病名可划分在中医的“鼾眠”范畴内。该病的病因复杂,总体而言,中医的六淫外感、七情失调、饮食失衡、内伤杂病、以及病理产物痰湿、血瘀等均可影响或成为本病的发生发展因素。该病的主导病机为痰湿瘀结、阻滞咽喉、肺气不利,病位在喉,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病性有实有虚、更有虚实错杂,治疗应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行气消瘀。具体而言,导师多以参苓白术散为底方进行加减,处方中习用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炒薏米、炒扁豆、羌活、砂仁益气健脾化湿,桃仁、红花、川芎、牛膝、当归活血化瘀,炒苦杏仁、诃子肉、桔梗、射干、炒枳壳、醋青皮理气调滞,石菖蒲、远志、莲子芯、地龙、生龙牡安神助眠,同时交代注重改善日常起居、生活习性及饮食调摄。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患,临床上睡眠时打鼾、时而呼吸间断是其特征性表现,多伴有睡中惊醒,夜间遗尿,日间精神差,头痛,倦怠嗜卧,病程较长者甚至出现焦虑、压抑、急躁等性格改变,部分患者同时引发性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功能失常,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该病目前西医多根据患者症状的典型性、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数量情况而进行选择性的救治。导师多将该病划分在“鼾眠”范畴,病因繁杂,在痰湿瘀结、阻滞咽喉、肺气不利的病机认识前提下,治疗上选择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行气消瘀。临床以参苓白术散为底方进行加减,辅以理气调滞、宁心安神药物加减,取得了满意疗效。

祁贝贝[10](2019)在《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肝胃不和型BRG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运用董建华院士对从通降法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炎的理论,观察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比枸橼酸莫沙必利单药治疗BRG的疗效,从而验证运用中药舒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治疗方法:从自治区中医院专家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并且辨证为肝胃不和证的患者共63例,将他们按随机的方法,分别分为治疗组32人以及对照组31人,治疗组予中药疏肝和胃通降方加减水煎剂200ml日3次口服,对照组患者每天三顿饭前各口服1粒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两组各服用8周,结束以后对比治疗前患者的症状积分、胆汁反流程度、临床疗效以及胃镜下疗效的变化。对最终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长短、症状以及胆汁反流程度等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得出结果: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肝胃不和型BRG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在胃镜下黏膜改善方面,试验组黏膜有效率达83.3%,而对照组的有效率是53.3%;试验组的胆汁反流程度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独分析患者口干苦、胃脘痛(胀痛、隐痛、灼痛)、胁胀、胃部喜按/喜暖、舌质暗红、瘀点/瘀斑、口腔异味/口疮、畏寒肢冷、胸痛背痛、反酸、纳差、大便异常、情绪异常、面色暗、脉象异常等症状,试验组的积分改善均比对照组高,且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1.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可改善BRG患者临床症状;2.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优于促进胃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的治疗效果。

二、辨证求因论治心脑血管疾患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辨证求因论治心脑血管疾患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强壮穴对气虚证患者干预效应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其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试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收集及脱落剔除情况
    3.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试验一:气虚证患者与健康受试者 HRV 相关指标研究结果
    3.4 试验二:针刺双穴与针刺单穴HRV相关指标研究结果
    3.5 试验二:针刺双穴与艾灸双穴HRV相关指标研究结果
    3.6 试验二:针刺双穴与假针刺双穴HRV相关指标研究结果
    3.7 试验二:不同针灸疗法对气虚证患者证候评分的影响
4 讨论
    4.1 立题依据
    4.2 研究结果讨论
5 结论
6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2)脑心互损病理机制研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心互损的临术研究
    1.1 脑病及心
    1.2 心病及脑
2 脑心互损的病理机制研究概况
    2.1 炎症反应的互损机制
    2.2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紊乱
    2.3 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机制
    2.4 与能量代谢相关的机制
    2.5 氧化应激的互损机制
3 脑心同病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3)吕光荣教授运用丹参百合饮联合针刺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验方探析
    1.1 方源
    1.2 加减应用
2 针刺取穴配穴探析
3 验案例举
4 讨论

(4)增液汤加减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退出、脱落、与剔除标准
    1.6 病例分组与一般资料
    1.7 研究方法
        1.7.1 术前准备
        1.7.2 术中操作
        1.7.3 术后预防
    1.8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9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指标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影像学指标
    2.4 安全性评价
    2.5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3.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
        3.1.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
        3.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3.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1.5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3.1.5.1 基本预防
        3.1.5.2 物理预防
        3.1.5.3 化学药物预防
        3.1.5.4 溶栓治疗
    3.2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3.2.1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理论研究
        3.2.2 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3.3 桃红四物汤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应用依据
    3.4 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解
    3.5 桃红四物汤加味药理学研究
    3.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视觉模拟评分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食管癌(噎膈)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明清时期相关噎膈文献溯源
        1.1 病名考究
        1.2 病因病机
        1.3 治法方药
    2. 中医药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机制
        2.1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控制肿瘤细胞增殖
        2.2 调控炎性因子及介导免疫活化
        2.3 逆转耐药、防止复发转移
    3. 食管癌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3.1 食管癌的发病现状、病因及分型
        3.2 食管癌的诊断进展
        3.3 食管癌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明清医案数据挖掘
        3.2 临床医案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讨论
    1 明清医案用药规律
        1.1 用药频率分析
        1.2 药物内关联规则分析
        1.3 药物聚类数据分析
    2 临床医案数据分析
        2.1 临床证候特征
        2.2 临床用药分析
    3 辨治经验总结
        3.1 明清时期治疗噎膈用药经验
        3.2 现代医案治疗食管癌经验
        3.3 明清噎膈医案与临床食管癌医案用药异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开玄泄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处理
        2.1.1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
        2.1.2 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Index,PASI)、瘙痒程度评分
        2.1.3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治疗过程
    2.4 治疗过程注意事项
    2.5 疗效评价
        2.5.1 疗效判定标准
        2.5.2 疗效评价、分析标准
    2.6 不良反应记录、处理及分析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资料分析
        3.1.1 一般资料的对比及分析
        3.1.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情况、瘙痒程度对比与分析
    3.2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资料分析
        3.2.1 治疗前、治疗 4 周、治疗 8 周两组患者各单项指标对比与分析
        3.2.2 治疗前、治疗4 周、8 周两组患者总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对比与分析
    3.3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析对比
    3.4 不良反应及事件
4 讨论
    4.1 银屑病研究的发展简述
    4.2 玄府理论概述及临证经验
    4.3 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证治机理及开玄泄浊方组方思路
    4.4 雷公藤多苷片临床研究及运用
    4.5 卡泊三醇软膏(达力士软膏)临床运用简述
    4.6 寒温并用法简述及临床应用
    4.7 临床研究结果简析
    4.8 课题简析及回顾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开玄泄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附录C PASI积分、瘙痒程度评分标准
附录D 病例随机分组
附录E 不良反应登记表
综述 玄府理论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
    参考文献

(8)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分析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观察指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临床试验步骤
        3.1 研究前
        3.2 研究后
    4. 数据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1. 本次研究过程中病例完成数、剔除数与脱落数情况
    2. 可比性分析
    3. 一般情况比较
        3.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2 两组患者病史时间比较
    4. 治疗结果比较
        4.1 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比较
        4.2 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
        4.3 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
        4.4 残余尿量比较
        4.5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评价
    6.讨论
        6.1 西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6.2 中医对本病的阐述
        6.3 老人癃闭汤组方的理论依据及方药解析
        6.4 前列腺增生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6.5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防护
        6.6 小结
        6.7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答辩委员会名单

(9)张纾难教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1. 病名归属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4. 小结
    综述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西医认识
        1. 概念
        2. 流行病学
        3. 危险因素和病因病理机制
        4. 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
        5. 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前言
    1. 病名归属
    2. 病因病机
    3. 论治
    4. 遣方用药
    5. 调护
    6. 典型病例
    7. 小结
致谢
个人简介

(10)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肝胃不和型BRG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7 终止试验标准
    8 试验方法
        8.1 病例分组
        8.2 治疗方法
        8.3 观察指标
        8.4 质量控制
        8.5 疗效评定标准
        8.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8.5.2 胃镜疗效标准
        8.6 数据采集及数据库建立
        8.7 统计分析
        8.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两组可比性分析
    2 两组治疗前后单个症状积分的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胆汁反流分级比较
    4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状疗效比较
    5 两组治疗后胃镜下比较
讨论
    1 现代学病因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证型分类
    4 国内外治疗BGR现况
        4.1 中医内治法
        4.2 中医外治法
        4.3 中医联合西药治疗法
        4.4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5 董建华教授运用通降法的理论
    6 疏肝和胃通降方的方义
    7 主方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作用
    8 疏肝和胃通降方在本次临床观察中的疗效分析
        8.1 对胆汁反流程度的改善
        8.2 对中医症状的改善
        8.3 对胃镜的改善
        8.4 综合分析及感悟
    9 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综述 胆汁反留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现况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导师评阅表

四、辨证求因论治心脑血管疾患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强壮穴对气虚证患者干预效应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D]. 李桐.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脑心互损病理机制研究及中医药防治进展[J]. 常梦丽,许静,张方博,吴宏伟,唐仕欢,杨洪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12)
  • [3]吕光荣教授运用丹参百合饮联合针刺治疗心系疾病的思路[J]. 李焱风,罗诚,吕光荣.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04)
  • [4]增液汤加减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观察[D]. 毕继发.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桃红四物汤加味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 黄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食管癌(噎膈)的用药规律研究[D]. 陈湘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开玄泄浊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阳虚外寒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老人癃闭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D]. 杨伟.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张纾难教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经验总结[D]. 李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10]疏肝和胃通降方治疗肝胃不和型BRG患者的疗效观察[D]. 祁贝贝. 新疆医科大学, 2019

标签:;  ;  ;  

辨证求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简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