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浅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一、略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汤啸天,李晶[1](2022)在《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才能善治》文中提出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功能互补,但由于两者形成的机理、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各自的功能也有差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法律体系走向完备、道德指引趋向深入的产物。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或兼顾,而是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作用力的最大化。必须抓住"实"字、突出"实"字,以有机结合,实打实凿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从上做起"比"从我做起"更重要,要"从上做起"以身作则推进法治道德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培育诚信进一步发挥利益调整机制的杠杆作用。践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应当特别注意发挥法治与德治的不同优势,达到1+1> 2的效果。

江必新,戢太雷[2](2021)在《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涵盖了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实现法治中国宏伟目标,需要对法治建设重大关系予以重视、妥善处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对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统一认识、统一步骤;应对我国所处的变革时代与复杂环境,满足人民新时代需求,需要对法治建设重大关系深入理解、更新认识。这些重大关系主要包括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民主与专政,政策与法律,有法可依与良法善治,法治与经济,法治与社会秩序和稳定,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确保全面履职与监督制约权力,严格执法与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民守法与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尊重国情与借鉴域外经验等诸多关系。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煜[3](2021)在《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文中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中外历史上主流的两大治国方略,二者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法治与德治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党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的治国理政经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批判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治国方略。基于法治与德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从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运用,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双向实践等路径出发,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任悦[4](2021)在《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也是中西方一直所探讨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成为中国共产党更高的奋斗目标。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方略,其本身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美好生活为视角,研究当前我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问题,以此来说明美好生活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促进美好生活实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规律以及美好生活等相关问题的梳理,也可以发现:法治与德治在国家治理中有不同的职能,仅靠法治或德治都无法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美好生活既要道德的引领,又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本文首先对美好生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来源进行了梳理,从历史层面、社会需要的层面以及理论层面,阐述了美好生活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其次,对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发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结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为美好生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中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法治建设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道德建设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二者结合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法律万能主义”与“泛道德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好生活的进程。由此,本文对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以期为促进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平衡提供一些判断依据;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如何促进美好生活实现的路径,并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艾野[5](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依法治国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焦点内容和重要命题,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方向,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光辉成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及人们的对法治的意识和认知,推动了世界领域的法治文化交流,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整体把握、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我国未来的法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依法治国被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对我国法治发展有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强调要继续坚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申和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治国理政的深刻革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和人民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探索出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并将《决定》定为我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永恒追求,也是总结前人经验后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将其动态的治理理念和方式融入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之中,将其时代内涵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我国建设的每一个阶段中。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的地位和治国理政的作用。本文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研究为目标,深入地研究了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牢牢把握习近平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对我国法治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规律。这是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研究的重要推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指明方向。本文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法,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视角高度概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与实践,对依法治国的理论渊源进行系统整理,并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成就、特征、经验、优势、挑战和完善路径进行了全面研究,努力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素材。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组成,具体来讲:第一部分,绪论。重点分析论文的研究基础及研究效用,通过剖析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形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体认识,并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理清研究的思路,阐述研究方法,从而搭建本研究的基本架构,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节首先从法治相关的概念进行概述,分别对法治、法制、人治、德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依法治国的内涵入手,对依法治国进行了整体概述,对其理论、核心和本质特征分别进行了论述。从整体的机构上为后续的研究做了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这一部分首先,深入了解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阐述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为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法治思想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准确的认识法治思想来源。其次,研究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研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的形成与失败的教训,这部分能有效地为我国法治实践提供依据。之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对我国法治从无到有进行整体分析。最后从我国的传统法治入手,分别对古代法制思想、近代社会法制思想展开论述。阐述了我国古代、近代法治的弊端与发展,从而对新时代依法治国产生启示作用。第四部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本章是该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深入地对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地进行了概述,从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次,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进行论述,这部分以法治过程中的实质转变为主要成就的依据,通过向更好的方式转变、更具体的实践操作、更先进的治理模式和更高的目标作为成就的主要表现。最后,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征展开论述,明确依法治国在新时代的主要特征、深化时代赋予的内涵。第五部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本章首先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历史地位,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发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补充和丰富。其次阐述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分别从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人类的法治文化的角度对新时代依法治国进行了有效的定位和评价,从而体现出其在我国社会发展全过程中的价值。第六部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在基本经验上,以法为主要研究目标,分别对其与党、权、民主、依规治党的关系进行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党的领导、权力、民主自由、法规制度都与法无法分割,其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监督、促进和相统一的。国外法治实践的经验对中国而言是宝贵的,但对经验的学习依然要建立在我国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国情为基础的借鉴学习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与所想背道而驰。在优势上,依法治国发挥出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党的领导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大体现,人民主体、以德治国、人人平等和中国实际出发都是依法治国的在新时代的优势,依法治国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公平正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最优结合,保持中国实际为基本准则才能把握依住依法治国的优势和未来法治发展的前景。第七部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理性的分析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正视存在的问题,是促进依法治国再进步的最佳途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给依法治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对依法治国潜力深层挖掘的契机。通过理性思考,从八个方面完善新时代依法治国的路径,集中地将“十一个坚持”主要内涵融入新时代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从而将问题和挑战转化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总之,通过系统地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论文主要提出以下创新观点:一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时代内涵,从社会发展中蕴含的古今的哲学智慧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二是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从社会主要矛盾、法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新时代依法治国完善路径,深入研究我国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三是从新时代依法治国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实践逻辑的阐释,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出科学的指南和正确的价值引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孙健[6](2019)在《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德治理”始见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道德治理进行了强调与重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支撑和动力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把道德治理问题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治理的构成性要素。道德治理作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形式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生性要素,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任务的时代语境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价值与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在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法、多学科协同研究法和功能研究法相统一,探讨了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问题。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研究。主要界定了道德治理的内涵,并对与之相关的概念做了辨析,阐释了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道德治理实践回顾与反思的研究。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道德建设和道德治理实践的梳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实现“治理”转向的进程中的经验,即推进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倡导参与主体的共建共享,并且从道德建设必须实现治理转向、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德法兼治、必须发挥重点人群的实践引领作用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对于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进行道德治理实践的启示。三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机遇与挑战的研究。分析了道德治理实践在物质条件、领导保障、道德现状和文化资源等方面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从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社会治理相对滞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道德治理实践带来的现实挑战。四是关于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基本路径的研究。主要是加强党和政府建设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领导能力提供前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筑牢经济根基、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教育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参与能力提供条件、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道德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法治保障等五个方面。

赖雪梅[7](2019)在《“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05方案”实施以来,“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为一门课程,然而实际教学效果与“方案”拟定的初衷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个现象,为解除“基础”课教师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门课中认知上的困惑,促进教材到教学的有效转化,本文探究了“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体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剖析了“基础”课教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系统设计“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并以此进行实践验证。从理论层面而言,把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整合于“基础”课当中,不仅是因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机融合,更是因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学理上的联系,这是促成“基础”课诞生的最根本的缘由。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德治与法治从未分离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为一体的合法性。系统梳理和澄清“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有助于提升“基础”课的理论深度,增强课程学术魅力。从现实层面而言,基于前述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的考证,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提出系统的教学实施建议,全方位推进“基础”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立体化改革,力促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真正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研究的缘起、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习近平主席对青年人提出了“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要求,中宣部“05方案”设计的“基础”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基础”课的教学实施现状与“方案”拟定的初衷存在很大差距:一线教师对“基础”课诞生和实施产生了巨大的困惑,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因而在教学中出现了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分而治之”的“两张皮”现象。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打通对“基础”课学理认知上的困惑,使其认识到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价值趋同性、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一致性,学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不够系统和深入,且对“基础”一线教师的困惑不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文直接探究“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于一体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剖析“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系统设计“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路径,并进行实践验证,希望借此帮助“基础”课一线教师解除学理困惑,为增强“基础”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供方法和途径上的借鉴。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首先对“基础”课、“德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法制教育”这几个关键词语进行阐释和界定。在继承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理论渊源进行探索。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同源性、同质性、价值趋同性和互补性差异的理论是“基础”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在一门课程中的内在学理依据。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参考。中国德法相济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礼法合治”等德法融合的思想也为“基础”课的产生和发展也起到重要的理论奠基作用。这部分研究将为实现“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历史基础。第三部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实需要及其维度。从现实来看,道德与法律作为观念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意识形态,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建立共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现实基础之上。“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正是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与实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此部分的深度分析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一线教师对“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建立有效的认同感。第四部分,“基础”课教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承担“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由于学科背景的差异和教学的惯性导致他们对“基础”课诞生和实施产生巨大的困惑,不能很好地理解“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融通性,在教学中不能将“05方案”的指导精神贯彻到位,从而出现了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分而治之”的“两张皮”现象,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诸多方面。唯有透析“基础”课教学“两张皮”问题及其成因,才能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第五部分,“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进对策与实践。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也是课题创新价值的集中所在。基于前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学理、历史和现实依据的考察和分析,针对当前“基础”课教学当中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系统的实施建议,并进行实践验证,全方位推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到教学考核的立体化改革,力促“基础”课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实现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齐航[8](2019)在《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历来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道德建设。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思想道德建设影响着党和人民的价值判断、社会利益关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德治能够更好的辅助法治建设,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从而在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只有道德建设过硬,国家的法制建设才能够更好的推行下去,国家的发展才能够更加稳步的向前迈进。本论文通过研究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以及提出背景,认识道德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道德构建了国民的道德体系和行为准则。实行并加强德治,可以更好的纠正当今社会中所存在的一些党员干部的党风政风严重损害、一些地方社会治安不好、一部分人理想信念动摇、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严重、商品交换严重侵蚀等道德领域的失范问题。从而引领党和人民能够更好的遵循“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并能够更好的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以及加强德治保障机制,为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和人文环境。本论文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在“依法治国”视阈下阐述“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基本内容、思想基础、基本要求和现实意义等理论思想;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认真的搜集了当今社会现象中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将社会现实依据有机结合,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德治所起的作用,进行多角度分析,论证了在“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需要“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研究内容和理论观点。论文紧扣我们要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理论与要求,紧密结合“以德治国”思想,将道德建设融汇于法制建设之中,将一些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处理经验上升到理论,进一步充实“以德治国”思想,更好的辅助“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同时,在理论观点上,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了“以德治国”思想发展的现实依据以及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依法治国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研究“以德治国”思想是为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偏颇、道德缺失以及道德扭曲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在依法治国的大方向下,在思想上指引党和人民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国民道德素养,为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提供重要的支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法治国家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艾丽娟[9](2019)在《论习近平的德治观》文中提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德治国、以德治党的优良传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也一直围绕着德治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德治观。研究习近平的德治观,应该从新时代习近平的国家治理思想全局出发,充分挖掘其德治观内涵,为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来源是多元化的。在理论基础上,汲取古代优秀德治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道德观。在实践经验上,总结中西方国家治理经验,以史为鉴,并将其德治观落实到治国理政中;同时,他自身丰富的执政经历也为其德治观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德治观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四个重要方面:第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世理念作为价值旨归;第二,强调德治的精髓要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指出德治的内在诉求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第四,将法治作为德治的制度保障。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创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坚持德法互济、协同共治,注重德治的法治化流转,丰富和发展德治内涵;其二,超越传统德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主张道德转化为法律制度。习近平德治观是其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与完善对我们坚定政治立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筑中国梦、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杨耀天[10](201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机制建设研究》文中指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执政方式、治理手段和治国理念上进行着艰辛的探索。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得中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法律和道德建设脱节的问题,因此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建设的迫切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并将德法兼济作为重要的治国手段。法律和道德在产生方式、内在标准和评价体系上相生相伴,联系紧密却也充满矛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种治国的理念也在“是否可以结合”、“怎样结合”等问题上存在诸多的讨论和争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不断在理论和现实中总结传统治理和现代治理经验所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德治和法治结合机制建设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建设法德结合机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问题如内涵、历史发展、二者关系等进行梳理,并阐述二者结合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法主德辅的现代治理模式,实现良法善治;其次,对二者结合的合理性以及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证,详细阐述了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行性,并列举了详细的需要构建的具体机制;再次,对中国当代社会对于结合机制的探索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同时论述了在国家、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第三方监督机构及网络等层面的主要问题,并对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索;最后,以如何建设法德结合机制为核心,探讨了一些具体可行的结合机制建设建议和对策,在国家层面完善司法公信机制建设,在社会主体层面推动法治诚信落实机制,在人民层面加强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的机制建设等等。

二、略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才能善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二、何以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
    (一)“从上做起”以身作则推进法治道德建设
        1. 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先锋队与先进性的示范者
        2.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
        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从上做起”
    (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育良好政治生态
        1. 政治生态决定一定范围和时段的社会风气
        2. 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法治与德治的推动
    (三)培育诚信进一步发挥利益调整机制的杠杆作用
        1. 法治与德治结合必须以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议题
        2.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要以诚实守信为突破口
        3. 培育崇尚道德方能获益的利益调整机制
三、结论

(2)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实现“建设法治中国”宏伟目标,要求对法治建设重大关系予以重视、妥善处理
    (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在法治建设重大关系上统一认识、统一步调
    (三)应对我国所处的变革时代与复杂环境,满足人民新时代需求,要求对各类重大关系深入理解、更新认识
二、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与法治的关系
        1.政治与法治密不可分
        2.政治与法治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党和法的关系
    (二)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1.法治和改革具有内在统一性
        2.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2.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1.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2.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五)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习总书记对“民主”的创新发展
        2.民主和专政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
    (六)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七)有法可依与良法善治的关系
        1.有法可依是良法善治的前提
        2.良法善治是有法可依的目的
    (八)法治与经济的关系
        1.揭示了法治与经济的本质关系
        2.阐释了法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九)法治与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关系
        1.对法治与社会建设关系的重要创新
        2.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维稳与维权的关系
        3.正确处理好专项重点治理与综合治理的关系
    (十)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1.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2.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一)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1.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
        2.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同步推进
        3.法治是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二)法理情(法理事理情理)的关系
        1.“三结合”即法理情相结合
        2.“三统一”即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十三)确保全面履职与监督制约权力的关系
        1.确保全面履行职能
        2.对行政权力予以监督和制约
    (十四)严格执法与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关系
        1.执法地位观
        2.执法者必须严格执法
        3.在强调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同时强调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十五)全民守法与抓住关键少数、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的关系
    (十六)尊重国情与借鉴域外经验的关系
三、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的价值与贡献
    (一)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二)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3)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理论基础
    (一)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法治和德治思想
    (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与德治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与德治思想
        2. 中国共产党人的法治与德治思想
    (三)批判借鉴:西方法治和德治思想
二、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逻辑分析
    (一)德法并举历史传统的承继
    (二)德法辩证统一关系的本质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路径方法
    (一)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
    (二)坚持法治手段和德治手段的辩证运用
    (三)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双向实践

(4)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阐释
    一、美好生活的理论逻辑
        (一)美好生活的思想来源
        (二)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内涵
    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思想
        (二)西方德法兼济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思想
    三、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历史的继承性
        (二)现实的迫切性
        (三)理论的契合性
第二章 美好生活实现中法治与道德相结合机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法治与道德相结合的成就助推美好生活实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二、法治与道德相结合的突出问题阻碍美好生活实现
        (一)法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二)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三)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中的突出问题
    三、美好生活实现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制约法治建设的因素
        (二)制约道德建设的因素
        (三)制约二者结合的因素
第三章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促进美好生活的机制构建
    一、加强法治建设的道德关照
        (一)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
        (二)落实执法工作的规范化
        (三)规范司法工作的公正化
        (四)增强守法工作的全民化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综合保障
        (一)强化道德建设的法治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建设社会氛围
        (三)优化道德建设的评价体系
    三、在美好生活中促进法治和德治的共同发力
        (一)实现法治与德治二者的协调与互补
        (二)为法治与德治二者的发展奠定社会物质基础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二者结合的引领
        (四)加强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人民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难点
        1.4.1 创新之处
        1.4.2 论文难点
第2章 依法治国的相关概念
    2.1 系列概念
        2.1.1 法治
        2.1.2 法治与人治
        2.1.3 法治与德治
        2.1.4 法治与法制
    2.2 依法治国的内涵
        2.2.1 依法治国的概述
        2.2.2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2.2.3 依法治国理论的本质特征
    2.3 依法治国的核心
        2.3.1 依宪治国
        2.3.2 依法执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治思想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
        3.1.2 列宁斯大林对法制的探索和教训
    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法治国理论
        3.2.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开端
        3.2.2 从法制到法治建设
        3.2.3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3.2.4 依法治国理论体系的建立
    3.3 中国传统法制思想
        3.3.1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
        3.3.2 中国近代法制思想
第4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
    4.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概述
        4.1.1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形成
        4.1.2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主要内容
    4.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就
        4.2.1 从治国基本方略转变为全面推进
        4.2.2 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
        4.2.3 从依法管理向治理现代化
        4.2.4 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建设
    4.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
        4.3.1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性
        4.3.2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创新性
        4.3.3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性
        4.3.4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第5章 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与实践价值
    5.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历史地位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5.1.2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5.1.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理论地位
        5.1.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现实意义
    5.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论的实践价值
        5.2.1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5.2.2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集中体现
        5.2.3 新时代依法治国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
        5.2.4 新时代依法治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2.5 新时代依法治国为人类法治文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和优势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经验
        6.1.1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法的关系
        6.1.2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法与权的关系
        6.1.3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6.1.4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6.1.5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立足国情与借鉴中外法治经验的关系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优势
        6.2.1 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最大特色和优势
        6.2.2 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
        6.2.3 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客观要求
        6.2.4 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为实现路径
        6.2.5 以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重要原则
第7章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7.1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7.1.1 法治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整体法治水平的提升
        7.1.2 法治发展不充分难以发挥法治的功能
        7.1.3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7.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完善路径
        7.2.1 科学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
        7.2.2 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7.2.3 公正司法是现代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防线
        7.2.4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
        7.2.5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7.2.6 依法治国、依法治党、依法治军全盘考虑
        7.2.7 全面贯彻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
        7.2.8 国家、地方、个人协调一致共同发力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6)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相关概述与理论
    2.1 道德治理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厘定
        2.1.1 道德的内涵与功能
        2.1.2 治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1.3 道德治理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2 道德治理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教育与治理的主要思想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道德教育与治理的主要思想
        2.2.3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2.2.4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理论
        2.2.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管理理论
        2.2.6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回顾
        3.1.1 改革开放前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
        3.1.2 改革开放新时期道德治理演进生成的实践
        3.1.3 新时代道德治理的实践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经验
        3.2.1 推进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
        3.2.2 注重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结合
        3.2.3 倡导参与主体的共建共享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治理实践的启示
        3.3.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实现治理转向
        3.3.2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3.3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3.4 道德治理必须坚持德法兼治
        3.3.5 道德治理必须发挥重点人群的实践引领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
    4.1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时代机遇
        4.1.1 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
        4.1.2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
        4.1.3 道德状况的日益好转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坚定的信心
        4.1.4 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丰富了道德治理实践的文化资源
    4.2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面临的现实挑战
        4.2.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突与博弈对道德治理实践形成挑战
        4.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给道德治理实践带来考验
        4.2.3 社会治理相对滞后给道德治理实践提出难题
        4.2.4 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给道德治理实践增添变数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实践的基本路径
    5.1 加强党和政府建设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领导能力提供前提
        5.1.1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5.1.2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5.1.3 加强公职人员政德教育
    5.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筑牢经济根基
        5.2.1 优化经济结构
        5.2.2 转换增长动力
        5.2.3 完善经济治理体系
    5.3 加强人民群众道德教育为提升道德治理实践参与能力提供条件
        5.3.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2 创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
        5.3.3 加强重点人群的思想道德教育
    5.4 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奠定道德基础
        5.4.1 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
        5.4.2 完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德话语体系
    5.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道德治理实践提供法治保障
        5.5.1 加快道德领域问题立法
        5.5.2 建立法治实施监督保障体系
        5.5.3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状况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7)“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关研究及评析
        1.2.2 国内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关研究及评析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基本思路
第2章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基础”课的概念及其由来
        2.1.2 德育与道德教育
        2.1.3 法制教育与法治教育
        2.1.4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
    2.3 西方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论
    2.4 中国古代礼法并用、德法兼治的思想
第3章 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现实需要及维度
    3.1 经济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3.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3.2 政治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3.2.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德维度
        3.2.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法治维度
    3.3 文化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3.3.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3.2 浓厚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3.4 社会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3.4.1 道德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基石
        3.4.2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
    3.5 生态建设维度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需要
        3.5.1 生态文明建设要与道德建设相融合、相统一
        3.5.2 生态文明建设须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
第4章 “基础”课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的现状分析
    4.1 教学理念分析
        4.1.1 “基础”课现有的教学理念及存在的问题
        4.1.2 构建新的“基础”课教学理念
    4.2 教学方法分析
        4.2.1 专题式教学法
        4.2.2 案例教学法
        4.2.3 合作学习法
        4.2.4 服务性学习法
        4.2.5 研究式教学法
    4.3 实践教学分析
        4.3.1 “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4.3.2 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4.4 教学考核分析
        4.4.1 “基础”课考评现状分析
        4.4.2 “基础”课有效考核评价策略
第5章 “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改进对策与实践
    5.1 教学实施原则
    5.2 教学整体设计
        5.2.1 “基础”课专题设计的目标
        5.2.2 “基础”课专题设计内容与方法
        5.2.3 “基础”课考核方式设计
    5.3 教学实践案例
        5.3.1 教学内容解析
        5.3.2 学生学情诊断
        5.3.3 教学目标分析
        5.3.4 教学策略分析
        5.3.5 教学流程
        5.3.6 课堂实录
    5.4 教学效果分析
结语创新体制机制,助力有机融合的落地落小落实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三)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以德治国”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一)以德治国的提出
    (二)“以德治国”的内涵
    (三)以德治国的意义
二、“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及现实依据
    (一)“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
    (二)“以德治国”的现实依据
三、“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以德治国的主要内容
    (二)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四、“以德治国”是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道德为法治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
    (二)道德为法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道德和法律的发展可以相互转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论习近平的德治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二、习近平德治观的提出与形成
    (一)习近平德治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
        2.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新要求
        3.当下中国道德建设遇到许多新问题
    (二)习近平德治观形成的主要条件
        1.厚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土壤
        2.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3.来源于中西方国家的治理实践
        4.得益于习近平的亲身经历与反观
三、习近平德治观的主要内容
    (一)德治的价值旨归是“以人民为中心”
        1.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目标
        2.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发展方向
        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德治的精髓要义是“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德治的关键
        2.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德治的基础
        3.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教育原则
    (三)德治的内在诉求是“从严治党”
        1.从严治党的政治伦理意义
        2.从严治党严就严在党德与党风
        3.从严治党重点在于抓关键少数
        4.将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结合
    (四)德治的制度保障是法治
        1.德治是法治的应有之义
        2.法治是德治的制度保障
        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四、习近平德治观的理论创新
    (一)德治内涵的转变
        1.德治思想的提出
        2.德治思想的发展
        3.德治内涵的创新
    (二)超越传统德治
        1.超越传统民本思想
        2.注重道德的法律化和制度化
五、习近平德治观的实践价值
    (一)有助于坚定政治立场,形成德治传统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思想
    (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共筑伟大中国梦
    (四)有益于掌握正确方法,加强党的建设
    (五)有助于坚持德法合治,建设法治国家
    (六)有利于进行价值引导,建设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机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 文献与研究综述
        1.文献综述
        2.研究综述
    (三) 研究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问题阐释
    (一)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
        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以德治国的内涵
        3.内涵的辨析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1.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2.以德治国的提出和发展
    (三)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2.依法治国是以德治国的保障
    (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1.法主德辅的现代治理模式
        2.良法理论
        3.善治理论
二、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的重大意义、可行性和合理性及其机制构建
    (一) 推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互动的重大意义
        1.重要性
        2.紧迫性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理论争议
        2.可行性和合理性辨析
    (三) 良法善治的需要构建的具体机制
        1.信息机制
        2.公布机制
        3.监督机制
        4.实施机制
        5.反馈机制
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及结合机制建设现状分析
    (一)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机制探索取得的成绩
    (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及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司法公信机制不健全
        2.企事业单位法制诚信建设机制不完善
        3.公民的德法教育机制不完备
        4.第三方监督机制不通畅
        5.网络监管机制的缺失
    (三) 原因分析
        1.立法、司法等活动体制方面的不足
        2.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全、不成熟
        3.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4.社会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监管体制
        5.网民法治道德意识的淡薄
四、新时代大力加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机制建设的探索
    (一)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司法公信建设机制
        1.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促进独立司法机制
        2.保证司法活动的公正公开,促进阳光司法机制
        3.加强普法工作,促进法治理念培养机制
    (二) 构建和推动社会单位法治诚信落实机制
        1.优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思维培养机制
        2.增强国家机关的管理监察机制
        3.强化社会主体的监督反馈机制
    (三) 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的建设机制
        1.经济体制改革和从实际出发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2.大力发展人民法德意识教育机制
        3.建立健全人民信用记录管理机制
    (四) 积极探索多种有效和可行的具体结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略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才能善治[J]. 汤啸天,李晶. 晨刊, 2022(02)
  • [2]习近平法治建设重大关系理论[J]. 江必新,戢太雷. 东南法学, 2021(02)
  • [3]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理论探赜[J]. 李煜. 新经济, 2021(09)
  • [4]美好生活视域下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机制研究[D]. 任悦.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2)
  •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研究[D]. 艾野. 吉林大学, 2021(01)
  • [6]新时代我国道德治理的实践研究[D]. 孙健.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7]“基础”课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研究[D]. 赖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8]依法治国方略视阈下“以德治国”研究[D]. 齐航.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9]论习近平的德治观[D]. 艾丽娟.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机制建设研究[D]. 杨耀天. 内蒙古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浅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