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牧场的负面影响

几个牧场的负面影响

一、几种牧草的负面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岩,李宝林,袁烨城,祁佳丽,李影,李睿[1](2021)在《基于三江源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变化评估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围栏封育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主要措施之一,目前缺少基于多样地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和从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角度来评估草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的相关研究。基于多样地各经济类型群2005—2017年的地上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比例数据,对比分析三江源草原围栏封育与放牧区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差异,评价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着提高了地上生物量,在围栏封育期间地上生物量稳定,但群落结构出现恶化趋势,研究时段内禾本科和莎草科优良牧草生物量占比分别减少48.2%和23.9%,毒草增加了230.2%。同期放牧区禾莎草生物量占比先减少后增加,毒草杂草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少,群落的种群结构改善可能与草畜平衡措施的实施有关。现有的持续围栏封育措施不可能但降低了草地的经济价值,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风险。因此基于草地实际产草量以及生态保护要求,确定更为合理的载畜量,实施更为精准的草畜平衡管理,应该比切断牲畜与草地关系的长期禁牧封育更为有效。

刘希增[2](2021)在《浓缩单宁对感染线虫病绵羊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评估了日粮添加富含浓缩单宁的树叶粉对感染线虫病绵羊采食量、营养利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一致、平均体重为(25.05±1.50)kg的绵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其中24头绵羊感染同一剂量的线虫(2000个)。试验绵羊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单宁组(感染组日粮+1.5%树叶粉),试验时间为90d。结果 :与对照组和感染组相比,单宁组显着降低了浓缩料摄入量(P <0.05),而感染组和单宁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单宁组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了尿氮排泄量(P <0.05),对照组与单宁组较感染组显着降低了氮沉积量(P <0.05),而氮沉积/摄入量显着高于感染组(P <0.05)。试验30d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体积显着降低(P <0.05),而试验30、60和90d后,对照组、感染组和单宁组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依次显着升高(P <0.05)。所有试验动物在试验90d时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着升高(P <0.05),与对照和感染组相比,单宁组显着降低了血清尿素水平(P <0.05)。结论 :在感染线虫病绵羊日粮中添加1.5%浓缩单宁对氮沉积、血液参数有改善作用。

张寅坤[3](2020)在《刈割频率对牧草狗牙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是重要的暖季型草坪草,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较强的繁殖力、优良的质地以及抗旱、耐践踏等优点。可应用于各种运动场地、公园和庭院。我国狗牙根资源丰富。其中,牧草型狗牙根具有极高的刈割回收率和作为饲草利用的潜力。在我国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狗牙根可日益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饲用牧草作物,以缓解我国牧草生产的压力。刈割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高效牧草管理方案。适宜的刈割可通过延缓牧草衰老、调节代谢水平以及提升阳光和养分吸收效率,促进禾本科牧草的再生和分蘖,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刈割频率在刈割管理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科学的刈割频率对维系、提高牧草可持续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合理的刈割方式对于牧草型狗牙根的可持续生产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刈割影响狗牙根产量和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继续进行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本文以牧草型狗牙根?Wrangler‘为研究对象,设置温室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种实验方案,研究了不同刈割频率对牧草狗牙根产量、营养价值及再生能力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牧草狗牙根刈割后再生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刈割频率分别为2W、4W、6W、12W时,对温室盆栽狗牙根产量、品质及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繁刈割显着降低牧草产量。牧草干、鲜产量在4 W和6 W时最高;增加刈割频率显着提升牧草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刈割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刈割频率为2 W时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刈割频率为4 W时磷含量显着高于其他频率。刈割频率对粗纤维、含水量和氮含量无显着影响;增加刈割频率使磷、氮相关转运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刈割频率为4 W时,PHT1、PHT2和NRT1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机械伤相关激素基因AOC、AOS、MYC2和NCED1相对表达量均在4 W显着上调。牧草的恢复再生能力在4 W时最强。2.研究了刈割频率分别为2 W、4 W、6 W、8 W时,对田间栽培狗牙根产草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高的刈割频率显着降低牧草的产量,牧草产量在2 W时最低,并随刈割频率降低显着提升,在8 W时达到较高水平;粗蛋白质、粗脂肪、氮、磷含量等各项营养指标在2 W和4 W时达到较高水平。粗纤维含量在不同刈割频率下无显着差异。综上,降低刈割频率可提升狗牙根产量,但会导致其营养品质的下降。适量增加刈割频率可提升牧草品质。最适宜狗牙根的刈割频率为4 W,此时能够获得较优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同时牧草的再生恢复能力最强。

张军[4](2019)在《放牧和水热条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文中认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是欧亚大陆半干旱草原的重要组成类型,是草原和荒漠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对环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的极为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放牧是该类草原主要的草地资源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放牧利用与水热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草原植物对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的生态响应机制与自我调控机理,对保护荒漠草原草地生态系统以及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试验样地,通过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气象因子的长期监测,探讨在禁牧与重牧处理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之间、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的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进而揭示放牧利用与水热变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与影响机制。基于2005-2015年的长期放牧试验数据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水热条件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和累加效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降水的时滞累加响应有所差别。重度放牧减弱产草高峰期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对水热耦合的响应程度,但对产草高峰期地上现存量关于生长季降水的时滞累加(时滞期为1个月,累加期为2个月)响应影响很小。2.重度放牧不改变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水热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均与累积降水量正相关、与累积温度负相关;物种丰富度与累积降水和温度均呈现正相关。然而,重度放牧减弱累积降水对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影响的边际效应。3.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受放牧利用和降水年份类型的影响。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在湿润年都显着大于干旱年。不论降水年份类型如何,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在禁牧区都显着大于重牧区。然而,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属性却不受放牧和降水年份类型的影响,两两之间始终保持线性正相关关系。4.放牧差异化地影响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方差解释比例。不论在禁牧区还是重牧区,水分条件对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的影响始终大于温度条件。但重度放牧显着减小水热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方差解释比例,而且在禁牧区水分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大于温度条件,在重牧区温度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大于水分条件。5.重度放牧和降水年份类型对植物功能群的年际间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产生显着影响。一方面,长期连续重度放牧不影响C3植物和优势种植物的地上现存量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减小木本植物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由湿润年变为正常年或干旱年时,重度放牧促进C4植物向C3植物转移、非优势种植物向优势种植物转移、非禾本植物向禾本植物转移;然而,在干旱年或正常年变为湿润年时,重度放牧促进C3植物向C4植物转移、优势种植物向非优势种植物转移、禾本科植物向非禾本科植物转移。此外,不论降水年份类型如何,长期重度放牧的累积效应表现出对木本植物向草本植物转移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水分因子是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主要控制因子,长期重度放牧表现出对草地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及其与水热条件之间关系的影响较小,但对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的状态格局与转移过程的影响显着。植物功能群状态格局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因此,研究放牧利用和水热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范贝贝[5](2019)在《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森林经营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抚育间伐是常用的森林经营手段。太行山南部地区刺槐人工林经过抚育间伐后,林内光照增加,藤本植物短尾铁线莲迅速蔓延,威胁周边林木的正常生长,并最终形成大片单优群落。铁线莲的这种危害在青海地区也有报道,目前类似的植物间危害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了绞杀、化感等不同作用途径,但对短尾铁线莲的危害机理还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刺槐和短尾铁线莲为试验对象,从化感机制入手,采用水浸提液法,制备5g/L、10g/L、20g/L、30g/L和50g/L质量浓度的短尾铁线莲根、茎叶和凋落物水浸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验证不同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究两种植物间之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刺槐种子为试验对象,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发芽试验,在人工气候室环境下,评价短尾铁线莲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芽长的化感作用潜力。结果表明,短尾铁线莲根、茎叶及凋落物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对种子发芽率有轻度促进作用,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50g/L质量浓度下,三种处理分别比对照组发芽率降低了69.5%、56.9%和60.2%;同时浸提液对芽长的抑制作用也随浓度增大不断增强,在50g/L质量浓度时,根、茎叶及凋落物浸提液处理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0.2%、69.6%和75.65%;其中短尾铁线莲根浸提液处理组较其他两组影响最大。(2)用不同浸提液浇灌处理三个月后,幼苗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各指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质量浓度5g/L和10g/L条件下,三种浸提液处理的幼苗株高净生长量、地径净生长量和生物量高于对照组。随着浸提液浓度继续增加逐渐低于对照组,在质量浓度达到50g/L时各指标显着低于对照,其中根浸提液处理组的生长指标低于其他两组,刺槐株高净生长量、地径净生长量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5%、27.6%和31.8%。(3)随着三种浸提液浓度增加,刺槐幼苗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密度逐渐减小,在质量浓度低于20g/L时,与对照组根系指标相比差异较小,在浸提液浓度较大时,根系各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且差异显着(P<0.05),在较高浓度浸提液处理下,凋落物浸提液处理组对幼苗根系影响最大,在质量浓度50g/L时,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密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7.2%、46.7%和34.2%。(4)三种浸提液在低浓度时对刺槐幼苗抗氧化系统各指标影响较小,几乎与对照无差异,在质量浓度高于20g/L时,幼苗根系和叶片发生过氧化,H2O2和MDA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保护酶系统各指标高于对照;在质量浓度50g/L时,根系和叶片中SOD、POD、CAT含量下降,说明保护酶系统受到损伤,清除活性氧能力降低,影响了幼苗细胞正常的生理生化进程,对植物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5)随着短尾铁线莲浸提液浓度升高,幼苗Pn和Tr降低,Sc与Pn表现出一致性,表明刺槐的净光合速率限制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气孔数量因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减少,同时细胞内CO2浓度也因气孔导度的下降而降低,光合作用整体呈现高浓度抑制现象,且根浸提液的抑制效果最显着。(6)不同质量浓度的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的萌发和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在高浓度抑制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生理过程,这可能与其含有的黄酮类、皂苷类和香豆素类化学物质有关,但短尾铁线莲中所含成分比较复杂,对刺槐生长生理的影响是多种化学物质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界中这些成分的浓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对刺槐人工林天然更新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负面影响,急需开展进一步的有关研究。

赵继丽[6](2019)在《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三江源试验区人工种植饲草燕麦(Avena sativa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燕麦+箭筈豌豆+黑饲麦(Secale cereal L.)、燕麦+蚕豆(Vicia faba L.)及燕麦单播4种燕麦种植组合为研究材料,对4种研究材料叶部微生物区系进行探究,分析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群落和数量的差异,并从中筛选低温型乳酸菌作为青贮添加剂,用于当地4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进行青贮效果评价。以便为三江源试验区饲草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确定适宜低温地区的青贮方法。研究结果如下:运用宏基因组测序,对材料中的细菌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特有细菌群落数量存在差异,燕麦+箭筈种植方式特有菌种数最多。4种燕麦种植组合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燕麦+蚕豆种植方式物种多样性最高。三江源试验区4种燕麦种植组合叶部优势细菌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daceae)及欧文氏菌属(Erwinia)。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到12株乳酸菌。经低温培养,产酸能力,生长速率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筛选最终得到3株优良青贮乳酸菌GN3、GN11、GN12。其中,GN3菌株特性最优。采用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确定3株优良青贮型乳酸菌均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E.faecium GN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得到E.faeciumGN3菌株基因组总长度为5005143 bp,组装的到18条scaffold。功能基因注释得到新陈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能量代谢、环境适应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乳酸菌不同接种量对4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效果评价结果表明:与CK对照组相比,试验所筛屎肠球菌作为乳酸菌添加剂可显着提高三江源试验区4种燕麦种植组合饲草青贮品质。应用体外产气试验评价青贮料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低温乳酸菌接种量为3%时燕麦+箭筈豌豆+黑饲麦混播种植方式干物质消化率最高,且该处理组青贮营养品质最优,即该燕麦种植组合干物质、粗蛋白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青贮品质最佳,即pH和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

尚占环,董全民,施建军,周华坤,董世魁,邵新庆,李世雄,王彦龙,马玉寿,丁路明,曹广民,龙瑞军[7](2018)在《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文中提出"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8](2014)在《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文中提出绿洲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聚焦点,也是易遭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景观类型之一。近些年以来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和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剧了本来就很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绿洲失去了人类‐自然耦合系统平衡和生态环境稳定的发展形势,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威胁。于田绿洲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短缺,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大,并且人类生产规模在不断地扩大,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幅度在不断地增强,因而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洲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探究绿洲生态环境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及其自然和人文驱动因子,有益于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监测及防治决策的提出,从而为绿洲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于田绿洲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所在、出现原因及对彼此的响应,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对自然和人类之间关系的优化和调控方案的建立具有现实价值;本文中利用野外调查和统计资料,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区沙漠化,盐渍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得出了自然、人文和自然人文共同因子在绿洲沙漠化,盐渍化动态演变中的贡献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把研究区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分析其中的自然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选取各子系统相应的指标,确定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大系统演变的影响,构建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动态演化模型,为绿洲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方案;选取研究区沙漠化、盐渍化问题较突出的,典型的奥托格拉克乡和喀尔克乡,利用实地调查法和农户调查法,对两乡生态环境人文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人文因子空间分布,最后得出两乡人文因子影响的不同之处;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两乡沙漠化、盐渍化系统模拟和分析,并对于两乡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优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过程中,人文因子的贡献率为54.37%,自然因子的贡献率为19.8%,自然和人文因子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18.87%。在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因子和自然人文共同作用处于较低水平,而人文因子的作用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人口,农业人口,粮食总产量和畜牧头数量的作用最大,人口增长和农牧业生产活动的增强对于田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2.建立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子系统耦合模型可知,从各因子未来20年变化情况来看,耕地、人口、GDP和人均GDP呈连续增加,而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从此可总结,水资源子系统控制整个绿洲大系统,其对各个子系统的影响最大。在未来的20年之内,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难以满足耕地灌溉水需求,甚至达不到用水定额最低限度;生态用水同样呈减少趋势,其被其它领域所占用等情况,严重影响绿洲生态环境,经济增长与发展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使绿洲走向崩溃,最后阻碍绿洲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实现于田绿洲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了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优化方案;为了实践此优化方案,首先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平稳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要保证科学利用水资源,减少盲目开荒和传统、漫灌的灌溉方式,高效利用灌溉水,增加改善节水灌溉设施的投资,减少单位农业产量所耗掉的水量;3.用实地调查法,农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奥托格拉克乡沙漠化、喀尔克乡盐渍化人文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可得知,喀尔克乡生态环境问题比奥托格拉克乡更为严重;在奥托格拉克乡农户经济活动引起绿洲与沙漠接壤在一起,给绿洲生态环境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在喀尔克乡,因农户过度的开采利用地下水,灌溉方式的不妥当,灌溉排水的不流畅,加剧了绿洲盐渍化。

肖易,李先梅,金涛,周建利,田应兵[9](2014)在《土壤石油污染对几种牧草植物发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取8种牧草在华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上进行栽培,测定了其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和鲜重,以筛选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良好修复效果的植物。结果表明:随着石油污染物浓度的升高,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均受到较大影响,不适合在石油污染土壤上种植;墨西哥玉米草(Purus frumentum)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的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均受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较小,是适合在华北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生长的较为理想的植物种类。

薛树媛[10](2011)在《灌木类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及其对瘤胃微生物区系、免疫和生产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通过对灌木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抗营养物质的变化动态,结合体外培养实验,对灌木植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同时较全面的研究了植物单宁酸对日粮在绵羊消化道内的降解及对绵羊生产性能、瘤胃微生物、机体免疫的影响。目前,对于植物单宁的生理功能和生物降解,多选择纯品单宁酸为研究对象,单宁酸对动物体的作用机理可以解明缩合单宁的作用机制,因此,本研究中的第二部分研究单宁酸对绵羊瘤胃发酵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作用时也采用的是纯品单宁酸。论文研究内容分2部分8个研究内容:第一部分:荒漠草原区主要优势灌木植物的饲用价值评价;1荒漠草原区12种主要饲用灌木的营养成分季节性变化动态;2荒漠草原区12种主要饲用灌木植物中抗营养因子分析;3荒漠草原区12种主要饲用灌木植物对绵羊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及其它生理功能的影响4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5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内纤维分解菌的影响;6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影响;7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8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N—代谢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研究条件下,荒漠地区12种优势灌木植物营养物质中CP、OM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NDF、ADF、ADL的平均值随生长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体外发酵表明干物质消失率在54.18~66.78%之间。总多酚、单宁、简单酚和缩合单宁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灌木类植物间差异极显着(p<0.01),12种灌木类植物缩合单宁的平均含量随生长期的延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呈“V”字型变化,数值在25.66g/kg DM~46.66g/kg DM之间,可作为较好的饲用植物来源开发利用。2、体外筛选试验表明,添加单宁酸可以明显降低日粮的消化率,但对除VFA和干物质消失率以外的其他发酵指标没有显着影响。含单宁日粮中单宁酸含量在3.5%时,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最高,表明发酵效果最好。3、体内添加水同水平的单宁酸的实验表明:日粮中含有1%、2%和3.5%的单宁酸会引起绵羊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在本实验条件下,在采食2h时,经定量PCR对绵羊瘤胃内三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白色瘤胃球菌(Rumnococc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lavefaciens)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在试验第20天时,含3.5%单宁酸的日粮组绵羊每毫升瘤胃液中白色瘤胃球菌的基因拷贝数变化最大,增加值最高。而黄色瘤胃球菌在整个试验期内变化不大,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表现出先大幅度增加后又下降到试验最初的水平的趋势,以2%单宁酸水平的日粮组的变化幅度最大。4、瘤胃中的总甲烷菌数定量测定结果为:以2%添加水平的试验Ⅱ组产甲烷菌数量最低,而且相同单宁酸含量的日粮随着饲喂天数的增加,除2%添加水平添加组外,对照组、3.5%组和1%组的试验羊甲烷菌含量都随试验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对照组的甲烷菌数极显着的高于添加单宁的实验组,以2%添加水平组效果最好,在试验第20天时甲烷菌含量减少幅度最大,说明低水平的单宁酸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区系向提高日粮消化率趋势发展。5、添加单宁酸对绵羊血清中CD4+、CD8+的浓度的影响随添加浓度的不同而不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浓度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结果差异不显着。6、日粮中不同水平的单宁酸对绵羊的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日粮中单宁酸含量在2%时,动物表现最佳的生产性能。在添加单宁酸20天后,2%水平组比对照组和3.5%组显着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和降低了料重比(P<0.05),1%组比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44g/d,料重比降低4.02,但差异不显着,3.5%水平组比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2g/d,料重比提高了1.85,差异也不显着。添加低水平单宁酸试验组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当日粮中单宁酸含量≥3.5%时,会对绵羊的生产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日粮中添加2%DM单宁酸时,绵羊可以发挥较好的生产性能。灌木植物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虽较高,但植物单宁含量在2.57%DM~4.67%DM之间,都高于此最佳值。因此,灌木植物作为绵羊的粗饲料来源时,需进行适当的调制以降低单宁酸对绵羊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二、几种牧草的负面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牧草的负面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江源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变化评估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1.3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主要指标总体大小
        2.1.1 高度、盖度与总生物量
        2.1.2 各经济类群生物量
        2.1.3 各经济类群生物量占比
    2.2 主要指标变化趋势
        2.2.1 高度、盖度与总生物量
        2.2.2 各经济类群生物量
        2.2.3 各经济类群生物量占比
3 讨论
    3.1 围栏封育区群落构成变化形成机制
    3.2 放牧区群落结构变化与放牧压力
    3.3 持续围栏封育负面效应与对策
4 结论

(2)浓缩单宁对感染线虫病绵羊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样品分析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养分摄入及消化的影响
    2.2 对钙、磷和氮代谢的影响
    2.3 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4 对血清生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刈割频率对牧草狗牙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狗牙根概况
        1.1.2 刈割管理
        1.1.3 当前存在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刈割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1.2.2 刈割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1.2.3 刈割对牧草再生能力的影响
        1.2.4 刈割对牧草氮、磷等养分的影响
        1.2.5 刈割对狗牙根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产量的影响
        1.4.2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品质的影响
        1.4.3 狗牙根响应刈割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温室试验
        2.2.2 田间试验
    2.3 试验取材
    2.4 样品测定
        2.4.1 地上部干、鲜重
        2.4.2 粗蛋白质含量
        2.4.3 粗脂肪含量
        2.4.4 粗纤维含量
        2.4.5 牧草含水量
        2.4.6 磷、氮含量
        2.4.7 株高
        2.4.8 RNA提取和c DNA合成
        2.4.9 基因表达分析
    2.5 数据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温室试验
        3.1.1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鲜、干产量的影响
        3.1.2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1.3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1.4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纤维含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3.1.5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磷、氮含量及其相关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1.6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株高的影响
        3.1.7 刈割后狗牙根生长恢复相关激素的基因表达情况
    3.2 田间试验
        3.2.1 刈割频率对田间狗牙根产量的影响
        3.2.2 刈割频率对田间狗牙根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3.2.3 刈割频率对田间狗牙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2.4 刈割频率对田间狗牙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3.2.5 刈割频率对田间狗牙根磷、氮含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产量的影响
    4.2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3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4.4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4.5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含水量的影响
    4.6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磷含量及其相关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4.7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氮含量及其相关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4.8 刈割频率对狗牙根株高的影响
    4.9 刈割后狗牙根生长恢复相关激素的基因表达情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放牧和水热条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草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1.1.1 草地生态系统概况
        1.1.2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1.2 草原植被对水热条件的时滞响应研究进展
    1.3 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1.3.1 植物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
        1.3.2 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关系
        1.3.3 放牧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1.4 放牧对草地植物功能群状态转移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内容、目标与思路
        1.5.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1.5.2 问题的提出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目标与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被特征
    2.2 放牧试验设计
    2.3 指标测定
        2.3.1 植被指标数据的测定与整理
        2.3.2 气象指标数据的测定与整理
    2.4 数学模型与统计分析方法
        2.4.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4.2 灰色多变量模型
        2.4.3 状态转移模型
        2.4.4 统计分析方法
3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
    3.1 植物群落特征对降水的响应特征
        3.1.1 地上现存量对降水的响应特征
        3.1.2 物种丰富度对降水的响应特征
        3.1.3 植物群落盖度对降水的响应特征
        3.1.4 植物群落高度对降水的响应特征
    3.2 植物群落特征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3.2.1 地上现存量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3.2.2 物种丰富度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3.2.3 植物群落盖度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3.2.4 植物群落高度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3.3 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条件的时滞累加DGM(1,N)模型
        3.3.1 地上现存量对水热条件的时滞累加DGM(1,N)模型
        3.3.2 物种丰富度对水热条件的时滞累加DGM(1,N)模型
        3.3.3 植物群落盖度对水热条件的时滞累加DGM(1,N)模型
        3.3.4 植物群落高度对水热条件的时滞累加DGM(1,N)模型
    3.4 讨论
        3.4.1 不同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对降水的时滞累加响应
        3.4.2 不同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对温度的累加响应
        3.4.3 不同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耦合的时滞累加响应
    3.5 小结
4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与水热关系的影响
    4.1 不同放牧处理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4.1.1 地上现存量与物种丰富度、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4.1.2 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现存量、群落盖度以及群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4.1.3 群落盖度与地上现存量、物种丰富度以及群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4.1.4 群落高度与地上现存量、物种丰富度以及群落盖度之间的关系
    4.2 不同放牧处理下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2.1 不同放牧处理下地上现存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2.2 不同放牧处理下物种丰富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2.3 不同放牧处理下植物群落盖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2.4 不同放牧处理下植物群落高度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4.3 基于PCA的不同放牧处理下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模式
    4.4 基于RDA的不同放牧处理下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特征的方差解释
        4.4.1 不同放牧处理下水热条件对地上现存量的方差解释
        4.4.2 不同放牧处理下水热条件对物种丰富度的方差解释
        4.4.3 不同放牧处理下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盖度的方差解释
        4.4.4 不同放牧处理下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高度的方差解释
    4.5 不同放牧处理和年份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的差异比较
        4.5.1 不同放牧处理和年份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的方差分析
        4.5.2 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放牧处理和年份类型下的差异比较
    4.6 讨论
        4.6.1 重度放牧对植物群落特征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4.6.2 重度放牧对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热条件之间关系的影响
        4.6.3 水热条件对植物群落特征的方差解释
        4.6.4 植物群落特征对放牧处理与年份类型的响应
    4.7 小结
5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格局与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
    5.1 C3与C4植物功能群格局与状态转移过程
        5.1.1 C3与C4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变化
        5.1.2 C3与C4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过程
        5.1.3 C3与C4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概率
    5.2 优势种与非优势种植物功能群格局与状态转移过程
        5.2.1 优势种与非优势种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变化
        5.2.2 优势种与非优势种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过程
        5.2.3 优势种与非优势种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概率
    5.3 禾本科与非禾本科植物功能群格局与状态转移过程
        5.3.1 禾本科与非禾本科植物群落的年际状态变化
        5.3.2 禾本科与非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过程
        5.3.3 禾本科与非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概率
    5.4 木本与草本植物功能群格局与状态转移过程
        5.4.1 木本与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变化
        5.4.2 木本与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过程
        5.4.3 木本与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年际状态转移概率
    5.5 讨论
        5.5.1 重度放牧对C3与C4植物功能群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
        5.5.2 重度放牧对优势种与非优势种植物功能群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
        5.5.3 重度放牧对禾本科与非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
        5.5.4 重度放牧对木本与草本植物功能群状态转移过程的影响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短尾铁线莲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1.2 铁线莲属植物研究进展
    1.3 刺槐人工林研究进展
    1.4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4.1 植物化感作用简介
        1.4.2 铁线莲属植物化感成分研究进展
        1.4.3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
        1.4.4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区概况
    3.2 供试材料
        3.2.1 供试材料的选取和准备
        3.2.2 浸提液材料的制备
    3.3 试验设计
        3.3.1 样地调查
        3.3.2 刺槐种子发芽试验
        3.3.3 刺槐幼苗生长试验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1 三种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4.2 刺槐种子发芽指标测定方法
        3.4.3 刺槐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指标测定方法
        3.4.4 刺槐幼苗光合指标测定方法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短尾铁线莲发生环境与危害
    4.2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4.2.1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4.2.2 对刺槐种子芽长的影响
    4.3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4.3.1 对刺槐幼苗株高净生长量的影响
        4.3.2 对刺槐幼苗地径净生长量的影响
        4.3.3 对刺槐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4.4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4.4.1 对刺槐根表面积的影响
        4.4.2 对刺槐根平均直径的影响
        4.4.3 对刺槐根系密度的影响
    4.5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抗氧化系统指标的影响
        4.5.1 对刺槐幼苗H2O2 含量的影响
        4.5.2 对刺槐幼苗MDA含量的影响
        4.5.3 对刺槐幼苗SOD含量的影响
        4.5.4 对刺槐幼苗POD含量的影响
        4.5.5 对刺槐幼苗CAT含量的影响
        4.5.6 对刺槐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6 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4.6.1 对刺槐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4.6.2 对刺槐幼苗蒸腾速率的影响
        4.6.3 对刺槐幼苗气孔导度的影响
        4.6.4 对刺槐幼苗胞间CO2 浓度的影响
    4.7 三种化学成分与刺槐生长生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6)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概况
        1.1.1 叶部微生物区系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1.2 叶部微生物影响因素研究
    1.2 乳酸菌利用研究概况
        1.2.1 乳酸菌研究概况
        1.2.2 乳酸菌菌种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2.3 乳酸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1.3 青贮中低温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1.3.1 青贮的研究进展
        1.3.2 青贮添加剂的研究
        1.3.3 青贮中低温乳酸菌添加剂的研究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微生物区系分析样品采集
        2.1.2 低温乳酸菌筛选试验材料采集与处理
        2.1.3 低温乳酸菌青贮效果评价试验材料采集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3.1 主要试剂
        2.3.2 主要培养基
    2.4 试验方案
第三章 三江源试验区叶部微生物区系分析
    3.1 试验方法
        3.1.1 微生物组总DNA提取
        3.1.2 目标片段文库构建
        3.1.3 PCR产物检测及序列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特有菌种分布比较
        3.2.2 燕麦单播和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面微生物丰富度分析
        3.2.3 燕麦单播和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面微生物优势群落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种燕麦混播种植方式叶部微生物特有菌种分布差异
        3.3.2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丰富度差异分析
        3.3.3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叶部微生物优势群落表达差异分析
第四章 三江源试验区青贮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培育和鉴定
    4.1 试验方法
        4.1.1 乳酸菌筛选
        4.1.2 优良青贮低温乳酸菌筛选
        4.1.3 低温乳酸菌菌种鉴定
        4.1.4 最优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乳酸菌的分离
        4.2.2 低温型乳酸菌的筛选
        4.2.3 优良青贮乳酸菌的筛选
        4.2.4 低温乳酸菌16S rDNA菌种鉴定
        4.2.5 屎肠球菌GN3 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4.3 讨论
        4.3.1 优良低温乳酸菌菌种的筛选
        4.3.2 优良低温乳酸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4.3.3 低温乳酸菌16S rDNA鉴定
        4.3.4 GN3 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第五章 三江源试验区低温型乳酸菌在不同燕麦种植组合中的青贮效果评价
    5.1 试验方法
        5.1.1 试验设计
        5.1.2 乳酸菌扩大培养
        5.1.3 青贮料制作
        5.1.4 青贮品质感观鉴定
        5.1.5 青贮品质p H评价方法
        5.1.6 青贮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5.1.7 青贮品质体外消化率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料制作
        5.2.2 不同处理组青贮料感官评价结果
        5.2.3 不同处理组青贮料pH评定结果
        5.2.4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5.2.5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5.2.6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种植组合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营养成分的影响
        5.3.2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5.3.3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青贮种植方式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5.3.4 低温乳酸菌接种量对4 种燕麦青贮种植方式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第六章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分布、面积近10年变化
    1.1 分布区域
    1.2 面积变化
    1.3 黑土滩退化草地带来生态负面作用
2 关于黑土滩研究的方法
    2.1 常规的植被、土壤等方法技术
    2.2 遥感及信息化技术
    2.3 数量生态学及模型
    2.4 同位素技术应用
    2.5 现代生物技术
3 黑土滩本底调查及分类、分级
4 黑土滩形成过程与机制
    4.1 几种新假说
    4.2 植被与土壤养分互作
    4.3 与冻土退化之间关系
    4.4 毒杂草与鼠害
    4.5 草毡层的作用
5 黑土滩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理论和技术
    5.1 恢复的理论与应用
    5.2 生态恢复的种质资源
    5.3 人工辅助技术
    5.4 近自然恢复与适应性调控
    5.5 黑土滩恢复效果的评估
6 研究展望与总结

(8)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荒漠化研究
        1.2.2 沙漠化和盐渍化国内外研究
        1.2.3 系统动力学国内外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
    2.4 水资源条件
    2.5 土壤与植被
    2.6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影响因子分析
    3.1 于田绿洲生态环境动态演变特征
    3.2 遥感影像处理及绿洲土地利用变化
    3.3 绿洲沙漠化成因及其危害
        3.3.1 沙漠化现状
    3.4 绿洲盐渍化成因及其危害
        3.4.1 耕地盐渍化现状
        3.4.2 于田绿洲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
    3.5 于田绿洲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影响因子分析
        3.5.1 自然因子分析
        3.5.2 人文因子分析
    3.6 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影响因子定量分析
第四章 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
    4.1 系统动力学简介
        4.1.1 系统动力学概念
        4.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4.1.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4.1.4 系统动力学应用软件
    4.2 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系统动力学建模
        4.2.1 人口子系统
        4.2.2 经济子系统
        4.2.3 耕地子系统
        4.2.4 水资源子系统
        4.2.5 模型检验
        4.2.6 绿洲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方案模拟
        4.2.7 模拟方案结果分析
第五章 于田绿洲东部沙漠化、西部盐渍化人文影响因子分析
    5.1 于田绿洲奥托格拉克乡与喀尔克乡概况
        5.1.1 奥托格拉克乡概况
        5.1.2. 喀尔克乡概况
    5.2 绿洲沙漠化、盐渍化人文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
        5.2.1 两乡人口及人口结构
        5.2.2 两乡农户受教育水平
        5.2.3 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
        5.2.4 两乡农民纯收入和农业生产
        5.2.5 农户用水、用电和用肥情况
    5.3 系统分析于田绿洲东西部沙漠化、盐渍化影响因子
        5.3.1 奥托格拉克绿洲沙漠化影响因子反馈环关系及系统优化
        5.3.2 喀尔克绿洲盐渍化影响因子反馈环关系及系统优化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果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

(9)土壤石油污染对几种牧草植物发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油污染物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2.2 石油污染物浓度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2.3 石油污染物浓度对植物鲜重的影响
3 小结

(10)灌木类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及其对瘤胃微生物区系、免疫和生产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畜牧业生产与饲料安全
    1.2 畜牧业生产与饲料资源
    1.3 我国的灌木植物资源
        1.3.1 灌木类植物的营养特性
        1.3.2 饲用灌木类植物的营养价值
        1.3.3 饲用灌木类植物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1.3.4 我国饲用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4 植物单宁研究进展
        1.4.1 植物单宁的概念
        1.4.2 单宁的理化性质与工业应用
        1.4.3 植物单宁的提取方法
        1.4.4 植物单宁的测定方法
        1.4.5 植物单宁的抗营养作用
        1.4.6 我国饲用灌木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4.7 植物单宁的营养作用及机理
        1.4.8 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
    1.5 植物单宁对瘤胃发酵及瘤胃调控研究进展
        1.5.1 植物单宁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1.5.2 瘤胃微生物的调控研究进展
        1.5.3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5.4 瘤胃细菌1651RNA/rDNA 序列分析技术
        1.5.5 核糖体核酸序列数据库
    1.6 动物机体免疫研究进展
        1.6.1 机体免疫作用
        1.6.2 免疫增强剂
        1.6.3 外周血液细胞免疫
    1.7 研究思路
        1.7.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7.3 论文总体研究方案
2 实验研究
    2.1 荒漠草原区12 种主要饲用灌木在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变化动态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2.1.3 试验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1.5 结果与分析
        2.1.6 小结
    2.2 荒漠草原区12 种主要饲用灌木中抗营养因子分析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2.2.3 实验方法
        2.2.4 结果与分析
        2.2.5 小结
    2.3 荒漠草原区12 种主要饲用灌木植物对绵羊饲用价值评价
        2.3.1 实验材料
        2.3.2 结果与分析性
        2.3.3 小结
    2.4 体外法研究不同水平的单宁酸对绵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2.4.1 材料与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小结
    2.5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内几种纤维降解菌的影响
        2.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5.2 实验操作步骤
        2.5.3 统计与分析
        2.5.4 结果与讨论
        2.5.5 小结
    2.6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内产甲烷菌的影响
        2.6.1 材料与方法
        2.6.2 统计与分析
        2.6.3 结果与讨论
        2.6.4 小结
    2.7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7.1 材料与方法
        2.7.2 数据处理
        2.7.3 结果与分析
        2.7.4 小结
    2.8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植物单宁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8.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8.2 统计分析方法
        2.8.3 结果与讨论
        2.8.4 小结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荒漠地区主要饲用灌木饲用价值研究
        3.1.2 单宁酸最适添加量的研究
        3.1.3 体内添加水同水平的单宁酸对绵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1.4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单宁酸对绵羊机体免疫的影响
        3.1.5 日粮中不同水平的单宁酸对绵羊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总体结论
    3.3 研究的创新点
    3.4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几种牧草的负面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江源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变化评估围栏封育对草地恢复的影响[J]. 刘岩,李宝林,袁烨城,祁佳丽,李影,李睿. 生态学报, 2021(18)
  • [2]浓缩单宁对感染线虫病绵羊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J]. 刘希增. 中国饲料, 2021(08)
  • [3]刈割频率对牧草狗牙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张寅坤. 鲁东大学, 2020(01)
  • [4]放牧和水热条件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D]. 张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5]短尾铁线莲水浸提液对刺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 范贝贝.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6]三江源试验区不同燕麦混播草地微生物区系分析和低温乳酸菌的筛选及利用[D]. 赵继丽. 青海大学, 2019(04)
  • [7]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J]. 尚占环,董全民,施建军,周华坤,董世魁,邵新庆,李世雄,王彦龙,马玉寿,丁路明,曹广民,龙瑞军. 草地学报, 2018(01)
  • [8]于田绿洲沙漠化—盐渍化系统动力学模拟研究[D]. 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 新疆大学, 2014(02)
  • [9]土壤石油污染对几种牧草植物发芽的影响[J]. 肖易,李先梅,金涛,周建利,田应兵.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1)
  • [10]灌木类植物单宁对绵羊瘤胃发酵影响及其对瘤胃微生物区系、免疫和生产指标影响的研究[D]. 薛树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几个牧场的负面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