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信息提供竞赛题的分析

两个信息提供竞赛题的分析

一、两道信息给予型赛题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苑青,吴屏,杨轶,肖涵[1](2021)在《“以赛带训”提高创新竞赛能力的训练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的一所大学,是哈工大的一个校区。为培养创新竞赛人才,落实哈工大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实验中心电气电子学部尝试"以赛带训"提高学生创新竞赛能力的训练机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得到了学生积极良好的反馈,推动学生在不断提升能力、开阔视野的同时,为深入地参与和把握世界级湾区发展机遇打下坚实基础。

唐路[2](2020)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以下简称物理竞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中学学科知识竞赛,截至2019年,共举办了36届赛事,深受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物理竞赛在培养物理学科人才、促进中学快速发展、提高物理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学物理竞赛的主要考核方式便是物理竞赛试题,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物理竞赛的教学效率、物理拔尖人才的培养效率,对中学物理竞赛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以2015-2019五年的复赛真题、决赛真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试题的内容统计分析,寻找复赛、决赛试题有何特点;以2017-2019三年的复赛(湖南赛区)考生得分、2018-2019两年的决赛考生得分的成绩统计分析,探求考生的成绩背后究竟有何意义;再对36届的复赛、决赛试题进行案例分析。在此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旨在为物理竞赛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竞赛教学策略、为物理竞赛考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家长提供一些非同小可的关键信息,正确发挥物理竞赛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设计;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介绍了素质教育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核心部分,第三章对2015-2019五年的复赛真题、决赛真题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竞赛试题的特点;第四章对2017-2019三年的复赛(湖南赛区)考生得分、2018-2019两年的决赛考生得分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考生得分的规律;第五章对竞赛试题进行解题的案例分析;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与不足,主要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根据结论对教师、学生、命题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指出一些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物理竞赛试题的特点、物理竞赛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便更好地开展物理竞赛教学,完善物理竞赛教育。

裘珏馨[3](2020)在《“新概念”作文20年 ——历史回眸、价值指向和现实启迪》文中认为写作是摆在语文教育界的一大难题,而作文大赛作为鼓励学生写作的一种途径,值得我们给予些许关注。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开作文大赛之先锋”并被誉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之上。恰逢“‘新概念’作文大赛”步入第三个十年,首先将“‘新概念’作文大赛”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历史长河之中,探究其产生背景及二十年来的发展轨迹,以期对其进行历史分期,并归纳总结整体特征,进而获得宏观印象。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命题以及参赛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征,由表及里探索“‘新概念’作文大赛”所倡导的理念,在冷静客观的沉思中明确其价值指向,以期对作文教学深层次问题——即祛除公共话语、伪话语,有所启迪。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背景、分期与整体特征,初步完成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扫描与透视,将其发展轨迹归为异军突起(1999-2003)、受到冲击(2004-2008)、遭遇瓶颈(2009-2013)以及寻求突破(2014-至今)四个阶段,将其整体特征归为:坚守初心·谋求突破、市场利益·文人情怀、升学捷径·精神家园、沧海一粟·聚沙成塔。第二章为各阶段“‘新概念’作文大赛”命题特点分析。该部分主要聚焦于“‘新概念’作文大赛”二十年来的复赛命题,将异军突起期(1999-2003)的命题总特点归为“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具体为:多种命题方式并举,提供多样表达平台;实物入题趣味性强,触发主体表达欲望;材料富有文化底蕴,理趣情趣兼容并重;材料极具可延展性,注重思维驰骋空间。将受到冲击期(2004-2008)的命题总特点归为“初戴镣铐,过犹不及”,具体为:指示用语霸道强势,限制条件陡然增多;材料命题二分天下,主题立意趋于明确;内容指向更为现实,自我立场突出明显;以命题人观点为题,主体经验有所忽视。将遭遇瓶颈期(2009-2013)的命题总特点归为“限制转向,以求平衡”,具体为:命题作文独占鳌头,寻求新的限制方式;触发点选择生活化,发现平凡中的非凡;触发点呈现场景化,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将寻求突破期(2014-至今)的命题总特点归为“谨慎尝试,稳中求变”,具体为:个别试题表述受限,交际文体初露头角;试题重回抽象哲理,出现神秘科幻色彩。第三章为各阶段“‘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特点分析。该部分首先从思维、表达、体验三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借此分析各阶段作品特点,认为异军突起期(1999-2003)的作品特点为:想象奇特思维发散,海量阅读不乏思辨;语词来源丰富多样,兼具年龄时代特征;结构形式寻求变化,构思精巧出人意料;关注现实追问究极,坦诚面对情绪体验。受到冲击期(2004-2008)的作品特点为:对想象力要求提高,文学意味逐渐浓厚;遣词造句易走极端,仍需倡导健康文风;形式结构仍有创新,经典新说需要审慎;影视游戏触发灵感,心态视野更加开阔;理性批判不曾缺席,虚构之乐占据上风。遭遇瓶颈期(2009-2013)的作品特点为:语言追求简洁日常,想象与现实结合;精巧构思层出不穷,多角度实现创新;寻常之事亦能成文,日常生活审美化;校园生活不乏情趣,不沉迷消极抱怨;冷静思考社会现实,不羞于表达情感。寻求突破期(2014-至今)的作品特点为:想象虚构依旧动人,逻辑推论鞭辟入里;语言风格顺其自然,结构形式创新依旧;青春有叛逆有和解,明媚通透富有朝气;直击时代各个角落,青春之力破纸而出。第四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价值指向。该部分基于前三章的铺垫,从关注思维、关注表达、关注体验三个维度展开对价值指向的论述。第五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作文教学的启迪。该部分从作文命题、学生写作、语文教师、赛事举办四个维度具体展开论述。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在大量梳理材料的基础上,对“‘新概念’作文大赛”进行历时性分段并完成各阶段命题特点与作品特点的共时性总结,以此探析其价值指向,并试图获得对当下作文教学的现实启迪。

李艳凯[4](2020)在《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要求,物理教学过程也应加大探究式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International Young Physicists’Tournament,简称IYPT)项目是一项面向高中生、以团体对抗为比赛形式的国际性物理实验学术竞赛。该比赛每年一次,已经成功举办了32届,它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为指导思想,其独特的竞赛模式和丰富的开放性物理实验内容为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改革与深化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尝试利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拓展课程理念,结合IYPT项目,设计合理的课程环节,设计开发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并进行实践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领域,研究者们对IYPT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理论研究的,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在少数。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是对历年的IYPT赛题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将其融入到高中物理拓展课程中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可行的教学模式及其课程方案,并将其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课程目标的学科课程相比较,IYPT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目的。与传统拓展课程相比较,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在分析国内物理拓展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首先对IYPT的教育功能进行价值性论证并对IYPT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分析其契合性与差异性,为拓展课程开设的具体内容、方法等提供基础;另外从课程定位与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对高中物理拓展课程中进行IYPT教育进行了总体设计;进而从利用IYPT资源进行拓展课程教学方面选取了三个案例进行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最后,在总结该研究的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进一步思考。

季蓉[5](2020)在《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指出科学想象力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历史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科学想象,研究职前物理教师的科学想象力发展现状对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完成对科学想象力的概念界定、教育价值的分析,形成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物理学相关概念以及科学想象力的四个维度,编制出一套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测试问卷,在不同维度下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表现标准,形成一套多维度、多水平的科学想象力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师范大学2018级物理师范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评,经rasch模型分析,本文所使用的测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利用统计软件得到了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发展现状的相关结论。研究发现,职前物理教师的科学想象力水平在不同维度上发展不平衡,具体来说,批判性维度表现最好,合理性维度次之,丰富性维度第三,创造性维度表现最差。并且,测试任务的不同也会对职前物理教师的科学想象力水平产生影响。此外,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并没有对科学想象力的总体水平及各个维度的得分产生显着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关于培养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的建议:利用开放性问题拓宽学生思维;将科幻元素融入到实际教学中;用感性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以及发挥思想实验的价值与功能。

宋周丽[6](2019)在《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新课程改革将数学建模内容列入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建模能力。新高考改革中湖南省的数学教材章节变化说明明确指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要求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至此,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对学生建模能力的要求又上升了一个高度。高三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第一个分叉路口,所以在高三期间对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内容教学,提升其建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是对所调查问题的背景、研究的问题和意义、以及数学建模能力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对所用教学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和诠释;整理分析国内外建模能力他们在中学期间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各种能力不但能够有助于他们在高校的学习,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水平的研究和具体划分;并根据分析思考,得出本次调查研究所用的能力水平划分依据。第三部分是调查研究部分,主要是针对要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将调查结果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水平情况,以及郴州地区数学建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所调查学生建模能力水平与高中、大学数学建模能力要求的差距和造成相关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与高三数学建模相关的建议部分。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建模教材内容编写、建模内容教学、以及学生建模内容学习三个部分提出相关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是描述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和小雪[7](2019)在《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研究》文中指出汉语在世界各国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我国结合当下时代背景,积极推广汉语和文化相结合的软实力输出。“汉语桥”比赛便是一个服务于推广和传播汉语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阅读法、语料搜集法、归类分析法和列表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为研究对象。就主要针对2018年的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对论文创新之处。并从赛制、评委嘉宾、评分规则三个方面,对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情况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是就十七届“汉语桥”比赛决赛试题内容进行研究,笔试试题从汉语知识、国情、文化知识和演讲四个部分进行研究,并且指出每个部分试题的特点。第三部分是根据参赛选手的答题情况,从知识和能力两个角度具体分析选手的答题情况指出参赛选手在参赛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做总结。第四部分是针对之前的分析结果,对“汉语桥”比赛决赛试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给予汉语学习者及其服务于对外汉语行业的对外汉语教师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本文研究内容,并提出了本研究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并且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并作出展望。

李蕊[8](2019)在《数学竞赛思想方法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竞赛是中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数学竞赛中的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竞赛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能力,从而促进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中学教学质量。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揭示出数学竞赛与中学数学教学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学数学教学是数学竞赛的基础,数学竞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延伸。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为:(一)简要分析了近五年的初、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并结合具体例题阐述了数学竞赛的特征;(二)结合具体的竞赛内容分析了数学竞赛中常见的八种解题思想方法及应用;(三)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竞赛内容,使数学竞赛思想方法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四)提出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数学竞赛的特征、解题中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以及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出如下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定义定理、经典例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在习题课中及时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竞赛内容,拓展训练环节中选用数学竞赛题,同时成立数学竞赛学习小组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发展,以及在年级层面开设数学竞赛选修课。

凌国亮[9](2019)在《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关键依据。近年来,高中生升学的物理考试形成了高考、物理竞赛、自主招生三大层次,物理竞赛也逐渐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喜爱的特长教育。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灵活的科学思维、强大的探究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更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为了促进物理竞赛教学和备考,基于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2014-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剖析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试题的题型、分值、知识板块、考试内容、解题方法着手,分析试题和解答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这些素养的内容,最后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归纳试题特点。另外,选取经典试题案例,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个部分,依次对试题及其解答过程进行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析与评定,为考试命题提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考题在创设情境和考查内容方面与物理竞赛有很高的相似度;高考试题,尤其是计算题压轴题常常是以物理竞赛试题为原型创新或改编而成;高考压轴题的求解过程会涉及一些高中物理竞赛常用的解题方法。2.近五年的预赛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试卷满分为200分,由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计算题组成。其中,力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五分之二,是预赛最主要考查的知识板块。电磁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四分之一,也是预赛重点考查的知识板块。光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所占分值不多。3.近五年预赛的所有题目都对物理观念有所考查,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处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科学推理的方式,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推理手段解决问题,更要学会用已知的物理模型探究未知的物理情境。学生需要在理解物理学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试题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以科技时事、物理学史、社会责任、科研精神的形式呈现,其中以科技时事呈现的频率最高。4.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在试题的解答过程中。预赛对数学运算有着较强的要求,更需要学生具备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基于数理核心素养对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进行研究,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物理竞赛的相关内容,能让师生把握预赛试题的特点、命题规律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助力竞赛教学与备考,更能促使物理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杨晓芸[10](2019)在《“汉教英雄会”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文中认为随着“汉语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对外汉语事业。通过电视广播这一媒介进行对外汉语事业宣传,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汉教英雄会”比赛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汉教英雄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举办,参加对象是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主要考察选手的汉语水平和汉语教学能力。本文在观察两届比赛视频的基础上对赛事及选手比赛情况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为赛事举办者提供一点建议,给予对外汉语教学一些启示。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并从比赛举办背景、举办意义、举办形式方面梳理了“汉教英雄会”比赛的基本概况。其次对比赛赛题进行分析,对试题题目类型及范围进行归纳,通过对赛题的分类归纳,总结出赛题设置的优点及不足,继而给赛事举办者提供一些建议。再次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外选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分别从语言知识素养、文化储备、教学能力三方面分析选手的答题情况。本文在最后根据中外选手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师素养和教学技能方面阐述了“汉教英雄会”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两道信息给予型赛题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道信息给予型赛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以赛带训”提高创新竞赛能力的训练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竞赛保障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经验
    (二)综合动手能力不足
    (三)缺乏客观推手
四、“以赛带训”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培养模式
    (一)重在选拔人才
    (二)形成联动机制,鼓励创新学分
    (三)培养技能,填补偶数年时间差
    (四)孵化相关学生社团
五、结语

(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对拔尖人才的需求
        1.1.2 高校自主招生形式的变化
        1.1.3 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中学生物理竞赛
        1.3.2 试题分析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步骤
2.研究理论基础
    2.1 素质教育理论
    2.2 教育评价理论
    2.3 多元智力理论
3.物理竞赛试题统计与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材料
    3.3 统计结果及分析
        3.3.1 阅读量的统计分析
        3.3.2 数学知识运用的统计分析
        3.3.3 试题类型的统计分析
        3.3.4 知识点的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4.物理竞赛试题成绩统计与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材料
    4.3 统计结果及分析
        4.3.1 复赛试题成绩统计分析
        4.3.2 决赛试题成绩统计分析
    4.4 本章小结
5.物理竞赛试题解题案例
    5.1 复赛理论试题解题案例
    5.2 决赛理论试题解题案例
6.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1.1 物理竞赛试题特点
        6.1.2 物理竞赛试题成绩特点
    6.2 建议
        6.2.1 对教师的建议
        6.2.2 对学生的建议
        6.2.3 对命题者的建议
    6.3 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概念”作文20年 ——历史回眸、价值指向和现实启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一、“‘新概念’作文大赛”:背景、分期与整体特征
    (一)“‘新概念’作文大赛”诞生背景
        1.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2.高校紧缺“文科后备人才”
        3.作文教学误入歧途
    (二)“‘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史分期
        1.异军突起(1999-2003)
        2.受到冲击(2004-2008)
        3.遭遇瓶颈(2009-2013)
        4.寻求突破(2014-至今)
    (三)“‘新概念’作文大赛”整体特征
        1.坚守初心·谋求突破
        2.市场利益·文人情怀
        3.升学捷径·精神家园
        4.沧海一粟·聚沙成塔
二、各阶段“‘新概念’作文大赛”命题特点分析
    (一)异军突起期(1999-2003):别具一格,耳目一新
        1.多种命题方式并举,提供多样表达平台
        2.实物入题趣味性强,触发主体表达欲望
        3.材料富有文化底蕴,理趣情趣兼容并重
        4.材料极具可延展性,注重思维驰骋空间
    (二)受到冲击期(2004-2008):初戴镣铐,过犹不及
        1.指示用语霸道强势,限制条件陡然增多
        2.材料命题二分天下,主题立意趋于明确
        3.内容指向更为现实,自我立场突出明显
        4.以命题人观点为题,主体经验有所忽视
    (三)遭遇瓶颈期(2009-2013):限制转向,以求平衡
        1.命题作文独占鳌头,寻求新的限制方式
        2.触发点选择生活化,发现平凡中的非凡
        3.触发点呈现场景化,展开想象力的翅膀
    (四)寻求突破期(2014-至今):谨慎尝试,稳中求变
        1.个别试题表述受限,交际文体初露头角
        2.试题重回抽象哲理,出现神秘科幻色彩
三、各阶段“‘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特点分析
    (一)构建分析框架
        1.思维:强调创造
        2.表达:追求独特
        3.体验:拥抱真实
    (二)异军突起期(1999-2003):万象俱新
        1.想象奇特思维发散,海量阅读不乏思辨
        2.语词来源丰富多样,兼具年龄时代特征
        3.结构形式寻求变化,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4.关注现实追问究极,坦诚面对情绪体验
    (三)受到冲击期(2004-2008):问题暴露
        1.对想象力要求提高,文学意味逐渐浓厚
        2.遣词造句易走极端,仍需倡导健康文风
        3.形式结构仍有创新,经典新说需要审慎
        4.影视游戏触发灵感,心态视野更加开阔
        5.理性批判不曾缺席,虚构之乐占据上风
    (四)遭遇瓶颈期(2009-2013):急速调整
        1.语言追求简洁日常,想象与现实结合
        2.精巧构思层出不穷,多角度实现创新
        3.寻常之事亦能成文,日常生活审美化
        4.校园生活不乏情趣,不沉迷消极抱怨
        5.冷静思考社会现实,不羞于情感表达
    (五)寻求突破期(2014-至今):稳步前行
        1.想象虚构依旧动人,逻辑推论鞭辟入里
        2.语言风格顺其自然,结构形式创新依旧
        3.青春有叛逆有和解,明媚通透富有朝气
        4.直击时代各个角落,青春之力破纸而出
四、“‘新概念’作文大赛”价值指向
    (一)关注思维,以“新”创造于世界
        1.鼓励想象力腾飞,激发创造性思维
        2.多样化命题解读,培养发散性思维
        3.追寻文章独特视角,打破思维定势
    (二)关注表达,以“我”推之于世界
        1.不拘泥于文本形式,服务于表达需求
        2.肯定自身语言能力,以模仿催生创新
        3.为世界个性化作注,不惧怕与众不同
    (三)关注体验,以“心”感知于世界
        1.感性洞察理性穿透,遇见客观世界
        2.虔诚剖析反求诸己,充盈主观世界
        3.沉浸体悟文字之乐,畅游语言世界
五、“‘新概念’作文大赛”对作文教学的启迪
    (一)作文命题:奋力激起思维火花
        1.注重命题内在可延展性,合理平衡限制开放
        2.注重命题来源趣味多元,触发学生表达欲望
        3.审慎对待命题价值引导,注重命题主体视角
    (二)学生写作:力图彰显飞扬活力
        1.自主拓宽阅读视野,敏锐洞察周遭世界
        2.极力捕捉倾吐欲望,体验畅所欲言之乐
        3.以文会友交流共进,自由审评反复修改
    (三)语文教师:搭建自由表达平台
        1.创设良好写作氛围,吸引学生勤写乐写
        2.评价标准动态多元,珍视学生个性话语
        3.下水作文平等交流,提升作文指导水平
    (四)赛事举办:侧面鼓舞写作激情
        1.全面提升办赛水平,着力扩大赛事影响
        2.趣味比拼随堂而练,专题比武强化要点
        3.优秀作品集结成册,有效反馈共促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届复赛试题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2.1 课题研究的目标
        1.2.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思路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IYPT
        1.4.2 拓展课程
第2章 IYPT融入高中物理拓展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IYPT历年赛题分析
        2.1.1 数据统计
        2.1.2 定性筛选
    2.2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设计
    3.1 课程性质和定位
    3.2 课程目标设计
    3.3 课程内容设计
        3.3.1 课程内容的选取
        3.3.2 课程内容的组织
    3.4 课程资源建设
第4章 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4.1 课程教学实施
        4.1.1 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4.1.2 课程教学实施原则
        4.1.3 教学组织方式及实施情况
    4.2 课程教学实施案例分析
        4.2.1 教学案例实施概述
        4.2.2 教学案例实施过程
        案例1-飓风球
        案例2-电晕放电
        案例3-雪糕棒连锁反应
    4.3 课程教学实施效果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完成的工作及结论
        5.1.1 完成的工作
        5.1.2 结论
    5.2 创新点与不足
        5.2.1 创新点
        5.2.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IYPT赛题与高中物理教材契合性与差异性归纳表
附录2 参加IYPT拓展课程的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附录3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汇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想象力时代”的人才需求
        1.1.2 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危机
        1.1.3 想象力是物理学发展的动力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想象”的概念
        2.1.2 想象的分类
        2.1.3 科学想象的概念与特点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想象力的研究现状
        2.2.2 关于科学想象的研究现状
    2.3 科学想象力的教育价值
        2.3.1 科学想象力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
        2.3.2 科学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3.3 科学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假说的能力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工具的编制
        3.2.1 科学想象力测试问卷的设计
        3.2.2 科学想象力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3.2.3 科学想象力评价标准的确立
        3.2.4 科学想象力评价体系质量检测
4 研究的结果
    4.1 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不同维度的现状调查
    4.2 不同任务中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
    4.3 不同性别的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发展现状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研究创新点
    5.4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2 数学建模能力概念概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理论依据
    2.2 国内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1 国内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2 国外建模能力水平的划分标准
        2.2.3 本研究所依据的能力水平划分标准
第3章 调查研究
    3.1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1 研究方法
        3.1.2 研究对象
        3.1.3 调查试题设计
        3.1.4 调查的实施
    3.2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 测试题结果统计分析
        3.2.2 能力评估分析
        3.2.3 调查结论
        3.2.4 原因分析
        3.2.5 与高中、大学数学建模能力要求差距分析
第4章 与高三建模相关的一些建议
    4.1 关于高三数学建模教材内容的建议
    4.2 对高三数学建模教学的建议
    4.3 对高三学生数学建模学习的建议
        4.3.1 针对高考背景下数学建模学习的建议
        4.3.2 针对中学至大学数学建模过渡学习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学建模能力水平测试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汉语国际教育飞速发展
        二、“汉语桥”比赛规模日益壮大
        三、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赛制及评价体系
        一、赛制概况
        二、评委嘉宾设置
        三、评分规则
第二章 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比赛决赛试题内容
    第一节 汉语知识试题特点
        一、面面俱到、有所侧重
        二、源自日常、贴近生活
        三、古今结合、突出特点
    第二节 中国国情试题特点
        一、与时俱进、顺应潮流
        二、综合考察、突出典型
    第三节 中华文化试题特点
        一、丰富多样、取材广泛
        二、古今结合、传统为主
        三、雅俗交合、以俗为主
        四、中西碰撞、互融互通
    第四节 演讲表演试题特点
        一、依托经典、引经据典
        二、即兴展示、临场发挥
        三、形式多样、推陈出新
第三章 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选手答题情况
    第一节 根据试题内容分析选手答题情况
        一、汉语知识试题答题情况
        二、中国国情试题答题情况
        三、中华文化试题答题情况
        四、演讲表演试题答题情况
    第二节 从选手能力角度分析选手答题情况
        一、选手的语言能力
        二、选手在文化认知方面的能力
        三、选手的表演能力
第四章 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的启示和建议
    第一节 试题命题的启示和建议
        一、试题难度要适中,稳中有升
        二、增加试题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第二节 对参赛选手的建议
        一、汉语基础部分需要扎实的训练和学习
        二、真实融入中国社会,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三、学习方法多样化
    第三节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音教学方面,运用“绕口令”来辅助进行语音教学
        二、词汇教学方面,运用情景铺垫,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语法教学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法,组成趣味多样的语法组合
        四、汉字教学方面,利用偏旁部首,音形义结合教学,并加强书法教学
        五、文化教学方面,置身于中国文化环境,语言和文化教学相辅相成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数学竞赛思想方法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学竞赛思想方法
        2.1.2 数学教学的内涵
        2.1.3 数学竞赛与中学教学的联系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数学竞赛研究状况综述
        2.2.2 竞赛数学的教育功能的研究综述
        2.2.3 数学竞赛与中学数学教学相关的研究综述
    2.3 对相关文献已有研究的评析
第3章 数学竞赛的相关研究
    3.1 数学竞赛试题的分析
        3.1.1 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
        3.1.2 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3.2 数学竞赛的特征
        3.2.1 基础性
        3.2.2 创造性
        3.2.3 发展性
第4章 数学竞赛的解题思想方法及应用
    4.1 转化与化归思想及应用
    4.2 分类讨论思想及应用
    4.3 换元法及应用
    4.4 构造法及应用
    4.5 反证法及应用
    4.6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
    4.7 奇偶分析法及应用
    4.8 容斥原理及应用
第5章 数学竞赛融入中学数学教学
    5.1 课堂案例——分类讨论问题
        5.1.1 教学案例
        5.1.2 案例分析
    5.2 课堂案例——构造法问题
        5.2.1 教学案例
        5.2.2 案例分析
    5.3 总结
第6章 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6.1 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
        6.1.1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6.1.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6.1.3 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6.2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6.2.1 推导定义、定理时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6.2.2 利用经典例题巩固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6.2.3 习题课教学中总结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6.3 教学中融入数学竞赛内容
        6.3.1 拓展训练中选用数学竞赛题
        6.3.2 组织数学竞赛兴趣小组
        6.3.3 开设数学竞赛选修课
第7章 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9)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理论基础
        1.5.1 素质教育理论
        1.5.2 多元智力理论
        1.5.3 教育评价理论
第二章 数理核心素养概述
    2.1 素养
    2.2 核心素养
    2.3 学科核心素养
    2.4 物理核心素养
    2.5 数学核心素养
第三章 高中物理竞赛概述
    3.1 物理竞赛的发展
    3.2 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
    3.3 物理竞赛与高考、自主招生之间的关系
    3.4 物理竞赛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
    3.5 开展物理竞赛的意义
第四章 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体现
    4.1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考查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4.2 物理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1 物理观念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2 科学思维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3 科学探究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2.4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4.3 数学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第五章 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部分预赛试题分析
    5.1 力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2 热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3 电磁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4 光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5.5 近代物理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对物理竞赛教学的启示
        6.2.1 对教师的启示
        6.2.2 对学生的启示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汉教英雄会”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汉教英雄会”比赛概况
    第一节 比赛举办背景
    第二节 比赛举办意义
    第三节 比赛形式
        一、比赛赛制
        二、选手介绍
        三、评委组成
        四、评比形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汉教英雄会”比赛赛题分析
    第一节“汉教英雄会”大赛题目类型及范围
        一、初赛比赛题目及范围
        二、复赛比赛题目及范围
        三、半决赛比赛题目及范围
        四、决赛比赛题目及范围
    第二节 比赛赛题设置的优点及不足
        一、比赛赛题的优点
        二、比赛赛题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汉教英雄会”中外选手比赛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选手比赛情况分析
        一、语言知识素养方面
        二、文化储备方面
        三、教学能力方面
    第二节 外国选手比赛情况分析
        一、语言知识素养方面
        二、文化储备方面
        三、教学能力方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汉教英雄会”比赛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教师素养方面的启示
        一、加强语言能力
        二、强化文化素养
        三、提升教学能力
    第二节 教学技能方面的启示
        一、文化渗透进教学
        二、多媒体参与教学
        三、游戏辅助教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两道信息给予型赛题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以赛带训”提高创新竞赛能力的训练机制[J]. 李苑青,吴屏,杨轶,肖涵.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4)
  • [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研究[D]. 唐路.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新概念”作文20年 ——历史回眸、价值指向和现实启迪[D]. 裘珏馨.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4]高一物理IYPT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 李艳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职前物理教师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 季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高三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研究[D]. 宋周丽.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7]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决赛试题研究[D]. 和小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数学竞赛思想方法促进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D]. 李蕊.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9]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D]. 凌国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汉教英雄会”比赛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 杨晓芸. 黑龙江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两个信息提供竞赛题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