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肌肉无创开胸治疗肺癌

微创肌肉无创开胸治疗肺癌

一、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杰[1](2016)在《肺癌的微创治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简要分析肺癌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资料,对微创治疗肺癌的新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总结胸腔镜手术、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这两种微创治疗肺癌的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特点及应用效果。结果不管是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还是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结论在临床上需要在掌握肺癌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为其选择合适的微创治疗方式。随着对肺癌治疗方法的不断研究,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适宜应用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方法、手段将不断涌现出,也将会给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的福音,提高他们的生存率甚至是治愈率。

郎达民[2](2015)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muscle-sparing thoracotomy,MST)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肺癌患者分为2组,MST组32例行MST治疗,对照组32例行传统开胸术治疗。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7d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结果 2组术前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CD3、CD4、CD8细胞、IgG、IgA及红细胞C3b受体(red blood C3breceptor,R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结率(red blood cell-immune complex receptor,RBC-I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免疫功能均较术前降低;术后第1天,MST组NK细胞[(19.0±7.0)%]、CD4[(29.0±10.0)%]、RBC-C3bR[(6.9±2.1)%]及RBC-ICR[(14.8±3.2)%]高于对照组[(13.0±7.0)%、(23.0±8.0)%、(5.2±2.5)%、(13.1±3.1)%](P<0.05),2组CD3、CD8细胞、IgG、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MST组CD4[(36.0±10.0)%]、IgA[(2.1±1.0)g/L]及RBC-C3bR[(8.3±2.5)%]高于对照组[(29.0±10.0)%、(1.6±1.1)g/L、(6.2±2.8)%](P<0.05),IgG高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MST组IgG[(12.0±4.0)g/L]高于对照组[(9.6±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细胞、CD3、IgA、RBC-C3bR及RBC-ICR高于对照组、CD4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术治疗相比,采用MST治疗肺癌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罗晖,杨颖,汪华,陈旭,徐俊,蒲强[3](2012)在《VATS和MST根治性切除肺癌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MST)和胸腔镜(VATS)在肺癌根治性切除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60例采用VATS手术,60例患者采用MST,比较5年内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VATS组术后5年内有37例复发,复发率为60%,5年内有31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0%;MST组术后5年内有35例复发,复发率为58%,5年内有29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52%,两者5年内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和MST均能对肺癌做根治性的切除。

高国栋,张为迪[4](2012)在《微创技术在肺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肺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视电视胸腔镜微创切口(VATS)和经肋间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MST)对175例肺部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选择同期行标准后外侧切口的肺癌手术患者72例作对照,比较电视胸腔镜微创切口和经肋间微创切口以及其与标准后外侧切口肺癌手术之间的优劣。记录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及留置时间。结果: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经肋间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MST)组的术中出血、切口长度、胸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开关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度冷丁用量及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标准后外侧切口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

朱月平,董太平[5](2012)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285例》文中指出为探讨肌肉非损伤性(Muscle-Sparing)开胸术的可行性,2007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MST)施行普通胸外科各种手术285例,经肋间进胸,切口长8~16cm,不损伤胸大肌、背阔肌及胸背神经等。与同期施行的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术(SPT)相比较,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胸腔引流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术侧上肢功能基本正常,切除病变和清扫淋巴结与传统后外侧切口开胸术相当。如果有熟练的小切口操作技巧,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是可取的,

袁天柱,杨鲲鹏,寿化山,韦武利,陈卫民,王奇[6](2011)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气道重建治疗中心型NSCLC》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气道重建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16例患者采用左或右胸侧胸壁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切口长约9~15cm。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左或右胸标准后外侧剖胸切口,长约25~35cm,并剪断一根后肋。比较两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局部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行气道重建,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不损伤肌肉,并发症少、恢复快,同时兼顾美观。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采用单手及加长器械操作并利用冷光源协助照明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马国军[7](2011)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市胸科医院近2年来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观察,来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原发性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微创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选取193例临床诊断为Ⅰ-ⅢA期的原发性肺癌手术患者,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AMT组)98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TPI组)95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术前1d和术后4h、1d、2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IL-8浓度。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肺叶切除、肿瘤直径、术后随访时间、术后病理类型、术后病理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2)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比较如下:手术时间(150.02±29.88)min vs (151.58±27.65) min、术中出血量(200.71±95.77)ml vs (234.84±74.56) ml、切口长度(5.83±1.56) cm vs (22.8±4.67) cm、淋巴结清扫数目(18.58±7.29)枚vs(19.29±5.10)枚、术后离床时间(3.91±0.85)天vs(4.74±0.76)天、术后引流量(575.61±186.03) ml vs (656.63±207.9) ml、带管时间(4.07±1.17)天vs(4.48±1.39)天、术后住院时间(11.34±1.94)天vs(12.74±2.34)天、术后1d疼痛强度评分(4.56±1.32) vs (7.14±1.07)、术后吗啡片用量(200.10±73.99) mg vs (265.07±70.95) mg,经统计学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d疼痛强度评分、术后吗啡片用量方面较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方面(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切口感染、肩关节活动障碍)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较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均明显减少(P<0.05)。(3)与术前1d比较,2组术后4h、1d、2d时点血清CR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术后1d时点达高峰;与术前1d比较,2组术后4h、1d、2d时点血清IL-6、IL-8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术后4h时点达高峰;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组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术后4h、1d、2d时点血清CRP、IL-6及IL-8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Ⅰ-ⅢA期原发性肺癌患者行肺切除(包括单肺叶、双肺叶、全肺、袖式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的,关于其远期的生存率需进一步随访观察。(2)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具有出血少、切口小、急性期炎性反应轻、对机体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原发性肺癌优选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刚,吴一龙,王沐廷[8](2008)在《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赵晓东,沈韦羽,邵国丰,金成华,周青云,毛争春[9](2008)在《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胸部肿瘤880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贺延法,陈海泉,李建行,贾晨光[10](2007)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134例》文中提出目的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皮肤小切口)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切口和围术期的研究。方法应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134例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共行肺切除术130例,手术探查4例;右上叶切除37例(其中袖式切除1例),右中叶切除4例(其中加右胸壁大块切除1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6例,右下肺叶切除14例(其中加上肺楔形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11例,左上肺叶切除17例,左下肺叶切除20例(其中加胸壁大块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11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肺动脉1例)。术中均行肺门、隆突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小切口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输血8例。结论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操作简便,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可以作为绝大多数肺癌手术的常规入路治疗。

二、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的微创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1.1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具体实施方法
    1.2 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2 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2.1 胸腔镜手术具体实施方法
    2.2 胸腔镜手术的特点及应用效果
3 小结

(2)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细胞免疫
        1.2.2红细胞免疫
        1.2.3体液免疫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术前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比较
    2.2 2组手术前、后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2.3术后组间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3)VATS和MST根治性切除肺癌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VATS组
        1.2.2 MST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微创技术在肺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 数据测定与记录
    1.4 统计学方
2 结果
    2.1 MST组
    2.2 VATS组
    2.3 标准后外侧切口组
    2.4 三组清扫淋巴结结果

(5)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285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6)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气道重建治疗中心型NSCLC(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手术方法
        1.3.1 MST方法
        1.3.2 气道重建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图
综述 肺癌微创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和现状
2 微创外科技术与肺癌的手术治疗
    2.1 肺癌的电视胸腔镜手术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2.1.1 VATS治疗肺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1.2 VATS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比较
        2.1.3 VATS治疗肺癌的缺点
        2.1.4 手术并发症
        2.1.5 VATS治疗肺癌的远期疗效
    2.2 肺癌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 (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 VAMT)
    2.3 肺癌的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手术 (muscle-sparing thoracotomy, MST)
        2.3.1 MST的特点[26, 27]
        2.3.2 适应证与禁忌证
        2.3.3 手术并发症
        2.3.4 远期疗效

(10)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13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的微创治疗分析[J]. 王俊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9)
  • [2]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郎达民.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12)
  • [3]VATS和MST根治性切除肺癌的比较研究[J]. 罗晖,杨颖,汪华,陈旭,徐俊,蒲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12(36)
  • [4]微创技术在肺部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J]. 高国栋,张为迪.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5)
  • [5]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285例[J]. 朱月平,董太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7)
  • [6]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气道重建治疗中心型NSCLC[J]. 袁天柱,杨鲲鹏,寿化山,韦武利,陈卫民,王奇. 中国医药科学, 2011(13)
  • [7]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观察[D]. 马国军.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4)
  • [8]肺癌微创外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 陈刚,吴一龙,王沐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11)
  • [9]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胸部肿瘤880例[J]. 赵晓东,沈韦羽,邵国丰,金成华,周青云,毛争春. 浙江临床医学, 2008(05)
  • [10]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134例[J]. 贺延法,陈海泉,李建行,贾晨光. 河北医药, 2007(04)

标签:;  ;  ;  ;  ;  

微创肌肉无创开胸治疗肺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