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创造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

论数学创造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

一、数学创造能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漫谈——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蒋双,赵思林,李红霞[1](2021)在《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解数学的素养是中学数学教师基础性的数学核心素养。理解数学包括对"数学的定义""数学的特点""数学化""数学的价值""数学的发现创造机制"等内容的理解。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素养的生成路径有:运用"高观点"深度理解中学数学知识;研读中学数学着作特别是中学数学期刊;做中学数学知识和问题的专题研究;积极参加与中学数学相关的讨论交流活动。

李火祥[2](2021)在《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学数学大纲不仅明确提出了教学目的,还要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精神."无论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精神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全面系统传授知识,又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王静[3](2021)在《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

林毅[4](2021)在《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稳步推进和立德树人理念的持续深化,强调高阶思维技能已成为新时代课程的集中趋势以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数学高阶思维是立足于数学学科背景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如何科学评判数学高阶思维,达成数学高阶思维培育目标,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议题。因而,本研究站位于数学学科背景,围绕着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及其发展路径这一核心问题,以初中生群体为对象,以能力视角剖析数学高阶思维的要素结构,并以数学学习策略为着手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遵循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思路,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从而构造合理的数学高阶思维培育蓝图。研究结论如下:(1)在结构要素研究方面:数学高阶思维的四个主要维度分别为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在测量工具研究方面:《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的各项效度指标、信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是一个可靠、有效的心理学测量工具。(3)在现状差异研究方面:被试初中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及其子能力均在良好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民族、年级、数学成就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而在不同学校属性群体中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在总体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总体具有极高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子能力的影响效应方面,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主要子能力均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效应,且以数学元认知能力、数学批判性思维为中介变量,存在6条正向的显着影响路径;在群体变量的调节作用方面,民族差异、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整体均不具有调节作用,而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具有显着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启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绘制了三条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分别为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张承菊[5](2021)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昆明市四所幼儿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造性思维发展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核心,4-5岁是幼儿在学前期中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快速阶段。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生理、知识、情绪、动机、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是重要的因素。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体现出家长不同的家庭教养行为,进一步影响幼儿的发展。本研究从现实条件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相关文献,主要运用测验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昆明市四所幼儿园182名中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进行测评,并对这182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调查,以探究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关系,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究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家庭教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呈负相关;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流畅性、变通性呈负相关;溺爱型、放任型的家庭教养行为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家庭文化资本影响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家庭文化资本、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产生双重影响。首先,使用Torrance《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图画测验,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流畅性、变通性四个方面进行测验,使用杨丽珠、杨春卿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幼儿家长的家庭教养方式现状,通过SPSS.22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呈负相关;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流畅性、变通性呈负相关;民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各维度的相关性均不显着。其次,分别对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进行访谈,分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探究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原因,结果发现: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具体行为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家庭文化资本影响了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家庭文化资本要素不同,进而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不同。再者,进一步分析家庭教养方式及家庭文化资本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共同影响,发现:家庭文化资本中的不同因素与中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并且体现在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第一,在物质基础中,母亲证书数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呈负相关,家长读物数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呈负相关,幼儿读物数量的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呈正相关;第二,在陪伴时间中,家长一周陪伴幼儿进行益智游戏的天数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精进性、流畅性、变通性呈正相关;第三,在文化活动中,家长一年带幼儿到图书馆、书店等地的次数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呈正相关。最后,为提出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家庭教养建议,通过访谈高创造性组和低创造性组幼儿的家长,挖掘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其他因素,结果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专注,进行艺术类的活动,有利于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综合研究结果,提出培养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四条家庭教养建议:营造自由而安全的家庭环境;减少溺爱型和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成分;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文化资本;提高自身能力争做“创造型家长”。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研究表明《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杨欢[7](2020)在《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创造性人才的显着特征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育中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问题解决被大多数教师理解为“纯粹的数学解题”,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创造性思维中的独特作用,导致学生创造力普遍低下。基于以上认识和现状,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首先,从数学教育的本质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阐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接着,在总结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并阐述两者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此作为论文展开的基础。然后,以刘徽“割圆术”为案例依托,从问题解决的视角分析创造过程,得到问题解决中实现创造的思维启示,包括问题是创造的起点;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类比、归纳、猜测是创造的重要方法;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最后,针对“割圆术”带来的启示,结合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观,提出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2)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3)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意识;(5)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杨忠旬[8](2020)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文中提出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的学科,过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数学中的科学与创造发明并不完全按照逻辑思维的法则进行,而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育中应注重对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同培养。民族地区的数学教育存在着跨文化的现象,并且教育观念较滞后,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创新意识成为当地教育者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以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为着力点,提出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建议,进而带动民族地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非逻辑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厘清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基本关系,并对民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调查问卷》进行编制。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探索初中与高中学生非逻辑思维是否存在着差异。采用访谈法了解水族地区一线教师对非逻辑思维的理解状况和民族地区教师授课方式是否有益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根据众多学者对非逻辑思维的研究,确定了非逻辑思维的四个维度(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紧接着对水族地区两所初中学校与两所高中学校886位中学生进行调查,经过收集问卷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均值检验、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对性别、年级、不同学校之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齐性检验得出,其Sig值均小于0.05,表明水族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水平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2)通过对八年级到高三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均值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非逻辑思维水平越低;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均值比较分析,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越低。表明水族地区的中学生随着知识经验越丰富,学生思维定势就越严重。(3)通过对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712,Sig=0.000>0.01,表明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相关性显着;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57,在0.30~0.50之间,表明非逻辑思维与数学成绩是正相关,Sig=0.000,表明两者相关性显着。(4)通过对水族地区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其结果表现为:八年级与九年级到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九年级与高三年级的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显着,高一年级与高三年级非逻辑思维的差异非常显着。(5)经过与水族地区师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教师教育观念较滞后,同时受到教学进度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师生教学过程配合不和谐,导致课堂氛围较差。根据研究结论与结合非逻辑思维的特点,以及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现状,提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异,立足于课堂,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三点建议。

刘娇[9](2020)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的热点,在我国素质教育中,为了突出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了国家战略层面。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做了颇多的努力。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帮助初中数学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创新意识状况,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教学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提出本文中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其次根据数学创新意识的维度自编了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制订了评分标准,并在南宁市某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依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其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探讨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与数学成绩、智力成绩的相关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个性差异非常显着,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差异比创新品质的个性差异相对更显着;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整体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人处于中等水平,只有少部分人处于低水平或高水平。(2)初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最好,初三年级次之,初一年级最差;在各维度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达到显着性水平,别的差异都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3)男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除了初二年级都比女生强;而在各个维度上,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创造性思维这个维度上女生都比男生高,而在创新品质这个维度上,除了初二年级,男生都比女生高。(4)数学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比创新品质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大。(5)好中差三类学生在数学创新意识总体上的差异都达到了显着性水平;优等生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平均分最高,其次是中等生,学困生最低。(6)学生的智力成绩与数学创新意识总体、创造性思维都有显着的正相关,与创新品质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

孙晶[10](2020)在《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时尚文化、低碳生活等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当代设计已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趋势,一系列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与类型,正成为设计的新景观。本文通过阐述设计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设计的基本内涵,分析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更加清晰认识综合性设计与各门类设计之间、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综合性设计对当代设计艺术发展取向的影响和对艺术设计变革的启示。剖析综合性设计形成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理解其出现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时代发展对于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的更高要求,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综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反思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成因与问题,进一步明确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同时,借鉴和分析国外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有益经验,从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到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从增设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兴专业,到创建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以教育学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为学理依据,梳理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范式,发展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促进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从而为综合性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建构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与方法。此外,更加突出强调在制定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跨学科综合性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多头并进、多项并举,真正促进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深入。

二、数学创造能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漫谈——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创造能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漫谈——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已有研究
2 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的素养
    2.1 对“数学的定义”的理解
    2.2 对“数学的特点”的理解
    2.3 对“数学化”的理解
    2.4 对“数学的价值”的理解
    2.5 对“数学的发现创造机制”的理解
3 中学数学教师理解数学的路径
    3.1 运用“高观点”深度理解中学数学知识
    3.2 通过数学活动来理解数学

(2)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
    1. 开放式教学
    2. 活动式教学
    3. 探索式教学
二、中学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 非智力因素培养
    2. 非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3. 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4. 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5. 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语:

(4)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阶思维培养是21 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向
        1.1.2 高阶思维匮乏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1.3 学习策略选择是影响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与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创新
2 研究综述
    2.1 数学高阶思维的研究
        2.1.1 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2.1.2 数学高阶思维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2.1.3 数学高阶思维的测量
    2.2 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2.2.1 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及结构分析
        2.2.2 数学学习策略的测量
    2.3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的关系研究
        2.3.1 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高阶思维
        2.3.2 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间的关系
    2.4 研究假设
        2.4.1 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假设
        2.4.2 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路径假设
    2.5 本章小结
3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问卷的编制
    3.1 问卷项目的编制
    3.2 样本选取与调查过程
    3.3 问卷的预研究结果分析
        3.3.1 项目分析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3.4 问卷的正式确定及结果分析
        3.4.1 结构效度分析
        3.4.2 校标效度分析
        3.4.3 信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现状
    4.1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总体分布
    4.2 初中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群体差异比较
        4.2.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2.2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2.3 不同民族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2.4 不同学校属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2.5 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2.6 不同数学成绩排名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工具
    5.2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5.2.1 结构方程模型概念原理及分析步骤
        5.2.2 结构模型假设
    5.3 数学学习策略影响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1 模型的参数估计
        5.3.2 模型的适配度检验
    5.4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效应分析
        5.4.1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整体的影响效应
        5.4.2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子能力的影响效应
    5.5 本章小结
6 学生群体特征变量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6.1 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
    6.2 民族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6.3 年级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6.4 数学成绩差异对数学高阶思维影响模型的调节作用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讨论
        7.2.1 数学高阶思维结构模型建构
        7.2.2 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现状概览
        7.2.3 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高阶思维的影响机制解析
8 研究建议与启示
    8.1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视角的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展路径
        8.1.1 渗透学习策略意识,激发高阶思维系统发展内生动力
        8.1.2 应用学习策略训练,增益高阶思维各子能力协同发展
        8.1.3 实施策略教学干预,培育高阶思维群体发展高速效能
    8.2 数学高阶思维的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调查问卷》预测问卷
    附录2:《数学高阶思维与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5)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昆明市四所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创造性思维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二、4-5 岁是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期
        三、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四、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已有研究现状
        一、关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二、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三、关于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关系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家庭教养方式
        二、创造性思维
        三、家庭文化资本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创造性思维理论
        二、创造力投资理论
        三、文化资本理论
    第六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及工具
        四、研究假设
        五、研究路径
第二章 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总体情况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具体情况
    第二节 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情况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具体情况
第三章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第一节 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一、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第二节 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一、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二、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三、家庭文化资本对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第四章 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一、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二、不同家庭文化资本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性分析
    第二节 家庭文化资本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一、物质基础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二、陪伴时间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四、文化活动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共同影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二、溺爱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的形成原因
        三、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双重影响
    第二节 其他家庭因素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产生共性影响
        一、影响高创造性思维组的其他家庭因素
        二、影响低创造性思维组的其他家庭因素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溺爱型、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家庭文化资本是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家庭文化资本与家庭教养方式共同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家庭教养建议
        一、营造自由而安全的家庭环境
        二、减少溺爱型和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成分
        三、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文化资本
        四、提高自身能力争做“创造型家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教育的本质
        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
    1.2 研究概述及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1.2.1 研究概述
        1.2.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问题解决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2.1 问题解决
        2.1.1 问题解决的含义
        2.1.2 问题解决与数学史发展
        2.1.3 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
        2.1.4 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2.2 数学创造性思维
        2.2.1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2.2.2 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育
        2.2.3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创造性思维
    2.3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关联
        2.3.1 问题解决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2.3.2 创造性思维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
3 刘徽“割圆术”的教育资源价值分析及启示
    3.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割圆术”
        3.1.1 问题情境——“古率”观念深入人心
        3.1.2 发现问题——批判“古率”粗糙
        3.1.3 提出问题——求半径为 1 的圆的面积
        3.1.4 分析问题——由已知推未知,化圆为方
        3.1.5 解决问题——思维演绎,逻辑推理
        3.1.6 问题回顾——获得更精确的圆周率
    3.2 “割圆术”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启示
        3.2.1 问题是创造的起点
        3.2.2 思想方法是创造的核心
        3.2.3 观察、归纳、直觉是创造的重要方法
        3.2.4 回顾反思是创造的必要环节
        3.2.5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创造的保证
4 问题解决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4.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数学思考
    4.2 展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学会思考
    4.3 重视用于数学发现的一般方法
    4.4 增强数学反思意识,提升反思能力
    4.5 激发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1.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中学数学学科特点与教学现状
    1.2 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国外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2 国内非逻辑思维研究综述
        1.2.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4 非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1.2.5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1.2.6 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的关系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创新
        1.5.1 视角创新
        1.5.2 内容创新
2 调研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课例分析法
    2.3 调查问卷的编制
    2.4 调查实施
    2.5 研究框架
    2.6 本章小结
3 资料与数据分析
    3.1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现状调查
        3.1.1 不同性别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2 不同年级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1.3 不同学校中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差异
    3.2 三都水族地区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现状调查
        3.2.1 不同性别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差异
    3.3 非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相关性分析
    3.4 中学生非逻辑思维与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3.5教师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3.5.1 教师访谈笔录
        3.5.2 教师访谈总结
        3.5.3 学生访谈笔录
        3.5.4 学生访谈总结
    3.6 随堂听课记录与分析
        3.6.1 随堂听课前期工作
        3.6.2 随堂听课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讨论
    4.1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性讨论
    4.2 水族地区中学生思维定势的现状讨论
    4.3 水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4.4 水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5 对策或建议
    5.1 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
    5.2 建立新异、突破思维定势
    5.3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圆锥曲线中的三角形面积求解的探究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
        2.1.1 有关创新意识概念的研究
        2.1.2 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及其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2.2 创新意识的结构及培养研究
        2.2.1 创新意识结构的相关研究
        2.2.2 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
    2.3 数学创新意识的研究
    2.4 有关智力测验的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3 研究的理论构想与设计
    3.1 研究的理论构想
        3.1.1 数学创新意识的概念界定
        3.1.2 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思路
        3.2.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的编制
        3.3.1 问卷调查的维度
        3.3.2 研究工具修改
        3.3.3 数学创新意识的评价指标
        3.3.4 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的划分标准
        3.3.5 信效度检验
4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的选择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水平现状调查的结果
        4.3.2 初一、初二、初三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
        4.3.3 数学创新意识与性别的差异性
    4.4 讨论
    4.5 结论
5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的选择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5.3.1 学生数学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5.3.2 好中差三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差异性
        5.3.3 学生智力成绩与其数学创新意识的相关性
    5.4 讨论
    5.5 结论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的创意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预测问卷)
    附录2 :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测试卷(正式问卷)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学科交叉与综合趋势
        (二)国外综合性教育的创新实践
        (三)我国设计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基于“分科”与“专才”培养理念
        (四)改革与突破:时代需要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跨学科理论
        (二)综合性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三)国外高校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实践
    四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综合
        (二)以综合为特征的学科类型
        (三)综合性设计
        (四)综合课程
        (五)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综合——艺术与设计的特质
    第一节 关于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
        一 交叉性设计
        (一)交叉学科的定义
        (二)“设计科学”:基于交叉与综合的多学科融汇
        (三)关于交叉性设计
        二 跨界设计
        (一)关于跨界设计
        (二)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的跨界融合
        (三)“一专多能”的跨界设计师
        三 边缘设计
        四 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与系统设计 整体设计
        (二)关于总体设计
    第二节 关于类型化的综合性艺术
        一 艺术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艺术
        (一)艺术的综合性
        (二)综合性艺术
        二 瓦格纳“整体艺术”的构想:戏剧艺术
        三 综合到融合:电影艺术
        (一)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
        (二)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三)创作过程的综合性
        四 视听融合的艺术:多媒体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设计的综合性特质
        一 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到“德意志制造联盟”: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二 “所有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完善的建筑物”
        三 后现代:“视觉狂欢”与“多元拼贴”
        四 综合的当代艺术:观念体现与超越媒介
        (一)观念体现
        (二)超越媒介
第二章 未来——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外驱动与目标
    第一节 外部驱动与创新设计
        一 创新设计:综合发展与产业振兴
        二 数字生态共同体下的“综合+设计”
        (一)“数字生态共同体”与综合性艺术设计
        (二)综合性艺术设计的新兴领域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困境
        一 专业类型划分与专业自主设置
        (一)基于“专才”教育理念的专业类型划分
        (三)缺乏专业自主设置权,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实现跨学科真正融合
        二 行业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一)对应行业:设计专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危机
        (二)面向未来:注重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难以适应创新设计发展
        三 “专才”与“通才”: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教育理念
    第三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一 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 综合教育:STEM走向STEM+X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章 借鉴——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重组与整合: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
        一 阿尔托大学:重组,为了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二 伦敦艺术大学:联合,为了设计未来的经济
        三 创意艺术大学:商业与设计的融合
    第二节 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创立跨学科的新兴专业
        一 以创新设计的名义:跨校联合创设跨学科教育项目
        (一)“创新设计工程”双硕士专业(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简称 IDE)
        (二)“全球创新设计”双硕士专业(Global Innovation Design, 简称GID)
        二 多校联合新模式:“设计伦敦”与“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
        (一)“设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学院商学院
        (二)“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克兰菲尔德大学
        (三)“创意商业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伦敦商学院
        (四)Erasmus+ STEAM:伦敦艺术大学与欧洲教育战略伙伴
        三 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培养
        (一)芬兰阿尔托大学“国际设计商业管理专业”
        (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综合性硕士专业
    第三节 为创新而协同: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
        一 建构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跨学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并重
        (一)斯坦福大学的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机构:“协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斯坦福大学克拉克中心(Bio-X):空间融通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
        (三)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跨学科综合
        (四)为设计创新:伦敦艺术大学创设新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 跨学科课程与综合性实验教学
        (一)设计思维课程: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D.School)
        (二)社会创新辅修课程: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Designmatters
        三 合作:多元联合的创新实践
        (一)基于创新的联合:帕森斯设计学院研究实验室
        (二)未来老龄化实验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
        (三)走在时尚前沿:意大利米兰多莫斯学院与校企合作
第四章 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综合属性的课程类型
        一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
        (二)融合课程( fused curriculum)
        (三)广域课程(broad - fields curriculum)
        二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主题性设计课程
        (二)实验设计课程
        (三)毕业设计课程
        (四)跨学科跨专业工作坊
        三 学生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四 其他的综合性课程类型
    第二节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一 走向综合的教学设计
        (一)培养多方面兴趣与形式阶段理论
        (二)经验的情境与知行合一
        (三)走向综合:教学设计新趋势
        二 综合: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
        三 综合:基于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主题:跨学科知识与多维视角
        (二)主题:多元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三)主题:基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综合: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
        一 教学组织与类型
        二 教学组织形式
        三 教师团队:多学科联合教学
        四 学生团队:综合智力与协同创新
第五章 实验——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前提与保障: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改革面向跨学科教师的评聘管理、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制度
        二 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综合课程建设
        三 建立适应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生态的教务管理制度
        四 建立支持跨学科教研的财政制度
        五 推动教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研活动的策略
        六 开放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节 探索:从工作室制到大基础课程、新兴专业方向
        一 工作室制:综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 对标设计前沿:建构专业新方向与新课程群
        三 毕业设计:联合导师制与跨学科跨专业综合
        四 大综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五 “艺工结合”: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与工科的新综合
        六 设计+科技:新技术新媒介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融合
    第三节 “综合+”: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建设
        一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的领导架构
        二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管理与运行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类型
        (一)建设综合性设计教学及研究平台
        (二)建设综合性国际交流平台
        (三)建设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一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实行全面学分制
        二 开放与融合:设计学院与国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教学
        三 “厚基础、宽口径”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四 综合理念下的现代手工艺教学
结论
    一 走向综合,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问题与目标: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瓶颈和出路
    三 积极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发展基于综合的教学设计
    四 改革:从制度建设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数学创造能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漫谈——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数学教师怎样理解数学[J]. 蒋双,赵思林,李红霞.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08)
  • [2]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A]. 李火祥. 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 2021
  • [3]创造性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成绩的干预研究[D]. 王静. 西南大学, 2021
  • [4]初中生数学高阶思维的结构模型建构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数学学习策略的视角[D]. 林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家庭教养方式对中班幼儿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昆明市四所幼儿园为例[D]. 张承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为培养策略的研究 ——以刘徽“割圆术”为例[D]. 杨欢.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8]民族地区中学数学非逻辑思维的调查研究 ——以三都水族地区为例[D]. 杨忠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0(04)
  • [9]初中生数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性研究[D]. 刘娇.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10]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 孙晶.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论数学创造力与数学创造教育问题——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