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一、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孙彤彤[1](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张玉胜[2](2020)在《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在全球广泛种植,在中国也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马铃薯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本研究通过测算中国和其他贸易强国马铃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分析近20年(1999-2018)来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动态演变特征,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做出整体评价;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近20年来中国马铃薯贸易增长的内在机理,剖析竞争力因素和其他因素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最后基于中国主要出口的4类马铃薯产品(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及其所对应出口国家的层面,揭示中国和出口对象国潜在供给和需求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模型模拟的贸易值测度中国主要出口的4类马铃薯产品的实际贸易潜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马铃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但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1999-2018年,中国马铃薯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速远超过世界贸易额的增速,但是与世界马铃薯产品贸易额相比,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仍较小,2018年仅占2.03%。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结构与世界市场对马铃薯需求不一致,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2018年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冷冻马铃薯的出口额占全部马铃薯产品出口额的89.80%。进口产品则以加工品为主。2.过去20年,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虽然保持上升趋势,但与主要出口国家相比仍较弱。主要表现在就整体而言,国际市场占有率偏低,贸易顺差小,生产效率竞争优势微弱,由于马铃薯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导致生产者价格大幅上升。中国4种主要马铃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表现和变化有所差异,自1999至2018年,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国际市场占有率0.67%增长到8.6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0.07增长到0.94,竞争优势指数从0.86增长到1.00;冷冻马铃薯国际市场占有率从0.67%,增长到8.6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从0.48增长到1.11,竞争优势指数从-0.21增长到1.00,表明马铃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3.根据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可将1999-2018年划分为3个阶段:(1)1999―2006年为缓慢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7 466.78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都表现为正向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11.31%、55.51%、33.18%,其中马铃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引起出口贸易增加的最主要因素。(2)2007―2014年为快速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18 059.95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21.19%、75.69%、3.12%,竞争力效应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但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与世界市场进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产品不一致。(3)2015―2018年为波动增长期。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总额增长2 662.52万美元,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交叉效应对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178.23%、-62.49%、-15.74%,竞争力大幅减弱,对中国马铃薯贸易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但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增长,出口额仍然保持增长。过去20年间,国际市场对马铃薯产品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促进中国马铃薯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出口结构并不符合世界市场的需求,亟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4.中国不同类型马铃薯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1)鲜薯或冷藏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两国人均收入、贸易国马铃薯产量、人民币汇率等,其中贸易国人均收入、贸易国马铃薯产量和人民币汇率3个因素与马铃薯国际贸易为负相关关系。(2)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影响因素包括:两国经济规模、两国人均收入、两国空间距离、是否“一带一路”国家等。其中中国经济规模因素为正相关关系,其余均为负相关关系。(3)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两国马铃薯产量、替代品进口额、人民币汇率等。其中贸易国经济规模、中国马铃薯产量和人民币汇率为正相关关系,其余为负相关关系。(4)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国经济规模中国马铃薯产量、两国空间距离等。其中中国马铃薯产量和两国空间距离为负相关关系,其余均为正相关关系。5.中国马铃薯的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近20年来4类马铃薯产品总体表现为贸易稳定,即中国马铃薯的贸易潜力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还有拓展空间。其中,鲜薯或冷藏马铃薯表现为由贸易稳定向贸易不足转变,贸易潜力巨大;冷冻马铃薯和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近10年均表现为总体贸易稳定,但仍有待挖掘的贸易空间;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变现为由贸易过度向贸易稳定转变,未来也可进一步拓展贸易空间。

王刻铭[3](2020)在《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饮茶人口,茶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发展出独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叶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农收入、出口创汇乃至文化输出中均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较快,茶叶生产加工日趋规范化、标准化,无论是国内茶叶消费量、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全球茶叶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忽视的是,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出口品类结构不平衡、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不高、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我国茶叶产业“大国小茶”,“大而不强”特征依然存在。茶叶产业面临着机遇与危机、优势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发展优势,有效克服发展中的不足,是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中国茶叶产业现状,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构建研究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测算指标体系。运用UN Comtrade链接WITS数据库中的样本数据,测算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品出口价格,将测算结果与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进行对比,探索了中国茶叶整体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1992~2017年间,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先下滑-后筑底稳定-再回升;中国茶叶属于典型的产业间贸易模式,近几年产业内贸易趋势出现细微显现,并不明显;中国茶叶出口在1992~2002年期间具有极强比较优势,而从2003~2017年间则下降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出口价格也呈现出明显的“U”形走势,并在2017年突破前期记录,不断攀升。从中国四个茶叶品种不同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指标测算结果来看,中国绿茶的国际市场份额、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明显高于红茶,但中国红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品出口价格又明显高于绿茶。为了检验实证结果,根据钻石理论的四维要素,构建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统一检验框架,建立了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钻石四维模型,最后得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生产效率、市场化改革、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茶叶及其四个贸易品种国际竞争力的四个方面——国际市场份额、产业内贸易程度、比较优势、出口价格,在大部分情况下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实证分析、影响机制研究的结论,文章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既需要茶企的创新与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战略发展层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研发创新、价值提升和营销模式优化等四点对策,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坚持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坚持科教兴茶理念,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六个方面的提升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对我们茶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格。

王业成[4](2020)在《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地位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球农业贸易格局深度调整,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影响不断加深,国际政治关系、民族文化冲突和金融投机活动等非传统因素使农产品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持续加强,这对中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带一路”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代农业优势明显,农业资源、技术、产能、市场等方面的互补性较强,探索如何提升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地位和影响力,对我国维持农产品外部市场稳定、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论证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贸易网络关系对农产品贸易地位评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构建了包括二元经济层面和结构体系层面的农产品贸易地位评价框架。其次,根据中国和“一带一路”52个国家1996-2017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分别从传统贸易地位理论视角和社会资本视角对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贸易地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视角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视角的分析结果既有相同,又存在差异。然后,为了探索社会资本视角下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地位的策略,进一步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归纳了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地位的因素,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52个国家1996-201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关系型社会资本维度下,共同参与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数量对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贸易地位呈现显着的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呈现显着的负向影响,农产品贸易开放度的影响则不显着;认知型社会资本维度下,政法环境质量对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贸易地位呈现显着的正向影响,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则呈现显着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贸易地位的对策建议:推动沿线农产品自贸区网络建设,提升贸易合作影响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掌握贸易合作话语权;优化国内农产品贸易投资环境,增强贸易合作吸引力;提供数字农业建设援助,培育贸易合作领导地位;开展沿线农业文化交流活动,赢得贸易合作认同感。

王仕昊[5](2020)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产品的发展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2001年中国加入WTO,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升级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程度加深,出口市场也随之扩大。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很多农业发展的新机遇,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新挑战。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也进一步拉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减弱,我国已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提高中国农产品尤其中高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山东省是我国的沿海经济大省,也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大省,具有显着的农产品生产出口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在中国各省市农产品中长期保持领先。但是近年来山东省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何提高农产品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保持并提高山东省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山东省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显得更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特点和规模进行分析,找到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测算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进而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对于保持并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硕[6](2020)在《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文中研究说明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也空前活跃,为了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政策,并且农业支持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但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远远超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即我国存在巨大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我国农产品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据统计,2001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额为-3499百万美元,到2017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额增加到-104963百万美元,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我国农产品的补贴规模、贸易逆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们开始重视农业补贴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开始思考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开始探究农业补贴是否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选取农业补贴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指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1995-2017年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后得出具有“黄箱”特征的生产者支持政策(PSE)和具有“绿箱”特征的一般服务支持政策(GSSE)都会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不过前者的效果不及后者。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主要整理归纳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方法、创新点等内容;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介绍农业补贴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主要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中的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关联产业、企业状况等方面;第三章为我国农业补贴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为实证分析,本章首先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进行了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然后基于23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为结论和政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符合WTO《农业协定》规定的政策建议。本文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切实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王思宇[7](2019)在《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辣椒是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之一,世界贸易市场的自由开放,使各国都想抓住机会扩大辣椒出口贸易规模。中国辣椒在世界辣椒贸易中产量和种植规模优势突出,其中鲜辣椒产量和种植面积稳居世界首位,干辣椒产量和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世界辣椒出口贸易中,中国鲜辣椒出口量及出口额较少,并且出口单价不高,中国干辣椒出口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但其市场占有率与世界干辣椒出口量排名第一的印度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通过研究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中找到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对促进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促进中国辣椒产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通过对世界辣椒的产量、种植面积、主产国、进出口规模等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分析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数据支撑。其次,通过分析中国辣椒生产现状、中国辣椒进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进出口总量等情况,对中国辣椒贸易有了初步了解。再次,通过引入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国际竞争力指标以及辣椒出口价格,对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最后,建立中国辣椒贸易的引力模型,进行模型方程的建立、简化、修正,选取中国辣椒出口量为因变量,贸易伙伴辣椒产量、贸易伙伴GDP、贸易伙伴人口总量、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中国辣椒出口价格、贸易伙伴是否为发达国家、贸易伙伴与中国是否有共同边界(即接壤国家)等为自变量,建立中国鲜辣椒贸易的引力模型、中国干辣椒(未磨)贸易的引力模型、中国干辣椒(已磨)贸易的引力模型,对中国辣椒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辣椒出口价格、贸易伙伴国内生产总值、贸易伙伴与中国距离等因素对中国辣椒出口具有显着影响。通过整理、分析中国辣椒生产现状、中国辣椒贸易情况、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以及中国辣椒贸易引力模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改善辣椒产出模式、调整辣椒出口价格、优化运输路径、多方开拓市场、大力发展辣椒深加工、完善产业链、加强国际交流等扩大中国辣椒出口的对策。

周琬颜[8](2019)在《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洋葱是一种世界性蔬菜,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适应性强、耐储存、便于运输的特点,且洋葱营养价值丰富,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中国是世界主要的洋葱生产国,近年来,中国洋葱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且单产水平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洋葱的产量在我国各类蔬菜产量排名中位居第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也是世界洋葱的主要出口国之一,2017年,中国鲜或冷藏的洋葱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三,出口额位居第二。同时,洋葱在中国蔬菜出口市场占据第二的重要位置,未来将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因此,洋葱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有利于中国洋葱立足于国际市场,推动中国逐步走向贸易强国,对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洋葱总产量、单产水平和收获面积的数据分析,了解了世界洋葱、洋葱主产国以及中国洋葱的生产现状。通过对世界、洋葱主要进出口国和中国的洋葱出口与进口规模以及出口结构和市场的分析,对洋葱的贸易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为洋葱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然后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四个评价指标以及洋葱出口价格的分析对中国洋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我国洋葱的国际竞争力虽位居世界前列,但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最后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计算出影响我国洋葱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中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的GDP,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我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距离等对我国洋葱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显着。通过对生产、贸易现状的整理和分析,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指标的测算以及影响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对策:稳定洋葱收获面积,提高洋葱的生产效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协调出口比例,增加洋葱加工品的出口;稳定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合理解决贸易摩擦,打破贸易壁垒。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本研究基于世界主要洋葱大国近年来的生产、贸易等的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洋葱的国际竞争力,本研究数据量较大,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较高。第二,本研究将洋葱出口产品分为了鲜或冷藏的洋葱和洋葱的加工品两种,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中国洋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唐云平[9](2019)在《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以五大特色农产品为例》文中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江西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近年来,江西省农产品出口创造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国内贸易逆差的背景下,出口份额正在减少,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逐渐下降。因而,提升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江西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对江西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厘清江西省主要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依存度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江西省大米、柑橘、茶叶、畜产品和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运用蛛网模型横向比较中部五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最后,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影响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研究发现:一是,纵向比较来看,江西省大米在2007-2011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但是2011年之后国际竞争力骤降;柑橘与茶叶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但近年来有减弱趋势,畜产品十年间一直处于竞争劣势;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有下降的趋势。横向比较来看,江西省柑橘国际竞争力最强,茶叶、水产品次之,畜产品与大米的国际竞争力最弱。二是,2013年江西省柑橘和水产品两类农产品在中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三是,自然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等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人力资本不足、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物流不顺畅、农业产业化水平弱(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品牌价值较弱)等是阻碍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强农业科技实力;以科技创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物流体系;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率;创建区域品牌,加大营销力度。

黄金宇[10](2018)在《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多边体制的支持者,但最近十多年来日本明显加快了签署FTA的步伐。截止到2018年7月,日本已经完成了17个FTA的签署,8个FTA正在谈判,其中日本-哥伦比亚FTA实质性达成一致,RCEP、日本-加拿大FTA均表示要在2018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土耳其FTA和中日韩FTA正加紧谈判,实际上只有与海合会和韩国的谈判陷入停滞之中,尤其是日本-欧盟FTA的签订使日本从落后的状态迅速成为东亚地区的“排头兵”,与韩国并肩领跑。在FTA谈判中,农业议题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领域。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保护。随着FTA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面对日本这样巨大且贸易保护水平很高的农产品市场时FTA谈判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大潮中,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面临着巨大考验,在不断加强的保护中日益衰落的日本农业已经无力经受自由化的冲击。日本FTA谈判在两难困境下取得了显着效果,既推动了本国FTA谈判进程,又较好地保护了农产品市场,因此对其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值得进行研究。文章以日本FTA进程中的农业议题谈判模式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运用“双层博弈”模型总结了五种谈判模式的建立、构成和推广,分析了五种模式产生的历史和经济、外交、政治等方面的现实根源,在对谈判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2006-2015年十年间的农业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形成了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经验。文章认为,日本深入地思考并灵活运用关税手段,通过设置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文章提出了中国在FTA进程中农业议题谈判以及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的建议,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对象国,中国耕地少、农产品竞争力弱等特点与日本类似,如何借鉴日本谈判模式推进FTA值得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占据有利地位,既保证谈判结果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文章分为7章展开。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梳理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评价。第二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制定等相关理论,建立了FTA协定签署或不签署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国际政治学关于“国家利益至上”理论要求保护农业贸易与国际主流经济学要求建立自由贸易体系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双层博弈模型分析了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三章是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梳理了日本FTA的签订过程,总结了日本FTA的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等五个主要特点,并从历史文化传统、国内政治决策体制之间的分歧、国际上的美日同盟以及日本农业保护现状等方面对日本FTA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的谈判模式分析。归纳了日本十多年来在外务省、经产省、农水省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在FTA具体谈判实践中的五种谈判模式,即: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在双层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上述模式的建立、“赢集”的构成、谈判的探索与实现及复制与推广。第五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日本悠久的农业保护政策构成了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持续低迷、粮食依赖进口、利益集团博弈等经济、外交、政治因素是现实根源。通过对全球化、区域化两个阶段分析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三个FTA农产品贸易降税模式的比较,直观地说明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讨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第六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和实证分析。在建立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日本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若做出较大让步将面临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和政治风险,因此遵循着尽量不做让步、尽量保护农业核心利益、尽力争取到政治、经济、外交、战略安全等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思路。实证方面,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日本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中国、东盟等12个国家或地区在2006-2015十年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人口规模、贸易距离、人均GDP、实际GDP增长率、农产品生产总额、汇率、物价增长率、是否同盟国、FTA是否生效对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和对日本农产品进口额的影响。在分析中发现关税税率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既对进口价格、数量产生影响,又对进口、出口产生影响,尤其是与FTA是否生效交互发生影响。分析表明农业议题尤其是关税谈判在FTA进程中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日本通过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谈判经验。第七章是启示与建议。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了中国FTA进展现状和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比较详尽地提出了中国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同时就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谈判进程分别提出了建议。

二、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马铃薯贸易研究
        1.2.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1.2.3 贸易潜力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
        2.1.2 国际贸易与贸易潜力
    2.2 理论基础
        2.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三章 世界与中国马铃薯生产与贸易分析
    3.1 世界马铃薯生产现状分析
        3.1.1 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区域分布及变化趋势
        3.1.2 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
    3.2 中国马铃薯生产分析
        3.2.1 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及单产分析
        3.2.2 中国马铃薯的生产布局分析
        3.2.3 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潜力分析
    3.3 世界马铃薯贸易现状分析
        3.3.1 世界马铃薯贸易的产品结构
        3.3.2 世界马铃薯贸易的市场结构
        3.3.3 世界马铃薯主要贸易国情况
    3.4 中国马铃薯贸易分析
        3.4.1 中国马铃薯贸易产品结构分析
        3.4.2 中国马铃薯贸易市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3 竞争优势指数
    4.4 生产者价格与出口价格
        4.4.1 生产者价格
        4.4.2 出口价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马铃薯出口贸易变动效应分解分析
    5.1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理论形式
    5.2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实证形式构建
    5.3 数据选取及分段处理
    5.4 测算结果及分析
        5.4.1 第一层次测算结果分析
        5.4.2 第二层次测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马铃薯出口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测算
    6.1 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形式
    6.2 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形式构建
        6.2.1 模型构建
        6.2.2 数据来源
    6.3 中国主要马铃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6.3.1 鲜薯或冷藏马铃薯
        6.3.2 冷冻马铃薯
        6.3.3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
        6.3.4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
    6.4 中国主要马铃薯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6.4.1 鲜薯或冷藏马铃薯
        6.4.2 冷冻马铃薯
        6.4.3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冷冻马铃薯
        6.4.4 非用醋方法制作的未冷冻马铃薯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1.2.2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1.3.2 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宏观研究
        1.3.3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1.3.4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1.3.5 关于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量化测算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与论文结构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5.4 论文结构
    1.6 研究数据来源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1.7.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产业
        2.1.2 茶叶产业
        2.1.3 产业竞争力
    2.2 基本理论
        2.2.1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波特六因素理论
        2.2.5 后发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3.1.1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3.1.2 中国茶叶产品产销现状
        3.1.3 中国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3.2 中国茶叶产业优势分析
        3.2.1 基于产业要素的分析
        3.2.2 基于产业门类的分析
        3.2.3 基于产业政策的分析
    3.3 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基于产业主体的分析
        3.3.2 基于产品门类的分析
        3.3.3 基于产品创新的分析
    3.4 中国茶叶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茶园面积大,但单产低,茶园面积与产量不成正比
        3.4.2 茶类丰富,但是品类结构不平衡
        3.4.3 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低,大国小茶特征依然明显
        3.4.4 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影响大众消费及出口
        3.4.5 产品质量安全,贸易壁垒影响中国茶叶市场
        3.4.6 产能过剩,销售压力持续加大
        3.4.7 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低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分析
    4.1 国际茶叶市场发展概况
        4.1.1 国际茶叶生产地区分布
        4.1.2 国际茶叶产量情况
    4.2 国际主要茶叶企业发展分析
        4.2.1 立顿
        4.2.2 川宁
    4.3 国际茶叶贸易现状
        4.3.1 贸易总体情况
        4.3.2 茶叶进出口品类分析
        4.3.3 茶叶进出口地区分析
        4.3.4 国际茶叶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5.1 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依据
        5.1.1 国际市场折衷理论
        5.1.2 产业内贸易理论
        5.1.3 比较优势理论
        5.1.4 相互需求理论
    5.2 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5.2.1 国际市场占有率
        5.2.2 产业内贸易指数
        5.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5.2.4 产品出口价格
    5.3 数据样本
        5.3.1 数据样本来源及选取
        5.3.2 HS标准下茶叶出口分类
        5.3.3 全球主要茶叶出口国
    5.4 实证分析结果
        5.4.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测算
        5.4.2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国际市场份额测算
        5.4.3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
        5.4.4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
        5.4.5 中国茶叶不同品种的产品出口价格测算
        5.4.6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 已有研究回顾
        6.1.1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6.1.2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
        6.1.3 已有研究评述
    6.2 基于钻石理论剖析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2.1 自然资源禀赋:土地生产效率
        6.2.2 市场需求条件:本地市场效应
        6.2.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6.2.4 国内企业战略行为:市场竞争程度
        6.2.5 茶叶国际竞争力四维支持因素的相互强化机制
    6.3 基于钻石理论实证检验的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
        6.3.1 实证模型
        6.3.2 估计方案
        6.3.3 量化指标
        6.3.4 数据样本
        6.3.5 检验结果
    6.4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结构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条件
        7.1.2 产品创新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基础
        7.1.3 价值提升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7.1.4 营销模式优化是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7.2 政策建议
        7.2.1 坚持科教兴茶理念
        7.2.2 延伸产业链,促进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2.3 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土地生产效率
        7.2.4 整合品牌资源,提升行业竞争力
        7.2.5 加强外部环境整顿,确保市场有序发展
        7.2.6 落实财政支持政策,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地位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产品贸易地位相关研究
        1.2.2 “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相关研究
        1.2.3 社会资本理论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 理论基础与贸易地位评价框架的构建
    2.1 理论基础
        2.1.1 国际竞争力理论
        2.1.2 社会资本理论
        2.1.3 复杂网络理论
    2.2 社会资本视角下贸易地位评价框架的构建
        2.2.1 中心性指标
        2.2.2 农产品贸易地位评价框架
3 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贸易地位的现状分析
    3.1 传统贸易地位视角下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贸易地位现状分析
        3.1.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分析
        3.1.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分析
        3.1.3 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RSCA)分析
        3.1.4 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A)分析
    3.2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农产品贸易地位现状分析
        3.2.1 度中心性分析
        3.2.2 介数中心性分析
        3.2.3 接近中心性分析
        3.2.4 特征向量中心性分析
    3.3 贸易地位评价框架下两种视角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3.3.1 关于“一带一路”地区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的判断
        3.3.2 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贸易地位现状及趋势的判断
        3.3.3 社会资本评价视角的启示
4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贸易地位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4.1.1 变量选择及数据描述
        4.1.2 模型构建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1 固定效应估计结果与分析
        4.2.2 稳健性检验
5 社会资本视角下提升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贸易地位的对策建议
    5.1 关系型社会资本层面
        5.1.1 推动沿线农产品自贸区网络建设以提升贸易合作影响力
        5.1.2 促进沿线农产品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掌握贸易合作话语权
    5.2 认知型社会资本层面
        5.2.1 优化国内农产品贸易投资环境以增强贸易合作吸引力
        5.2.2 提供数字农业建设援助以培育贸易合作领导地位
        5.2.3 开展沿线农业文化交流活动以赢得贸易合作信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1996-2017年“一带一路”农产品贸易网络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2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特点分析
    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三、山东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地市分析及主要企业分析
        (一)山东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地市分析
        (二)山东省农产品主要出口企业分析
    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第3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分析
    一、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一)国际竞争力
        (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评价的相关理论
    二、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三、国际市场占有率(IMS)分析
    四、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分析
    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
第4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变量整理与数据收集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因素
        (三)相关和支撑产业
        (四)企业的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
        (五)政府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及原理
        (二)因子分析法的模型及原理
        (三)因子分析
    四、回归分析
第5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国外进口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越来越高
        (二)山东省出口企业自身规模不足,力量薄弱,竞争无序
        (三)山东农产品出口市场分布过度集中
        (四)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种类过于集中
        (五)山东出口的农产品自身竞争力不足
    二、提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引进先进农产品生产工具
        (二)把握消费者偏好,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三)完善农产品生产营销产业链
        (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五)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研究
        (二)关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三)关于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四)关于农业补贴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研究
        (五)国内外文献评述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本文的创新点
        (六)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业补贴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农业补贴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一)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二)拓展的“钻石”模型理论
    二、农业补贴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机制分析
        (一)农业补贴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的竞争力
        (二)农业补贴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的竞争力
        (三)农业补贴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过程及效应
第三章 农业补贴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业补贴水平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
        (二)农业支持总量居世界前列
        (三)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逐年提高,但水平较低
        (四)生产者支持比重上升,一般服务支持比重下降
    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加,但贸易逆差逐年递增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在货物出口贸易中的地位削弱
        (三)我国农产品国竞争力逐年降低,基本不具备国竞争力
    三、农业补贴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初步分析
第四章 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二、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主成分分析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农业补贴结构
        (二)鼓励农业从业人员转业,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三)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加环境保护项目支出
        (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国内农产品需求
        (五)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生产成本
        (六)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注重技术推广及咨询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7)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数据来源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理论基础
        1.4.1 绝对优势理论
        1.4.2 比较优势理论
        1.4.3 竞争优势理论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世界辣椒生产与贸易现状
    2.1 世界辣椒生产现状
    2.2 世界辣椒贸易情况
        2.2.1 出口情况
        2.2.2 进口情况
3 中国辣椒生产与贸易现状
    3.1 中国辣椒生产现状
    3.2 中国辣椒贸易情况
        3.2.1 中国辣椒贸易出口情况
        3.2.2 中国辣椒贸易进口情况
4 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2 出口价格比较分析
5 中国辣椒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
    5.2 数据获取
    5.3 模型确立和结果分析
        5.3.1 鲜辣椒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2 干辣椒(未磨)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3.3 干辣椒(已磨)出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 结论与对策
    6.1 结论
    6.2 对策
        6.2.1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中国辣椒知名度
        6.2.2 降低辣椒生产成本,调整辣椒出口价格
        6.2.3 优化运输路径,降低辣椒运输成本
        6.2.4 针对性开拓市场,扩大辣椒出口范围
        6.2.5 大力发展辣椒深加工,完善产业链
        6.2.6 加强国际交流,应对贸易保护政策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现状
        1.2.2 农产品贸易研究现状
        1.2.3 洋葱产业经济研究的现状
        1.2.4 贸易引力模型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洋葱
        1.4.2 国际竞争力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本文创新点
        1.5.2 不足
2 世界洋葱生产和贸易现状
    2.1 世界洋葱生产现状
        2.1.1 世界洋葱的生产规模
        2.1.2 各大洲洋葱的生产现状
        2.1.3 洋葱主产国的生产现状
    2.2 世界洋葱贸易现状
        2.2.1 世界洋葱贸易规模与趋势
        2.2.2 世界洋葱主要出口国贸易情况
        2.2.3 世界洋葱主要进口国贸易情况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洋葱生产和贸易现状
    3.1 中国洋葱生产现状
        3.1.1 中国洋葱生产规模
        3.1.2 中国洋葱生产品种及区域划分
        3.1.3 中国洋葱在中国蔬菜生产中的地位
    3.2 中国洋葱贸易现状
        3.2.1 中国洋葱产品的出口结构
        3.2.2 中国洋葱产品的出口市场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2 净出口指数
    4.3 贸易竞争力指数
    4.4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5 洋葱出口价格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影响中国洋葱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5.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关税壁垒
        5.1.2 非关税壁垒
    5.2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模型简介与设定
        5.2.2 数据来源
        5.2.3 引力模型分析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稳定洋葱收获面积,提高洋葱的生产效率
        6.2.2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6.2.3 协调出口比例,增加洋葱加工品的出口
        6.2.4 稳定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市场
        6.2.5 合理解决贸易摩擦,打破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以五大特色农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3.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创新之处与研究的不足
        1.5.1 可能创新之处说明
        1.5.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国际竞争力
        2.1.3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2.2 理论研究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3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现状
    3.1 数据来源
    3.2 江西省农业资源禀赋与生产概况
        3.2.1 江西省农业生产的资源禀赋
        3.2.2 江西省农业生产情况
        3.2.3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3.3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贸易现状
4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以五大特色农产品为例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1.1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4.1.2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4.1.3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4.1.4 出口依存度
        4.1.5 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
    4.2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省域比较
        4.2.1 蛛网模型
        4.2.2 评价步骤
        4.2.3 与其他中部四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
5 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波特钻石模型
    5.1 中心因素的影响
        5.1.1 生产要素条件
        5.1.2 需求条件
        5.1.3 相关和支持产业
        5.1.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
    5.2 辅助因素的影响
        5.2.1 政府行为
        5.2.2 机遇作用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业科技实力
        6.2.2 以科技创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
        6.2.3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物流体系
        6.2.4 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率
        6.2.5 创建区域品牌,加大营销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10)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日本FTA进程研究
        1.2.2 日本FTA农业贸易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
        2.1.1 博弈论
        2.1.2 国际贸易谈判理论
        2.1.3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的联系
    2.2 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
        2.2.1 国家利益理论
        2.2.2 关于农业贸易的相关经济学理论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2.3.1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2.3.2 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3章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3.1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
    3.2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特点
        3.2.1 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
        3.2.2 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
        3.2.3 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
        3.2.4 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
        3.2.5 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
    3.3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3.2 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3.3.3 来自美国因素的影响
        3.3.4 农业保护政策因素的影响
第4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分析
    4.1 主要政府部门对FTA战略谈判的纲领性文件
        4.1.1 外务省关于FTA战略的指导方针
        4.1.2 经产省关于FTA战略的基本原则
        4.1.3 农水省关于FTA战略的谈判要点
    4.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一个双层博弈模型
    4.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主要模式的形成及推广
        4.3.1 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
        4.3.2 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
        4.3.3 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
        4.3.4 “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
        4.3.5 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
第5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
    5.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保护政策
        5.1.1 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2 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一个横向对比
    5.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2.1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
        5.2.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现实根源:经济、外交、政治
        5.3.1 农业持续低迷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经济根源
        5.3.2 粮食依赖进口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外交根源
        5.3.3 利益集团博弈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政治根源
    5.4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未来将促进农业改革
第6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及实证分析
    6.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分析
        6.1.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
        6.1.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的评价
    6.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实证分析
        6.2.1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6.2.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的说明
        6.2.3 实证分析过程
        6.2.4 主要结论
    6.3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主要经验
第7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FTA战略进展情况
        7.1.1 中国FTA战略现状
        7.1.2 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
    7.2 对中国继续推进FTA战略的启示与建议
        7.2.1 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
        7.2.2 推动RCEP进程的建议
        7.2.3 推动中日韩FTA进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国马铃薯产品国际竞争力及出口潜力研究[D]. 张玉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D]. 王刻铭.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4]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农产品贸易地位提升研究[D]. 王业成.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1)
  • [5]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王仕昊.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农业补贴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D]. 高硕.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7]中国辣椒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思宇.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8]中国洋葱国际竞争力研究[D]. 周琬颜.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9]江西省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以五大特色农产品为例[D]. 唐云平.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10]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D]. 黄金宇. 辽宁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