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一、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任延德,李向荣,龙莉玲,黄仲奎[1](2015)在《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CT表现与病理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的CT表现与病理之间相关性,以提高CT诊断本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肠系膜淋巴管瘤CT与病理表现。结果 16例中起源于小肠系膜10例,大网膜5例,小网膜1例。病变位于腹腔7例,跨腹腔、盆腔6例,盆腔3例。4例单房型淋巴管瘤呈圆形、类圆形;12例多房型淋巴管瘤中类圆形2例,哑铃形2例,爬行式或塑形式生长或呈口袋征8例。囊壁及分隔呈线状或网格状。囊腔内容物呈囊性密度10例,囊实性密度6例;另见含脂肪4例,钙化2例。12例囊壁及间隔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囊性或囊实性囊腔不强化。6例病变内见血管穿行,穿行血管不为肿瘤提供血供。16例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中囊性淋巴管瘤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16例病变中4例没有血管成分,12例含5%30%不等血管,病变内血管成分与囊腔内囊性或囊实性容物是否强化没有关系。结论爬行式生长,口袋征,血管穿行征,条形脂肪征,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呈渐进性强化而囊腔内囊性或囊实性成分不强化特点相结合,CT检查可以对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做出正确诊断。

陈宏,李梅,杨茹怡[2](2015)在《结肠直肠淋巴管瘤(附2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结肠直肠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道本院收治的2例结肠淋巴管瘤病例,并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中有关结肠直肠淋巴管瘤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手术方法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共计12篇文献,15例病人(包括本院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9.1±17.5)(0.571.0)岁。所有病变均位于黏膜下,其中结肠11例,直肠4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9例行病变肠段切除术,3例行内镜治疗,1例合并直肠癌行Dixon手术。结论:结肠直肠淋巴管瘤极为罕见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内镜超声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结肠直肠淋巴管瘤首选治疗方法。>2 cm的结肠直肠淋巴管瘤行病变肠段切除,≤2 cm者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蒋健,夏加增,杜旭东,张翔,李锡丁[3](2014)在《腹部血管淋巴管瘤7例及文献复习49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探讨腹部血管淋巴瘤的临床诊治。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以血管淋巴管瘤及脉管瘤为检索词,检索出符合要求且资料完整的20012013年文献32篇(49例),与我院收治的7例一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腹部血管淋巴管瘤发病非常罕见,早期一般无症状,大部分是受累部位出现症状而发现,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术前主要需借助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最佳,复发少见,恶变极少见,预后良好。

李硕丰,杨琳,陈然,邢红岩,刘彬,魏冬冬[4](2012)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CT表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disseminated lymphangiomatosis,DL)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DL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例均累及脾脏,CT平扫表现为脾实质内多发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见间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间隔增强后静脉期轻~中度强化3例,延迟期轻度强化2例;1例累及肝脏,囊壁轻度强化;腹部脏器外单囊、多囊性病变各1例,多囊性病变间隔轻度强化;2例分别累及腹膜后和纵隔,病变沿组织间隙生长,呈塑形改变;1例累及胸骨、多发胸椎及肋骨,为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部分病灶边缘骨质轻度硬化,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 D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可确定病变的范围及数目。

张梦然,吴小丽,吴建胜,金尹,黄智铭,陈民新[5](2010)在《成人腹腔淋巴管瘤101例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腹腔淋巴管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综合分析101例成人腹腔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我院11例,国内文献报道90例。结果男性∶女性为1.2∶1,年龄18~77岁,平均54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54例(占53.3%),以腹胀不适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38例(占37.4%),4例表现为急腹症(占4%)。术前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检查,部分病例行腹部B超及CT增强及MRI检查,2例行肠镜检查,1例行保留灌肠的CT平扫。术前所有病例均未能确诊,93例临床诊断正确,误诊8例,误诊率为7.9%。除1例行穿刺活检外,其余100例均手术治疗。术后除1例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外,其余均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腹腔淋巴管瘤是临床少见的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借助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综合进行诊断。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术后多无复发,预后良好。

张栋,贺强,吴天鸣,郎韧,金中奎,陈大志[6](2008)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0岁。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均为常规体检时经B超检查发现。经CT及MRI检查均考虑: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能。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整切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对术前协助诊断及对手术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应尽可能完整切除病变,以防术后复发。

党明海,李自成,杨军乐[7](2007)在《肠系膜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肠系膜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肠系膜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USG检查5例,CT平扫5例。结果USG显示肿瘤内部呈现低回声光团,呈网格状。CDFI显示:其内可见丰富的红蓝血流信号。CT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形状不规则,病灶边缘可见多个类圆形等密度或低密度囊性病灶,囊壁厚薄不均。结论联合采用B超和CT有利于提高肠系膜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率。

周炜,罗春芬,邵雪华,周学武,于林军[8](2007)在《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5例,腹腔内包块3例,腹胀3例,其他手术术中发现1例。手术切除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1/8)。结论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常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CT和MR I检查对该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首选。

李建军,郭怀虎,刘小平,陈凛,李荣[9](2003)在《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腹部淋巴管瘤(LA)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15例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文献复习总结。结果:均行影像学检查,单发11例,多发4例;发生在腹腔内9例,腹膜后4例,腹壁1例,多部位多发1例。手术切除13例,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为30.77%,完整切除者术后无复发。结论:LA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LA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为治疗首选,多发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朱化移,张佃春,张英,陈宗艳[10](2006)在《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CT资料。4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中,2例肠粘膜下囊性淋巴管瘤,均进行平扫,其中3例进行增强扫描;1例结肠粘膜下囊性淋巴管瘤进行保留灌肠CT平扫。结果单房囊肿2例,多房囊肿4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4例,密度均匀5例,其中1例结肠粘膜下囊性淋巴管瘤并肠套叠,呈典型多房性囊肿,并见同心圆征及肠系膜血管进入征。手术病理证实空肠系膜2例,网肠系膜及结肠系膜各1例,十二指肠及结肠粘膜下各1例。结论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能够准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诊断依据,帮助与其他囊性疾病鉴别。

二、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CT表现与病理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CT诊断
    2.2 CT表现
    2.3 病理与CT对照
3 讨论

(2)结肠直肠淋巴管瘤(附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报道
    二、文献复习
结果
    一、发病年龄和性别
    二、临床表现
    三、发病部位和病灶直径
    四、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
    五、术前诊断
    六、治疗方法
    七、病理学检查
讨论
    一、发病机制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

(3)腹部血管淋巴管瘤7例及文献复习49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方法及特点
    1.4 治疗及预后
    1.5病理学诊断
2 讨论

(4)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DL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3.2 DL的CT表现

(5)成人腹腔淋巴管瘤101例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方法与特点:
结 果
讨 论

(6)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随访
2 讨论
    2.1 腹部LA的发病情况
    2.2 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
    2.3 治疗
    2.4 LA手术后复发率与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10)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CT扫描方法
2 结果
    2.1 CT表现
    2.2 手术病理所见
3 讨论
    3.1 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起源及发病部位
    3.2 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
    3.3 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
    3.4 肠及肠系膜淋巴管瘤的鉴别诊断
        3.4.1 卵巢源性囊性肿瘤
        3.4.2 阑尾粘液囊肿
        3.4.3 囊性寄胎瘤

四、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CT表现与病理相关分析[J]. 任延德,李向荣,龙莉玲,黄仲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05)
  • [2]结肠直肠淋巴管瘤(附2例报告)[J]. 陈宏,李梅,杨茹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5(02)
  • [3]腹部血管淋巴管瘤7例及文献复习49例临床诊治分析[J]. 蒋健,夏加增,杜旭东,张翔,李锡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11)
  • [4]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CT表现[J]. 李硕丰,杨琳,陈然,邢红岩,刘彬,魏冬冬.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08)
  • [5]成人腹腔淋巴管瘤101例综合分析[J]. 张梦然,吴小丽,吴建胜,金尹,黄智铭,陈民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10(04)
  • [6]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J]. 张栋,贺强,吴天鸣,郎韧,金中奎,陈大志. 肝胆外科杂志, 2008(05)
  • [7]肠系膜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 党明海,李自成,杨军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7(09)
  • [8]小儿腹腔内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J]. 周炜,罗春芬,邵雪华,周学武,于林军. 中国医师杂志, 2007(08)
  • [9]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J]. 李建军,郭怀虎,刘小平,陈凛,李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3(06)
  • [10]肠及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J]. 朱化移,张佃春,张英,陈宗艳. 职业与健康, 2006(01)

标签:;  ;  ;  ;  ;  

腹膜后多发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