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

心律失常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

一、心律平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文献综述)

方钰,何振娟,赵鹏军,崔燕萍,王丽平,孙晶,沈加,张拥军[1](2019)在《新生儿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诊断的新生儿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儿95例,其中男54例,女41例,胎龄(38.4±1.8)周,出生体重(3 283±497)g。95例患儿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14例(14.7%),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49例(51.6%),室性期前收缩11例(1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8.4%),心房扑动6例(6.3%),心房颤动1例(1.0%),窦性心动过缓4例(4.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0%)。主要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类型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95例患儿中60例(63.2%)给予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心律失常消失;35例(36.8%)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出院后随访62例,复发4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心房扑动1例)。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分型和心律失常类型无相关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林丽聪,许丽萍,张浩[2](2016)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临床表现、复律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在2012-2016年NICU住院的该病患儿1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足月儿多见,早产儿2例,诱因不太明确,多数无合并严重心脏病;多数为面色苍白、烦躁、拒乳、气促,3例合并心衰;多数经心律平复律成功,预后良好。结论: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为良性过程,起病突发;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医务人员重视。

戴立英,查萍,朱筱珊,李先红,叶同生,刘光辉[3](2014)在《4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资料,将结性或交界性心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定为良性心律失常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Ⅱ度Ⅱ型以上窦房传导阻滞、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定为非良性心律失常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资料,分析病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结局。结果 45例心律失常新生儿,良性心律失常12例(26.7%),多无症状,经病因治疗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痊愈或好转,非良性心律失常33例(73.3%),均有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类型以快速心律失常为主,共30例(66.7%),死亡4例,未愈2例,常见病因为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窒息。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中非良性心律失常相对较多,多数有临床表现,常需抗心律失常治疗,预后与原发病及心律失常类型有关,室上性心律失常相对预后好,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李晓娟[4](2013)在《心律平、胺腆酮、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心律平、胺碘酮、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三磷腺苷治疗,B组采用心律平治疗,C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A组复律时间显着快于B组、C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B组、C组复律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C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 PSVT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史、职业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在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提高药物复律成功率高的药物。

蔡惠美,陈光明,王承峰,陈新民[5](2013)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儿科新生儿ICU收治的14例PS-VT患儿,对其临床特点、心电图表现、转复治疗方法、随访结果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经食道调搏超速抑制后,口服药物转复成功,1例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12例经药物转复成功,所有病例转复后都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或胺碘酮(可达龙)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6月,失访1例,治愈10例,复发3例(其中1例再次入院并治愈)。结论新生儿PSVT与年长儿不同,往往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赖体表心电图,药物转复疗效较佳,预后较好。

陈春宝,王敏,宋自强,方裕冀[6](2009)在《心律平静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1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心律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PSVT诊断的61例患儿行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心律平,观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心律平治疗PSVT总有效率97%,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孙健玲,李赞,郭继鸿[7](2008)在《心律平的毒副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心律平(propafenone,PPF),又名盐酸丙酚酮、普洛帕酮,是I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较强的钠拮抗(I类)及钙拮抗(IV类),以及较弱的β受体阻滞(II类)作用。1975年首先由西德Helopharm公司合成,1977年用于临床。国内1982年仿制成功,嗣后逐渐用于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预激综合征合并的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

陈伟清[8](2008)在《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围手术期室上速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医证型与室上速的发病机制、合并的器质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与室上速类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室上速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2002年12月到2008年2月住院确诊室上速并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病人70例,记录其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器质性病变、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果、室上速类型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入院辩证为瘀阻心脉型28例,出院前辨证为瘀阻心脉型有20例,其中2例出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6例出院时辨证为心气虚弱型;入院辨证为水饮淩心28例,出院前辨证为水饮淩心型有19例,其中5例出院时辨证为心阳不振型,1例出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3例出院时辨证为心气虚弱型;入院时辨证为心血不足型9例,出院12例,其中2例由瘀阻心脉型转变,1例由水饮淩心型转变;阴虚火旺型入院、出院时均2例;入院辨证为心阳不振型1例,出院时6例,5例由水饮淩心转变;入院辩证为痰火扰心型1例,出院时转为心气虚弱型;入院辩证为心气虚弱1例,出院11例,其中6例由瘀阻心脉型转变,3例由水饮淩心型转变,1例由痰火扰心型转变。各中医证型组间的性别、年龄、合并器质性病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证型瘀阻心脉中AVNRT10例,右侧旁路型AVRT4例,左侧旁路型AVRT11例,房扑、房速3例,证型水饮淩心中AVNRT13例,右侧旁路型AVRT5例,左侧旁路型AVRT9例,房扑、房速1例;证型心血不足中AVNRT3例,右侧旁路型AVRT1例,左侧旁路型AVRT5例;证型阴虚火旺中2例均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心阳不振1例,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痰火扰心1例,为左侧旁路型AVRT;证型心气虚弱1例,为右侧旁路型AVRT。结论:室上速的中医证型以实证证型居多,其中瘀阻心脉型为28例,水饮淩心型为28例,痰火扰心1例,共57例;虚证证型中心血不足9例,阴虚火旺型2例,心阳不振1例,心气虚弱1例,共13例。经治疗后实证证型中有18例转变为虚证,出、入院中医证型分布差异经卡方检验得P<0.05,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实证患者亦合并本虚;心悸病症实证以痰瘀饮为主要致病病机,虚证以心血不足及心气虚弱为主;中医证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基础性病变无关联。各中医证型中各类心电生理结果差异不大,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证型与心电生理结果无关联。

李志明[9](2007)在《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种类繁多,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其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则是导致猝死的原因,这些是造成当今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祖国医学虽无“心律失常”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证侯治疗的描述却很多,散见于论述“心悸”、“怔忡”、“眩晕”、“疾脱脉”、“厥证”、“脱证”、“胸痹”等证的文献中。这些文献记载了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独到认识及丰富的诊疗经验。建国以来,广大医学工作者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防治做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并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且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本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本论文收集1949~2006年与心律失常有关的中医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第一节,概要介绍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第二至第七节,分别从辨证论治、单方复方、针灸推拿、气功、饮食、音乐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各种方法,其中既介绍一般治法和着名老中医的经验,也介绍不同医家对本病独到认识,从而从不同角度深化和丰富了心律失常的证治。第三部分为第八节,介绍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本论文以中医治法为主,兼顾中西医结合研究,力求全面反映建国以来中医研究心律失常的水平。

卢文青,王启新,何玲,江英,陈丽萍[10](2006)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儿中,除1例无效自动出院外,其余患儿均恢复窦性节律,心衰纠正、血清心肌酶恢复正常、肌钙蛋白转阴,于终止发作后410 d出院,出院后继续服地高辛酏剂36个月。结论:(1)PSVT首先采用地高辛静脉注射治疗,若无效则按序分别加用“ATP、心律平、盐酸胺碘酮”;(2)该治疗方法列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二、心律平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律平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提纲范文)

(2)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诱因分析:
    2.3 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3)4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治疗方法
        1.2.3 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原发病
    2.4 心律失常类型
    2.5 治疗及转归
    2.6 随诊
3 讨论
    3.1 新生儿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特征
    3.2 新生儿心律失常病因分析
    3.3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3.4 新生儿心律失常治疗与转归

(4)心律平、胺腆酮、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3组治疗复律时间比较
    2.3 三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方法
    1.4 发作诱因
    1.5 治疗方法
        1.5.1 一般治疗
        1.5.2 提高迷走神经张力
        1.5.3 药物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6)心律平静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2 不良反应
    2.3 随访
3 讨 论

(8)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西医对室上速的认识和治疗
        1.1 流行病学
        1.2 症状及临床表现
        1.3 室上速的发病机制
        1.4 室上速的诊断
        1.5 室上速的治疗
    2 中医对室上速的认识和治疗
        2.1 传统中医对心悸的病因病机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心悸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心悸的中医药治疗
        2.4 心悸的中医辩证研究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立题依据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研究步骤
    5 数据资料分析整理与统计
    6 研究结果
    7 结论
    8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现代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1.1 心律失常的病因
    1.2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1.3 心律失常的分类
        1.3.1 按心律失常速率分类
        1.3.2 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3.3 激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1.4 诊断和鉴别诊断
        1.4.1 心律失常诊断概述
        1.4.2 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要点
    1.5 治疗
    1.6 预后
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2.1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1 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的生理功能
        2.1.1.1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2.1.1.2 心脏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关系
        2.1.2 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
        2.1.2.1 感受外邪
        2.1.2.2 情志所伤
        2.1.2.3 饮食失调
        2.1.2.4 房劳过度
        2.1.2.5 它病失养
        2.1.2.6 药物影响
        2.1.3 现代中医对心律失常病因病机认识举例
        2.1.3.1 本虚
        2.1.3.2 标实
        2.1.3.3 从肝、脾、肺三脏论述心律失常
    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论治
        2.2.1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2.2.1.1 整体论治
        2.2.1.2 调理阴阳
        2.2.1.3 扶正祛邪
        2.2.1.4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2.2 心律失常的辨证要点
        2.2.2.1 辨惊悸、怔忡
        2.2.2.2 辨病变的虚实兼夹
        2.2.2.3 辨脏腑的虚损程度
        2.2.2.4 辨脉象
        2.2.3 心律失常的辨证分型论治
        2.2.3.1 虚证类
        2.2.3.2 实证类
    2.3 现代中医治疗心律失常举例
        2.3.1 中医辨证分型
        2.3.1.1 北京魏执真将心律失常分快速型和慢速型
        2.3.1.2 北京马胜兴等分标本论治
        2.3.1.3 北京徐承秋等将分三型论治
        2.3.1.4 山西原明忠等分三型论治
        2.3.1.5 广州陈镜合三型论治
        2.3.1.6 山东邵念方分六型论治
        2.3.1.7 上海丁学屏辨治八法
        2.3.1.8 湖南张自强将早搏分七型论治
        2.3.2 病证结合专方专药
        2.3.2.1 着眼于气、血、痰、瘀
        2.3.2.2 着眼于心肾
        2.3.2.3 着眼于心脾(胃)
        2.3.2.4 着眼于心肝
        2.3.2.5 温阳益气治病窦
        2.3.2.6 其他
    2.4 关于心律失常脉象的辨析
        2.4.1 迟脉
        2.4.1.1 祖国医学关于“迟脉”的记载
        2.4.1.2 “迟脉”的特征
        2.4.1.3 属于“迟脉”的心律失常
        2.4.1.4 “迟脉”辨析
        2.4.2 缓脉
        2.4.2.1 祖国医学关于“缓脉”的记载
        2.4.2.2 “缓脉”的特征
        2.4.2.3 可见“缓脉”的心律失常
        2.4.2.4 “缓脉”辨析
        2.4.3 数脉
        2.4.3.1 祖国医学关于“数脉”的记载
        2.4.3.2 “数脉”的特征
        2.4.3.3 表现为“数脉”的心律失常
        2.4.3.4 “数脉”辨析
        2.4.4 疾脉
        2.4.4.1 祖国医学关于“疾脉”的记载
        2.4.4.2 “疾脉”的特征
        2.4.4.3 表现为“疾脉”的心律失常
        2.4.4.4 “疾脉”辨析
        2.4.5 促脉
        2.4.5.1 祖国医学关于“促脉”的记载
        2.4.5.2 “促脉”的特征
        2.4.5.3 表现为“促脉”的心律失常
        2.4.5.4 “促脉”辨析
        2.4.6 结脉
        2.4.6.1 祖国医学关于“结脉”的记载
        2.4.6.2 “结脉”的特征
        2.4.6.3 表现为“结脉”的心律失常
        2.4.6.4 “结脉”辨析
        2.4.7 代脉
        2.4.7.1 祖国医学关于“代脉”的记载
        2.4.7.2 “代脉”的特征
        2.4.7.3 属于“代脉”的心律失常
        2.4.7.4 “代脉”辨析
        2.4.7.5 结、代辨析
        2.4.8 涩脉
        2.4.8.1 祖国医学关于“涩脉”的记载
        2.4.8.2 “涩脉”的特点
        2.4.8.3 表现为“涩脉”的心律失常
        2.4.8.4 “涩脉”辨析
    2.5 试论宗气与心律失常
        2.5.1 宗气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2.5.1.1 宗气的生成、运行
        2.5.1.2 宗气功能
        2.5.2 宗气与心肺
        2.5.3 着眼于心肺、宗气治疗心律失常
        2.5.3.1 升陷汤
        2.5.3.2 生脉散
        2.5.3.3 补益宗气以防治老年心律失常
3 现代中医专家治疗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经验
    3.1 邓铁涛
    3.2 祝谌予
    3.3 陈可冀
    3.4 郭士魁
    3.5 岳美中
    3.6 施今墨
    3.7 赵冠英
    3.8 丁光迪
    3.9 傅宗翰
    3.10 奚凤霖
    3.11 周仲瑛
    3.12 朱良春
    3.13 华明珍
    3.14 严世芸
    3.15 姜春华
    3.16 黄文东
    3.17 朱锡祺
    3.18 何立人
    3.19 张伯臾
    3.20 陈泽霖
    3.21 周次清
    3.22 张珍玉
    3.23 万友生
    3.24 林钟香
    3.25 王键
    3.26 张国伦
    3.27 周宜轩
4 心律失常的单味药治疗
    4.1 苦参
    4.2 黄连
    4.3 青皮
    4.4 附子
    4.5 人参
    4.6 细辛
    4.7 延胡索
    4.8 葛根
    4.9 炙甘草
    4.10 冬虫夏草
    4.11 山豆根
    4.12 常山
    4.13 万年青
    4.14 山楂
5 心律失常的复方治疗
    5.1 古方化裁
        5.1.1 炙甘草汤
        5.1.2 生脉散
        5.1.3 温胆汤
        5.1.4 血府逐瘀汤
        5.1.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1.6 苓桂术甘汤
        5.1.7 归脾汤
        5.1.8 补阳还五汤
        5.1.9 天王补心丹
        5.1.10 银翘散
        5.1.11 桃仁红花煎
        5.1.12 麻黄附子细辛汤
        5.1.13 桂枝附子汤加味
        5.1.14 参附汤
    5.2 自拟方
        5.2.1 缓慢性心律失常
        5.2.1.1 增率汤
        5.2.1.2 温阳复脉汤
        5.2.1.3 五参汤
        5.2.1.4 益心温肾快脉汤
        5.2.1.5 复脉养心汤
        5.2.1.6 缓率平汤
        5.2.1.7 定悸复脉汤
        5.2.1.8 病窦转复汤
        5.2.1.9 增脉汤
        5.2.1.10 加味参附桂甘汤
        5.2.2 快速性心律失常
        5.2.2.1 交泰丸
        5.2.2.2 稳脉汤
        5.2.2.3 霍参汤
        5.2.2.4 苦参消早汤
        5.2.2.5 振心复脉汤
        5.2.2.6 益心方
        5.2.2.7 宁心汤
        5.2.2.8 平心定率汤
    5.3 成方
        5.3.1 参附芪注射液
        5.3.2 稳心灵
        5.3.3 舒心平胶囊
        5.3.4 心律安胶囊1 号
6 心律失常的针灸与推拿治疗
    6.1 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
        6.1.1 毫针治疗
        6.1.1.1 辨证分型治疗
        6.1.1.2 针刺特定穴位
        6.1.2 其他针法治疗
        6.1.2.1 耳针
        6.1.2.2 腕踝针
        6.1.2.3 穴位注射
        6.1.2.4 磁性皮内针
        6.1.3 针灸综合疗法
    6.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分析与评价
        6.2.1 各种针法治疗本病概况
        6.2.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6.2.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规律
        6.2.3.1 取穴
        6.2.3.2 毫针手法
        6.2.3.3 针刺频刺及疗程
    6.3 心律失常的推拿治疗
        6.3.1 推拿手法为主治疗心律失常
        6.3.1.1 按摩背俞穴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2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功能性心律失常
        6.3.1.3 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
        6.3.1.4 颈部分区推拿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
        6.3.2 推拿和其他疗法综合运用治疗心律失常
        6.3.2.1 推拿结合水针治疗脊柱性心律失常
        6.3.2.2 推拿等综合治疗脊源性心律失常
        6.3.2.3 推拿牵引治疗颈椎病合并心律失常
7 心律失常的其他治疗及护理
    7.1 心律失常的食疗
        7.1.1 辨证施食
        7.1.1.1 心神不宁
        7.1.1.2 心血不足
        7.1.1.3 气阴不足
        7.1.1.4 心阳虚衰
        7.1.1.5 痰湿阻滞
        7.1.1.6 瘀血阻滞
        7.1.2 心律失常的素菜水果治疗
    7.2 心律失常的音乐疗法
        7.2.1 音乐疗法运用于心律失常简析
        7.2.1.1 心动过速
        7.2.1.2 心动过缓
        7.2.2 音乐治疗运用的一些注意事项
    7.3 心律失常的护理
        7.3.1 一般护理
        7.3.2 心理护理
        7.3.3 医疗体育
8 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8.1 舌象及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1 舌象客观性指标相关性研究
        8.1.2 理化指标与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
        8.1.2.1 理学检查指标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8.1.2.2 心律失常与血液流变的关系
        8.1.2.3 心律失常与心电图的关系研究
    8.2 抗心律失常的方药研究
        8.2.1 炙甘草汤
        8.2.2 桃核承气汤
        8.2.3 血府逐瘀汤
        8.2.4 宁心复脉合剂
        8.2.5 甘草三参合剂
        8.2.6 心宝
    8.3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8.3.1 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治疗
        8.3.2 病窦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
        8.3.3 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治疗
        8.3.4 心动过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5 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8.3.6 心房纤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 讨论

四、心律平致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心律失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J]. 方钰,何振娟,赵鹏军,崔燕萍,王丽平,孙晶,沈加,张拥军.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19(05)
  • [2]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2例临床分析[J]. 林丽聪,许丽萍,张浩. 健康之路, 2016(09)
  • [3]4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 戴立英,查萍,朱筱珊,李先红,叶同生,刘光辉. 中华全科医学, 2014(07)
  • [4]心律平、胺腆酮、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0例疗效分析[J]. 李晓娟. 当代医学, 2013(33)
  • [5]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例临床分析[J]. 蔡惠美,陈光明,王承峰,陈新民. 临床军医杂志, 2013(01)
  • [6]心律平静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61例[J]. 陈春宝,王敏,宋自强,方裕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0)
  • [7]心律平的毒副作用[J]. 孙健玲,李赞,郭继鸿.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09)
  • [8]室上速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陈伟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9]心律失常现代中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D]. 李志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J]. 卢文青,王启新,何玲,江英,陈丽萍. 实用临床医学, 2006(11)

标签:;  ;  ;  ;  ;  

心律失常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